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賓漢這部電影在未上演前,就已經開始關注,這部電影最初在1959年時拍攝而成,這次重拍新的畫面,據說比前作更完成呈現原著盧華士的小說【賓漢-基督的故事】,由於我未看過前作,無從比較,但聽朋友說這部電影呈現更多關於信仰的內涵,雖然電影用信念來呈現,但並不影響本身的涵義。
猶大賓漢是耶路撒冷的貴族仕紳,也被稱為是王子,稱王子就會有個問題,那國王又是誰呢?當時耶路撒冷已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雖為羅馬統治,但因為猶太民族的特殊性,給予一定的自治權,故事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影片中討論著友情,討論著親情,也討論著自由與和平,仇恨與愛,有相當多的訊息在劇情中,當然有野著令人振奮的戰車競技,緊湊的節奏之下,仍然帶給人許多的省思。

羅馬統治下的耶路撒冷,如有興趣可以閱讀【耶路撒冷三千年】一書,榮耀之城耶路撒冷,片滿了戰爭、毀壞、貧窮和疾病,影片就可以看到四處乞討的窮人,因著痲瘋病被石頭擊打的病人,因著興建羅馬競技場而帶來破壞和殺戮,到底這裡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馬薩拉原被猶大收養,因為喜愛家族的妹妹,而選擇離家拼鬥,找尋自己應有的價值與身分,因著一場場的戰爭建立的功勳,漸漸成為了羅馬軍官,甚至擔任耶路撒冷的防衛官而返鄉,但因著衝突而不得不對家人施行刑罰。
不過劇情簡介有點誤導,描述賓漢是因馬薩拉誣陷,但實際劇情並非如此,而是因為有人想暗殺彼拉多失敗,遷怒了彼拉多,不得不施行殺一儆百的方式,賓漢也就因此淪為奴隸。

是什麼樣的信念,讓身為奴隸的賓漢有著生存的意念,仇恨報復驅使著他不放棄任何一點生機,也就一步步重新回到了耶路撒冷,故事脈絡成為兩個分支,一個脈絡是他的妻子以斯帖,正跟隨著耶穌的佈道,四處憐憫窮人,同時也得到這群人的幫助而能生存;但另一個賓漢卻未著復仇,造成了更多的死亡,正如一開始因為一根射出去復仇的箭。導致猶大家族被肅清,仇恨與抗爭真的能挽回什麼嗎?似乎這只是一個無窮敬的迴圈,讓人持續著彼此殺害。

競技場的生死鬥,只有贏才能活著離開,不顧生命的競賽,不知多少的生命成為祭祭場的血祭,電影帶來驚心動魄的競技畫面,看著如同親兄弟般的兩人,彼此廝殺不留情的畫面,到底出了什麼亂子呢?劇情的開頭就是兩人相爭,但因為賓漢受了傷,馬薩拉背著賓漢回來求助,因而挽回了一條生命,這種手足之情,最終演變成如此的境界,只能說這樣的時代,帶來的是許多的不願意,但更因著如此我們反而迷失了自我。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耶穌在其中傳道,讓人們真實的認識愛,一種無盡的犧牲與憐憫,對於受欺壓者的同情,傳揚用愛撫平仇恨,劇情的開始耶穌還是個木匠,對賓漢有著深入的對話,當賓漢為奴的時候,耶穌遞上了水給他喝,當耶穌要上十字架時,賓漢也遞上了水給耶穌喝,讓劇情有一個迴圈的思維。
最終耶穌為了人們所犧牲,耶穌在釘上十字架留下了一句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賓漢在此為了自己的過往而懺悔,到底仇恨帶來了什麼?到底愛能挽回什麼呢?
聖經路加福音六章35節寫道:「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愛很難但愛能帶來的改變超過我們的想像,學習去愛也承認自己對愛的無知,或許面對不公平的世界,面對仇恨的過往,將會有另一條出路產生。

本次觀看的是特映會,稍微晚到就排的稍為後面。

看來賓漢將會是這一次的主打,連世界電影雜誌都以封面為宣傳。

燈箱廣告正預告著賓漢電影的上映日期。

大直美麗華等五樓還有著賓漢大型看板,一旁電視撥放著賓漢的幕後花絮,看到競技場上真實拍攝的鏡頭,真是驚心動魄。

前往六樓的電扶梯旁可以看到大幅的賓漢掛報。

而且這次推出的還是IMAX 3D版,畫面巨大與真實度,帶來相當震撼的視覺感受。

入口處一旁還有可以拍攝與賓漢一同駕馭戰車的造景。

本次電影感謝電影公司與影城提供的特映會,並感謝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觀看機會。
賓漢 Ben Hur
上映日期:2016-08-19
類 型:動作、劇情
片 長:2時4分
導 演:《刺客聯盟》提默貝克曼比托夫
演 員:《愛情沒有終點》傑克休斯頓、《鋼鐵人》娜贊寧波妮亞蒂、《露西》摩根費里曼、《驚奇4超人》托比凱貝爾、《300壯士:帝國崛起》羅德林哥桑特羅、《刺殺據點》艾葉蕾特祖兒、《跨界失控》蘇菲亞布萊克狄艾莉
發行公司:派拉蒙影業
影片年份:2016
出 品 國:USA
出 品:Metro-Goldwyn-Mayer (MGM), Paramount Pictures, Se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相關商品:電影配樂 / 馬可‧貝爾崔米 - 賓漢
劇情簡介:
《刺客聯盟》俄籍動作大導提默貝克曼比托夫最新史詩鉅獻,改編自盧華萊士不朽鉅著《賓漢:基督的故事》。由《愛情沒有終點》傑克休斯頓、《鋼鐵人》娜贊寧波妮亞蒂、《露西》摩根費里曼、《驚奇4超人》托比凱貝爾主演。
描述本為王子的賓漢(傑克休斯頓 飾),被任職羅馬軍官的義兄馬薩拉(托比凱貝爾 飾)誣陷,以致被褫奪貴族身份,更要被流放作奴隸,與家人及心愛的人以斯帖(娜贊寧波妮亞蒂 飾)分離。經過多年在海上的艱苦生活,賓漢回到故鄉一心想復仇,但過程中卻得到救贖。
本片2016年版本是重拍1959年的經典史詩鉅作《賓漢》,由卻爾登希斯頓主演,史上的經典電影之一。當年榮獲11項奧斯卡獎,此紀錄保持長達40年後才被《鐵達尼號》、《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追平。雖然《賓漢》符合經典復仇大戲的所有條件,但新版的創意團隊最珍視的仍是它的救贖主題。
原先《刺客聯盟》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第一次被徵詢是否願意執導影史上最受大眾喜愛電影之一的重拍片時,他很遲疑。「1959年版的《賓漢》不單單是一部電影,而是深深影響了20世紀文化的曠世巨作,所以我被徵詢是否願意執導這部重拍片時,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還好製片西恩丹尼爾說服我讀了劇本,我才瞭解到這個極富意義的故事不只有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鮮活人物和省思。雖然場景和情境都設定在幾千年前,但人物的情緒和行動能讓我們感同身受,引起現代大眾的廣泛共鳴。」
編劇約翰雷利在寫劇本時也表示,「1959年版本的死忠粉絲可能會覺得任何形式的重拍都是一種褻瀆,但他們忘了這些角色存在於80年以前。大家或許只會記得演員卻爾登希斯頓和戰馬車比賽,但賓漢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經典角色。他蒙受冤情,一心尋求復仇和救贖。像賓漢與馬薩拉這樣令人震撼的角色便是我們不斷去重新述說這些故事的動機,因此,我希望能凸顯這對過往摯友之間的恩怨情仇,造就跟戰馬車比賽一樣高潮迭起、緊張又難忘的場面。」
先前看電影的時候,就有注意到這部電影的預告,人偶風格的動畫影片,幕後拍攝需要花費相當大的人力,但呈現出來的就如同真實偶物會活動會對話,片後謝幕呈現大骷髏人的拍攝方式,以及模擬動作,帶給人相當大的震撼,劇情部分則是以日本神化改編,面對一個無情的天庭,以及為了逃離天庭追殺的家庭,這樣的故事會帶什麼意涵呢?

故事的開始是酷寶的母親乘坐著小舟,穿越大浪中的海洋,前往前方的陸地,大浪似乎要吞沒小舟時,三昧琴一刷下,前方就開出了一條路,但卻不知道後方仍有下一波浪來襲,就這樣母親受了傷,還是順利的登岸,但無法理解的事漸漸失去知覺的母親,如何把酷寶帶大?每天只有少數的清醒時間,或許這就是生命的奇蹟?

劇情的轉折是母親的妹妹找到酷寶,開始要追擊他讓他成為一個無情的孩子,享受天堂中的生活,但這卻和人間的溫情格格不入,劇情的天堂似乎只是一個冷酷的世界,無情也就無煩惱,但也無法感受到愛,故事的脈絡就是想要呈現出人間最珍貴溫暖的愛,但要如何持有這份心,如何能面對殘冷的追殺呢?

故事發展有如桃太郎的故事,遇上了猴子和甲蟲,但卻是不同的脈絡,這裡帶出的卻是親情的羈絆,雖然酷寶經常在大街上講述著沒有完結的故事,有著魔術般讓摺紙人活動的能力,讓故事栩栩如生,但當鐘聲響起之後就必須回到洞卻中,而母親也只要在夜晚的時間稍微清醒,聽著母親述說關於他父親的故事。

一場追殺之後,踏上的旅程,第一個相遇猴子正是是由母親的法術灌入守護像中而成的活物,同時展開了這一趟尋找傳說中的盔甲、頭盔和劍,只有這些神器才能與天庭對抗,但爭鬥的世界只是更不平靜,他的父親正是因為這樣而喪失了性命,這樣的故事能這樣持續嗎?

關於父親的相處,正是由甲蟲來取代,這個甲蟲有著父親的家徽,代表著他與父親是同樣的武士,但卻喪失了記憶,無法記得太多的從前,但一路上卻成為保護他們的大力助手。
劇情的發展酷寶、猴子與甲蟲,三人的關係的緊密,以及日後透過三人形成的三味琴弦,傳遞了親情的真愛,最終帶來的改變,算是一個溫馨趣味的家庭片,劇情簡單樸實,又有著華麗的摺紙說書,滿適合闔家觀賞。

本次觀看試映會,開演前一小時就來先排度劃位。

趁著時間還早,四處找尋酷寶的電影宣傳海報,在主要的牆上有著巨大的海報。

另一頭的燈箱區也看到一個立牌,但在少了明亮的燈光,似乎有點黯淡,但更顯出酷寶的神秘性。

入口處還有另一個酷寶立牌,接著就進場看電影去了。

本次點應感謝電影公司與影城提供的試映會,並感謝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酷寶:魔弦傳說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上映日期:2016-08-19
類 型:動作、冒險、動畫
片 長:未提供
導 演:崔維斯奈特
演 員:(配音)《狩獵者:凜冬之戰》莎莉賽隆、《星際效應》馬修麥康納、《因為愛你》魯妮瑪拉、《哈利波特》雷夫范恩斯、《德古拉:永咒傳奇》亞特帕金森、喬治武井、《浪人47》田川洋行、《死亡醫生》布蘭達瓦卡羅
發行公司:環球影業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萊卡動畫工作室繼奧斯卡提名動畫《第十四道門》之後,再度推出原創動作冒險動畫《酷寶:魔弦傳說》,將帶領觀眾踏入奇幻的世界。在日本古代的海岸峭壁,有一個名叫酷寶的男孩(亞特帕金森 配音,《冰與火之歌》),不修邊幅還喜歡搞怪,鬼靈精怪的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天生就有一股魔力,很會用摺紙講故事,擄獲整個漁村居民的心,也能順便糊口。
其中幾位村民是他的大粉絲,包括穗鄉(喬治武井 配音),橋(田川洋行 配音)和龜代(奧斯卡金獎提名布蘭達瓦卡羅 配音)。每天晚上酷寶還要照顧日漸虛弱的母親,月亮的起落控制著她的神智狀態。
有一天,酷寶不小心喚起過去的靈魂,掀起多年的深仇大恨,為原本平靜的生活投下震撼彈。一板正經的猴大師(奧斯卡金獎得主莎莉賽隆 配音)和浪漫不切實際的硬漢甲蟲(奧斯卡金獎得主馬修麥康納 配音)助他一臂之力,共同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最後解開了他已逝父親的死亡謎團。他父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武士,酷寶必須找到父親遺留下的寶物:堅不可摧的刀劍、刺不穿的護胸甲、固若金湯的頭盔。有了新朋友相助,酷寶帶著他寶貝的三味線,展開絕無僅有的冒險長征,在古大陸遭逢暴風雪、海底懾魂魔眼、危險竹林,從每一次的試煉發現自己的魔力,酷寶勇敢跟天神和怪物對抗,包括一心復仇的月王(奧斯卡金獎提名雷夫范恩斯 配音)和邪惡的雙胞胎姐妹(奧斯卡金獎提名魯尼瑪拉 配音),在這趟旅程中,酷寶解開了身世之謎,凝聚了家人情感,也完成了英雄使命。
《酷寶:魔弦傳說》眾星雲集,莎莉賽隆、亞特帕金森、喬治武井、田川洋行、布蘭達瓦卡羅斯、馬修麥康納參與演出。服裝設計戴博拉庫克,配樂德里歐馬拉,剪輯克里斯多夫穆瑞,美術設計尼爾森洛瑞,攝影指導法蘭克派辛漢,製片有亞利安蘇特納、特拉維斯奈,根據夏儂汀多和馬克海姆斯的故事改編而成,編劇有馬克海姆斯、克里斯巴特勒,導演則是特拉維斯奈。
上一次看關於印度料理的電影是【美味不設限】,兩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關於新住民的世界,另一個議題關於家族的關係,電影採用詼諧和美食呈現,當然就少不了許多印度料理的畫面,每個畫面呈現出的美味,讓我巴不得馬上去吃一趟印度料理,先前已有吃過【奪愛印度咖哩】、【印度風情】和【Abi's 印度美食餐廳】等等,雖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感覺上還有許多我未曾品嘗的店,看了電影後更想去探索其他未曾品嘗的印度料理店。

回到電影劇情中,思考的是兄弟之間的親情,卻因為一本母親的食譜,而拒絕往來時多年,從一個無法闡述的理由,漸漸累積了許多周邊的遭遇和揣測,使得兩人都放不下尊嚴,那無法說明的秘密,為什麼哥哥要變賣母親的食譜換錢,哥哥從此不被弟弟諒解,但兩人卻在母親的培育下,有著無法分別的關係,一個善於做印度料理的前菜,一個善於做主餐,本來就是缺一不可的關係,分隔兩店而對立,讓一個完整的味道相隔十年的時間。

親情關係的另一個延伸就是女兒的脈絡,夏琳妮即將和馬克步入婚姻,但她希望能傳統的印度家族婚姻,首要克服的就是父親和叔叔之間的關係,而夏琳妮對於料理也有著天賦的味覺,能品嚐出食物的差異,劇情後段為她男朋友料理的印度餐點中,更是帶出能傳遞訊息的料理,這就好像【首相閣下的料理人】透過料理傳達訊息,夏琳妮正因為看她男朋友馬克的童年照片,做出了特製的香草冰淇淋咖哩餃,同時描述著這個當初為什麼會認定了他。

大哥拉基師面對女兒時總是和藹可親,特別使那招牌的搖頭晃腦的回應方式,面對女兒要嫁給分印度人,雖然他的餐廳的掌櫃有點意見,但他卻回答出既然當初選擇來到了這裡,那就回不去以往的生活,該接受該有的改變,當然也用風趣的方式,只要能快樂的吃後,也能成為一個印度人,跨文化移民的世界,我的了解太少,有機會再來去深入認識這個議題。

不服輸的弟弟賈基師,雖然決定參加料理大賽,但兄弟之間有個很大的問題,哥哥無法做好主餐,弟弟卻無法做好前菜,最後就變成兩人想辦法嘗試,但結果卻是連妻兒都無法接受;兩人的極限如此明顯,卻又無法合作,一來無法為家族贏得料理冠軍的殊榮,二來無法讓夏琳娜完成理想的婚禮,這樣發展下去會好嗎?

不過有著美好結局的影片,當然最終會走向和好,但其中有一幕隱晦著因為送刀沒給錢,所以才會一刀兩斷,最後由女兒送給兩人各一把刀,然後都有拿到錢,故事就漸漸走向了兩人願意合作,甚至因生離死別的脈絡,最後兩人才把未說出的話給說完,最後兩人當然就化解了一切勿會,和好如初一同做料理,甚至連夏琳娜都到廚房幫忙,三人相互合作,創造出更加美味的料理。
印度總舖師 Jadoo
上映日期:2014-09-05
類 型:劇情、溫馨/家庭
片 長:1時24分
導 演:阿密古達(Amit Gupta)
演 員:阿瑪拉卡蘭(Amara Karan)、《真愛挑日子》湯姆米森(Tom Mison)、哈瑞許帕特爾(Harish Patel)、卡凡多吉爾(Kulvinder Ghir)、《濃情四重奏》瑪德赫傑佛瑞(Madhur Jaffrey)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
影片年份:2013
出 品 國:UK
出 品:AIR Productions, Tigerlily Films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相關商品:印度總舖師 DVD
劇情簡介:
入選柏林影展美食單元的《印度總舖師》講述位在英國的印裔家庭故事,色香味俱全的印度筵席混搭犀利笑點,看印度兩大總舖師互尬料理拯救家族危機!
擁有敏銳味蕾的夏琳妮,是個智美雙全的執業律師。印裔背景的她,來自以廚藝為傲的傳統家庭,即將與道地的倫敦男友締結連理。但家族裡最重要的兩位總舖師─爸爸和叔叔,因將家傳食譜分半各擁,隔街開餐廳對嗆,冷戰二十年。
夏琳妮想藉喜事修復家族關係,希望婚宴能由兩大家長聯手掌廚。然而此時,兩家餐廳的經營同時面臨外來挑戰,必須合力贏取「咖哩之王」美食大賽,才能挽救家族危機。
缺半食譜,如何成就絕美風味?埋藏多年的家族秘密,將在笑淚交融的競藝時刻,一一解開。
寫了許多的食記,吃過了不少東西,對於飲食的背後卻鮮少了解,這次藉由閱讀這本書,認識當代工業化農業所帶來的問題,相較這些鼓勵集約化的生產,想起過往閱讀過的日本漫畫,那些特別的味道都是來自地緣,以及農牧者的用心對待,但看著現在不斷量產,追求同質化的味道,看是一切的美好,反而應該思索著對食物的感激。
書從提到了不少工業化農業對於牲畜的處置方式,從這樣的層面看對生命也喪失了尊重,為了維持人生命牲畜必須要犧牲生命,我們也少掉了感恩的心,書中是從動物福利出發,探套圈養帶來對動物的壓迫,看著關在籠子中的牛羊豬雞等,似乎人們為了自我的飲食,不願意去在乎其他生命的感受;從信仰層面來思維,到底神吩咐我們的是什麼呢?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 1:28)
人的慾望所帶來的問題超乎我們的想像,為了追求自我的滿足和成就,導致我們做了錯誤的選擇,最後變成耗盡這地,損害了空中地上海裡的各類活物;而且又毀掉了生物鏈的關係,拿著捕捉的鯷魚做成魚粉,成了各種工業農場的飼料,大量種植的穀物,卻無法去幫助飢餓的人,反而超過三分之一做為畜牧的飼料,改變了生物鏈的結構,促成的是一種浪費,毀掉了一種生態的循環。
工業農業鮮少被提到的問題,書中也提出了一個描述,當牲畜被關在擁擠受困的環境,餵著相同的飼料,這樣的環境反而成了細菌病毒滋生的溫床,當我們現在傳出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病等等,是否也跟著工業農業有關呢?而大量的單一作物的種植,排泄物的不當處理,便成了當地人疾病的成因,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們的消費與浪費,是否也是帶來如此變化的促進者呢?
消費習慣能改變世界,每天的採買消費飲食,正在進行一種投票的選擇,面對生態和飲食的問題,書中建議我們要選擇輪耕、輪牧的產品,讓這些回到傳統的循環方式能受到重視,或許我們能做的很有限,但可以從不浪費開始做起,並開始改變消費習慣。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
Farmageddon: The True Cost of Cheap Meat
作者: 菲利普.林伯里, 伊莎貝爾.歐克夏
原文作者:Philip Lymbery,Isabel Oakeshott
譯者:鄭襄憶,游卉庭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29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壞農業
簡介:
當真正的農業死掉了,我們都會一起跟著死掉!
費時三年,走訪美國、歐洲、中國、台灣、秘魯、阿根廷,
揭露錯誤的農業是如何犧牲無助、弱勢的農民,
以及被蒙在鼓裡的消費大眾的健康!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清楚告訴你,
工廠化農業才是當前食物系統最大的問題,也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
書中所揭露的事實,讓英國的農業政策轉向,影響甚至擴及其他的歐美國家。
※2014年《泰晤士報》作家評選「必讀之作」※
溫馨的農村情景早已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
大量施用的農藥和化肥,單一施作的基改作物,早已把我們的農地破壞得面目全非;
動物被集中養殖在狹小擁擠的室內,不斷施打抗生素和生長激素。
工業化的農業生產,大部分利潤只被農藥、肥料、抗生素、基改廠商賺走,
農民愈來愈窮,而整個社會則付出難以想像的健康和環境代價。
這,才是現代農業令人哭泣的真相。
工業化農業真的是養活全球七十多億人口唯一的方法嗎?
廉價食物的幸福錯覺,究竟成全了誰的利益?
一個四塊美金的漢堡,
真正的經濟成本其實是一百塊美金,
除非揭穿這個系統浪費、無效率的本質,
否則全球性的災難將無可避免。
而改變的力量,就在每一口我們吃進肚子的食物裡。
涮涮鍋吃過了不少種,當然牛奶鍋也是有吃過,這次路過三民路幾次,看到這間萌牛牛奶鍋,既然是以牛奶鍋為招牌,和朋友約好了一天,想來品嘗看看牛奶鍋的滋味。

如果想要吃牛奶鍋,一定要先打電話訂位,並且告知要食用牛奶鍋,生奶是有限量的!沒預約的話,可能就會售完沒機會吃到。
萌牛生奶鍋
https://www.facebook.com/CuteCowsMilkHotpot/
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一段149號
02-2963-3666
店面位於三民路一段,可以從捷運江子翠站,慢慢地走過來,當然也可以坐公車前往,但飯前稍微走動一下,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門口放著一隻可愛的小乳牛,這種黑白斑似乎已經成為了乳牛專門品種了,不知道以前的乳牛有哪些,現在我印象中也只有這種乳牛。

門口的招牌簡介了這兒的牛奶鍋,基本的高湯是用蘿蔔、蘋果、洋蔥、番茄、高麗菜等大量新鮮蔬果褒煮而成,再加上新鮮生乳經煮沸後而成的特製湯底。

店內的招牌另外寫到這間店的由來,最初的源頭則是因為生乳太多,深怕浪費而成的念頭,就這樣出現了這個牛奶鍋。

草上日月相見,成萌字;挺有意思的文字組合,而這裡的原料奶來自吉蒸牧場。

餐具也已經擺在座位上,該來思考一下這次要吃些什麼?

還在考慮的時候,牛奶鍋已經端上來,真是白不見底,味道是如何呢?

還在思考的時候,老闆介紹牛奶鍋配海鮮很不錯,問我們要不要考慮海鮮,就這樣我選擇了活力鯛肉片鍋,搭配了培根牛。

菜盤還算是豐富,包含各種火鍋料還有高麗菜和青江菜。

另外還提供一瓶生乳,如果湯頭不夠時,可以到入補充,但請煮沸也後再食用。

醬料台上有著各類的酌料,就依照個人喜好使用,這兒還有泰式酸辣醬和不辣醬,但老闆以提醒牛奶鍋不要用到醋,不然回結塊,主要是因為蛋白質遇到醋所使然。

活力鯛肉片鍋
培根牛搭配上活力鯛,份量尚可,不過想起有些信仰因素的人,不會將牛奶拿來煮牛肉,認真思考好像也是有點道理,但人總是為了美味,就不去管這些所以然。

用牛奶煮出來的鯛魚,湯與魚肉還算鮮美,個人還是覺得牛奶還是煮肉好,煮魚肉似乎會蓋過鮮味。

煮一碗牛奶麵來吃吃,搭配了各類的料理,這樣一餐吃得飽飽的!挺不錯的牛奶滋味,對尚未斷奶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這樣的牛奶鍋。
開始閱讀本書之前,就有人告知內容很猛會帶來很多的衝擊,就連推薦序部分也表明深受到挑戰,但對我而言似乎沒有想像中衝擊,絕大數的內容都是可以理解,甚至從歷史脈絡來看早已知道其所以然,但對於盲目的宗教信仰跟隨者,那就可能會是許多的衝擊,因為盲目所以鮮少認真去思考,甚至用最浪漫的形容單單的相信就對了,這也正是操控行宗教恐怖的地方。
書中的第二章就談論到教堂的存在問題,若是有機會閱讀這本王維潔所寫的【方舟之石】,可以更清楚初代就會到千禧年間的教堂建築物的變化,而當代基督教投入大量的資金新建教堂,其目的地是有可議之處,正好最近在閱讀【壞農業】一書,談論到集約化生產的農業問題,正好可以拿來探討當代基督教的問題,信徒本身應該是屬於生活在各個層面,牧養一同如游牧方式,但工業化帶來的改變使農業集中管理圈養取代了豢養,基督教信仰似乎也是依樣,教堂越看越大,目的是為了容納更多人,本然是取自生活方面的餵養(豢養),改變成為在教堂中餵養(圈養),相較就成為一種玻璃心和容易患得患失的問題。
後續幾張談論到包含敬拜程序、證道、牧師、主日早晨的戲服、音樂傳道、十一奉獻與神職薪餉、洗禮與主餐,末兩章提出了解決的方式,對於過往曾經參與揭發異端邪教的工作,對於這些議題早就見怪不怪,而真正的問題是信徒間是否能自覺,開始認真思考信仰的每個環節,包含所認為的信仰常識的問題,當真正去思考過這些問題時,就會發現到我們離真實的信仰有多遙遠,就舉主餐這件事情,聖化和儀式化使得其原始面貌喪失,主餐最初是逾越節的晚餐,大家分餅分杯彼此想示愛宴,紀念被救贖的日子,進而擴展到紀念耶穌所施行的拯救,但今日成了喝小杯葡萄汁,吃乾煎的麵餅,宗教儀式化超越了本質。
但本書在信仰的論述上,過度於著重於新約脈絡,對於舊約的論述就比較少,甚至帶著新約取代舊約的一種思維,因此再一些儀式和習俗中,少掉了認識初代教會前的信仰活動,舉會堂模式的聚會,應該還是有雷堂堂會的儀式,包含保羅也都是會前往各地會堂聚會,當然也會遇到不受歡迎;不過能激發信徒思維與反省,特別在這聖俗二分的宗教認知上,確實可以帶來一些突破,對於信仰我們需要用認真的態度面對。
參雜異教的基督信仰? Pagan Christianitys?
作者: 法蘭克‧威歐拉, 喬治‧巴拿
原文作者:FRANK VIOLA,GEORGE BARNA
譯者:顧華德
出版社: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購買資訊:參雜異教的基督信仰?
簡介:
◎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讓神的百姓齊聚一堂,彼此服事,互相造就。
◎透過歷史的洪流,揭開現在教會逐漸制度化的面紗,了解上帝對教會更整全的心意。
◎跨越神職人員與平信徒的鴻溝,恢復「人人皆祭司」的精神與功能。
本書共12章,從教會歷史角度頗析當代教會制度及現行的流程來源,從教堂、敬拜程序、證道、牧師、主日穿著、聖樂服事、奉獻、聖禮、神學教育…等主題檢視其設置來源及目的,讓我們從聖經的角度來重思是否符合耶穌基督的教導,而這些長期在教會中習慣的儀式規範是否讓我們更認識耶穌,更能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作者從教會歷史及許多神學著作中一一尋根、查考,盼能帶給當代教會及信徒們更新及省思的空間,也期盼透過反思及重建,讓教會的功能真實的發揮,並能成全聖徒,各盡其職。
30年的老房子,要重建,多麼不容易。想想在30年前,它也曾是極為輝煌的建築,建材、外觀都相當的新穎,合乎時宜。但過了30年,許多內裝、管線都老舊了,即使進行了外牆拉皮工程,還是無法和30年前一樣。
但是,要重建談何容易?拆毀是大工程,重建是大工程。
本書不是教您如何建立教會,只是提供一些改建、更新時的建議。讓您檢視教會經歷這麼多年後,是否需要重新整修,或者是要修補,或者是要更新。想想教會的根基是建立在耶穌基督這塊磐石上,還是建立在一些屬世的價值上,亦或是建立在一些異教的儀式上?讓我們調整眼光、步履,讓方向再回到耶穌基督生命的道路上。
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利米書1章10節)
位於民生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處,本來開串燒店的店家,一天突然換了個招牌,可能也是因為我太久沒有路過這兒,因而無法得知,竟然有未品嘗過的店面,又是燒烤的牛排館,不來品嘗一次怎麼能對得起自己呢?

五四燒烤牛排的標誌相當的神奇,原來兩個字配上牛角的呈現,一時我還沒意會過來,而從名片看到這兒牛排的特點,對於喜歡單純肉的美味,這兒可就是一個值得品味的地方。
54燒烤牛排 Wu.Steak 板橋店
https://www.facebook.com/54steak/
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一段78號
0988-182-771
店面位於民生中山路口,可以從遙遠的捷運新埔站一路抓寶過來,大概也要走個十分鐘的路程。

順著民生路一直走,就換看到這間紅字白底的招牌,還有LED的跑馬燈,強調的是原塊自然肉。

門面是木頭的裝潢,從店外就可以看到廚房,二樓有座位區可以享用。

目錄中介紹了手切冷藏牛肉,不做任何醃泡的手續,也因此才能保有肉質的美味,所謂冷藏用流行與變成一種熟成肉,但熟成的過程一般是冷凍靠冷藏退冰風乾的過程,而這兒似乎又不太一樣全程冷藏。

從旁往二樓的樓梯,可以鳥瞰到廚房的全景,忙碌的師傅們!我們還是先點好餐,再來打擾牠們了。

來到了二樓空間雖然不大,但已經做了七層滿的客人,難怪師傅們如此的忙碌。

搭配牛排的可樂和濃湯

濃湯還是要撒上胡椒才對味。

至於飲料就看自己想喝甚麼,天熱我還是喝可樂的好。

桌旁有這兩罐,一瓶是海鹽,一瓶是胡椒粒,稍微使用可以提升肉的美味,但不要過量。

壁上貼著牛排各部位的示意圖,大家到底喜歡吃牛的哪一個部位呢?

搭配牛排的不是沙拉,而是薯條,有點美式的作風,好吃的脆薯。

黑安格斯嫩肩
大塊的牛排,撒上了洋蔥,附上花椰菜和胡蘿蔔,另外還可搭配兩種沾醬。

黑安格斯雪花
長條的牛排,比較少吃到,這次就來好好享用一下。

七分熟的牛肉,帶有豐富的肉汁,相較兩種肉各有不同的特色,我比較喜歡雪花肉,肉質的口感和味道比較滿足。
一本書中充滿了各種寫作的方式,從一個基本的敘事開始,再透過相同的敘事改採不同的寫作方式,藉此感受到不同風格,閱讀這本書總會讓人想躍躍欲試,但對於我而言,想與真的做還是有段距離,而這樣的風格練習,確實可以揣摩出不同的思維。
書中特別的是翻譯的挑戰,許多只有法國文學存在的用法,卻在翻譯者的巧思之下,結合的中文的詩歌古文,對其譯者也是一種具體的文字遊戲,挑戰如何將不同的文化中的文字,類同於自身文化的呈現。
後半段提供了一段屬於台灣文化的風格練習,包含:編著體、雜阿含體、冰山體、偽樂評風、什麼都不寫派、適得其所體、爆料公社體、靠北體、一則被不停打斷而肝腸寸斷的徐志摩體,一篇篇閱讀也正感受到不同平台與文化的表達方式。
閱讀風格練習,直接感受到原來事情還可以用這種描述方式,而呈現出來的畫面更加生動活潑,似乎在文字論述上,還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以後寫部落格的時候,也來嘗試用不同的風格寫作,看看是否能產生不同的效果。
風格練習 Exercices de style
作者: 雷蒙.格諾
原文作者:Raymond Queneau
譯者:周丹穎
出版社:一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8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風格練習
簡介:
順敘、倒敘、插敘、亂敘,一段情節能有多少種寫法?
詩詞歌賦、史哲理數,一名譯者需要身懷多少般武藝?
《風格練習》是少數帶有遊戲趣味,深具互動性的法國文學經典之作。多年來除了已成為法語修辭、創意寫作及外語翻譯的範本教材,更彷彿預見了網路時代生機蓬勃的書寫方式。
格諾將一段簡單之至的情節用九十九種體例或風格改寫,極盡想像之能事,從戲擬高居學術殿堂的詩歌古文,到廣納鄉野匹夫的俚語渾話,將法文千變萬化的風貌展露無遺。
《風格練習》除了不斷轉生為各種語言的譯本,甚至跨界與其他創作媒介相結合,衍生出插畫、漫畫、音樂、廣告、舞台劇等不同形式的練習,至今迴響不絕。台灣作家周丹穎遊走在譯與作之間,不斷挑戰自身語言的極限,並隨著格諾的創意,追索文學潛在及共通的可能性。
爐端燒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日式料理文化,尚未體驗過這樣的飲食風格,當然就要來體驗一下,正巧林森北路這兒有間貍爐端燒,當然就要把握機會登門享受一番。

用餐前先來認識一下何謂爐端燒:
爐端燒,是指一種在居酒屋店內所設置的偌大方形敞口式火爐上燒烤飯菜的烹調方式。這種燒菜方式源自日本東北的宮城縣仙台市。而且爐端燒的歷史悠久,據說仙台市的漁民很早就已經喜歡用爐端燒的方法將漁獲烤熟品嘗。在一次日本政府運動將北海道描述成為具有鄉村風貌的地區後,爐端燒開始風靡全國。
爐端燒的整個過程為廚師先蹲在一個方形爐前,其周圍會被擺滿不同的食材的檯包圍。當顧客指定要燒某種食材時,廚師會在完成每一道菜的烹調過程後都先高聲喊出菜式的名稱。然後再以木槳送上食物到顧客面前。自從1965年起,日本全國合共有超過一萬間爐端燒的日式餐廳。現在在北海道的釧路市,不少的日式餐廳都精於爐端燒。
引用自維基百科
狸爐端燒 日式料理
https://www.facebook.com/robatayakitanuki/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33巷5號
02-2531-2827
狸爐端燒靠近捷運中山站,從二出口出來,順著方向穿過中山北路,過了林森北路之後又轉,找到133巷號左轉進入,就可以找到狸爐端燒。

來到了有日式造型的店門口,似乎走進了另一個時空。

明亮的燈籠高高掛著,相較於醜陋的方型招牌,還是這樣的燈籠和旗幟,帶給人的感受更佳。

門口的角落有個有著鹽塔可以驅邪避凶帶來淨化,而們狸貓更是日本料理之關鍵,而貍的涵義也很有意思:
「狸」的日文唸做「ta.nu.ki」,同音異字的情況下,又可以把漢字改寫成「他抜き」,意思是把其他東西除掉之意。
所以取其意,用在競賽、比賽的時候,為了取得優勝,有把對手除掉的意思。
因此,許多店家會特別在店門前或玄關裡,放一隻可愛討喜的狸貓,來促進生意興隆,
引用自 日本傳統的餐飲店前,為什麼會放著狸貓的塑像呢?

該來進入店裡,穿過門簾,好好享受狸爐端燒的美味。

入口的牌子上寫著訂位的客人,看來今天還蠻熱鬧的,這麼多客人在用餐時間就到來,等等應該就會滿座了。

這次坐在吧檯旁邊,正好可以看見師傅的料理手腕,眼前還有各類的食材相伴。

坐定位後,先來看看菜單上的各類食材,相當的豐富,有刺身、烤物、揚物、煮物,相當的俱全,兩個人用餐該點哪些呢?

座位背後的包廂感覺也相當舒適,如果有需要比較私密的空間,下次聚餐可以先預訂包廂,包廂中貼心的準備衣架,可以掛著外衣,輕鬆用餐。

另一側的包廂區,也挺有特色,每個門口都掛著一個面具與掛旗,至於代表甚麼意思,還沒機會去查到。

吧檯上的各式擺設,還蠻喜歡那頂斗笠,斗笠上寫著飛驒白,飛驒是日本的高山,白是指的什麼?並不清楚,太陽旗上寫的應該是大漁吧?

這個如槳般的工具到底是什麼呢?

果不其然就是從吧檯端菜給個人的端槳,木槳送餐的特色,正是爐端燒的代表啊!

日式小菜
一人一份的日式小菜,等待料理的時間可以打打牙祭,開開胃。

其中有醬煮魚,可惜我分不出是什麼魚,魚肉相當入味,醬燒的處理方式,還有美味的滷蘿蔔。

還有水管麵的沙拉,拌在美乃滋挺開胃的。

還有這個韓式泡菜,三道小菜,作為迎接美味的開場。

韓國瑪格麗
一壺韓國瑪格麗,配上金黃色的杯子,吃過小菜,先來杯小酒助興。

冰鎮後的韓國瑪格麗,帶著白濁的米酒,冰涼暢飲,熱天之下,讓身體舒暢。

店家招牌的杯墊,當真要把杯子放在上面嗎?小酌一口後,還是放在上面,冰涼的米酒,杯子外還是會盜汗,放在杯墊上才不會讓水珠亂流。

綜合生魚片
相當豐富的生魚片,有鮭魚、旗魚、鮪魚、甜蝦和墨魚。

一旁的山葵抹出的芥末,更是讓整個生魚片風味提升。

放點芥末在生魚片上,再沾點醬油,入口之後,一股嗆味,突然神情清爽,生魚片的甜味真是人意料。

吃了一片馬上又繼續在吃,轉眼間就快要吃完,而蘿蔔絲嗆味不多,反而相當的清爽。

炙燒鱈魚含片
鱈魚漿製成的魚板,經過炙燒後,表皮帶著金黃,拌著芥末章魚腳,這還是我第一次吃到的料理。

奶油橫膈膜
最近幾次都在吃橫膈膜,這種帶有腳勁的肉質,相當獨特,以前好像很少見,最近似乎很多店面都有推出。

奶油橫膈膜包在生菜葉中,夾著泡菜吃,外脆內韌,層次的口感。

河豚一夜干
沒什麼印象有吃過河豚,所以就來吃吃看河豚一夜干,肉質相當的緊實,朋友形容吃起來有如干貝的口感,不沾美乃滋直接吃原味就已經很美味了。

日式辣油烤高麗菜
眼前看著師傅烤了幾份高麗菜,現在終於輪到了我,意外的美味,而且還學到高麗菜整顆烤也不錯,何必一定要用鋁箔燒呢?淋上充滿油酥的辣油,還有香脆的蒜酥。

題外話一下,由於沒什麼攝影設備,走到哪完全靠手機拍攝,回來再寫食記,因此相片的品質就需要各位看倌多多包涵。

泡菜牛尾湯
有點日式泡菜鍋的感覺,牛尾的皮肉,這樣一煮也相當美味,吃到這裡已經有點飽足。

紫蘇烤飯棒
最後還有這一道烤飯棒,外皮烤得乾脆,紫蘇的味道襯托在米飯之間。

還搭配一碗味噌湯,今晚又度過一個美味的餐點時光。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萍網提供的口碑劵機會。
前陣子的機器人新聞,將機器人的服務從製造像轉向的服務業,機器人的服務取代了人的勞力,甚至能讓企業成本降低,產能提升,本書探討的就是自動化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副標題更具提的形容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書中舉出許多的例子,談論經濟衰退的悲觀未來,並提出了七個致命點:
- 薪資成長停滯
- 少數企業贏者全拿、廣大勞工荷包萎縮
- 勞動參與率創新低,申請社福補助人口創新高
- 新創就業機會銳減,長期失業人口激增,景氣復甦緩慢
- 所得分配不均日益嚴重
- 新鮮人薪資大幅萎縮,剛畢業即失業人口比例攀升
- 就業市場兩極化,全職工作大量消失,兼職工作取而代之。
面對書中提到的悲觀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人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自動化的機器可以取代重複性的工作,讓品質達到更加精準,辦公室的工作會被取代、醫療產業也會,未來的教育制度將會面臨更大一波的改變,但回到經濟發展的論述,第八章的部分,談論消費者、成長停滯與經濟危機,談論到機器人取代了勞力,而人無法從勞力獲得收入,相對造成了市場疲乏消費力減退,那麼市場將如何運作呢?似乎就沒有那麼大的悲觀了。
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過剩的問題,過往的消費主義談論到人的慾望無止盡,因此需要不斷的生產,並且透過浪費刺激產業,但現今的問題卻變成生產卻無法消受,再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浪費等事宜被人詬病,整個市場的生態出現新的磨合;而在M型社會的發展之下,消費主力的中間分子減少,市場整底就會下滑,變成所有的服務將針對少數的頂尖分子,才能達到市場標準,這樣的階級再現,勢必又會產生新的衝突。
因此對於未來的發展,並非像書中想像的那麼悲觀,但衝突的發生將會加劇,不然就是人的勞力需要充新被分配,一來是減產,二來是提高所得,重新讓市場機制被均衡建立,在這樣失衡的市場狀況下,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下,變成更加無用,最終還是要回到社會是需要均衡,才能達到最大的富足生活,最後一章雖然提到了新經濟模式,但這個未來還不明確,關鍵還是要回到人的特質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付出勞力本質是為了服務和成全他人,藉由彼此成全幫補帶來更理想的社會,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Rise of Robots: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
作者: 馬丁.福特
原文作者:Martin Ford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01/0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被科技威脅的未來
簡介:
機器人端咖啡,電腦當醫生,數據分析愈來愈便利精準,
我們以為科技將創造新一波繁榮,卻低估了它推動世界變遷的速度!
機器開始全面取代人類工作,所得更不均、失業更擴大的災難才開始!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一天,亨利福特帶汽車工人工會領導人參觀最新的自動化工廠,正為了自動化生產線不需要工人,洋洋得意。工人工會領導人回了亨利福特一句話,「你打算如何讓這些機器人買你的車呢?」
這段對話可能是虛擬的,但是卻預示了科技長期快速發展下,工資、生產力、 消費力架構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被推到了巨變的引爆點。
過去,機器是提高勞工生產力的工具,今天,機器就是勞工,取代的不只是低技能的工作。
電腦成為「有思考能力」的機器,能決策 、會學習、甚至有好奇心,加上大數據與雲端運算,需要依賴電腦資訊工作的白領階層終將被機器、軟體所吞噬。這些專業化、例行性與可預測的工作,包括律師、藥劑師、醫師、分析師、IT技術人員、甚至公司主管等都將一一被取代。
機器佔據工作機會,但機器人只生產、不消費,將使薪資成長停滯、所得更集中在少數富有者身上,大量的消費者最終因缺乏足夠的所得與購買力,使得社會失去消費動能,終將威脅到經濟成長。
不同於一般科技人或趨勢家,作者馬丁‧福特(Martin Ford)是成功創業家,長期觀察軟體發展、從獨特的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角度切入,引證大量資料,率先詳盡研究機器智能和機器人科技可能帶來的衝擊,分析出因科技而生的七大致命的經濟趨勢。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機器接管工作的腳步只會加快,熟悉的生活都將終結,我們勢必要重新思考經濟運作,才能因應科技強大的顛覆破壞力。
任何想了解科技進步對自已、後代、社會前景有何影響的人,都應該趕快拿起這本書。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