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技威脅的未來 - 人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Posted
星期四, 八月 04 2016 9:55
作者
黑熊
前陣子的機器人新聞,將機器人的服務從製造像轉向的服務業,機器人的服務取代了人的勞力,甚至能讓企業成本降低,產能提升,本書探討的就是自動化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副標題更具提的形容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書中舉出許多的例子,談論經濟衰退的悲觀未來,並提出了七個致命點:
- 薪資成長停滯
- 少數企業贏者全拿、廣大勞工荷包萎縮
- 勞動參與率創新低,申請社福補助人口創新高
- 新創就業機會銳減,長期失業人口激增,景氣復甦緩慢
- 所得分配不均日益嚴重
- 新鮮人薪資大幅萎縮,剛畢業即失業人口比例攀升
- 就業市場兩極化,全職工作大量消失,兼職工作取而代之。
面對書中提到的悲觀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人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自動化的機器可以取代重複性的工作,讓品質達到更加精準,辦公室的工作會被取代、醫療產業也會,未來的教育制度將會面臨更大一波的改變,但回到經濟發展的論述,第八章的部分,談論消費者、成長停滯與經濟危機,談論到機器人取代了勞力,而人無法從勞力獲得收入,相對造成了市場疲乏消費力減退,那麼市場將如何運作呢?似乎就沒有那麼大的悲觀了。
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過剩的問題,過往的消費主義談論到人的慾望無止盡,因此需要不斷的生產,並且透過浪費刺激產業,但現今的問題卻變成生產卻無法消受,再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浪費等事宜被人詬病,整個市場的生態出現新的磨合;而在M型社會的發展之下,消費主力的中間分子減少,市場整底就會下滑,變成所有的服務將針對少數的頂尖分子,才能達到市場標準,這樣的階級再現,勢必又會產生新的衝突。
因此對於未來的發展,並非像書中想像的那麼悲觀,但衝突的發生將會加劇,不然就是人的勞力需要充新被分配,一來是減產,二來是提高所得,重新讓市場機制被均衡建立,在這樣失衡的市場狀況下,機器人自動化的發展下,變成更加無用,最終還是要回到社會是需要均衡,才能達到最大的富足生活,最後一章雖然提到了新經濟模式,但這個未來還不明確,關鍵還是要回到人的特質是什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付出勞力本質是為了服務和成全他人,藉由彼此成全幫補帶來更理想的社會,未來還是值得期待。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Rise of Robots:Technology and the Threat of a Jobless Future
作者: 馬丁.福特
原文作者:Martin Ford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01/0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被科技威脅的未來
簡介:
機器人端咖啡,電腦當醫生,數據分析愈來愈便利精準,
我們以為科技將創造新一波繁榮,卻低估了它推動世界變遷的速度!
機器開始全面取代人類工作,所得更不均、失業更擴大的災難才開始!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一天,亨利福特帶汽車工人工會領導人參觀最新的自動化工廠,正為了自動化生產線不需要工人,洋洋得意。工人工會領導人回了亨利福特一句話,「你打算如何讓這些機器人買你的車呢?」
這段對話可能是虛擬的,但是卻預示了科技長期快速發展下,工資、生產力、 消費力架構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被推到了巨變的引爆點。
過去,機器是提高勞工生產力的工具,今天,機器就是勞工,取代的不只是低技能的工作。
電腦成為「有思考能力」的機器,能決策 、會學習、甚至有好奇心,加上大數據與雲端運算,需要依賴電腦資訊工作的白領階層終將被機器、軟體所吞噬。這些專業化、例行性與可預測的工作,包括律師、藥劑師、醫師、分析師、IT技術人員、甚至公司主管等都將一一被取代。
機器佔據工作機會,但機器人只生產、不消費,將使薪資成長停滯、所得更集中在少數富有者身上,大量的消費者最終因缺乏足夠的所得與購買力,使得社會失去消費動能,終將威脅到經濟成長。
不同於一般科技人或趨勢家,作者馬丁‧福特(Martin Ford)是成功創業家,長期觀察軟體發展、從獨特的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角度切入,引證大量資料,率先詳盡研究機器智能和機器人科技可能帶來的衝擊,分析出因科技而生的七大致命的經濟趨勢。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機器接管工作的腳步只會加快,熟悉的生活都將終結,我們勢必要重新思考經濟運作,才能因應科技強大的顛覆破壞力。
任何想了解科技進步對自已、後代、社會前景有何影響的人,都應該趕快拿起這本書。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