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人工智慧發揮到極致的電腦,帶來的會是怎樣的影響力?這部電影呈現出一個人與電腦談戀愛的劇情,這樣的故事或許在沒有Siri前可能很陌生,但Siri服務誕生後,就開始了許多人在與Siri對談的日子,問一些瑣碎的問題來尋找Siri的解答,如今這部電影就呈現出一個會思考的系統,並且會依照你的需要進行調整。

一套充滿人工智慧的作業系統的誕生,帶來的影響是慢慢發生,透過資訊的學習以及思考,成為了一個最了解使用者的系統,此時系統不再只是幫手的角色,甚至呈現出人類的情緒與表達方式;對於一個將使用者瞭若指掌的系統,是好還是壞呢?讓我想著目前所謂的預期判斷的服務開發,總覺得有許多的不安,或者說是會不會最後養成了依賴而失去判斷能力呢?對於一個能真正了解與互動的系統,投注了感情之後現實與虛擬的世界重疊後,帶來的只是一種更不踏實的世界。

電影透過與三個女人的關係呈現出真實的可貴,首先談論到的第一個女人是主角西奧多的前妻凱薩琳,兩人是一起成長到進入婚姻,但進入婚姻之後卻出現了許多不合,走到最後的關頭面臨到離婚的狀況,劇情中透過不斷的回顧以往,呈現出當初愛情的甜蜜關係,但現在只能去面對這無法挽回的情感。
而其中的問題就是太期待對方成為一個自己理想的對象,但無形之中除了帶給對方壓力,更是不願意面對自己以及彼此間的差異,當西奧多提到與一個作業系統交往時,凱薩琳質疑其中的問題,面對真實的情感願意承受嗎?

第二個女人是與他相親的對象艾蜜莉雅,這一場短暫的關係,看是充滿著熱情洋溢,但到頭來真正的難題還是在西奧多的身上,面對無法忘懷的前妻,恐懼的未來的關係,害怕許下承諾,卻在這種不穩定的關係中進入熱吻擁抱。
也難怪艾蜜莉雅形容西奧多是一個恐怖的人,內外之間的相互矛盾,到底真正想追求的又是甚麼呢?難道只是短暫的歡愉時光嗎?那對於期望發展長期關係的艾蜜莉雅,確實碰到的是個可怕的對象。

最後一個女的艾美是他的同事,也算是他的大學同學吧?總之是一個一路走來的好友關係,一個走上失婚,一個因為一些情侶相處的隔閡走上分手,兩個感情受挫的摯友,同時都跟系統談起了戀愛,少了真實關係的愛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影片中的兩人總是彼此開著玩笑,或是在無力的時候相互扶持,但兩人的關係始終有一點隔閡,我想這個隔閡可能就是對彼此太熟識了,但家人的關係不就是如此嗎?影片的末了留下的是兩人相依偎的畫面,或許代表了什麼?也或許什麼都沒有?只是愛情少了這層真實關係,一切都是相當的空泛。

回到了系統情人莎曼珊,曾經對於自己無法擁有實體,而想找到人來取代,但最後系統的廣泛能力,思考之後找到了實體之外,虛擬能留下來更多的可能,最後發展出一個只有非人的關係,才能進行的多工運作,而這樣的多工運作卻也觸及到感情世界的專一,此時虛擬終究只是虛擬,無法真正的滿足情人之間親密的專注與情感,雖然真實生活有很多麻煩,但也正是這些麻煩才讓真實變的可貴。
感情的世界,不能只是停留在自我感受的想像世界,需要的是真實面對彼此的現況與差異,我們無法真正改變彼此,但是我們可以學著包容與接受彼此的差異,慢慢地走慢慢地發覺,慢慢地體會不同的感受,關於感情的世界,至此時仍是我無法真正明白的世界,或許這就是這個世界迷人之處吧!
雲端情人 her
上映日期:2014-01-17
類 型:愛情、喜劇、科幻
片 長:2時06分
導 演:《野獸冒險樂園》史派克瓊斯
演 員:《神鬼戰士》瓦昆菲尼克斯、《復仇者聯盟》史嘉蕾喬韓森、《超人:鋼鐵英雄》艾美亞當絲、《千禧三部曲I:龍紋身的女孩》魯尼瑪拉、《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珊曼莎摩頓、《創:光速戰記》奧莉薇亞懷爾德
發行公司:龍祥
影片年份:2013
出 品 國:USA
出 品:Annapurna Pictures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洛衫磯,西奧多托姆利(喬昆菲尼克斯 飾)是個心思複雜又感情細膩的男人,靠替別人撰寫感人的私人信件維生。他結束了一段愛情長跑而心碎,迷戀上一個嶄新先進、操作簡易又獨特的人工智慧軟體。
在啟動軟體之後,他總能高興地跟「莎曼珊」,一個開朗的女性聲音(史嘉蕾喬韓森 飾)交流,她敏感、觀察入微又幽默風趣,而「莎曼珊」和西奧多對彼此的需求和慾望漸增,他們的友誼最終深入發展成了愛情。
《雲端情人》的概念在史派克瓊斯的心中已醞釀多年,最初的開端是10年前他在網路上讀到的一篇文章,描述的是一種人工智慧的即時通訊。他連結上去後和對方有一些對談,引發「有個人跟完全意識自主的類似存在發展出關係,那樣會發生什麼事呢?」的思考,於是決定朝這個方向想像一段愛情故事。
閱讀過【被扭曲的臺灣史】之後,想要更多的知道台灣的發展脈絡,需要知道更早期的台灣的歷史,繼續閱讀駱芬美的前作【被誤解的臺灣史】,雖然標題都用很聳動的方式去命名,但真正的問題我想不是被誤解,而是因為我們的無知,未曾好好學習過關於這片土地的發展,從書中看見的是台灣在海洋貿易上的影響,同時也看見海洋貿易左右者台灣的發展。
這次閱讀台灣歷史中,才明白原來基督教的宣教史需要追溯到西班牙和荷蘭統治時期,當時透過傳教士作教化的工作,這樣看來宣教史要從1619道明會會士馬丁略對台灣就已有相關企圖,而1627年德國牧師康第紐斯在台南傳教,並堅信台灣島一定會建立起東南亞最先沁的基督教社群;從這個論述看來台灣宣教將近四百年的歷史,這方面的宣教歷史相較於紀念台灣長老教會宣教150周年對比,我們還有更多的歷史需要被了解。
藉由這本書啟發了對台灣宣教史的好奇,朋友推薦可以宣傳天主教的宣教史,先從這本【美麗島.主的莊園】,不過這本書是從1859年談起,仍然少掉了先前兩百多年的歷史,不知道還有哪些讀物可以不足這一塊地記載呢?從一本歷史書開啟了另一條探索的脈絡,或許因為過去都停留在馬雅各和馬偕的論述,少掉了這些過往接觸,有機會再來找尋看看這些歷史的足跡。
繼續閱讀明清之間的交換時期,在權力與利益之間的糾葛之下,台灣的未定論也在這個時期上演,從歷史的足跡探索台灣,看見的是利益與政治的角力,台灣只是在這角力之中被擺佈的歷史,雖然是如此的不穩定,而影響力卻是如此的長遠,而宗教與政權的結合,串連起除了興起了馬祖廟,也正規了義民廟,這樣看來清朝的統治下,有著相對的影響力存在。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作者: 駱芬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02/2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被誤解的臺灣史
簡介: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
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
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政權變動頻仍,族群融合多樣,文化發展多元。
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年來的臺灣真相。
愛情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似乎越想要抓住它,它卻跑的遠遠,但不在乎的時候,卻又悄悄的來到身旁,有多少人期待的愛情的來臨,但卻又心急如焚,毀了純真的愛情。
如果有一天,當愛情來敲門的時候,充滿著又驚又喜的感受,期待愛情的來臨,更期待那份單純的心靈,簡簡單單沒有任何的修飾,只是兩個心靈的相呼應,卻帶來強烈的震撼,讓原本分開的兩個個體,碰撞在一起。
看著現在時下的愛情,不經令我嘆了一口氣,愛情似乎不再視這樣純真,為了金錢的緣故可以在一起,為了肉體的慾望可以隨時找對象,實在不知道純真的年代究竟是何去,看著這本書各種的內容,輕輕的道出愛情中的苦澀與艱難。
當男與女之間,純真的愛不再存在,我實在不知道剩下的會是什麼?情慾的滿足?權力的掌控?一場遊戲?還只是一場夢了?床邊的枕邊人,不在是最貼心的人,兩人同床卻想著是另外的一個人,現代愛情怎麼如此的悲涼呢?
神創造男女之間的愛情,如果變的如此枯燥,那麼還有什麼值得存留呢?愛情不應該是冷漠,更不應該成為交易,愛情一個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滿足,一種心靈契合的對話,或許我的想法會被認為單純,這世代哪可能純在?
但是!我就是這樣深信純真的愛情,我情願為了這樣的愛情等待與守候,真愛是真的值得等待,我不急也不慌,就讓愛情悄悄的出現在我身旁,不知不覺中沉溺於愛情的甜蜜中。
本文心得撰寫於 2004/2/17
愛情左岸
作者: 吳若權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1/01/1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
簡介:
愛情,是兩個人之間最深奧的相對論。當你不信任我時,其實是你在懷疑自己。當我想離開你時,其實是你不想繼續。愛情,不是單純讓對方屬屬於自己的過程。我們必須學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愛情,是動態的成長,不是靜態的相守。愛情,最好的結局,並不一定是相聚,分離也是一種幸福的可能。經歷過刻骨銘心的痛苦,對愛的徹悟,是上天賞賜的禮物。
在 21 世紀的開端,都會愛情觀察家吳若權推出了新世紀愛情書《愛情左岸》,首度突破兩性愛情書寫,以超越性別族群的角度,關懷所有真情真心的親密伴侶,在愛中學習成長。
書中的五大輯中,分別提出了「敲開愛情大門的 9 個疑問」、「通過坎坷情路的 9 個考驗」、「女人又愛又恨的 9 種男人」、「歷經感情生變的 9 個危險」和「揮手告別愛情的 9 個姿勢」等主題,針對愛情世界的種種情境、互動與發展,結合社會議題與生活時尚,提出別具創意的剖析與建議,展現e世代的愛情觀。每篇文章之後,並分別針對「女人」、「男人」、「同志」提出愛的叮嚀與祝福,期許以更遼闊的觀察視野,討論情愛話題,也呼應了新世紀多元化的人際發展與情感歸依。在愛情門外徘徊的你,或深陷糾纏情感的你,何妨隨著吳若權柔暢的文字,走到愛情的左岸,重新發現自己、看待戀人、面對愛情,尋找你想要的答案……
周末夜晚適合來點串燒,來杯啤酒,和朋友一起暢飲話家常,忙碌的都市人還是要懂得相聚時光,可別讓網路上的互動,消磨掉真實的友誼,因此該相聚的時刻,就應該要好好把握,今晚就來場串燒啤酒吧!好好的享受勞碌所得的美好。

不知曾幾何時開始,陸續開始有著不同的串燒店開張,陸續吃過了幾家,有天騎車路過發現到這間【軸酒番串燒啤酒吧】,不免要來品味和暢飲,好好的享受人生。
軸酒番串燒啤酒吧
新北市板橋區板新路128號
02-2958-1109
地點位於板新路,捷運怎麼做都要走很遙遠一段路,當然以後環狀線通車,就方便了許多。

生啤酒
兩杯生啤酒先就位,滿滿的啤酒沫覆蓋著金黃色的啤酒,清涼的暢飲的時刻。

菜脯蛋
這裡不只有串燒,還有美式炸物,還有一些熱炒,就先來盤菜脯蛋,不過的開始吧!

甜不辣、杏鮑菇、德國香腸
陸續上著點的烤物,現在店家拿捏的火候都很準確,幾乎沒有烤焦的痕跡,醬料調製的相當合口味。

蒲燒鯛魚
近期蒲燒方式的魚片越來越多,以往印象都是鰻魚,但隨著產量減少,取而代之的鯛魚就越來越多,烤著充滿脂肪的鯛魚肚,味道也是相當不錯。

烤肉串
切成丁的肉塊,正好一口一塊,塗滿爽口的醬料,吃起來不膩,還能吃出肉的滋味。

香腸、豆腐
烤豆腐就相當的有意思,豆腐的皮微焦脆的口改,搭配上內層的濕軟,烤香腸也是烤肉中不可或缺的一味。

魷魚
整枝烤的海味少不了魷魚,以切切好放在盤子上食用,可以一塊塊的實用,不用擔心咬不動的問題。

雞腿排
金黃色的皮,微焦的邊緣,皮脆香,雞肉又滑嫩,這樣的享受的日子就對了。
忙碌的日子,還是要好好的享受一番,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勞碌,若連吃喝都不能快樂,那麼勞率又為了什麼呢?
當社會運動發展越來越多元的時候,有許多的事情是值得被思考,究竟反抗的動機為何?反抗之後追求的又是什麼?【反叛的凝視】一書呈現出的是美國的各種反抗運動,透過直接的衝突,應用媒體、文化等做為發聲的管道,將許多的理想與反叛精神成就出來,但看完每一個反叛的紀錄之後,看見的是當初的反叛者投入了實務去改變世界,並未停留在只是發聲抱怨和不滿的負面情緒中。
整個世界的權力結構進入了第三波的巨變,在先前讀過呂世浩的著作【秦始皇】,第一波是人類群聚之後產生的血緣貴族,第二波是布衣卿相的儒生士大夫;如今我們面對的就是第三波巨變的時代,當人民為主體,有能力表達聲音和選擇時,這樣的時代會變成如何呢?這也在所謂的左右派之間飄盪著,期待能找到一個絕對的立場,但事實上不可能存在,就連要怎麼定義左右派本身就又存在著許多的矛盾與衝突,而不斷的改變調整世界的平衡,應該不會是一個有永恆的解答,唯一的可能繼受不斷的調整與改變。
另一個關注的名詞是【基進民主】:
又叫激進民主、野性民主,是一種民主制度的理論,強調民主政治實踐是用來對抗任何形式的社會壓迫或宰制性權力,所以需要尊重多元社會內的各種衝突與抗爭,而民主就是各種衝突與抗爭中間的一個角力場,而各種勢力及權力就是這個場所內對抗。
基進民主反對統一性,認為應該有一個多元社會,各種勢力、權力也應該同時存在。而在這個基礎之下,也同時反對終極性,認為每一種抗爭或衝突也不會完結。所以,基進民主理論認為憲政法治不是一件好事,同時認為不應該定義怎樣才算是民主。
原文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wiki/基進民主
看見現在民主結構的發展,呈現出多元社會的觀感,但有有其風險的誕生,當傳統制度崩解之後,原有的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以及在看似自由實質剝削和壟斷的發展脈絡下,衝突的可能就不斷提升,而這個衝突不會只停留在口語,甚至會付諸暴力方式,力求其平衡的可能,在這樣的世界局勢之中,需要有更多呈面的關注,以及對事件背後的因素的解析,最後真正要學習的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這歷史巨變的洪流中,期待能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出現。
反叛的凝視
作者: 張鐵志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7/01/3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反叛的凝視
簡介:
繼2004年頗受好評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張鐵志實踐當時對自己觀察全球文化基進變貌的寫作承諾,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本書不但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的中文著作,更是親歷親睹後一本兼具抒情與知識分析的易讀散文集。或許也可以說,本書內容是在完整歷史視野架構下顯現的,關於一個個不甘隨波逐流的反叛者∕開創者們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當代美國的政治與文化鬥爭作為關注標的,包括歷史的與當下的:從六○年代的反叛分子們現在如何持續他們的理想,到美國當前的社運與政治;涉及議題涵括政治、工會與工運、媒體、同志議題、文化藝術(電影、劇場、搖滾…),以及對全球化的挑戰。貫穿的主軸是這個時代理想主義與反叛精神的實踐,文字則希望結合熱情的溫度與犀利的分析──也呈現本書期望結合多元可能性的企圖。在精神上,本書更不是只是平面地呈現相關議題,而更期望能透過這些文字在台灣激發起更廣闊的理想主義,讓人看到:這不是個無法反叛的時代。
本書的特色為其中許多議題都是在中文世界相當早提出關注的文章,發表時引亦起許多討論。另一特色則是,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與部落格界互動的產物,本書文章基本上出自作者近年在聯副與中時的專欄,但發表後都在作者部落格上刊出,然後經大幅擴增與改寫,新書中亦重新分輯排序,在提升全書的整體一致性同時,也深化了部落格作為嚴肅公共領域的可能性。
朋友邀約去吃瑞典餐廳,世界料理在台灣似乎不缺席,既然沒吃過,那就還是品嚐看看到底什麼是瑞典佳餚,同時也是久未見面的朋友,一起喝點小酒聊天敘舊的好時光,就讓我們一起體驗一下瑞典料理。

迷路麋鹿相當有趣的店名,店家在網站簡介,真是符合現在下班人需要找尋輕鬆舒適的好地方。
Milo Milo 迷路.麋鹿,主要的概念是讓忙碌的都市人在下班後能找到一個舒適的小酒館,同時享受美食以及與三五好友小酌二杯的好地方。創辦人是來自瑞典的裴特,結合瑞典式的設計風格、瑞典式餐點及歐洲餐點,讓原本座落於斯德哥爾摩的小酒館現身於台北。所有的餐點皆為純手工料理,還有獨一無二的瑞典式調酒。想體驗北歐式的美味餐點及簡約的用餐氛圍嗎?不用飛到斯德哥爾摩,快到Milo Milo 來吧!!
Milomilo 迷路、麋鹿瑞典餐酒館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308巷42號1樓
02-2740-3066
店面位於國父紀念館捷運站附近,從捷運站2號出口出來,順著路走,找到308巷右轉,盡可以找著這間藍色雨遮的店面。

整面的落地窗讓店內仍保有著光芒,看到一堂發光的鹿頭,帶著一種獵人小屋的感受。

香辣雞翅
對於愛吃雞翅的我,當然要來試試看瑞典的風味有甚麼不同,看來是辣味配上香料的炸雞翅,還不錯吃。

起司綜合拼盤
起司本來是該搭配紅酒,不過我只是想吃吃看不同口味的起司,有布瑞起司和煙燻起司,還有著帕馬火腿和義式香腸,好久沒有這樣品嚐燻肉和起司了。

紅酒牛肉煲
看似有點像咖哩色的瑞典式牛肉湯煲,煲裡有紅蘿蔔、馬鈴薯和洋葱,還有百里香的調味,重點是搭配紅酒精燉之後,用附上圓法麵包,沾著湯汁吃。

香烤鹿肉排佐杜松子醬
漢堡排啊!用鹿肉做成的漢堡排,淋上了杜松子醬,還真是有著特別的味道,一旁搭配上醃製黃瓜和薯泥。
剛老在網路上看到這篇的製作方式瑞典老公的私房菜:鹿肉排佐杜松子醬。

湯汁烤魚佐檸檬沙拉
剛端上來好搞不清楚這是哪一到菜,鑄鐵鍋上面烤著白色的薯泥,薯泥之下才有著多利魚,搭配湯汁烘烤而成,一旁還有檸檬沙拉搭配。

香芒接骨木花香茶
吃到這裡該喝點茶休息一下了!接骨木花有著獨特的味道,想說沒甚麼印象喝過,就來試試看。

瑞典煎餅
收尾用這個滿有厚厚鮮奶油的薄煎餅,搭配上藍莓果實,真不知道是吃奶油,還是吃薄餅了!
不錯的瑞典餐,該來仔細想想還有哪些國家的風味還沒品嘗,應該找機會陸續去體驗一下了。
先前到香港的時候就買了壞鬼釋經的系列,只是還塵封在箱子中,並未打開來閱讀,反而先開啟了這一本壞鬼比喻,藉由書中的描述,重新思考馬太福音中的比喻含意,過往容易在片段中應用這些比喻,反而忽略了這些比喻的連貫性,以及耶穌透過這些比喻所要傳達的涵義,只從字面片面的解讀,就錯過了這一個完整性的天國比喻,閱讀完壞鬼比喻,對於天國的期待,以及身為基督徒面臨終末的態度,能有更明顯的理解。
書中舉了十五個比喻,分別為撒種的比喻、稗子的比喻、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藏寶於田與尋珠的比喻、撒網的比喻、迷羊的比喻、饒恕七十個七次的比喻、葡萄園的比喻、兩個兒子的比喻、兇惡園戶的比喻、天國宴席的比喻、善僕與惡樸的比喻、十童女的比喻、按才幹受託付的比喻和論審判的日子的比喻;這些比喻中所的是相同的天國的核心,也是基督徒熟習的終末的到來,透過書中這些比喻的重新理解,反而對於現代一些新婦戰士的教導,等候神迎接神的末世觀感到了虛空,似乎對於末後的日子過於自我感覺,而忽略了主的教導。
主的教導的核心在於每日當盡的本分,以及何謂真正的服事主,當我們偏離了這些教導,用塑造自我情感的方式等待主的在臨,而基督徒所當行的各樣善事,反而漸漸遠離時,變成了一種又惡又懶的僕人,屆時不就只能用謊言來塘塞嗎?對於馬太福音的比喻部分,帶來的天國的反思,而作者呈現的方式是先用一個叫回合理的反轉論述說了一遍故事,再來凸顯耶穌在馬太福音的比喻的不合常理,此時讓許多的元素從這些比喻中帶了出來,是否我們真的已經預備好在每日都活出主所託付的生命呢?
信仰之路還有漫漫長的距離,面對著許多偏離聖經的教導時,我們需要的是隨時警醒,並且回到聖經中查找答案,更深的明白神的心意,這些十五個比喻,呈現出的天國的價值,以及面對天國的態度,作者也將這些釋經的部分在每個結尾整理出信息大綱,比留下了幾個反思問題,當我們再次查考幾則比喻的時候,幫助我們回到天國的論述中,明白那永恆的價值。
壞鬼比喻
作者:曾思瀚
譯者:曾景恒
出版社:基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壞鬼比喻
簡介:
「芥菜種的比喻,教導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內心?」
「葡萄園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與人比較,要常存感恩?」
「十童女的比喻,教導我們不可懶惰,要常預備主的再來?」
真的是這樣嗎?
對於信徒來說,比喻一點都不陌生。或許在讀經或靈修中,經常都會讀到。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經常以比喻去解釋何謂天國,好使天國的奧祕能深入淺出地展現出來。因此,倘若要明白天國的信息,就必須好好學習如何詮釋天國的比喻。
本書列舉了十五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馬太福音比喻。作者主張以「反轉」的閱讀方法,先將比喻中的關鍵觀念反轉過來,並與原來的意思對照,藉此帶出比喻的關鍵之處。此外,作者將經文置於耶穌及馬太的世界,加以細讀,從而替讀者解開經文的當代意義。在每章的最後部分,作者更提供有關宣講比喻的建議及反思問題,鼓勵我們反思及活出天國子民當有的踐行。本書適合信仰群體中的每一員。
趁著假日時間看了HBO的這一部電影,並沒有特別的選擇,只是因為沒看過,就挑來看看了,而這部電影沒有在台灣上演,似乎也找不到美國上演的紀錄,在imdb的紀錄是電視劇,沒有查到進一步的資訊,只是這部的評價在imdb並不高,只獲得了5.8分,故事的劇情與節奏雖不冷場,但少掉了一些刺激感,讓人覺得許多的事務相當容易達成,或許真實的世界就是如此,沒有太多加油添處的劇情。

故事中的主角波特,因為年輕時偷車被捕入獄,服了五年的刑期假釋出獄,但現實生活的關係,並無其他的工作可以滿足,最後因著小孩意外受傷,需要兩千美元的醫療費,對於一個假釋犯來說,並不是這麼容易馬上可以到手的金額,在洗碗工與偷車之路的選擇上,大概只能為了錢才在踏入險境。
另一方面,當初的女友生了孩子,但因為長年不見波特,而為了長期的飯票找了新歡,但卻無法如願以償,最後只是一場花心教師的情愛遊戲罷了!而女友的母親談論了關於他的選擇,以及為了生活所選擇的打拼,並非如此的虛偽,而是認真地討生活過日子,難道就要這樣嫌棄波特嗎?

令人不解的獄中大老,幾位大老己的人物雖然都在獄中,但仍然經常下棋討論幫派勢力,這樣的劇情是否合理?還是只是一種戲劇效果呢?若是獄中只是另一種勢力的集結,甚至成為一種犯罪的保護領域時,那麼外面的世界並不會因此就更美好,值得思考獄中的生涯到底是如何的呈現。
但在獄中這些大老已經邀請了波特加入他們的行列,但必須要與凱恩劃出界線,但波特與凱恩從小一起混到大,那種如兄弟之手足,怎能隨意切割呢?最後還是跟著凱跟經歷過一場場的風暴,甚至威脅到生命與家人。

竊車之路的重新開啟,但也因著守法的精明或著老大們的肯定,但此時已與凱恩有了嫌隙,對於血氣方剛的凱恩,以及沉穩謀算的波特,在竊車的事務上本來是夥伴關係,但因著幾次的成功,以及阻止凱恩任意想開槍傷人,在理念上已經出現了不合,但波特仍尊重凱恩為夥伴,但凱恩想要的卻不是如此。

關於凱恩的劇情部分,總是帶著衝動感情用事,為了自己家族在地盤上的聲譽,又與另一個幫派的不合,再拆車場的糾紛之後月來越激烈,最後開始了直接的報復手段,使得幫派鬥爭一發不可收拾,也讓獄中的大老們無法擺平,事情加速的發生無法制止,而這波即到波特與凱恩的夥伴們!幫派廝殺無法全身而退。

劇情走到了最後,本來任位只能走向雙雙滅亡之路,但最後留下了一點遺憾,既然片名用朝陽兩字,自然就不會是完全終結的劇情脈絡,還是會走向一條心開啟的路線,但這條路卻是一種內心的拉扯,當危及家人的事情發生,面對過往的情誼,就變成不願選擇的選擇。
最後背叛發生,一切只是進入的脈絡,後續的劇情就可想而知,無喇袖手旁觀,只好自己動手來,這樣的結局酸然不是理想的結果,但面對失控的未來,似乎只能用非常手段去導正,未來的朝陽才會真正展開。
拆車廠的朝陽 Chop Shop
類 型:動作, 冒險
片 長:1時37分
導 演:艾略特雷斯特
演 員:安娜阿優拉、約翰布雷嘉、路易斯蒙卡達
影片年份:2014
出 品 國:USA
出 品: Bandito Brothers
發 行 商: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一群汽車竊賊群聚在洛杉磯,從原本零星的地下犯罪組織逐漸坐大,成為國際性的犯罪集團。
職業汽車竊賊波特和凱恩的友誼受到了考驗,當其中一人終究背叛另一人時,兩人對彼此的忠誠也將走向終點。
歹戲拖棚的黑熊嚐百堡,如今進入到柒拾捌堡的局面,今年已經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看來又很難在今年度完成滿百的目標,所以只好繼續的吃,繼續的寫,看看什麼時候可以真正的吃完百堡。

這次來到的是飛去澳洲,先前吃過了澳茲客棧的漢堡餐,這次又來到以澳洲為主題的餐廳,看看這次能有甚麼收穫呢?
飛去澳洲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270巷3弄38號
02-2256-2300
地點位於新埔捷運站二號出口,順著出口方向走,走到海宴涮涮鍋之後右轉進入,就可以找到飛去澳洲。

只是路過就走進來品嚐,並未有特別的選擇,只是想說沒有吃過,那就來試試看味道,而且還有漢堡,可以滿足我的漢堡人生。

菜單用趣味的稱呼為美味嚐飽圖,有四種不同種類的漢堡該選擇怎樣的漢堡好呢?

一旁的黑板寫著,畫筆、紙飛機、路牌、浪板和時鐘,苗塑著各類的涵義,是否想要飛出去尋找人生呢?

墨爾本牛肉漢堡
選擇了墨爾本牛肉漢堡,看著生菜、番茄、薯條及漢堡,這樣一餐應該夠豐富吧?

漢堡中鋪上各類的水果丁,漢堡肉排看起來不大,但完整的被起司給包覆著,麵包上面有著烤痕,增添了許多的香氣。

附餐的炸薯條麵衣似乎比較多一點,但麵衣可以增加香脆度,也算不錯的選擇。

大片的萵苣配上有一定厚度的番茄切片,這些當然還是選擇包進漢堡中來食用。

組合完成的漢堡,高度似乎也蠻不錯的,果真生菜增添了高度和風味。

烘媽辣雞翅
另外多點了一份辣雞翅,醬料雞翅口味才足夠,竟然還有附上生菜,這也真是不錯的搭配。

最後喝杯紅茶,結束了這一回合。
接著還要繼續尋找漢堡,看看能不能找出特別的滋味。
閱讀呂世浩的第一本著作,先前已讀過「帝國崛起」,再來回頭讀秦始皇,這樣歷史順序才會對,認識秦國的悲慘命運到稱霸天下,這種脈絡可以看見如何從弱到勝,從勝到衰,這樣的循環總是存在著不同國家之間,從歷史可以習得許多的教訓,從此書所開啟的不單只是認識秦始皇的脈絡,更可以開啟對歷史學習的興致,想想過往學生時期學習歷史,那種死背的文化之下,歷史變成不有趣,只是一堆的文字組合,但看著本書的內容,讓歷史成為了一種生活的反省。
從前言的部分閱讀起,談論著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談論著我們在學習歷史所造成的問題,導致我們無法真正地去學習,文章中提到:「讀書,是為了做知識的主人,不是為了做知識的奴僕。」學生時期的光陰,留下著就是學奴的日子,為了成績而成績,成績則是為了滿足比較的期待,但事實上呢?我們在升學壓力之下,錯過了太多,直到就業之後,真正開始為自己做選擇的時候,再次回到學習的領域時,課堂的時間變成一種知識的交流,而不再是一種做知識奴僕的日子。
回到秦始皇的記載脈絡中,看見的是一個年輕人的崛起,為了追求成就非凡,願意卑微到底,但野心背後的狂妄,隨著天下統一之後,顯出本質的自高自大,甚至人為自古今來無人可達的成就,在這樣成功之後的自滿,當一不順遂之時,選擇的就是自欺,而國家制度的構成來自於力與詐,這樣的結果最後走上滅亡的路徑,卻同時開啟了封建制度之外的另一片天空,歷史在這個時期進入了貧民可以翻身的日子,擺脫了種性制度,進入了一個進爭的帝王時代。
書中提到了歷史上的三次巨變,一次是史前時代,第二次是春秋到秦漢,如今我們進入了第三次的巨變,而這樣的巨變需要時間來尋找出路,並開創出一個新的格局,面對這樣巨變的時代,我們可以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學到智慧,可以找尋出一個新的方式來回應,因此民主的時代,雖然是亂糟糟,還無法真正有一個新的格局出來的時候,權力轉變帶來新的制度結構,我想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節中,尋找智慧與學習,正好閱讀完秦始皇的一生之後,就用這段經文作為結尾。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箴 12:15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作者: 呂世浩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4/06/03
購買資訊: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簡介:
臺大學生口耳相傳「四年修不到,成終生遺憾」名師!
超過43000人爭相搶修的超人氣課程,首度結集出書!
歷史上成功和失敗的關鍵究竟何在?如何在巨變時代中找到一條出路?
他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他的一生就彷彿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二十二歲剷除權臣親政,這個在巨變中成長的中國第一位皇帝,不僅結束了一個綿延千年的舊時代,也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為了邁向成功,他時時刻刻克制自己的感情。為了統一天下,他忍辱負重,禮賢下士,不計出身和國籍,重用任何對自己有利的人才。為了子孫久長,他事必躬親,貫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強勢改革,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
但最後他所得到的結局,卻是身腐屍臭,斷子絕孫。他強盛的天下,他珍視的帝國,在一生中最信任的三個人聯手背叛他之後,短短三年便一敗塗地、灰飛煙滅。
回顧秦始皇充滿爭議又波瀾壯闊的一生,讓我們不禁思考:像他這樣聰明絕頂、意志剛強的人物,為什麼會讓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滅亡?他究竟是殘酷無情的暴君、剛愎自用的昏君,還是一位勇於改變世界的強者?
如何學習歷史,才能對我們的人生有用?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究竟何在?在這個價值混亂、年輕人彷徨不安的巨變年代,藉由本書精闢的剖析,重新理解秦始皇一生的抉擇和成敗,作者將帶給我們一個你從未思考過的嶄新歷史視野!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