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不得不承認要看懂這一齣劇有一定的難度,當看完之後還有點迷迷糊糊,其一是對紅樓夢完整的內容不了解,其二是對非線性故事發展的呈現方式,變成說書人的口白,與不會真正明白的情節,產生了一種疲累感受,以及一種想明白卻不明白思緒衝擊,直到沉澱過後的幾日,才如撥雲見日般有所感受。
誰說夢需要如線性般的發展呢?夢不就是經常是如此地跳躍,從進入夢境的開始,想要找尋的是一種解脫一種救贖嗎?一種無法在今世之中的領悟嗎?何嘗不是想追求一種幸福嗎?正入台詞中如此形容:「你不是來這裡受苦,你是來這裡享福的。不用受苦,是不需要問問題的。」
但夢醒後的世界仍然依樣殘酷,難道要在這樣夢中自欺欺人嗎?劇情的主軸是以王熙鳳這位賈太太,也是假太太,呈現出如今的性的議題,男女之間的差異,性不是男歡女愛,性本身是一種常規,而在這常關之下,帶出的政治、權力,各種的角力,這樣的何謂嘗試正常呢?當看完三國之後的男女對調情節,在看到紅樓時,女男兌換的呈現,那麼到底除了生理性徵之差異外,什麼才是性別呢?

正當閱讀傅科的理論之後,對於性的議題呈現出的是一種文化與政治的框架,這樣的框架形成了一種常規,當常規形成了一種制約之後,性別的衝突也就因此而產生,思索僅知的紅樓夢的故事,女當家王熙鳳卻是有如此的剛性特質,而其他男性的角色,反而出現的是一種柔性的呈現,權力與政治碰上了性別,正常為了紅樓夢中特有的觀點,當王熙鳳幫賈璉納妾的劇情,則是以太太幫先生挑選衣服的方式呈現,刷了他與殺了他最後都是無法實現,婚姻的變調正在此展開,真的掌控的住一切嗎?還只是一場性常規的衝突呢?

透過說書人一幕幕的呈現紅樓夢的劇情,從我唯一知悉的賈瑞與王熙鳳的風月鬥志的片段,男女腳色的顛倒,更是突顯了性差異之後呈現的感受,男誘女?還是女誘男?一個是當權者,一個是敗家子,而這樣的階層又是誰造成呢?似乎性牽扯了階級,牽扯上了權力,那到底是誘惑由來是美貌?還是權位呢?

學習,到底學習詞句的規矩是什麼呢?這些規局又是誰訂的呢?台詞中如此的形容:「詞句究竟不是最重要的,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這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為辭害意』。」
回到性的這件事情,那愛情呢?劇中開頭的歌引用了姚淑蓉的你把我的愛情還給我,關於含情又是誰定義出男女之間該如何表達情感呢?男追女,女追男?男該如何?女該如何?那性又是如何呢?愛情的規矩不也是來在於文化的產物嗎?

到底我們因為性的規則而發起了衝突,性的界線變成了男女之間的鴻溝,為了權力與野心,男女之間展開了新的衝突,說書人說道:「妳看妳,妳還說妳沒有野心,妳現在比較想要知道賈芸去了哪,還是誰比妳更男人?」
性的戰爭就在這條邊界戰爭不斷地展開,事業與愛情?變成了誰敢越雷池一步呢?當逾越雷池界線規矩就不見了,該是包容彼此好呢?還是繼續抵擋呢?這條界線已經成為了男女之間長期的征戰了。最後追求的不再是性,而只是一場權力遊戲。

男女的議題,甚至掛遇到當代的性別議題,同性、異性之間,散布著不同的族群,你爭我奪的搶著各種的權力,而性的原點已經不再,當政治角力,與權力衝突不斷展開時,我們喪失了性的自主,或許我受托爾斯泰的著作影響,看著老翁在車上的談論夫妻之間的事情,人真的需要性行為才能到永久嗎?若不發生杏仁就會變種嗎?
關於性有太多的議題值得去探索,而為了愛情、為了權力,你爭我奪,男歡女愛,誰又掌握了些甚麼?我們又做錯過了些甚麼?我們都錯了,所以需要告解,我們都沒錯,又為何要告解呢?人性的慾望使然,當慾望失去自主,那麼我們都需要救贖。賈太太假太太的愛情,所帶來的衝突,以及生命的消逝,為的又是什麼呢?誰能把愛情真正的還給他?
台詞參閱:http://www.pts.org.tw/Program/Template1B_Customize_Menu.aspx?PNum=893&CMNum=1810
國家兩廳院 四大名著系列最終章
非常林奕華《紅樓夢》WHAT IS SEX?
A theatre piece inspired by the unfinished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海棠花落處,遍地懺情書。
「非常林奕華」四大名著系列最終章《紅樓夢》What is SEX?
以全男神班化身紅粉陣容,以男性原罪演繹女性宿命。
編導:林奕華
音樂:陳建騏
燈光:陳焯華
舞台:蔡珮玲
演員:王宏元、王捷仟、王肇陽、朱宏章、周姮吟、時一修、莫子儀、盛鑑、黃俊傑、彭浩秦、黃健瑋、劉嘉騏、葉麗嘉、戴旻學(依姓名筆畫排列)
男不讀紅樓,還是男不讓紅樓讀他?
俗語云:「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
本劇由12個男子組成《紅樓夢》的讀書會拉開帷幕。他們來自三個世代,性格迥然不同。故事開始時,但見人人諱莫如深,是漸漸經歷心理的抑壓和投射,才讓他們不但在書中的男性,看見自己的「無情」,更在情榜中的金釵,看見她們的「情傷」、「情美」、「情烈」、「情慧」、「情諒」、「情怨」、「情可輕」…可以是自己。
男人的軟通常展示在他「硬」的時候——在欲望面前。但要男人被「軟」的東西軟化,卻是幾不可能。而男人亦以此自傲自豪。
不是說「恨少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男兒有淚不輕彈」?是什麼的發現、是怎樣的震撼,教這十二個男子明白,「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的《紅樓夢》之於男性,原來是不能逃避的因果,不可繞道的救贖?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沒有政治比大觀園更政治,沒有大觀園比性別更大觀園 。
似乎陣陣子掀起了吐司風潮,路上看見各類烤土司的店家推出,當然品質也有不同的差異,而早餐店漸漸不只是慢早餐,分量逐漸更豐富,轉向了早午餐的經營方式,而這次來到車土吐司,來自於世新大學人氣店面,與其慕名不如吃上一回,才能知道其中的特別之處。

木質名片的呈現,跟店內裝潢相呼應,很特別的叉子標誌,這提供各式美式漢堡、貝果、帕尼尼等餐點及飲品,道道現點現做,相信是一個物超所值的一餐。
車庫吐司-石牌店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68巷12號
02-2823-5876
地點位於捷運石牌站1號出口,右轉往榮總方向去,找到68巷就能順利找到車庫吐司。

來到門口店內用餐的人很多,還好事先有定位,就不要而外花時間等候,該來好好享用這一頓早午餐。

價錢上算是平價位,看看要吃些什麼好?這麼多選擇,相信可以飽餐一頓。

點好餐後到櫃檯結帳,餐點都是現點現做,所以需要等候料理的時間,等待永遠是值得的!

唷!LINE@的好友募集,只有加入車庫吐司石牌店的LINE@,即可獲得美味脆薯一份啊!

這裡有提供無線上網,若是點紅茶或奶茶都可以續杯!

車庫奶茶
可以續杯的奶茶,不需要擔心喝不足,只怕喝太多了啊!

甜心炸物起司條
炸起司條總是如此的誘人,酥脆的外皮,最滿意的是咬下的瞬間。

趁著熱熱的時候咬下,那種牽絲的感覺,使人有著一種纏綿,入口帶來的暖意。

焦糖拿鐵
每次看著綿密的奶泡,若不用細管直接從杯子喝,那種嘴邊留下的奶泡,舌頭一舔的回味,結合焦糖的滋味,增貼了拿鐵的美味。

哈姆雞蛋美式漢堡
早餐的漢堡火腿蛋,滿滿的生菜,哈姆雞蛋與起司的結合,正是讓漢堡提升出不同的滋味,若是厭倦了平日早餐的漢堡,或許來吃這一份,可以留下對漢堡美味的印象。

玉米歐姆蛋
不得不介紹一下,這裡的雞蛋可是大有來頭的勤億視好蛋,正是這樣選用好雞蛋讓蛋捲的美味提升。

厚實的歐姆蛋,包著玉米粒,蛋的美味搭配玉米的香甜,不錯的玉米歐姆蛋。

德式香腸帕尼尼
帕尼尼中豐富的起司,讓人垂涎巴不得馬上咬下,但還是要先忍住拍張照,把這誘人的切面給大家看。
還有我熱愛的德式香腸,這樣的組合外烤得酥脆,內餡的綿密,正是這樣的多層次口感,讓人無法抗拒誘惑。

最後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的口碑卷,再次見識到不同的早午餐,吃得相當飽足。
近幾年來每逢重大災難就出現反對紅十字會的聲音,但這些聲音有多少成分是事實?又有多少成分是偏見呢?然而正如自律聯盟秘書長陳琬惠所形容的:「我認為這之間沒有專業上的問題,除了政治考量,就是樹大招風。」面對這樣爭議的議題,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先回到源頭,認識什麼是紅十字會。
紅十字會運動的起源,來自亨利杜南看見蘇法利諾戰爭之後留下的悲慘的景象,而寫下了這本回憶錄,透過紅十字會的運動讓各國簽署公約,在戰場上針對人道的救援工作能有一個明確的依據,而參與各國則成立的國家紅十字會,以及現在的紅新月會,其主要精神包括:「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與普遍」(humanity, impartiality, neutrality, independence, voluntary service, unity and universality),這七個精神,但多數反對者並未真正認識紅十字會的背景,以及他的特殊定位,反而主張廢除紅十字會法,雖說紅十字會有其弊端存在,但並不是用存廢來形容,而是針對弊端進行修法,使得紅十字會能更吻合其基本精神。
趁著災難結束後,反紅十字會的網路聲浪便小時,先來閱讀這本紅十字會起源的故事,看見的是一種對人性的關愛,以及基督信仰的實踐,搭配著今天靈修閱讀到的經文,更是帶來許多深深的反思,當基督信仰變成了只有禮拜和教堂活動的信仰時,到底信仰剩下來的是什麼呢?當我們看見世界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是否能如亨利杜南一般,付出行動並對這個社會帶出改變的力量,設法解決眼前的混亂,讓秩序與信仰成為這個社會的助力,而彰顯出基督徒特有的生命。
所以,你們既是 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原文是穿;下同)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
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 神。
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
歌羅西書三章12-17節
看見戰爭留下的殘酷景象,以及面對這景象後的信仰反省,似乎紅十字會的最初精神正是信仰的實踐,當不同批評產生時,想說的是真正行動的人不也是紅十字會的人嗎?若有人有印象,還記得那個七十歲的特搜嬤,正是來自於紅十字會的志工,在搜救的過程中,紅十字會動員超過百名的特搜志工,這些志工的榮譽不應該被這些偏頗的訊息所詆毀,目前所處在的氛圍不是想要解決問題,而只是想打倒誰的氛圍,這樣怎麼可能帶出進步的力量,又怎麼能對得起這些冒著危險前進的志工伙伴呢?
但紅十字會並非毫無問題存在,因此若希望更好,該思考的是如何解決現在既存的詬病,先前李怡志的文章中寫到一個明顯的問題:「我國除了紅十字會總會外,還有許多法律上彼此沒有隸屬關係的分支會,例如台北市紅十字會,其實不受紅十字總會管轄,所以台灣有20幾個紅十字會,很多負面新聞都來自於這些本來就違反紅十字會「統一」(unity)精神的分支會。」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應過了這些年,是否應該正視其問題,並改善呢?
回到教會內部的自省,我們應該對於這類信仰精神更需要參與,鼓勵弟兄姊妹一同餐與救護的基本訓練,認識與災後重建所需要的基本知識,讓我們信仰是落實在社會中,而不是在堂會中,堂會中所引發的是信仰危機,當信仰不具任何社會實踐的功用時,我們的信仰也漸漸變成一種空談,甚至只是另一種的偶像化崇拜,值得好好的省思。
延伸閱讀:
李怡志:亨利杜南、蘇法利諾回憶錄與紅十字會
陳文良:紅十字會法,廢了就萬事太平?
陳文良:紅十字會為什麼自古多權貴?
公益自律,如何自律?──專訪公益自律聯盟祕書長陳琬惠
余孟勳:批評紅十字會之前,你需要了解的幾件事
蘇法利諾回憶錄 A memory of Solferino
作者: 亨利杜南
原文作者:Henry Dunant
主編:林秀芬
出版社: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
出版日期:2012/0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
簡介:
紅十字運動從一個世紀之前起源以來,就一直在為不幸受苦難的人們提供保護與協助。
在一般的情況下,一個人處於有組織的社會,受法律保障並安穩的生活。但也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像是武裝衝突或是自然災難,當社會進入了混亂與不安,法律不被遵守,人們原本生活的環境轉為混亂,人們的安全、健康以及最基本的生存被威脅,在那些時刻,紅十字致力於幫助及保護受難者。
台北的巷道中有許多不錯的店,若沒有人特別推薦,我還真不知道在這個巷道尾還有這間多麼cafe+,看來以後有機會要常常去不同的巷弄中尋找出色美味。

就在巷子中,看見這間燈光亮麗獨棟建築物,看來有點年代的房子,不知道這裡會常有著怎樣的滋味?
多麼cafe+
台北市安和路二段217巷16號
02-2733-0009
多麼cafe+靠近捷運六張犁捷運站,所在位置正是遠企旁的巷子中。

一行人來到二樓的空間,感覺是很輕鬆的環境。

一旁擺色的的燭台,這是猶太信仰的象徵七燭台。

另一個有趣的就是這個毛線燈,應該是用汽球綑上毛線塗上膠而製成。

看著這裡的菜單,讓我思考一下該吃些什麼好呢?主餐有雞、牛和逾三種選擇。

若是早點來還可以看看這裡的午餐和早午餐,似乎也是相當不錯的搭配。

點主餐可以附上咖啡或是南非茶,夜晚時間我還是比較習慣來杯咖啡。

除了咖啡外,還搭配了兩種口味的麵包,特別是一旁的油醋醬,呈現的是一個笑臉的模樣。

濃湯則是用杯子裝,喝起來相當的濃郁。

多麼特製香料炒薯條
點了主餐之外,另外點了這個特製薯條,看起來是以迷迭香作為香料,另外搭配蒜頭拌炒,最後在撒上起司。

酥炸軟殼蟹沙拉
多點了一份沙拉增加蔬菜色取量,好久沒有吃到軟殼蟹了,這種整隻螃蟹入口,省掉了吃螃蟹麻煩的去殼功夫。

紙包烤鱸魚
這真是需要耐心的等候,整條鱸魚端上桌,各式香料和吸附湯汁的馬鈴薯,真是可以大口享受,一人一隻魚這真是太享受了。
聽聞這老人與海的書籍有好長一段時間,不過完全不知道書中所描寫的是怎樣的事情,正如知道海明威其名,但也未曾閱讀過他的著作,面對文學世界只是一個處於聽過的階段,並未真實的閱讀過任何的書籍,看著網路上各種談論老人與海的啟發,詮釋對於生命的態度,到底老人與海寫的是甚麼內容?總是充滿著許多的好奇,直到如今翻過了這本書,看見的是老邁的漁夫在孤身一人的狀況下,迎戰馬比他漁船還大的馬林魚,在這三天的交戰中,所呈現出對於生命的態度。
看著老人在海中漫長的爭鬥,一場人與魚之間的鬥智,人與大海的對話,面對更種可能的衝擊,雖然先前已經歷了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終於在這一天遇上了超大的馬林魚,只有一個人的狀況下,該去奮鬥呢?還是放棄呢?或許這就是面對人生的一種抉擇,既然選擇了奮鬥,面臨的是資源的有限,體力的限制,在種種對身體不利的狀況下,仍選擇奮鬥到底,直到能達到結果的那一刻,而在這孤獨的奮戰中,老人經常想起了那個伴隨她的男孩,如果有他在身邊該有多好。
與馬林魚戰鬥結束後的經歷,不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嗎?奮力一搏之後,看是滿滿得意的收成,但讓這收成反為到最初之地,沿途仍需要經歷許多的波折,守成真的容易嗎?在老漁夫運回馬林魚的路上看見的是持續來的鯊魚的攪擾,而手邊的工具也在一次一次的搏鬥中失去,最後只能讓鯊魚任其蠶食馬林魚的軀體,最回到了港邊,毫無體力也毫無所獲,面對一場空的結局,又有多少人可以知道那奮鬥的過程呢?
小說的描述讓我可以思考自己在這個情境中,所做的選擇會是如何?不見得在真實生活中可以激勵,但可以在想像中進行判斷,若與作者的判斷不同,值得好好思考,這樣的判斷所形成的價值是什麼?而在一人的路上正也是如此,任何的成就只能獨享,慢慢的長夜,有時帶著後悔,有時帶著驕傲,但這一切都將沒沒無聞,生命所在意的價值終究是什麼?在這孤單的路上,慢慢的思想中。
老人與海(楊照譯注精裝版)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作者: 海明威
原文作者:Ernest Miller Hemingway
譯者:楊照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03/30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老人與海
簡介:
整整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老人,終於遇上等待一生的最強敵手——一條超過一千磅的超大馬林魚。老人與馬林魚開始了兩天兩夜的角力對峙,老人不想輸,因為要對得起大魚,因為他不要被大魚所代表的時光侵蝕所擊敗,他全心全力只想著要在這場對決勝利。漫長的對決中,老人與大魚產生了鎖鍊般的情感關係,他們彼此在生死搏鬥中定義了生命,也讓老人扎實體悟了生命中的高貴情懷。但取得最終勝利的老人卻一無所獲,因為兇狠的鯊魚一隻隻靠過來了……
海明威傳世名作《老人與海》發表於1952年《生活》雜誌,曾創下兩天銷售五百萬冊的驚人數字,之後獲得1953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接著又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此書中譯本多不可數,其中最特別的是張愛玲譯本和余光中譯本。楊照的譯本進一步從海明威的生命態度詮釋《老人與海》,因為拳擊與棒球對海明威而言並非娛樂,而是生命的基本價值;楊照長期關注棒球與拳擊的發展與歷史,他從此一切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並且在中文語境的變換下,找出今日能聯繫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
尋找一個午後可以小吃的地方,錯過了正餐時間,想在下午時間找一個可以休息,又可以好好享受食物的美味,就這樣走在師大路上,轉了個彎,看到了這間 La Pizza 石窯風餐館。

看名片就知道這兒主要是銷售披薩,並且採用窯烤的方式,正好適合下午向要放鬆的心情。
La Pizza 石窯風餐館
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105巷8號
02-2364-5822
抵達餐館可以坐捷運到台電大樓站,從三號出口出來,往師大路方向前進,慢慢走就會抵達105巷。

轉進巷子中,看見這褐色的遮雨棚,就到了 La Pizza 石窯風餐館。

看著門口的菜單,平日午餐到兩點半,現在才一點半的時間,剛好可以進去慢慢享用,還能選擇搭配沙拉、濃湯和飲料。

鮮果沙拉
三選二的選項,我選了鮮果沙拉,主題由生菜組成,搭配上水果切片。

洋蔥鮭魚小披薩
披薩我喜歡簡單的搭配,洋蔥和燻鮭魚,這樣的組合也挺爽口。

美式咖啡
參後來杯熱咖啡,提提神,才好就著下午的打拼行程。
慢慢開始接觸林亦華的舞台劇,第一次接觸的是【恨嫁家族】,帶來的感受有別於其他的舞台劇,舞台上的呈現方式,總是吸引著我觀察與了解,在主要劇情發展中,其他演員在台上的互動方式,看的見但不明瞭,因為不明瞭而更想要去理解,若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將會感受到不同的訊息,這次觀看「三國」,透過公共電視台所收看,就少掉了感受整場的氛圍,專注地在主要劇情呈現的脈絡,三國這個主題所描繪的人性,透過此次的舞台劇,帶來的是一個新的震撼。
三國演義算是我學生時期很愛的故事,但羅貫中的一書超過我的閱讀能力,因此都是看三國漫畫、卡通,接著就閱讀一些關於人物的深入探討,正如林奕華在介紹三國所用的形容,曹操代表本我,做甚麼事情都是用本位考慮;劉備代表超我,先天下之憂而憂;孫權代表自我,繼承事業,被迫要長大。
在這三國的背景中,透過教室中的課堂,透過課程的教學與實況劇的演出了三國,每個人數的角色變成由女性來主演,呈現出另外一層的思考面貌,觀看完三國之後,對我而言所留下的只是一種哀傷,孤獨的哀傷,正如閱讀完秦始皇的歷史,帶來的相同的孤獨感,最後身邊沒有真正的朋友,留下的只是一場空。

漢獻帝說...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段的呈現看見的是歷史的悲哀,又有何人真的琢磨於漢獻帝呢?一種被操控的人生,完全無法擁有一個皇帝該有的身分;就這樣劇情不斷地詮釋出我們所不熟悉的三國,本來如此熟悉的面貌,換上了另一種的眼光,看見的是更深入的人性詮釋,看見的是真實情感的流露。

活在人們的期望中,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呢?父親與哥哥的光芒與消逝中,被迫承擔一切家業的世界,那種感受是我未曾思索的孫權,透過三國的副標道出了這一切,人們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麼呢?
課堂上的學習,到底能教會了我們什麼?看著一幕幕的劇情走過,心中也跟著探詢著,到底想學習的會是什麼?想追求的又是什麼呢?

一生只為了追求滿足自我,真的有可能交到真心相待的人嗎?在歷史的故事中所看見的是不可能,同樣的劇情也落到了曹操的身上,看著曹操與關羽之間的交往情節,為什麼選擇了劉備而不選擇我呢?
曹操與華陀之間的對戲,顯示出內心的掙扎,追求這一切的結果留下了甚麼呢?這些你爭我奪的世界中,沒有人會是贏家,每個人都只是接受了屬於自己的失敗。

老師與學生之間透過戲劇的方式,走到了赤壁之戰,三國的經典戰局即將展開,既生瑜何生亮的糾結,人與人之間的想處,難道只有妒忌和羨慕嗎?彼此之間能否不同的可能呢?
在這樣的三國劇情中,每一段劇情引發對情感的再思,三國中的人物的情感帶著無限的張力,當劉備形容他跟關羽張飛不是朋友是兄弟,跟諸葛亮不是朋友是愛卿,那麼到底怎樣才會是朋友呢?

在這樣的戲劇中,走到了最後的結局,女人與男人之間的差異,到底女人過往的追求與現在的追求有什麼改變?想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幸福的婚姻?還是什麼呢?
愛嗎?恨嗎?還是?留下等待到最後的算是贏家嗎?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戰爭,女人與女人之間的角力,找不到一個答案,卻是一個從劇情中不斷帶出的思考。
最終的一個人,最後留下的空酒杯,留給下讓繼續走向孤獨路的指引,但時間仍持續著,只能繼續走到最後的那一刻。
《非常林奕華》三國 What Is Success?

導演:林奕華
編劇:黃詠詩
文學顧問:楊照
舞蹈編排:伍宇烈
製作總監:陳寶愉
燈光設計:陳焯華
音樂創作及設計:陳建騏
舞台設計:陳友榮
多媒體設計:黃志偉
音響及音樂設計:鍾澤明
造型設計:郭家賜
演員:朱宏章、韋以丞、時一修、周姮吟、謝盈萱、路嘉欣、王安琪、韋羅莎、潘奕如、鄧九雲、趙逸嵐、楊芷瓔、朱家儀、許乃涵、賴盈螢、葉麗嘉
劇情簡介:
羨慕忌妒恨 忠勇仁義恕
《三國》 What Is Success?
莫教天下人負我的14回成敗羅曼史
四大名著系列第三部
繼《水滸傳》What Is Man,《西遊記》What Is Fantasy,爾後再來的「悲愴荒誕交響曲」
A 3-part fulfilled prophecy inspired by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靈感來自羅貫中原著小說《三國演義》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巾幗無雙版
樂華夜市算是我最常去的夜市之一,這裡有各式的小吃、各項的服飾等等,且仍保有一些傳統的小吃攤,走著走著,看著過往的小吃攤變了模樣,老闆親自在門口招呼客人,那就近來瞧瞧改變成怎樣的模樣。

冰庫雪花冰,似乎樂華夜市的雪花冰搞出了名堂,這兒同樣推出了不同的雪花冰,而缺塊中的代表品是杏仁學花冰,還留著過往的經典杏仁茶。
冰庫杏仁雪花冰(古早味杏仁茶)
新北市永和區永平路149號
店面為樂華夜市靠近中山路方向的永平路,慢慢走總是能找著的。

拿起來點單,畫一畫,這次我要來嘗是老吃法,新搭配,不知道各位想到杏仁茶時會搭配怎樣的東西吃呢?

店面的空間仍有以往的空間感,只是桌椅、牆面和招牌都改變了,而且人潮多了起來。

杏仁雪花冰+油條
以往吃杏仁茶都會搭配油條沾著吃,一口油條一口杏仁茶,這次換成杏仁雪花冰,不知道這樣的組合會變成如何呢?

用油條挖起了雪花冰,大口地要了下去,油條的酥脆、雪花冰的舒爽,搭配出一個新奇的感受。

杏仁聖代雪花冰
當然也有純粹雪花冰的吃法,搭配著各式配料的繽紛聖代,讓杏仁雪花冰增添許多不同的滋味。
聖代(Sundae)是一種星期天(Sunday)的假期繽紛感,忙碌一周之後,值得特別享受一下。
持續閱讀歷史的日子,閱讀到呂世浩的第三本書,從認識【秦始皇】開始,緊接著是探討秦國的背景淵源的【帝國崛起】,這次探討的是秦始皇身邊關鍵人物李斯,以及秦始皇的敵人燕子丹和荊軻,透過歷史人物的性格和抉擇,使得我們能增加判斷的經驗,過去死背歷史幾乎讓我放棄了歷史,如今重新閱讀歷史,看見的是如何面對未來,歷史不該只是分數而已,更應該成為經驗淬鍊。
從歷史人物思考人生的價值方向,秦始皇的臣子李斯,一輩子追求功成名就,甚至不惜背叛曾經最信任他的秦始皇,而使得秦國的歷史如此的短暫,當人為了自我的私利之時,一時之間可能達到了巔峰,到頭來最後也只是一場空,就連最平淡的生活,可能也變成是一種最奢華的乞求,到底人只為了自己,最後還能真正擁有什麼嗎?
從燕子丹的感情用事,不惜犧牲一切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時情感,那麼不也是一種自私嗎?一切的結果都是從貪念生出來的結果,書中的最後一章回到了秦始皇的世界,世上到底有誰愛你?秦始皇統一天下,看似擁有一切,最後身邊的人並沒有真正敬愛他的人,在荊軻刺秦王的描述中,看見的是一場僵化的制度,無人願意真正犧牲去保護秦始皇,當人擁有了一切,身邊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彼此扶持與分享,不也是一種悲哀嗎?
看著歷史的脈絡,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更是知道自己無知與無能,在這個歷史的浩瀚中,有太多值得去思考的議題,學習的領域,透過人物的情感交流,事件的處置方式,以及人性帶來的悲哀,一種悲鳴的感覺湧上了心頭,看著秦始皇的身邊人物,以及發生的種種事蹟,原來秦始皇也只是一個孤單人,一個只剩下自己,毫無所有直到死後,仍無法真正安息,留下的只是一場欺騙與殺戮。
敵我之間: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
作者: 呂世浩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10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敵我之間
簡介:
聰明有用嗎?努力一定會成功嗎?
人生成敗的關鍵不在能力,
而是你最終做了什麼選擇!
引起兩岸話題沸騰的「大秦三部曲」震撼最終回!
看似夥伴的人,卻造成了失敗;
看似敵對的人,卻加速了成功。
是福?是禍?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想要爭奪天下,就必須先爭奪人才;
以武力逼迫、用財富收買、靠權勢屈服,
可以換得一時的成功,
卻扭轉不了變幻莫測的命運!
「不識其君,則視其使。」要知道領導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用人。而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除了看他本人的條件外,還要看他碰上了什麼樣的對手。
被復仇之心蒙蔽的燕太子丹,以及時時刻刻將理智置於感情之上的秦王政,他們是宿敵,他們的人生也形成了強烈的對照。秦王政雖然專橫自大,但他唯才是用,重用不擇手段的李斯幫助他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夢想,但死後卻被李斯出賣。太子丹表面上禮賢下士,卻滿腹猜疑、優柔寡斷,以致「荊軻刺秦王」成了流傳千古的悲劇……
敵我之間,如此難辨;禍福之間,難以預測。歷史最大的功用之一,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其實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選擇,而不是只有一種標準答案!
小時候看過的卡通,如今出了電影版,重要的還是美版,這樣跟我以往的記憶會差別多少呢?但年少的記憶所剩不多,只是還寄的的天馬博士、春水博士,還有他的老師鬍子老爹,這源自於手塚治蟲得漫畫,登上了卡通,如今改編成為電影,雖未能在上映時看過,趁著連續假日的時候,來看看這個有著回憶,又有著新鮮的電影。

這個世界總是有著以和平為目的的暴力手段,本是為著防衛,到頭了只是為了殺戮,'正能源的產生伴隨而來的副能源,正是一體的兩面,而統治者的手段也是如此,暴力的相向卻非要以和平作為包裝,故事中描述的世界是如此,真實的世界也是如此,高談和平自由的人,當真是為了和平而存在嗎?

因者最終的和平武器的啟動和失控,意外中托比身亡,哀痛中的父親天馬博士製作了一個機器人,想要藉此重新讓兒子活著,然而真實的生命,以及手所做的機器人,真的能取代真實的親情嗎?
這段劇情如今讓我想起的是AI的劇情,當時複製了大衛,但仍舊無法真正地融入家庭,最後都需要去尋找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可被接納,可以歸屬的地方。

在一場緝捕的過程中,原子小金剛墜落到地面,結交了一群新的朋友,但最後卻被收養孩童,看似和善的大叔發覺他的身分,送上了機器人競技場,讓機器人相互毀壞,而結交的這些朋友,卻因著隱瞞而關係也疏離。
不知為何這段讓我想起的也是AI的大衛,因著情感因素,而被眾人所接納,最後反過來斥責和善的大叔,不知是我忘了原子小金剛的劇情,還是這部分劇情是例外編撰而有相似?

當人存著邪惡的意念時,所帶來的改變不會走向正向,只是會進入毀壞的境界,為了能繼續掌握空中大城,透過負能量啟動了和平機器人,而第一個被吸收的也正是總理史東,接著就進入毀壞的世界。
劇情先前的發展,正是原子小金剛本重新獲得天馬博士的接納,再次展開新生活,卻因著都市的毀壞,而進入全力一搏,更是了解了此時此刻它存在的意義。

到底為何而生呢?如果人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人心的慾望與貪婪只會帶領我們走入另一個兇殘的世界,此時此刻該如何做選擇呢?
在我的認知中利他精神能是一個社會互助的基礎,這裡呈現的卻是一個機器人社會的互助,人心之間的貪婪,此時此刻我們該如何找到自我的價值,豈不就是彼此成全,讓生活能往更美好的方向前行嗎?
卡通中的世界最後是人學會了彼此間的尊重,也藉著過往的良善行為,使得原子小金剛再次被啟動,正負能相抵之後,唯有正能源的分享,使其能再次點燃,人心也該是如此,不單求自己的益處,總是願意彼此分享。
原子小金剛 Astro Boy
上映日期:2009-10-23
類 型:動作、科幻、動畫
片 長:1時34分
導 演:【鼠國流浪記】大衛鮑爾斯
演 員:(配音)【末日預言】尼可拉斯凱吉、【奇幻精靈事件簿】佛萊迪海默爾、【決戰異世界前傳:鬼哭狼嚎】比爾奈伊、【傻愛成金】唐納蘇德蘭
發行公司:威視電影版權、威視電影發行
影片年份:2009
出 品 國:Japan / USA
出 品:Imagi Animation Studios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原子小金剛 雙碟版 DVD、原子小金剛典藏組、電影原聲帶 / 原子小金剛
劇情簡介:
本片由《鼠國流浪記》大衛鮑爾斯執導,改編自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蟲同名作品,由尼可拉斯凱吉、佛萊迪海默爾、克絲汀貝爾等人配音。
故事發生在一個空中大城—Metro City,聰明絕頂的天馬博士在歷經喪子之痛後,創造出原子小金剛來取代他的兒子。他給了小金剛人性價值裡最棒的部份,也給了他異於常人的超強能力。但是當小金剛無法滿足沉浸在悲慟中的天馬博士,迎接小金剛的是殘酷的雙重打擊。他不但被踢出家門,還發現自己其實是個機器人,不是真的人類。軍事專家President Stone為了將原子小金剛身體裡藏有的Blue Core(一種帶有正藍能量的能源),放進為了佔領地球而設計的「和平部隊」(Peacekeeper)機器人裡,不惜派軍隊攻擊他。原子小金剛對自己身份感到迷惘,只希望能夠融入社會,於是他否定了自己機器人的本質,嘗試以人類的身分生活,並且加入了一群流浪兒童的行列。天真的小金剛被他視如己父的流浪兒老大Hamegg控制,但原子小金剛發現Hamegg揭發了他機器人的身分,並試圖將他改造成機器戰士。驚恐之餘,原子小金剛在機器戰士的競技場中,被迫對抗一波又一波的機器人,但他只對威脅觀眾安全的機器戰士出手,這種高貴的情操使他深獲觀眾愛戴。Core激增的能量引起了軍隊的注意,把此時已臣服於自己命運的小金剛抓走。當創造原子小金剛的天馬博士移除能源核後,小金剛原諒了博士過去的所作所為。這個展現出他善良天性的行為,終於使天馬博士了解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他和曾被自己捨棄的兒子和好後,同意放他走。
被President植入危險負Red Core能的毀滅性和平部隊失去控制,並在Metro City造成大混亂。原子小金剛返回Metro City幫助市民,對抗和平部隊,成功讓 Metro City免於撞上地球的命運。
原子小金剛漫畫在1951年問世,1982年推出電視影集,2003則有美國版的電視影集,2004年,原子小金剛獲選進入機器人名人堂,和《星際大戰》的C-3PO及《原子鐵金剛》裡的羅比機器人齊名。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