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當閱讀不同的書籍之後,越發現所認識的作者相當的少,聽聞偉大的小說家狄更斯,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撰寫雙城記、孤雛淚的作者,但很不好意思的是我都尚未讀過,年少時不太愛看這類小說作品,現在才發現到,這些小說所能帶來的啟發影響深遠,不過現在開始也不遲,透過不同的閱讀開拓了不同的視野,認識了不同的作者,更有機會進入不同做的的世界。
這次閱讀【狄更斯講耶穌】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內容,而是面對信仰的一個真實呈現,當身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會是用哪種方式讓人接觸信仰,除了身教以外,如何言教呢?又如何讓孩子知道關於耶穌基督的事蹟呢?或許有人會字正嚴詞的說讀聖經就可以一目了然,但當真是如此嗎?還是應該適用兒女容易了解的語言來描述呢?閱讀本書就可以感受到如何再用說故事的方式,把耶穌的生平論述一次。
而本書除了文字上的描述之外,更增加了不同的插畫,透過插畫看見信仰的故事,這又是一個不同的呈現,正好也可以成為一本對兒女談聖經故事的書籍,透過插畫和朗讀文字,讓孩子可以更貼近耶穌的世界,作為親子街的床前故事書,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此書的故事也正是狄更斯家族的朗讀給孩子的故事書,
書中的故事從耶穌的誕生一職講到了耶穌復活,並簡單的帶到掃羅的改變與基督宗教的誕生,而基督宗教在狄更斯描述下,耶穌是一個良善的人,而我們必須要效法他的一切,在書中最後的禱文,就可以知道狄更斯在家庭中,如何的看重信仰,並諄諄教誨孩子們,不要行各樣的惡事,讓信仰紮根在孩子的心靈中。
聽狄更斯講耶穌 The Life of Our Lord
作者: 查爾斯.狄更斯
原文作者:Charles Dickens
譯者:祁怡瑋
繪者:許書寧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15/11/28
購買資訊:聽狄更斯講耶穌
簡介:
狄更斯家族私藏100年的傳家寶,繁體中文版首度面世!
英國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以諄諄善誘的父愛,
為兒女書寫耶穌的故事,傳達愛、仁慈與寬恕的美德。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1849年時,為自己的孩子寫了一本耶穌生平的故事書,之後的每一年聖誕節,狄更斯都會親自為孩子們朗讀這本書,直到他離世。狄更斯去世前立下遺囑要求:在他的孩子全部過世之前,不得公開這份手稿。
在這份手稿中,狄更斯將他高超的寫作手法暫時放在一旁,純粹從一位父親的角度,以親切的語調、質樸的文字,向孩子娓娓述說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字裡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女諄諄善誘的關愛與期盼。
每一年的聖誕節,朗讀這份手稿的傳統在家族裡秘密地流傳著,外人從不得見;這份珍貴的傳家之寶,成為眾多出版商與讀者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之作。
1933年聖誕節前夕,當時狄更斯唯一在世的孩子菲爾丁爵士在遺囑中寫下「在我死後,只要家族成員一致同意,本書就可以出版」,終於讓這本書有了問世的機會。
1934年,手稿完成近100年之後,美國最大出版商Simon & Schuster以天價簽下出版發行權利,一上市即引起全球轟動,成為該年的年度最佳暢銷書。至今全球依然陸續出版不輟。
似乎又是一部不該錯過的卡通,趁著還未下檔,安排了時間去觀看一下,新海誠的作品在前些日子我才開始注意到,或許有好些日子沒有注意日本動漫的消息,聽聞直追宮崎駿的票房,更不想錯過到底是怎樣的吸引力,讓人看過還想再看,是劇情?畫風?音樂?還是有太多的所以然呢?就這樣踏上了電影院觀看,看完確實留下著一些的悸動,那是一種牽連的情感,帶著一些回味,卻又說不上個所以然。

你的名字這部卡通帶著一些感傷,那種不知名的憂傷,是失去了什麼嗎?還是有種莫名的情緒圍繞著,若從感情面來看,那會是一種緣份?還是一種羈絆?劇中的兩人總是在尋找著彼此,無法記得起對方的名字,卻有感受的到對方的存在,這樣的劇情牽連著許多人的情感,默默地帶出許多人的感傷。

該如何知道對方的存在?在兩人交還靈魂的日子,摸索著彼此,但醒來之後卻又無法完全記得,到底是夢境還是真實,又是什麼原因讓兩人因此而相遇,故事設計在兩個不同的時間背景,因此就算是相遇也無法真正知道彼此,兩個平行線的時空,卻又有著交錯的關聯,直指著那被人遺忘的傳統,那無人真正明瞭的古代神祉。

有時候會有一種衝動,不管人在多遠的地方,總是會想要見一面,為想起的是那段網路交友的時光,人與人都是憑著片段的文字、聲音和電話,建立起看似存在的友誼,但又無法真正觸及,接觸之後往往又是另一場的幻夢,三葉應該就是留下這樣的感觸,明明相知相惜的兩人,為什麼卻又像是一個陌生人呢?

然而劇情在那時間的交合點,兩人終於碰面了,那個牽連彼此的傳統編織手帶,讓這兩個時間距離緊緊的相結合,正如一葉奶奶所描述的故事般,每個編織都是一的聯繫,而這樣聯繫卻是為了成就過往的傳說,正是有如此的傳說,讓劇情留下了與我們的羈絆,並不只是單純的愛情,而是聯繫著不同世界的未來。

最後兩人在階梯的相遇,雖然彼此還是錯過,但最後開口讓兩人都流下淚來,這樣的階梯的情景,我回想的是橙路的故事,開頭與結尾,恭介與鮎川圓的相遇與再次相遇,而宮水三葉與立花瀧之間,證也是在此處相遇,到底樓低一上一下間,會留下多少情感的痕跡呢?
你的名字 Your Name
上映日期:2016-10-21
類 型:劇情、動畫
片 長:1時47分
導 演:《秒速5公分》新海誠
演 員:(配音)《爆漫王》神木隆之介、《窈窕舞妓》上白石萌音
發行公司:傳影互動 ifilm
影片年份:2016
出 品 國:Japan
出 品:CoMix Wave
發 行 商:傳影互動
語 言:Japanese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吉卜力工作室安藤雅司監督,《追逐繁星的孩子》新海誠執導新作。
最青澀浪漫的戀愛奇遇!高校男孩立花瀧(神木隆之介 飾)在半夢半醒間睜開睡眼,竟發現自己身處不知名的房間,甚至發現自己變成一個陌生女孩!而遠在他方的高校女生宮水三葉(上白石萌音 飾),醒來時也發現自己變成男孩,原來是他們的身體對調了!
驚醒的兩人跳起床後發現又回到了自己的身體裡,但只要睡覺或半夢半醒之際,他們兩個人就會互換身份。一頭霧水的宮水決定循著片段的線索想要找到男孩,而男孩也透過在房間留下便條紙試著跟女孩溝通,兩人想盡辦法,在現實世界找到彼此,過程中更漸漸了解彼此,甚至開始產生好感,但沒想到兩人的奇遇並非隨機巧合,突如其來的事件也讓一切美好想像有了變化…
青澀、校園、戀愛、奇遇!日本動畫導演《言葉之庭》新海誠最新作品《你的名字》,講述一段青澀動人的戀愛奇遇,找來《神隱少女》、《魔法公主》、《火影忍者》創作團隊聯手打造帶有奇幻又充滿寫實臨場感的感人畫面,細膩筆觸更讓筆下的動畫人物彷彿活了過來,一躍登上大銀幕與粉絲見面。《你的名字》故事描述一位高校女孩突然跟一個完全不認識、從沒見過面的高中男孩互換身份,當兩人嘗試透過線索找到對方時,卻又漸漸對彼此產生好感,「你的名字是什麼?」、「何時我們才能相遇?」等動人的台詞因應而生,雖然兩個主角是單純的高中學生,但兩人對於情感上的連結及富有奇幻意味的邂逅,更頓時讓人既感動又溫暖。
社會的變遷在人口結構的改變下,帶來劇烈的影響,先前新聞還沸沸揚揚吵著年金改革的問題,以及近日反撲的婚姻家庭議題,我們所要面對的就是沒有希望的未來,讀過【下流社會】看見的是一種無奈的社會階級轉變,看過【無緣社會】的現今景況,更難以想像未來將會如何發展?
財富的分配不均,以及人口結構的影響,使得社會環境的中低階層不斷的增加,當中階成人事不慎遇到了危機,很容易一下就墜入低階層的窮困,這部分在下流老人一書中列舉了一些例子,別以為不可能輪到自己,意外總是在最有把握的時候發生,先前閱讀李開復的【我修的死亡學分】不就是如此,看似一切步上軌道,突如其來的癌症侵襲,並非每個人的財力都能應付,多數人會因此喪失收入來源,並且還附上高昂的醫療費用,最後落入貧窮的景況中。
書中的第四章《被「努力論」、「責任在己論」謀殺的那一天》,帶來了許多的提醒,因為一種普遍的歧視心態所致,認為貧窮的人是因為不努力,甚至是自己的責任所致,因此會讓人瞧不起,另一種就是看是很堅強不領取任何補助,結果使自己陷入泥沼的景況;面對這樣的景況需要的是從自身開始轉變,願意接受幫助,並且視為理所當然,畢竟社會結構的形成,並不是一己之力造成,而是整個文化所影響。
從日本的社會現象來思考台灣的未來,到底這樣的結構會是更劇烈發生?還是不會那麼嚴重呢?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回到血緣、地緣和社會緣的羈絆談起,當社會驅使我們走向無緣,我們只會進入孤立,但仍有這些羈絆在,所帶來的幸福感仍會提升,簡單來說有然願意跟你鬥嘴,還有人可以嫌棄,那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快樂感,因此有不少地方開始發展共生文化,而這樣的議題更是一個讓基督信仰呈現出本質來,肢體關係正是可以帶領我們走出孤獨無援的悲慘景況。
下流老人:即使月薪5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下流老人: 一億総老後崩壊の衝撃
作者: 藤田孝典
譯者:吳怡文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購買資訊:下流老人
簡介:
如果你沒有五萬月薪,如果你對自己的健康沒有充分的把握,
如果你沒有長期良好的社交關係,
那麼,無論你現在幾歲,你未來注定會變成「下流老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因此無法自食其力,能做些什麼扭轉局勢?
★「下流老人」是日本最新出現的一個名詞,「下流」,指的是在社會底層,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人,下流老人,就是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日本近年來出現了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而且未來會只增不減,因此出現了這個名詞。
★日本銷售超過二十萬冊
★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各大報章媒體爭相轉載,成為日本最熱的話題
★台灣未出版天下遠見、蘋果日報已大幅報導
●台灣將在二年後邁入高齡社會、十年內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
●十年內台灣每3.6人就要扶養一個老人,對比二十年前每10.3人扶養一個老人,社會的扶養壓力沉重了許多。
●年金制度即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這些都是我們即將面對的景象。
【老年生活的實況】
銀髮不是人生第二春,退休也不是你所想的只需含飴弄孫。
老後景況更可能是:
•健康只是一種願望,不會是實況。
•老後可由子女奉養。但實情是,子女可能連自己都養不起。
•若是需要照護,就住進安養院度過餘生。但屆時安養院可能一般人根本住不起。
•只要現在有一般水準的薪水,退休金便可保老年無虞。但資產可能變成負債,你現在賺的錢根本不夠餘生使用。
老年生活和你想的絶對不一樣,即使你自認為是中產階級,你的未來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怎樣的人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即使你年收已達平均水準,只要發生下列狀況,就很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因當事人生病或發生事故,需花費高額醫療費。
•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孩子是「窮忙族」或「繭居族」等啃老族,靠父母供養。
•熟年離婚。
•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有可依賴的家人。
【為什麼我們會老後貧窮?】
•社會高齡化、經濟成長停滯、青年就業情況不佳、醫療與照護成本逐年提高,未婚、非正職者增多,都讓我們步向貧窮。
•台灣失智症人口每天增加四十人,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擁有許多人想像中的「安穩老後」。
•曾經和高齡的父母同住的人,對自己的老後生活容易抱持相同的想像。但是,我們已經慢慢失去老後和子女一起生活這個選項。
•傳統的社會福利模式已經到達極限,往後可能還會製造出更多可能變成貧窮老人的高齡者。
【為了避免成為下流老人我們能做什麼事?】
•瞭解社會保障制度
•及早為可能的醫療和照護需要做準備
•培養放下自尊的心態
•盡量多存錢
•盡可能參與地區的社會活動
•培養受援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美好的願景可能只是願景,背後的真相讓人意想不到。
當社會上的貧窮老人愈來愈多,社會負擔就會愈來愈大,只有及早預防貧窮老人出現,才不致於整個社會一起向下沉淪。
身為中產階級只是我們的幻想,在高齡者的照護和貧窮問題再也無法分割的往後,如何防止老後貧窮,是我們人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本書層層剝繭,從實際的老年生活面貌、應採取的對應政策,到個人如何自救,提出完整且實際的思索與方案。
生命的轉變總是在遇到無法抗拒的事情之後,這次閱讀李開復所著的【我修的死亡學分】,看著從死亡關頭經過的人,開始思考著人生到底該追求什麼?才發現到往往功成名就變得不是那麼重要,而是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身邊的人,但我必須要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治療,往往沒有這些功成名就的人,所面對的是貧與困,並非人人都能感受到希望與未來。
看著李開復描述著發現淋巴癌所面對的恐懼,當死亡的毒勾來到眼前的時候,有多少人能坦然無懼呢?在醫學謹慎的判斷下,或許想要尋找一些期待,但面對的卻是更殘酷的事實,當接受罹癌的現實之後,卻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四處尋找可能的偏方和機會,這讓我想到先前另一本書【點亮幸福微光】的情景,各種看似帶來幫助的方法,很多時候只是賺取他人困難的不道德行為,在這樣的景況下,能跟醫生合作一起抗癌,可能才是最務實的答案。
後續的幾章寫著李開復跟人關係的調整,本來的利益導向漸漸放開,該是接受各種不同的安排,並學會了放難一些步調,改變了生活的節奏,這樣的發展脈絡,似乎在每個面臨過死亡的人,都會開始轉變的方向,但若是能活下來也才能有這樣的機會,很多時候生命是沒有重來的機會,當出現危機往往也就進入了終點。
面對生命的態度,仍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功課,死亡這門課是人人皆無法逃避,當面對死亡的那一刻時,才會真正明白我們這一生走過的痕跡,也許要等到大病初癒才會開始改變,當然也可以從現在就開始調整,讓生活能更加充實,也別讓自己留下遺憾。
我修的死亡學分
作者: 李開復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25
購買資訊:我修的死亡學分
簡介:
病中我不只一次想過,如果我的人生來到盡頭……。
從前我活得太用力了,孜孜不倦、不敢絲毫鬆懈,拚命追求最大的掌聲。然而,這場病讓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
癌症是敵人還是諍友?癌症是懲罰還是恩賜?
在濾泡性淋巴癌的病房裡,在生死大惑的拷問之下,
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李開復,這才返身看見過去種種錯失。
他重新檢視過去深信不疑的價值信念,這才發現,原來癌症只是身體的訊號,生命還有許多深刻的領域未曾觸及。親人、朋友之愛,無所為而為的處世、待人之道、健康之道……。新的領悟,於是一一開啟。
再次走訪 OMAYA春川炒雞,先前才吃過了【辛普森湯起司年糕鍋】,這一次又會遇到怎樣的體驗,總是令人期待,先前已聽同事說在林口的OMAYA春川炒雞推出了烤雞,當然就不能再錯過了,趕快安排行程,前往品嘗一番。

OMAYA春川炒雞!療癒辣雞!瘋狂上癮!這次又能體驗到不同的雞料理!趕快來體驗吧!
OMAYA春川炒雞-林口店
https://www.facebook.com/Omaya春川炒雞-林口店-994134170684526/
桃園市龜山區文化二路13號
03-263-9080
OMAYA春川炒雞-林口店位於林口長庚附近,現在搭公車上林口相當方便,另外不久後機場線通車,就更容易抵達這兒!

趁著午間休息的時候,搭乘公車前往林口店。

門口已經有人在等候,不過店內還有空間,我想應該再等人吧?

稍微超過了一點訂位時間,還是趕緊來報到一下。

還好沒有超時太久,仍在保留定位的時間,就順利地進來,帶到用餐的位子了!

放眼看去有部隊鍋、銅盤烤肉還有芝士春川炒雞排鍋,怎麼沒有看到烤雞呢?

原來是在另外一張的目錄上,這裡有鍋巴烤雞,還有先前吃過的辛普森湯,另外還有一個還沒吃過的宇宙鍋。

海帶芽湯
點好餐後,隨即就先端上來海帶芽湯,剛好先暖暖胃,接著才能暢快朵頤。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真露燒酒
這次就不點飲料了,改來喝點燒酒,酒精濃度有十多趴,所以還是要量力而為。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莓果小麥生啤酒
另外點了一杯清涼暢快的生啤酒,有點莓果的酸味,相當的清涼。

最後兩者合併再一起,莓果生啤酒搭配上燒酒,帶來了微醺的感覺,一喝酒我就會臉紅,所以還是點到為止就好。

原味鍋巴烤雞
只是想吃單純的烤雞和雞油鍋巴飯,選擇原味就絕對沒有錯,香氣四溢的烤雞,還有脆脆的鍋巴,拌著的雞油相當可口。

搭配烤雞還有胡椒鹽、辣椒醬和油,另外貼心的提剪刀和手套,這樣等等食用就不會沾到手。

微焦的鍋巴,入口可以吃到鍋巴香味和雞油提味。

放了稍微涼了以後,開始先把全雞按部位給分開,這樣等等才方便吃。

一會兒功夫,把雞翅、雞胸、雞腿、雞背通通給分開好,再來就按著自己的喜好而吃。

就先從雞翅開始吃吧!喜歡啃著皮肉骨相連的雞翅,味道香,肉又有勁。

另外這大雞腿也很不錯,肉嫩多汁,不過說大其實也不大,就是剛剛好的份量。

芝士辣炒年糕鍋巴烤雞
緊接著另一隻雞也端上來,看著滿滿的芝士和辣醬在沸騰著,這石版的溫度應該相當可觀。

一人一份烤雞!這樣的分量會不會難以消受呢?

芝士辣炒年糕鍋果然高溫啊!底下已經有點焦,還是趕快來翻一下,免得到時候燒焦了!

還是趁熱先挖一大匙來試試看味道。

不過芝士辣炒年糕鍋巴烤雞真能保溫啊!放了一陣子之後,還是一樣的燙,但還ˋ趕快把雞肉分一分好了。

當作自己有鐵砂掌,還是把雞肉都分好了。

這次多了青蔥的搭配,視覺效果似乎比較好,把雞肉沾著辣醬吃才真是美味。

兩鍋合併出來的鍋巴青蔥捲,這樣的味道更是特別,這次總是想要玩混搭!

吃飽了店裡一樓還有不少的攤客奮鬥著!我已經飽了,就先跟各位告辭了。

收工前看看這兒展示的不同飲品,有機會再來嘗試不同的飲料的味道了。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寫了不少的食記,但對飲食的淵源所知相當鮮少,台灣看似四處美食,但卻少掉了許多飲食的知識,甚至對於食材烹飪方法,怎樣才是健康的飲食,甚至甚麼才是食材最原始的滋味,往往都被媒體甚至部落客的人氣所淹沒,不少所謂的人氣店家,排隊名店,往往只是一些噱頭,並無法真正呈現出食材的美味,甚至我們可以說缺乏飲食文化。
這些日子開始尋找一些關於飲食的書籍來閱讀,除了增加知識,也更認識飲食發展的脈絡,這次閱讀到胡川安所寫的【和食古早味】,獲悉的是一種飲食文化的純粹心態,似乎我們少掉了尋根,只是在喧鬧的街頭,大談美食佳餚,寫了這麼多篇的文章,我仍然寫不出個所以然來,看見日本這些悠久的店家傳統,從書中認識到了豬排、和牛、鐵板燒、拉麵、威士忌和咖啡等淵源,原來這些都是吸收許多外來文化,而產生出的當地美味。
緊接著書中討論的就是飲食文化的脈絡,透過閱讀作者的描述,看見了這些職人飲食文化,並對料理追求極致的呈現,藉此呈現出屬於日本的特有飲食文化,而著重於當地食材和特殊風味,使得日本在各地都有著自己的味道和特色,書中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傳統店家,若是有機會進行一趟飲食之旅,那就不能錯過這些。
而書中提到一個教育的觀念,若是在日本的小學生活當中,但在台灣似乎缺乏了這方面的知識,因此對於食材的本貌缺乏認識,對於食物的由來缺乏感激,也因此喜愛一些並非真正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導致眼前出現的就是各種添加物所成的人工美味,導致我們無法分辨真偽,重新開始認識食物,似乎又是一堂必修的課程了。
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
作者: 胡川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11/10
購買資訊:和食古早味
簡介: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豬排飯
看日本人從不吃肉到全面接受肉食的歷史過程
「洋食」不等於「西洋料理」
豬排飯的誕生地
‧和牛與鐵板燒
神戶牛的嚴格定義
鋤燒(壽喜燒)與鐵板燒的誕生
青木洛磯與紅花鐵板燒的傳奇故事
‧拉麵的文化史
初期稱為中國蕎麥麵、南京蕎麥麵
拉麵博物館
中下階層的食物
拉麵與泡麵的關係
‧日本的威士忌
NHK日劇《阿政》的竹鶴政孝與竹鶴莉塔
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
堅持蘇格蘭原味還是日本人口味?
‧日本的咖啡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與中國有關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老聖保羅咖啡館」
咖啡之神:關口一郎
‧日式醬油
傳統釀造的山六醬油
龜甲萬醬油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關係
龜甲萬如何成為世界級的醬油品牌
‧豆腐
由中國東傳日本的豆腐
從寺廟往民間流傳
京都的湯豆腐
‧築地市場的海鮮
日本人的食用魚類如何從河魚變成海魚
庖丁儀式
築地市場的場內與場外
‧鰻魚飯
關東V.S.關西的烤鰻魚
最適合吃鰻魚的日子
人間國寶鰻魚飯大師:金本兼次郎
鰻魚三樂
‧握壽司
壽司起源於民間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
早壽司、壓壽司、箱壽司、蒸壽司、酒壽司
擁有料理妖術的華屋與兵衛,與他的飯糰大壽司
‧蕎麥麵
蕎麥與農民、僧人、忍者
搭配濃口醬油
變身為健康食物的蕎麥麵
‧天婦羅
德川家康死於天婦羅?
天婦羅來自中國還是葡萄牙?
加入天汁
天婦羅的人間國寶:早乙女哲哉
‧日本的神聖之米
米是料理決勝的關鍵
天照大神與邇邇藝命
‧野菜
「旬」飲食的精神
京野菜
日本的消費合作社
‧精進料理
靜崗可睡齋的食時五觀
京都妙心寺的春櫻秋楓
‧懷石料理
源自禪宗「一期一會」
百年老舖菊乃井的七星主廚村田吉弘
宮島的「石亭」、新潟的「龍言」、伊豆的「新井旅館」、小豆島的「真里」
當代教宗帶來了不同的改變,開起來新的視野,同時也提醒信仰的本質,電影正是描寫教宗的過往背景,雖然先前已讀過【教宗方濟各】和【帶來新應許的門徒】,對於豪爾赫伯格里奧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觀看這部電影,那過往的閱讀的故事,呈現出更完整的面貌,到底他是怎樣的成長背景,帶出這位讓人耳目一新的視野呢?

第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少掉了權貴之間的關係,總是與貧民同在,當時他已擔任道主教,但始終熱愛搭乘大眾運輸,藉此與民眾更加親近,我們生活在一個太平的環境中,很難能明白充斥著貧窮、毒品和暴力的世界,而這樣一位經常處在一個危機中的神職人員,所需要面對的挑戰並不是我們所能想像。

影片中的描述則是透過一位記者,採訪著兩次教宗選舉的改變,當然教宗選舉也是充斥著政治問題,在一個世界宗教的最高權力角色,權力的鬥爭與拉扯,並不畏因為信仰的緣故就減少,因此攻擊伯格里奧的言論也不少,但在【帶來新應許的門徒】一書中,就描述其中的複雜關係,當然就會有著流言,敘述著他與軍政府的同流合汙,但真的是事實嗎?影片中有著另一個不同的論述。

電影中另外呈現的就是伯格里奧如何成為神職人員,而在就讀神學院時,遇到了一個心儀的對象,兩人互相有好感,但最終這段感情就不了了之,有別於傳言因為無法娶到某人,而選擇擔任神父,在這個情慾的糾葛中,仍然選擇了堅持信仰的這條道路,但影片中有提到另一個他的學生,並未能堅持到最後,最後回到往常的生活,離開了神職人員的路程。

當時軍政府的緊張氣氛,透過這段故事讓大家知道,伯格里奧並沒有跟軍政府妥協,若是對想對當時阿根廷的背景有更多的認識,可以另外看【白象】這部電影,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到底甚麼是正義?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伯格里奧在申請退休的年紀,擔任了教宗的聖職,而本篤十六世的辭職已帶來了不少震撼,方濟各又將帶來怎樣的改變?就讓我們成為當今的見證人,一同看信仰將會帶來怎樣的轉變。
平民教宗方濟各 Francis
上映日期:2016-10-28
類 型:歷史/傳記
片 長:1時50分
導 演:貝達多坎普費約(Beda Docampo Feijóo)
演 員:達羅關迪尼堤(Darío Grandinetti)、席薇亞艾巴絲卡(Silvia Abascal)
發行公司: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Spain | Argentina | Italy
出 品:Benteveo Producciones, Gloriamundi Producciones
語 言:Spanish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改編自暢銷小說《方濟各:生平與改革》,由《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艾美獎阿根廷影帝達羅關迪尼堤主演。電影不僅描述教宗方濟各罕為人知的人生故事,更有他一路成為教宗之路的心路歷程,並揭開梵諦岡教宗選舉的神秘面紗。
電影講述:豪爾赫伯格里奧(Jorge Bergoglio)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義裔移民家庭,品學兼優的他原本立志進入醫學院就讀,但因奶奶送他的一本「聖方濟各」傳記而受到啟發,17歲時,偶然進了一間教堂告解後,受到上帝感召而立誓成為神父,並不顧家人的反對,進入神學院就讀,卻在此時遇見一個心儀的女孩,甚至讓他忘了禱告,但豪爾赫早已將一切奉獻給神,這段純純的愛最後也無疾而終。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記者安娜,被報社派往梵蒂岡採訪樞機主教的秘密會議,認識了阿根廷的樞機主教伯格里奧。伯格里奧以幫助弱者為己任,要大家稱呼他豪爾赫神父,安娜也被伯格里奧謙沖自牧的胸襟深深打動,並興起了幫他撰寫傳記的念頭…。
已年屆退休之齡的阿根廷樞機主教伯格里奧,為了窮人與平民奉獻了自己的人生,並打算卸下樞機主教的職位,但卻在2013年的梵蒂岡教宗選舉上,被選為新任教宗,於是伯格里奧只得接下重擔,為傳統的教廷帶來新氣象,並為需要幫助的人們服務、傳遞福音的真諦。
描述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電影《平民教宗方濟各》,改編自小說《方濟各:生平與改革》,不僅描述教宗方濟各罕為人知的人生故事,更有他一路成為教宗之路的心路歷程,並揭開梵諦岡教宗選舉的神秘面紗。阿根廷樞機主教伯格里奧獲選為教宗,他以義大利聖人方濟各為名號,是首位以此為名的教宗,也是第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
這位出身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義大利裔年輕人,一路跟隨主的召喚與訊息,畢生以幫助窮人與平民為己任,謙沖自牧,慈悲為懷,崇尚和平,締造了前所未有的教廷傳奇,而這位新一代教宗的故事,仍在持續流傳。
先前就聽過這間叁和院,一直想安排時間去吃,但人數不夠吃起來又部過癮,就放著好一陣子沒去品嚐,這時聽聞華泰名品城開了間新的分店,下班從林口過去也不會太遠,重點是還可以從那邊做高鐵回家,算是很方便的地方。

叁和院的特色正是稱為台灣風格飲食,每次都在想什麼是台灣味,什麼是台菜,想來想去似乎沒有多少經典,但是台灣味正是吸取各地精華,在台灣存在的料理,那就不要太侷限於自己的認知和想法。
叁和院台灣風格飲食(桃園華泰店)
https://www.facebook.com/sanhoyan.com.tw/
桃園市中壢區春德路189號3樓(3100號櫃)
03-287-1663
華泰名品城位於高鐵桃園站對面,可以開車過來,當然也可以坐高鐵過來。

搭乘電扶梯上了三樓,眼前的拼貼招牌,右下角証看到了叁和院,看到招牌後又轉到底。

走到底端映入眼簾的正是叁和院的入口。

實在很好奇到底什麼是台灣風格飲食?與其在門外思考,還不如就馬上入內品嚐不就能得知呢?

店內的空間相當寬敞,有相當多的位置,等等用餐時間一到,不知道會不會滿座啊!

一旁還有高腳椅的吧檯區,不知道怎樣的人會做在那邊呢?

該回到座位來點餐了,看看這個領軍台灣風格飲食的餐酒時尚將會如何進軍國際?令人拭目以待。

打開菜單最喜歡看到的就是電的由來和價值,這本目錄寫了叁和院的新價值,而成一提到了五大元素:美味、精緻、服務、時尚、超值。
不再贅述這些事情了,還是趕緊來用餐!

新鮮西瓜汁
紅寶石般的西瓜汁,正是夏日消暑的最佳飲品,相信這也是台灣飲料的代表之一。

什錦海鮮飛魚卵炒飯
金字塔造型的炒飯,有著各式的海鮮料,金字塔頂端由飛魚卵組成,到底該如何下手食用呢?

我喜歡直接從金字塔底端挖起,盛到碗裡粒粒清晰的米粒帶著飽滿並充分的裹上醬汁,入口真是美味。

辣子跳跳雞
新鮮雞腿肉炸到酥脆,還有著酥脆麻辣的辣椒,這還真是夠勁,吃完了雞肉以後,對於蒜瓣和辣椒仍充滿著誘惑。

醬醋雞球
醬燒的嫩雞球,吃起來就如同糖醋雞球,有著我最愛的大量洋蔥,加熱過後的洋蔥充滿著甜味。

月亮夾心海鮮
蝦和花枝漿製成的月亮夾心蝦餅,與其說月亮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金錢蝦餅。

但與其說是蝦餅,我覺得更像是蚵嗲,但這是蝦子餡,應該稱作蝦嗲,搭配水果醬,酸甜酥脆,帶著滿嘴的鮮蝦花枝味。

叁味玉米雞
看著油亮的白斬雞,滿滿的油亮光澤,另外搭配三種醬料食用。

白斬雞能有這樣的光澤,應該是相當肥美,果然這就玉米雞的特色。

仔細光看白肉部分,滿滿的肉汁,真是肥嫩可口。

麻油鮮菇高麗菜
爆炒之後的麻油和薑,讓高麗菜特別的鮮甜,搭配鮮菇別有一番風味。

味噌魚湯
吃了這麼豐富的佳餚,用味噌湯作為解委也相當不錯。

湯中也有鮮魚和青蔥,還有豆腐,讓這次的美味留下了美好的句點。

刺蝟叉燒包
用餐完之後的甜點,竟然是如此特別的刺蝟叉燒包。

刺蝟叉燒包被炸得酥脆的表皮,好吃好看又有特色。

中間的叉燒餡也不少,多層次的享受。

芋圓仙草凍
餐後的甜品,還有冰涼的仙草芋圓,大熱天吃正好消暑。

雨花石紫米紅豆湯
紫米紅豆湯裡的雨花石,原來是元宵中間包著芝麻,搭配起來真是美味。

雨花石牛奶花生湯
花生湯搭配花生元宵裡應外合也很不錯,天冷的時候喝這兩碗熱甜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另外現在還有打卡還有送古早味的枝仔冰,當然就要打一下卡了。

拿到的是綠豆冰和紅豆冰,好久沒吃這種冷凍袋裝的冰了!小時候在家裡都是自己做,想把哪個甜湯冰起來都行。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一場突如其來的轉變讓一個十二算的小孩無法與外界聯繫,困在一個身體軀殼而無法對外界聯絡,這樣的心靈需要如何脫繭而出呢?相當激勵人心的故事,同時也帶來一些思維,如何去了解一個人的需要與特質,又不會帶給人壓力又能自然的相處,有點難,但卻又有其必要性,面對差異,需要能同理,又要避免不平等的角色會呈現,才能真正發掘帶來的幫助。
書中留給我一個深刻的印象,不是在馬丁的改變,而是馬丁在醫院中,遇到位中風的女士和看護的場景,馬丁的母親給看護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中風的女士能重新拾透過輔具找回表達的能力,但一旁看護的為難,以及該女士的女兒的冷袋回應;確實馬丁是幸運的,能遇到幫助他的按摩師和後續陸續登場的幫助者,但很多人卻如這位女士般的未能有如此的機會,這樣的勵志故事,有時卻也是他人對其羨慕與感歎的故事。
另一部分就是馬丁描寫父母對他的照護,面對一個健康的孩子變成如此的景況,父母的壓力與自責,就如介紹文中驚悚的描寫:媽媽看著我說:「你一定得死。」家人的無奈與自責,甚至是為了保護僅有的部分,那種壓力確實不是我們在其中的人能體會,雖然介紹文中寫得如此驚悚,但馬丁是原諒他母親,也能真正感受到父母所承擔的壓力。
而書中描述了馬丁如何可以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認識到一個能與他心靈相通的伴侶,確實是讓人欣羨的一對,看著馬丁不對的跨越自己的限制,愛的表現也就在其中彰顯,因著溝通馬汀能表達了自己,因著工作與愛情,重返了社會,而仍有許多的人沒有馬丁的幸運,期待我們能有更隊的解決方式帶給這群人能重返社會。
延伸閱讀:TEDxKC 馬丁.皮斯托里爾斯: 我重新拾回神智的經歷 - 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
困在身體裡的男孩:11年動彈不得,運用心靈力量重生的真實故事
Ghost Boy
作者: 馬丁.皮斯托留斯
原文作者:Martin Pistorius
譯者:楊佳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04/30
購買資訊:困在身體裡的男孩
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 售出21國版權
美國、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讀者一致五星好評
激勵北美、英國、歐洲、南非等地數百萬人的重生奇蹟
媽媽看著我說:「你一定得死。」她不知道我聽得見。
我好想聽媽媽的話,因為這句話遠超過我承受的限度。
他們在等我死,我死了,他們就會解脫。
疾病摧殘我的肉體,但沒有竊據我的心智
馬丁十二歲時莫名生了一場怪病,不到十八個月內他失去言語能力,困在輪椅上,無法進食。醫生束手無策,只能告訴他父母,這是一種未知的退化性疾病,他們的兒子只剩下嬰兒程度的心智,而且活不過兩年。
沒有人知道馬丁的心智正慢慢甦醒,他可以思考,意識清晰,可是他無法告訴任何人。身體囚禁了他的心靈,外界的人都認為他是植物人。
過了十年後,一名治療師才發覺馬丁是清醒的,他的雙親發現自己的兒子跟過去一樣聰明。發病十三年後,馬丁終於為動彈不得的身體敲開一扇窗,讓大家發覺他其實一直都在。雖然僵坐在輪椅上而且無法說話,可是他很快就適應了電腦科技,開始和人溝通。在那之後,身心發展突飛猛進。他排除萬難完成大學學業,學會開車,開啟網頁設計的一片天,並且找到一生摯愛組成家庭。
馬丁的積極能量感染到每一個接觸他的人,他藉本書告訴我們,愛與心靈的強大力量可以跨越重重障礙。
傍晚來到府中站,沒特別想吃什麼,放眼望去,看見了海餃七號這間店,想說吃個餃子當晚餐也不錯,就這一踏入了這間店。

不難而知,店名的由來應該是來自電影【海角七號】,看來目前有四間分店,就先來品嘗看看。
海餃七號板橋府中店
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37號
02-2967-7909
店面位於捷運府中站,過了馬路往前走一點就會抵達。

店面空間不大,牆壁上貼著各種顏色的水餃,讓我也想來好好試一下。

選了一個座位,桌號為納美星球,但到底什麼是納美星球?我只認識納美克星球,納美星球還是阿凡達呢?搞不清楚狀況,反正就先坐在這兒用餐吧!

蒜拌海帶芽
點了份蒜拌海帶芽,混著豆芽和胡蘿蔔絲,很清爽的一道開胃菜。

煙燻豬耳朵
當然這滿有口感的豬耳朵也不能少。

彩虹餃
還吃過這兒的蒸餃,而且還以相當多的口味,指號來這種混搭,真是太有意思了!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