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讓拉比說故事給你聽(二)活在伊甸中

Posted 星期三, 八月 15 2012 7:58 作者 黑熊

2011登山寶訓研經特會

主題:猶太譬喻故事中的智慧

講員/約珥教師

 

題目:讓拉比說故事給你聽(二)活在伊甸中

文字記者:陳小小

 

有位拉比悠閒地騎著他的驢,往回家的路上。臉龐流露幸福的光芒,因為白天整個人沉浸於研究妥拉(摩西五經)中,從內心滿出喜悅,快樂無比。河岸的那頭,迎面來了個極醜無比的人。這人很有禮貌地跟這個拉比打招呼:「拉比,你好,平安歸於你。」但他被那人的醜陋給嚇到,好心情都被破壞了,便口無遮攔地嘲諷:「你這空洞、一無是處的人啊,真是醜斃了!你們城裡的人,都跟你一樣醜嗎?」這個人愣了一愣,就回答:「我也不知道;或許就麻煩您去跟造我的這位大師說:『你怎麼把他造成這樣難看的一個器皿?』」拉比一聽,便知道自己犯罪了。隨即從驢背上下來,俯伏趴跪在這人跟前連連道歉:「對不起。請您赦免我。」

這是阿爾法兒童讀經協會2011「猶太譬喻故事中的智慧」講座的第二場次,約珥教師開場所講的譬喻故事。接續前一場次「伊甸(樂園)在哪裡?」他將帶領聽眾更深入明白耶穌《馬太福音》5-7章的教導,怎樣活在伊甸(樂園)中?

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馬太福音五章38-42節)

『以牙還牙』這則律法,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並不怎麼仁慈,但細心探究,其實在立志良善、充滿恩惠。它能確保法庭公平審判,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帶來最基本的保護。因為在古代,這些最低層級的人,最沒有權利,若不小心傷害了上流人士,多半得『以命還牙』,拿命來抵。所以『以牙還牙』,重點是公平相待;受害者不能過分求償,最多只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

耶穌來,是要完全律法,祂要給人們更多的祝福,透露天國的奧秘。《馬太福音》5-7章是著名的天國大憲章,「但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請注意,耶穌並沒有說:「有人打你的左臉」。大多數人用右手,要摑人巴掌,一定是打到對方的左臉。因此「打你的右臉」意味著『反手摑』,這種打法並不會威脅到該人的生命,目的是為了公開羞辱。在中東文化裡,尊榮、榮譽有如生命一般重要。所以,耶穌這句話教導的重點在於,若有人嚴重的羞辱了你,你該如何處理?「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意味著你就容讓他繼續羞辱,不要與他作對。

但「不要與惡人作對」,絕對不是消極抵抗主義,更不是當自己與妻兒生命遭受到威脅,還很迂腐地說:「願上帝的旨意成就」。「作對」的希臘文,應翻譯成「爭競、與之競爭」。約珥教師用「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詩篇三十七章1節)來幫助聽眾理解。

也就是,不要因為惡人,而心中充滿了怒氣、被怒火焚燒,於是定意跟惡人競爭。如果在公開場合裡有人反手甩你巴掌,你知道對方這樣做並沒有威脅到生命,他的動機就是要在公開場合裡面羞辱你。這的確是壞事、是惡事,需要被懲罰,但是我們不要跟比賽誰更惡劣,不以惡對惡。舉個實例就是,你叫我猴子的話,我不會叫你豬。不要較勁作惡,容許羞辱互別苗頭!譬喻故事中的醜漢,他並沒有回拉比「你自己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更醜?」反而他的回應,讓拉比想到上帝。

如何活在伊甸(樂園)中,擁有誰也奪不去的喜樂?關鍵在於你怎麼樣去看待其他的人。如果你看他人像豬一樣,你就會待他像豬;如果你看其他的人是按著天父上帝的形象、樣式所造,就會尊榮對方,而不會粗魯或惡意相待。反之,若有人對你暴力相向,那麼你當以父的兒子的身份,行在義中,以完全的生命,用平安去回應。以這樣的邏輯來繼續下一段經文: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五43-48節)

上帝是眾人類的父,一直尋找屬祂的兒女。而人們愈遠離創造主,就愈走進暴力跟報復中。耶穌要聽眾洞見真我:「你們是天父的兒子、是天父的女兒,擁有天父的本質跟特性!」因此,要重新訓練我們的想法、訓練我們的眼睛,好讓我們重新來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即便對方是很糟糕、很壞的人。

耶穌故意舉出猶太人最討厭的稅吏,來與人們作比較:如果你單愛那愛你的人,就像稅吏,你沒有比稅吏好多少;但如果你不在惡事上跟他們比賽,甚至以愛款待你的敵人,就等於把炭火堆在他們的頭上。他們便有機會回轉歸向上帝,罪人就被滅亡,得以復活、重生。

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判;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馬太福音五章21-28節)

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想,「嗯!在行為上我應該可以做到愛你的仇敵,不過心裡還是會暗暗地討厭、恨惡某人,這應該沒關係吧?」但耶穌要徹底帶給人們完全的平安,祂說心中的意念跟想法最終會呈現出來,以致於到最後有可能把那人給殺了。不要小覷深藏的惡念,需要小心對付剷除。最後,耶穌補了一句令當時男尊女卑的人們驚訝不已的嶄新觀念,祂說對待女性同胞也是同樣的道理。男人們不要看見美麗的女人,裡面就產生淫亂的念頭。相反的,若能正視女人亦是上帝的美好創造,便可以將裡頭浮出的感動或激情,正確引導到對造物主的敬拜與頌讚中。

活在伊甸(樂園)中,方法並不難。約珥教師建議,或許可以用這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來當作一面鏡子,不時觀看自己、提醒自己:我們的父是完全的,所以我們也是完全的,也以此看待他人,你我都擁有這位榮耀君王的形象跟樣式。

每個人都是那位藝術大師手中的傑作,人人都是出自造物者的巧手精心雕塑。若忘記這一點,即使我們道德崇高如故事中的拉比,仍會不經意從裏頭發出惡念,以惡待人,給他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反過來,這句話也能讓我們面對羞辱,還能怡然自得。即使自己真如譬喻故事中的醜漢,醜到會嚇人,成長過程不時遭遇突如其來的言語傷害,卻因為深知自己擁有天父上帝的尊貴形象,於是自信滿滿,不自貶自卑,亦不被惡所勝,不用惡去反擊對方,在上帝裡面保有那份誰也奪不去平安,安穩自在地活在伊甸喜樂園中。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說說您的看法?

(必填) 
(必填) 
(可選)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