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有時候一些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開店,總是會吸引我前往品嚐,在每次騎機車會經過的路旁,看到了這間「勻。丼飯」,趁著空閒的夜晚,散步到了店家,不知道這裡賣的丼飯會是哪一種?

名片呈現出一個帶著魚眼的勻字,名片背面畫製了地圖,告知店面位置在華翠橋旁,
勻。丼飯 精選日式丼飯料理(已歇業)
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三段130號
02-2964-5831
搭乘捷運要來這兒都有段距離,雖然位置在華翠橋旁,可以搭公車667前來,也可以騎ubike過來。

路邊的建築一日漆成了白色的牆面,寫上的勻丼飯,夜晚似乎不夠顯眼,一旁的燈箱在點亮了夜晚,就這樣散步到了這間店。

拉開了拉門,直接面對上吧台的師傅,問我們幾位,稍微介紹了一些用餐的內容。

這裡是無菜單的丼飯,黑板上會寫上今天的石材以及價錢,當然來了就放心地坐下,好好享用一下這兒的料理。

牆上掛著日本酒白龍笹茂佐衛門的木牌。

裝潢是如此的木製風格,店名勻也標示在櫥櫃上。

眼前有著玉泉清酒,但我喝的只是熱茶,餐墊旁放著木製的湯匙和筷子。

茶碗蒸
先從茶碗蒸開始,有切片的秋葵和蕈菇,入口滑嫩正式茶碗蒸的特色。

無菜單丼飯
五百元的丼飯登場,隨著大碗盤抹上了味噌醬,還有現磨的山葵,一旁還放有剛烤過的海苔。
放眼看去可以看見蝦子、魚,沒錯我都不懂明子,還有些明太子和松葉蟹膏。

令片呈現出來的是鮭魚、干貝、蝦暖等,這些到底什麼是什麼,我知道的有限。
但生魚片處理得剛剛好,魚的鮮美無話可說。

味噌湯
畢竟吃冷的生魚片之後,還是需要來一點熱湯,湯中魚肉魚骨熬煮,相當美味又可暖身。

紅豆豆花
餐後的甜點更是美味,為今晚的饗宴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可惜這篇撰寫的時間太晚,店家已經收了,往事也只能成追憶,留下這邊食記留念留念。
一個在社會問題的誕生,並不是沒有其脈絡,特別在於這個看似社交網路發達的現在,卻存在著許多落單獨身的人,高齡社會的發展必須面對的議題,晚婚與不婚的社會問題,也將把人們帶向了一個無再想擁血緣關係的世代,養兒防老的觀念漸漸淡化,家族關係也因而疏離,那麼最後當缺法自理能力之時,這樣一個社會會變成怎樣呢?無緣社會探討的就是孤獨死去無人送終的一群人,看似發生在日本,但若接觸過台灣獨居老人的問題,將會感受到更深刻,這不是在日本發生而已,台灣也經常上演這樣的事件。
看著NHK專題的報導,深入探尋了不同行旅死亡人的背後因素以及社會關聯,這樣的媒體報導確實能讓我們看見不同社會層面的議題,相較於台灣新聞頻道,往往只剩下跟風以及沒必要的八卦脈絡,確實讓我們少掉能養成有內涵的社會關注能力,看著這個專題所呈現的書籍,似乎該來更多關注一下公共電視台相似的節目內容。
回到書中探討的無緣社會,其中一個我想也是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不想麻煩別人,一種死鴨子嘴硬的心態,就算過得再辛苦,也不想欠人人情,但這樣的觀念似乎就成了隔絕關係的致命點了,看著書中描述著許多有孩子的獨居者,面對自顧不暇的社會環境,誰有心真正去打擾孩子僅有的生存能力呢?另一場更讓人遺憾脈絡,因著血緣親情而留在家裡照顧患病的父母,但當父母走了以後,同時也因著年齡失去了社會就業的機會,變成持續領著父母的年金,而無法讓父母入土為安的困境,書中描述的種種情境,身在台灣早已感受到相同的問題。
書中最後的一章提到的解決方法,竟然是來自教會對人的重新連繫,這樣的教會也才是真實的教會,當台灣教會漸漸走入宗教的熱情,少掉了信仰中人與人的聯繫之後,去教會變成了相當空洞的儀式,若是不去教會就完全與教會失去了關係,那麼這樣還能算是教會嗎?面對教會的發展的生態,感受到在教會中信徒的關係,實質上也只是跟社群媒體一樣的虛無,是否我們應該更加思想,到底什麼才是信徒的關係呢?
今天沒去教會參加主日崇拜,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真正關注我到底出現與否,孤立自己於一個團體之外,漸漸的發展下去,有朝一日無緣死似乎也是可見的將來,但能改變什麼呢?或許壓個著就已經接受了這樣的未來,剩下來的就是慢慢地去經歷了。
無緣社會 無縁社会
作者: NHK特別採訪小組
譯者:鄭舜瓏
出版社:新雨
出版日期:2015/09/22
購買資訊:無緣社會
簡介:
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此即「無緣」。
人情淡薄、不再有交集的社會,就是「無緣社會」。
一個人孤獨死去,無人送終的狀況,就是「無緣死」。
★第五十八屆菊池寬賞受賞
★NHK紀錄片《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採訪過程全記錄!
★年度最震撼人心的十大流行語之一,你不可不知的21世紀百大關鍵詞!
為什麼會出現無緣死?
為什麼正值壯年的年輕世代,會對無緣社會的來臨感到恐慌不已?
為什麼退休後理應頤養天年的銀髮族,卻面臨自己可能無緣死的現實?
二十年來從未缺勤的男子,過世後無人送終……
特殊清潔業者將無主骨灰快遞到寺廟供奉……
遠在異鄉的手足孤單離世,自己卻渾然不覺……
將人生全部奉獻給公司的上班族,卻落得中年離婚、孤獨終老……
交遊廣闊的單身貴族早早就與非營利組織簽訂生前契約……
非典型就業使得年輕世代未來無緣死的機率大幅提高……
層出不窮的老年人失蹤事件,突顯現代家庭功能的崩解及長期照護制度的不足……
這支由七位記者、一位導播及兩位攝影師組成的採訪團隊,耗時兩年,以東京為中心,足跡踏遍日本各地,從最北端的北海道到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縣南大隅町,都能夠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採訪了無數認識無緣死者的人、擔心自己會無緣死的人以及希望能用「結緣社會」終結「無緣社會」的人,製作了《無緣社會—「無緣死」三萬二千人的衝擊》和二十七支以「無緣社會」做為切入點的節目。
沒有煽情、沒有口號,這群熱血的記者以鏡頭訴說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因人際關係疏離而引發的種種問題,以文字記錄他們在挖掘「無緣社會」實際面貌時所受到的震撼。
身為記者,他們必須摒除個人情緒,如實報導無緣社會的現狀。
作為子女,這群大都來自地方城市的遊子,也害怕自己或父母有朝一日會面臨無緣死。
「為什麼非得用這種死法離開人世?」是大家共同的疑問。
如潮水般在三個月內湧入的一萬四千通求救留言,是孤寂之人對無緣社會的控訴。
與人結緣,大家共同建立「關懷人,尊重生命的結緣社會」是他們歷經兩年採訪所尋得的一帖良藥。
《無緣社會》是給我們的一記「警鐘」
它不是高齡化社會的「必然」
它不是瘟疫
它是冷漠與自私的孿生子
位於松江南京站附近的伊通公園一代,經常因為拜訪客戶的需要,而常常出現在那附近,中午忙碌的上班族如蝗蟲過境般,把附近一代的店家就擠著滿滿滿,鮮少敢在中午在那一代用餐,這次就趁著下班後來,人潮不至於那麼多,還能稍微悠閒的用餐。

這次來到老字號的名門燒臘,聽說名門燒臘在新店地區走過34個年頭,這次是第一間分店,開設就在上班族聚集的伊通街,讓我來嚐嚐看這兒的燒臘。
名門燒腊(伊通門市)
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44號1樓
02-2508-2669
搭乘捷運前來,可以搭到捷運松江南京站,從四號出口出來,往前走到97巷左轉進入,走到伊通街再左轉就能找到名門燒臘。

轉入松江路就能看到前方的名門燒臘的紅色招牌,相信應該不能找到。

在店門口就可以看到整隻的燒鴨,還有化皮燒肉及燒肉。

走進店家看見的還有一支支油雞腿和蜜汁雞腿,台上有臘腸、肝腸、滷蛋......等等,看到著已經想要趕快吃到這兒的燒臘。

店面的空間是細長型,一半是廚房,另一半是座位,整體感受相當舒爽乾淨。

保溫壺中裝的是香蘭茶,這可是清熱解毒、潤肺好茶飲啊!

廚房台前有酸菜和菜脯乾可以按需要取用。

菜脯乾
味道正好不會死鹹,沒配飯吃時直接吃都沒問題。

酸菜
看起來油量但吃起來不膩,配著飯吃可真開胃。

蔥油醬
不太一樣的蔥油醬,青蔥是真的還很青,少掉了薑末的感覺,味道淡確保有青蔥的清脆和香味,感覺不錯,老闆有說通常油雞才會附上蔥油醬,當然有些人除了加滷汁也希望加蔥油,那就會直接說來雙醬。

蜜汁烤雞腿飯加燒鴨
這晚就先來一份香甜的蜜汁烤雞腿,在搭配上燒鴨的肥美。

稍微近看一點,油亮的皮就是燒臘的特色,而這兒的蜜汁烤雞腿還是燒鴨,吃起來都很對味,不會膩人。

青菜搭配的是高麗菜、青江菜和筍絲。

招牌飯
若要來一個總匯就一定要點招牌飯,這樣才能嘗到大多數的燒臘種類。

滑嫩的油雞腿一點都不小氣,直接給棒腿的部分品嘗。

化皮燒肉肥瘦勻稱,而皮脆入口不會硬到咬不動。

叉燒的滋味濃郁,吃的出肉的甜美。

燒鴨的鴨肉帶著飽滿的肉汁,搭配香甜的皮入口,令人滿意。

老火例湯
今晚搭配的是豬血湯,用料大方,飯後大口喝湯,留下這滿足的一餐。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之前經過台北車站通測穿越道前往搭乘捷運的穿越道上,牆上燈箱廣告就有看到這一部電影「青田街一號」,燈箱上的隋棠竟然讓我無法認出,所以很好奇這是一部怎樣的片子,趁著周日晚就來看看這部奇異的「青田街一號」。

電影的開頭是位退休老師和學生的對話,但不明就裡的就被殺害,在這樣無理由的狀況中開始,述說著一間洗衣店暗地裡從事派遣殺手的委託案件,到底是怎樣的人才會想要找殺手,真的有如此的深仇大恨嗎?人與人之間需要透過剝奪生命,才能滿足自己的意念嗎?一個人的存在真的是會人生中的汙點或遺憾嗎?

被莫名其妙所殺害的人,成為了亡靈纏著殺手,也就是卡到陰了,這群每天跟著他一起生活的亡靈,只是想要知道為什麼要殺他,但他只能看見他們,卻無法聽見或摸到他們,也就在這樣的恐懼中,經常失眠,而背後的主使者阿姑,認為世上根本沒有鬼,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幻想,要他去放輕鬆,去看心理醫師,讓自己可以繼續放鬆。

但事實上呢?有些事情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無法感受的狀況下,怎麼形容與說明可能都沒有任何效果,最後阿姑介紹他去找一位萌萌仙姑林香,劇情就從此處開始轉換,林香是一位通靈者,能夠看見殺手也看見的亡靈,再透過附身的溝通之下,開展了他的化解怨念之路。
回頭開頭的問題,到底有甚麼事情需要剝奪人的生命呢?背後的因素是甚麼?故事用一段家暴,用一段親情羈絆,呈現出這兩個我們經常漠視的問題,旁人的家暴該如此回應呢?而父母聲聲的鼓勵,無形的成為一種壓力和逼迫。

一切的故事順利進展,但也為這一條贖罪的過程中,留下了諸多線索,使得洗衣店遭到警察的調查,阿姑和殺手之間出現了對立,兩人所認知的價值開始起來衝突,到底幫助人清除人生的憾事是對還是錯?實際上沒有人可以真正的清理掉,最終仍會在心裡留下片疙瘩,這疙瘩才是難以面對自己想要殺害他人的缺憾。

回到了隋棠美艷又兇殘的阿姑,曾經身為心理醫生,在他的研究中針對暴力和憂鬱等傾向的年輕人,東大路七號、青田街一號等方式命名教室,卻透過他們的心理因素栽培成為社會上的殺手,以殺人手段地去救贖人們的缺憾,一幕幕他在街頭和委託人的搭訕過程,讓對方能有一個實現自己願望的機會,讓他們能去除掉影響自己生命的阻礙,但這樣的方法真的對了嗎?似乎不適這麼的簡單,當回顧每個被殺害人和委託者之間的關係時,那已經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並非就這樣了斷就能解答。
劇情中的隋棠,看見的是一個不同感受的呈現,各種顯眼的表情,讓人有著不熟悉的感覺,或許我只停留在犀利人妻的印象,原來表情還能呈現出如此級距的感受,讓我意想不到,而看是靈異、幽默的電影,無形也是對社會一種回饋。
青田街一號 The Laundryman
上映日期:2015-08-20
類 型:劇情、喜劇
片 長:1時52分
導 演:李中
演 員:張孝全、隋棠、萬茜、楊雁雁、張少懷、高盟傑、曾珮瑜
發行公司:美商華納兄弟公司台灣分公司
影片年份:2014
出 品 國:Taiwan
出 品:影一製作、澤東、華納兄弟
語 言:Chinese (Traditional)
相關商品:青田街一號 DVD
劇情簡介:
監製李烈、黃江豐再度聯手製作第五部電影作品,知名作家小野之子、新生代導演李中自編自導第一部電影《青田街一號》,張孝全、犀利人妻隋棠與《軍中樂園》萬茜攜手主演,企圖擺脫女鬼糾纏的殺手,和企圖除掉債主的女神棍,相偕踏上血色江湖的不歸路。
青田街一號,是阿姑賦予他的名字,他是阿姑的得力幫手,更是頭號王牌殺手。原來阿姑的洗衣店白天洗的是客人的衣服,晚上洗衣機裡洗的是這城市裡的失蹤人口名單。
青田街一號執行任務不留痕跡,快速俐落,卻被他一個個幹掉的亡靈給纏上,青田街一號不怕活人最怕死人,那些死在他手上的亡魂怨靈們總是來來去,尤其是死纏著他不放的女鬼小欠,為了替小欠超生,青田街只好求助年紀輕輕就離開學校上街頭走跳,不像個通靈者,更像是參加星光大道的甜美二十歲女生的仙姑林香,哪知道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大條,更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一一浮現。
台北後火車站一代,總是有許多我尚未探索的店面,一些稀奇的店家總是不經意錯過,在這長安西路一代,以前搭巴士都是來這裡,總是匆匆來搭車,又悄悄地返回,只是當個過路客,此次因為朋友來台北,住在附近的旅館,所以尋覓一個可以輕鬆段談,和簡單用餐的地方,就這樣來到了貓妝。

店家的介紹是如此的華麗:
「貓妝」ㄧ個夢幻又美麗的名字,還沒有進到店裡,就可以看到招牌上的貓型圖案,以及台北市優質咖啡館標章,進到店內則是撲鼻而來的咖啡香與店內的招牌小黑貓「貓仔」,曾是美術老師的老闆,是個典型的愛貓人,因為愛喝,咖啡,所以開了咖啡館,因為愛貓,所以養了3隻流浪貓。
貓妝內到處充滿了貓相關的畫作與設計。 店內提供現作的餐點,自家烘焙的咖啡與各式花果茶,也有自製的點心和熱壓三明治或鬆餅。
貓妝自家烘焙咖啡館
台北市長安西路64號
02-2550-0561
貓妝自家烘焙咖啡館位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旁,正是捷運台北車站和中山站地下街的中間,走中山地下街可以從R4出口出來,往長安西路方向就可以找著這間店。

先看看這裡的菜單,似乎是手繪的貓圖案。

當朋友到期之後,攤在桌上的菜單,竟然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貓圖案,似乎是以店家的三隻流浪貓為題材所繪製。

而且還有我喜愛的冰滴咖啡,正好今天有喝到,可惜忘了拍照了,就不能秀給大家看,很純的冰滴咖啡。

這兒的主餐樣式也不少,算是簡單用餐又舒適地方,不過沒拍到環境和貓,我的相機往往只會記得拍食物,其餘的景觀,還是要請各位親自來感受了。

巴薩米可鮭魚炒飯
鮭魚的份量並不少,清炒飯淋上醬油,怎麼讓我想起隱藏版的鼎泰豐炒飯呢?飯粒幾乎都有炒開,配料均勻的分布,用湯匙大口吃,剛好可以吃到完整的組合。

烤香草雞腿&德式香腸
這道看來應該是純肉食主義者的最愛了!只有搭配香菇,然後吃得香噴噴的烤雞腿,以及德式香腸的特別滋味。

牛排沙拉
至於要均衡一點的飲食,可能就是牛排搭配沙拉最合適,八盎司的牛排尚足夠,沙拉地的份量正好在體積呈現上勝出。
對於愛貓人士,以及想要喝杯好咖啡,又希望能有一個輕鬆的環境,這裡到是可以推薦來體會看看。
閱讀了這一本挺有意思的書籍,原來是輔大學生的畢業專題,採用一週一報的方式報導了台灣各地52為傳統工藝師傅,但用了日本文化的職人二字,職人專指傳承守護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並透過雙手製造出良品的生產者;透過書中的報導,除了可以認識手工藝師傅們的堅持,同時也讀出了一點淡淡的悲哀,正如麥克阿瑟所留下來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手工藝的精神是否能繼續持有呢?
關於傳統技藝的發展,從書中的脈絡一來感嘆無人傳承,二來感嘆沒有市場,而中間的興衰不是經歷了工業量產,以及低價的進口,市場是否還存在已經面臨及即可危,但其中也描述出一個大家期待政府能多多扶持,問題是傳統技藝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目前走向多數是往觀光產業發展,這種概念到是比較貼文創的精神,相較於現在文創的商品創作,缺乏的就是古老記憶的文化價值,另外一個發展空間就是走向藝品,以往是實用性為主體,現在為收藏為主體。
另外一部分的發展就是偏向宗教方面,可以看見許多的技能與雕開佛像、服飾、建族、節慶和禮儀用品相關,這部分不缺乏市場,但缺乏傳承者,到底工藝的技能該如何讓下一代充滿興趣呢?書中介紹的許多師傅,都是經歷過辛苦,也是經歷過中間的糾結過程,直到現在真正喜愛手做的每一件事情,個是願意將他們的精神分享出來,每個人談論到自己的領域表現出精神奕奕。
最後談論書本的呈現,書中採取報導的方式,讓人有一種不同的感受,而手繪的工作場警、製作工具及工作步驟確實讓人有更親切的感受,但我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一點在於作品,若是作品也採取手繪,就比較難顯現出其中的特色和價值,因為手工的巧妙正是需要從作品的特寫來呈現,雖有畫出各類作品的樣貌,但就是少掉了更直接的感受,也許有機會應該來走走這些不同的地方,真實的看過這些作品,感受到工藝世界的巧妙。
職人誌:52個頂真職人,認真打拚的故事報乎恁知
作者: 黃靖懿, 嚴芷婕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10/0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
簡介:
◎新出版形式:以一年52週的週報形式,介紹52個傳統工藝職人
◎新視覺表現:以精細工筆描繪職人工作場景、工法步驟、製作工具及作品等,視覺出色、豐富多元,迎合讀圖世代的需求。
◎新閱讀樂趣:主文報導、工法工具專欄提供知識內容;職人撇步(報乎恁知)、作品櫥窗、地圖提供實用資訊;模擬廣告、啟事、氣象、彩券等發揮新世代無厘頭幽默感。
用一份小報,讓職人的精神被看到
職人,是指傳承守護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並透過雙手製造出良品的生產者。這群人熱情的從事創作,以擁有嚴謹、專業、用心、負責的態度感到自豪,這就是經過時間淬煉而形成的職人態度。兩個學設計的21歲女孩,以近一年的時間搜集資料、深入探訪了52位遍佈台灣各地的傳統工藝職人,並以一週一報的方式,一手包辦文字、攝影、插圖和排版設計,最後設計出一年份的《職人誌》,希望能讓新世代的年輕人看到台灣的傳統文化內涵,也讓年長的一輩再次感受手感時代的美好。令人驚嘆的是,年輕作者巧手描繪了所有職人製作的場景、作品與工具,她們運用圖繪的力量將生活造型之美表露無遺,不僅得以藉此向頂真的職人們致敬,更展現了新世代的職人精神。2013年參加台灣優良設計協會及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主辦的「新一代設計獎」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臺南創意新人獎」,皆獲得首獎肯定。評審一致青睞表示,「職人誌」對細節的講究幾乎無可挑剔,突顯出創意者充滿耐心與勇氣的認真踏實精神。
怎樣的年紀才能改變社會呢?這個問題應該沒有一個實際的答案,關鍵在於什麼時候才要開始行動,作者陳慧潔從八歲就開始跟隨著父母送餐給獨居老人,並且持續不斷的去實踐夢想,而他的夢想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單純的就是看見需要並解決問題,持續的不斷的學習與茁壯。
慧潔我是在1919環台時有短暫的十多天的相處時光,當時的小女孩現在登上了更地的講台,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看著書中描述出慧潔實踐夢想的每個過程,帶來的是一種不一樣的價值觀點,當然與信仰實踐息息相關,而在父母的在家教育之下,落實了信仰與生活的結合,期待看見他未來的發展。
從書中看著慧潔的成長歷程,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價值觀,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這樣的價值觀跟社會會產生很深的連結,相較於功利主義的思維,把人帶入了競爭的氛圍大有不同,或許這跟他在家學習有關,現有的學校教育氛圍就是成績和升學,就算老師想改變,但家長不見得願意,一種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角力賽中,怎麼能因此輸呢?若是學習只變成了戰勝多方,成敗論英雄的狀況下,那麼社會就會存在一堆魯蛇,關於學習的議題,從慧潔的學習過程,值得我們仔細思想。
對於夢想我們留給自己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最後停滯不前,然後夢想就成為了空想,當只有不斷解決問題之時,才有可能朝著夢想不斷地前進,這本書可以鼓勵年輕人勇於付出行動,而不是不斷的停滯不前,只有開始行動才會知道結果。
有了夢想,然後呢?
作者: 陳慧潔
出版社:格子外面
出版日期:2015/07/2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有了夢想,然後呢?
簡介:
即使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只要集結大家的力量,
就能讓世界不一樣!
陳慧潔,一個在家自學的少女,從小就跟隨父親投身公益。
8歲開始送餐給獨居老人
9歲上街為急難家庭募款
12歲策劃舉辦募款音樂會
14歲為東非飢荒募款,協助高中生舉辦跨校飢餓三十
15歲代表台灣成為親善大使,到美國和全世界的志工交流
16歲受邀演講計達上百場,是全國最年輕的演說家
夢想 × 公益 × 行動力 = 無限影響力
「改變世界,從看見問題開始。」
本書記錄一位少女的勇氣故事,她所展現的行動力,連成年人都自嘆不如。在這本書中,她想與你分享,不管年紀大小,都不應成為追求夢想的阻力;也鼓勵你在追求夢想的路上,看見別人的需要,讓夢想變成一份使命。
寫了七十幾篇的漢堡食記,竟然還沒有寫到 TGI FRIDAYS,這樣可能說不過去,因此這次就來讓 TGI FRIDAYS 的漢堡登入【黑熊嚐百堡】的其中一堡,算一算最早吃漢堡餐廳也是來自於 TGI FRIDAYS,因此忽略了它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

打開FRIDAYS的目錄,這兒到底會有多少種的漢堡呢?雖然大多數的人來這兒並非想吃漢堡,但有一段時間我為了漢堡而來這裡享用。
星期五美式餐廳 TGI FRIDAYS 古亭餐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60號
02-2351-3579
古亭餐廳位於捷運古亭站七號出口,走出即可以找到 星期五美式餐廳 TGI FRIDAYS!

直接翻到目錄中的 Burgers,左圖是多麼誘人的漢堡照片,右邊則包含豪華雙層漢堡、美式經典漢堡和三明治。

哈辣啤酒起司漢堡
沒吃固的口味總要來嚐嚐看,菜單上的介紹是說:正宗美式漢堡"辛"體驗,挑戰你的辣味指數! 搭配新鮮鱷梨醬、新鮮青辣椒及酥炸辣椒片、墨西哥香辣美乃滋與溫熱的啤酒起司醬。
到底是會有多辛辣呢?但是啤酒起司醬倒是很誘惑人。

近看一點可以看到些許的綠色鱷梨醬,酥炸的辣椒片以前我還單點來吃。

費城蘑菇起司漢堡
另外來吃一個不一樣的口味,蘑菇起司,菜單上如此形容:費城燉牛肉絲、馬芝拉起司、帕米森奶油起司醬與烘烤蘑菇、義大利醃漬蔬菜、青蔥,最後鋪上瑞士起司、檸檬山葵美乃滋、香炒酒醋洋蔥培根與黑胡椒培根。
就是那個牛肉絲讓我好奇,搭配上兩種起司更是不知道未到將是如何呈現?

近看一點可以看到那片滿的牛肉絲,然後鋪上濃郁的起司醬,這樣大口咬下的香繷滋味,大概是鮮少能嘗到這樣濃郁的起司。
只是 星期五美式餐廳 TGI FRIDAYS 的漢堡單價越來越高,已經不是我會常常來吃的等級了。
爭論好幾年的性別議題,但卻鮮少有機會去好好認識性帶來的影響,性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從傅柯的理論中看見的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不過書籍的內容只是一種引題的方式,並無法真正的深入了解傅科對於性的論述是如何進行,透過本書獲悉傅科的著作性史,特過三卷書進行表達,看了維基百科的資訊後,了解到傅科分別用第一卷《認知的意志》(La volonté de savoir)、第二卷《快感的享用》(L'Usage des plaisirs)和第三卷《關注自我》(Le Souci de soi),做為性史的論述,似乎是值得去思考的議題。
書中簡單的介紹傅科對性的論述方式,其中關於性的行程包含的文化、政治權力等影響,而形成了現在的對性的界線,而這個界限的存在帶來的一種新的衝突,帶給我的思維是到底誰定義了男性、女性,除了生理上的差異之外,喜好是如何被定義出來?個性又是如何被定義?戀愛取向的定義?似乎不是這麼容易分別,但在社會文化卻存在一個顯明的界線,帶來主觀對性別的差異化呈現。
正因為有這個界限的存在,凸顯了差異化的問題,這些差異更形成了不同的族群,產生了政治性的問題,書中提到過往對於性的議題過度於寬容,但寬容過了頭帶來的反而是一種恐懼感,產生了現在許多無法避免的衝突,而因為認知上產生差異的不同,另外形成了一種仿效行為,那麼本身不一樣的議題,卻要用一樣的標準看待,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否有解,我並沒有答案。
對我而言不一樣又如何,一樣又如何呢?正因為執著於某一種選項,而無法更全面去探討和對話,甚至希望只能有單一的認知,這樣就喪失的對話與論述的空間,目前的局面來看,讓我再多看一些不同的論述,尋找更多的對話可能,但基進的改變並不會因而停止,相信會有更多的論述去找各方的觀點。
傅科與酷兒理論 Foucault and Queer Theory
作者: 譚馨.史帕哥
譯者:林文源
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30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
簡介:
米榭.傅科(Michel Foucault, 1926-84)是法國後結構理論大師中,最讓人蜚短流長的人物;而過去的恐同(homophobic)字眼--酷兒,現在則被那些先前自稱為女同志、男同志的人們,自豪地加以重新挪用。
傅科與酷兒,這兩者間有怎樣的關連呢?
這是一場酷兒與傅科的後現代式交會;其中,傅科的性、權力與論述理論,和對傅科加以吸收、修改與批判的當前酷兒理論相互交會,激迸出炫目的知識火花。
我們對於性別、性和文化政治的認知,將因這場相遇而受到基進的(radical)改變。
本書是一本介紹傅科的想法與酷兒文化的發展的精要引介;此外,書中亦對異性常規化、SM癖、展演、變裝、性別之終結、解放/差異、後資本主義、愛滋病對理論與實踐的影響等有明白的闡述。
林口上班的日子,有時晚了點回家,就會在林口尋覓食物,越來越多的店開在林口,要不是時間和金錢沒辦法大肆地吃,不然就真的一間一間的去吃下去,最近手頭有限,所以久久吃一間,就已經相當不錯,而不能吃的時間,就好好來寫寫文章分享。

樂尼尼餐飲集團,看來都是大型的義式餐廳,另外還有一個品牌夏部是壽喜燒,不過還沒有去吃過,下次有機會再來去品嘗看看。
Le NINI 樂尼尼義式餐廳 林口國賓店
新北市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402巷2號3樓
02-2606-8822
地點位於林口的昕境廣場,公車大概搭937路線會比較快,或是等哪一天機場線通了,也可以坐捷運過來。

Le NINI 樂尼尼義式餐廳的廚房是採開放式,可以從外部看見廚師怎麼做料理。

從菜單上來看,這裡包含窯烤披薩、義大利麵、燉飯和焗烤。

今兒個我想來試試看義大利燉飯,這些選項中看到皇冠記號,當然要來試試看了。

如果願意加上130元,就可以升級套餐,套餐包含法國脆皮麵包、濃湯和60元飲品。

60元飲品有這些,讓我想想看該喝點什麼好呢?就先這樣點一點,吃吃看這兒的味道。

濃湯
看來是磨菇的濃湯,湯送來的的時候,直接就可以看到配料,真是相當的豐富。

法國脆皮麵包
我倒是還蠻喜歡吃這種小法國麵包,尤其烤過皮脆,大口咬下後中間又帶有鬆軟的感覺。

冰伯爵奶茶
很久沒有喝奶茶了,就來回味一下奶茶的滋味。

牛肝菌野菇燉飯
分量相當足夠,這樣滿滿的一鍋飯,還真不知道吃的玩吃不完,濃濃的牛肝菌野菇的香味,對於愛吃菇菇的人相信會相當喜愛。

季節甜點
套餐還有加上一個甜點,看來這是檸檬口味的,正好用這帶著酸味的甜點,去除濃郁的燉飯味。
不知道同集團的另外一間夏部,何時才能有機會去品嘗呢?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