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對於一個消費過剩的年代,我們需要有更多的省思,持續這樣的消費,追求消費指數的成長,到底是對還是不對,而另一個開展的議題則是共享,但共享跟經濟相連在一起之後,那麼帶來的又會是什麼?新的一波消費指數成長?還是能讓浪費降低呢?而共享經濟會是一個賺錢的好方法嗎?確實在這個議題下我們有很多的探討空間。
書中舉出了一些不同的案例,同時也談問到共享的本質,並不是一個什麼新的創新概念,而是回到早期的一種社會文化,而今天的網路串連起各多的人,一同在網路找回了這樣共享的過往,也就發展出不同的分享內容,如共宅、共餐、共乘、共用等等,特別是與經濟上的結合,讓本來閒置的資產,可以透過共享的方式活化,然後再帶來新一波的獲利。
但書中另外提到一個共享經濟下的問題,就是特別購置資產來共享,這樣很可能帶來的是更多的閒置資產,到底怎樣的共享經濟該如何發展?目前在台灣所能見到的相當有限,比較熱絡的還是二手物的交易,私人資產的租用共享,仍是一個待開發的領域,而法規的規範仍難符合共享文化的發展,到底共享與私有本身就是一個平衡的關係,若是能透過分享獲得利益,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大的誘因,共享一種來自於道德,另一種來自於獲利,共享經濟挺有意思的兩個詞的整合。
還是回到一個最初的出發點,如何發掘現況問題,並且透過解決問題帶來改善,在共享經濟的出發點上,我們需要先探究的就是到底有那些閒置資產,是否有機會被活化,是否有機會帶來新的可能,目前自己是有一些想法,但會走在非營利的應用層面,獲著是走在相互扶持的基礎上,當然這是因為建立在信仰領域中,才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不知道大家有什麼閒置資產呢?一起集思廣益一下,或許能找到新的應用模式。
共享經濟時代:從分享房屋、技能到時間,顛覆未來產業與生活的關鍵趨勢
The Business of Sharing: Making it in the New Sharing Economy
作者: 亞力克斯.史戴芬尼
原文作者:Alex Stephany
譯者:郭恬君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11/12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共享經濟時代
簡介:
物聯網的強大力量,即將促成二十一世紀最具支配力量的「共享經濟」!
◆《時代》雜誌:改變世界的十大觀念之一
◆PwC:未來十年,共享經濟的規模將成長到3350億美元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共享經濟即將顛覆絕大多數的服務業
Uber:提供頂級私人叫車服務
Airbnb:出租閒置空房給房客
Zipcar:24小時都能在任何地方租車
JustPark:連自家停車位都能讓你賺租金
TaskRabbit:花別人的時間做你不想做的事
Feastly:到大廚家裡享受一頓盛宴
Skillshare:一人行必有我師焉
眾多的共享平台正蓬勃成長,年產值已超過150億美元;
當共享經濟掀起「萬物皆可租」的全面革命,
創業家──面對競爭激烈的平台紅海;
企 業──面對即將吞沒現有產業的線上市集;
投資人──面對可能顛覆創投基金的募資潮流;
政 府──面對社群媒體的遊說大軍;
他們如何因應這波來勢洶洶的挑戰?
這座數十億人共同打造的互信網路,
讓充滿人性與體驗的社群,逐漸取代了過去的大品牌,
讓我們只在想要的時候,從共享平台取得想要的東西──
只管用車,不管成本、維修、保險與繳稅;
只管借貸,不管信用評等,利率還比銀行更好;
甚至每個人都能成為出租者,變身創業家!
共享經濟,便是讓一個社群能在網路上取得未全部利用的資產所創造的價值,
因此降低擁有這些資產的必要性。
這對於社會、企業、個人皆有重要的影響──
◆對個人:可支配花費提高,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業家
當我們不必花錢購買那些可以按使用付費的商品,
我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也多出了更多空間。
此外,手中的閒置資產將成為可利用的收入來源,
甚至成為比正職更有利可圖的好生意!
◆對產業:消滅中介與代理,改變企業獲利模式
共享平台直接媒合資源提供者和需求者,
衝擊租房/租車仲介、廣告代理商、計程車行、各種人力資源公司,
也讓過去以銷售為唯一指標的企業,必須重新尋找獲利模式。
◆對社會:充分運用閒置資源,成為社會問題解決者
如果世界上50%的車都在行駛,車輛就可以減少92%!
如果鄉鎮推出「共享冰箱」,A戶的浪費就能成為B戶珍貴的晚餐!
透過共享資產,浪費、分配不均及汙染等社會問題將有望獲得解決。
本書並非專為這個新經濟抬轎的歌功頌德之作,
也探討估值過高的陷阱,「職業出租人」介入後共享經濟衍生的難題等。
作者從歐洲大型共享企業執行長的角度出發,
從紅杉資本的會議室到英國首相官邸,
逐一採訪在這波新經濟浪潮發揮影響力的人士,
想在共享經濟中掘奪商機、聰明轉型者必讀!
黑門山上的劇團二十年了,但回頭想想我好像也將近十年沒看過他們的戲了,這齣戲是因為先前看過【美味ㄩˋ便當】的演員傅博文,告知大家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演出,而稍微看一下,他在黑門的最後一次演出也正是【美味ㄩˋ便當】,所以又看過一次他的最後一次演出了!而從【美味ㄩˋ便當】之後還看過了【豆漿大王】、【不合作賽局】、【Flora】和【天下第一包】,雖然看得不多,有一部分是沒時間,有一部分是錯過訊息,這次看到了訊息,還有朋友的贊助,剛好滿足的這兩項遺憾,終於又可以在觀賞黑門山上劇團的演出。
戲劇是以【雅克和他的主人】作為主軸,但呈現的卻是劇團成員排練的劇情,穿插著許多劇團經營的甘苦談和人際關係,劇中也呈現出過往黑門山上劇團演出的經典台詞,可惜我看過的劇太少,能有共鳴的地方相當有限;回到【雅克和他的主人】的故事,談論的是一個宿命論的問題,但引導到神所設計的一切,如何認定創造者的美善,這也正是考驗著信仰者的一種選擇,劇情的開頭與結尾皆引用聖經,回到了一個福音劇團的特質。
另一頭帶來的卻是劇場經營的甘苦談,現在劇團演出,往往演出一場接下來的時間就是接案還債,而資金受限的狀況下,當然人力也就短缺,看著這些過往演出過的演員,再次一同登台,相當令人感動,看見劇團在排演的過程中,有時演出些過往的戲劇,帶出一團的趣味,或許這就是演員在忙碌中自得其樂的一種方式,就算是艱苦仍然未著夢想而努力演出。
有機會還是要來多多看戲,看戲跟看電影、電視有很大的不同,與演員的面對面的接觸,而劇情的張力和想像,呈現的方式更是不同,當然也就多了一些不完美的部分,忘詞、出槌等等,難免也就會不小心發生,那就要看演員在舞台上的臨場反應了,期待下一齣戲的誕生,再來好好的去看戲。
黑門雙十年華
狀組:明天我們要演雅克和他的主人
主辦:黑門山上的劇團
導演:顏美珍
編劇:傅博文、黃兆嶔
狀組演員:張巧明、字憶琴、張慎禮、林玉琪、康祿祺、江國生、傅博文、蔡侑霖、郭子豪
劇情介紹:
原本明天我們要演雅克和他的主人,所以到底會不會演?演這個戲有那麼重要嗎?是否前方就是任何地方,答案就在戲裡面?
一群〝退休〞的專業演員,心中滿是光明未來與希望
一場意外的重逢,讓眾人找回初衷
原來我們要走的路就像天下大勢,分離又重逢
我們和自己的〝意識〞//〝靈魂〞也是如此分離又重逢
閱讀托爾斯泰的世界,可以透過故事去思考信仰的抉擇,這次閱讀人依靠什麼而活,書中是八篇短篇小說所組成,分別是【國王與襯衫】、【人依靠什麼而活?】、【傻子伊凡的故事】、【兩個老人】、【三名隱士】、【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一面空鼓】、【亞述王以撒哈頓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帶著信仰生活的價值,特別在先前閱讀過【被討厭的勇氣】之後,讓我思考了許多關於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而核心需亦有一個信仰價值,才更不會迷惑。
關於托爾斯泰先已經閱讀過幾篇它的小說,在【克洛采奏鳴曲】中思考了人性的問題,而這次思考著生活的意義,在書名為主題的【人依靠什麼而活?】,探討了一個墮落的天使如何認識到存活的價值,三個微笑的經歷,使得明白人的生命的短暫,與人與人相處的意義,因著核心的一份愛,陌生人可以被接待,而人無法預知下一秒的未來,更無法想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捕的可能。
每一天短故事,都不是什麼高深的到底,或是很曲折的故事,都是很簡單讓人可以明白,但卻又充滿著許多可以思考的涵義,想想當今的信仰小說,似乎少掉當時的簡樸,甚至被許多教義圍繞,讓小說無法自在的呈現,變成怎麼看都像讀經典,而法讓人輕易地感同身受,雖然我知道小說的組成,有很多的地方是虛構,但正是這樣的虛構譬喻,讓我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產生在思想上的震盪。
手上還有一本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等有足夠的時間的時候,再來好好閱讀托爾斯泰的世界。
人依靠什麼而活:托爾斯泰短篇哲理故事
作者: 托爾斯泰
原文作者:Leo Tolstoy
譯者:王敏雯
繪者:61chi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26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人依靠什麼而活
簡介:
8則短篇,8個課題
純樸的故事,溫暖的力量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以重量級經典《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著作聞名,而其短篇作品也毫不遜色。本書收錄八則托爾斯泰的短篇故事,不僅蘊含對於人的期待,如心中有愛、善待他人;也深富哲理,像是物質富裕不等於心靈富足、尊重每個生命。本書並邀請國內新銳畫家61Chi繪製插圖,再現托爾斯泰筆下純樸又富生命力的鄉間。
●惡魔刻意設下陷阱,想讓兄弟大打出手,傻子伊凡才不會上當。
●一心想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老人以利沙,為何毅然決然半途折返?
●鞋匠從路邊撿回飢寒交迫的陌生人,告訴他什麼是愛。
●農夫帕霍想要的土地,有那麼大那麼大那麼大……
托爾斯泰筆下這群努力討生活的平凡人,擁有自己的夢想,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認真過活。只是,他們不僅面對神的試煉、惡魔的考驗,時不時還有國王的無理命令。他們面臨困境,解決問題,懷抱希望,最終獲得回報。從俄國農村到現代情境,這些人物與情節,跨越時空,傳達人生最重要的課題。
繼續閱讀李開周的所撰寫的宋朝歷史,先前才閱讀過【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認識了飲食在宋朝的發展和特色,這次就要來認識一下年節這樣的世界,跟我們目前的過年友甚麼樣的關係,日後有機會還要來跟另一本著作【歷史課本聞不到的銅臭味】,以及同是今年出版的【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歷時議題從生活相關接入,確實會讓人想更多的去認識和了解。
華人過年過節,鮮少有機會認識相關的由來,什麼是年獸?為什麼有春聯,送神迎神等等各類的雜七雜八的年節習俗,似乎很難去做更多的認識,就連年假放幾天這件事情也都是一個學問,本書正是帶領我們去認識一個宋朝的新年,看到有許多的類似當代的場景,當然有有許多不同之處,但能思考一個過去的歷史,才能有機會更多了解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選擇。
書中提到了宋朝新年是從冬至一直到元宵,還提到皇帝的早起還有臣子的早朝問安,以及為什麼地方官無法返鄉過年,還必須要留在當地,若是用現代的觀點來看很難想像,連颱風天都能返家吃飯,過個年有這麼麻煩嗎?但書中提到了這樣的返鄉路程都需要用年來計算了,那麼又要如何返鄉呢?而年節的博弈文化,原來是這麼的久遠,書爭還介紹了當時的玩法,似乎挺簡單又方便,但用機率來算輸的機率還是大,但有夢最美咩!
學生時期學習歷史就是這樣不斷地背誦,反觀離開求學後,能從歷史接出許多的生活議題,反而對歷史有著許多的興致和好奇心,接著有機會再來繼續讀下去,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體會。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作者: 李開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01/12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簡介:
會吃,會玩,
宋朝新年比聖誕節更熱鬧
宋朝是個魅力十足的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市井小民的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多采多姿。距離我們七、八百年,但現今的新年習俗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像是祭灶、擺春飯、壓歲錢、除夕守歲、元旦燒香、貼春聯、放鞭炮、初二回娘家、十五元宵等,都能和宋朝遙相呼應。
但宋朝過年還是有些與現代不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皇帝過年仍然得上朝嗎?宋朝人的春節假期比現代人短?宋朝的冬至和臺灣的尾牙有何異同?送灶神的習俗有何特殊之處?宋朝人採買哪些年貨?春聯怎麼貼?壓歲錢怎麼發?怎樣祭祖、拜年?年夜飯餐桌上有哪些菜色?且聽作者娓娓道來,看看會吃、會玩的宋朝人怎樣把新年過得豐富又熱鬧,書末並附宋朝新年小辭典和新年習俗。閱讀本書,有如身歷其境般趣味盎然,彷彿與宋朝人一起度過既熱鬧又舒心的新年。
◎ 肥冬瘦年,餛飩餺飥
冬至不吃湯圓,年夜飯只吃麵條
◎ 隨年壓歲,大小有別
壓歲錢大放送,哥哥、姐姐領得多
◎ 義會、關撲樣樣來
辦年貨缺現金?沒關係,分期付款或賭運氣都行
◎ 宋朝人過年愛打馬
宋朝人過年打什麼馬?怎麼打?
◎ 李清照其實很愛賭
暗器功夫了得,骰子、牌戲都擅長
◎ 十五元宵,華麗收尾
雜技、魔術、馬戲、說書通通有,全部免費同樂
職業軍人在離開戰場之後,到底能回到怎樣的生活呢?這次看【神隱任務:永不回頭】,讓我感受到先前【神鬼認證:傑森包恩】,一個是英國背景,一個是美國背景,談論的都是執行特殊勤務,一個軍人一個是特務,但有著類似的感受,對於現今狀況有些不滿,而變成一個自由身繼續接露各種弊案。

這次同樣參加了特映會,大大的燈箱廣告在扭蛋機前,相當的壯寬,而還未真正了解神隱任務的背景,就先來看電影,回頭再來尋找相關資訊,才知道這也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或許有機會我也來去看看小說,應該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故事。

正如預告中所呈現的傳奇,也正是電影一開始的破堤,描述傑克李奇單打獨鬥的接露警長的罪刑,透時串連起另一個故事的主人翁透娜少校,而劇情有趣的一點就是李奇與透娜之間的對話情景,似乎像是電話交友的呈現方式,直到兩人相約見面一同吃晚餐,不過這個浪漫晚餐要成行,似乎好難好難。

就連第一次見面,都很難達成,反而被捲入另一起軍事洩密案件,故事也就從此處進入懸疑中,到底是甚麼因素讓透娜和李奇,紛紛成為了罪犯,甚至被下到監理去,並解有許多無辜人因此犧牲,軍中的弊案,大概就是權力鬥爭和採購等等,想想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差距。

而整部電影最常出現的盡頭,就是不停地跑,不停地衝刺,跑的我看得都累,跑跑跑向前跑,又要躲追緝,還有躲殺手,甚至還有趕著去救人,到底有多少鏡頭是這樣衝刺呢?演員好辛苦唷!不知道跑了多少次百米,看來當演員是需要相當好的體力,想想阿湯哥也不年輕了啊!還能有如此矯健的身手。

故事中的另一個懸疑人物,到底是不是傑克李奇的女兒呢?不論是與不是,都因著李奇陷入了被追殺的對象,當然劇中有許多的懸疑與相似,不得不懷疑她到底是不是,不過劇中鋪陳許多的小小關鍵,讓話語成為許多劇情的串接,過往的一些學習,成就了關鍵時刻的保命要素。

當然電影的懸疑總是需要被解謎,軍火生意這個領域,到底能牽扯多少的機密,或是牽扯多少的利益,正是這部電影呈現出來的脈絡,許多的不合理,或許就是真的不合理,怎麼找出那個合理的因素,也就成為最終的關鍵,劇情連結了許多的脈絡,如果喜歡推敲或許就能跟在李奇之前找出解答。

本部電影觀賞,感謝電影公司與電影院提供的特映會,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神隱任務:永不回頭
Jack Reacher:Never Go Back
上映日期:2016-10-21
類 型:動作、懸疑/驚悚
片 長:1時58分
導 演:《血鑽石》愛德華茲維克
演 員:《不可能的任務》湯姆克魯斯、《復仇者聯盟》蔻碧史莫德、《殺手47》羅伯特奈普、《黑天鵝》派翠克赫辛格、《衝出康普頓》阿爾迪斯霍吉
發行公司:環球影業
影片年份:2016
出 品 國:USA
出 品:Paramount Pictures, Skydance Productions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相關商品:永不回頭【電影書衣酷藏版】
劇情簡介:
《末代武士》《血鑽石》愛德華玆維克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神隱任務》改編自英國暢銷作家李查德推理小說「浪人神探傑克李奇」系列,主角傑克李奇是受過嚴格軍事訓練的探員,36歲就退休成了來無影去無蹤的浪人神探。
《神隱任務:永不回頭》劇情將基於系列中李查德一書改編,延續上一集劇情,這系列已在全球暢銷破億本。李奇從軍隊退役後,透娜少校接掌他的職位,不料被扣上叛國的罪名遭逮補,但她其實是無辜的。李奇必須把她從監獄救出來,揭發政府內部龐大的共謀結構,以示兩人的清白。李奇在逃亡的過程中,也意外發現自己過往的秘密,他的人生將因此改變。
阿湯哥飾演的傑克李奇將重返維吉尼亞的美國軍警總部,與舊識特納少校解決一些「私人問題」,怎料特納卻被逮捕,傑克也因此被誣陷犯有重罪,失去記憶的他必須抽絲剝繭,找出陰謀背後的真相並為自己洗刷罪名。
OMAYA春川炒雞似乎掀起了一陣風潮,在各地陸續開啟了分店,先前已吃過一次李光洙愛情春川炒雞鍋,這次聽聞有新品 辛普森湯,當然也要來嘗鮮一下了。

OMAYA的名片還真是大張,正正方方的造型,害我的名片夾無法收藏,只能先拍照紀念紀念了,名片上的小字寫道:療癒辣雞,瘋狂上癮, 吃了就會知道了。

這次來到的就是新北中和店,離家裡還算近且方便的地方。
OMAYA春川炒雞(新北中和店)
https://www.facebook.com/omaya.tw
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317號
02-2244-2020
地點位於中和區的中山路,我是騎機車過去,目前環狀線還沒通,還不能搭捷運過去,靠近中和costco,再過去一點就是家樂福,應該算是好找的地方,公車怎麼做就請自行上網搜尋了。

從中山路騎車過來,就看到地個大大的 OMAYA,正好旁邊有提車位,順便就停了車,到隔壁小七喝杯咖啡等朋友來。

門口的大鐵桶是接待區,朋友到了以後在一起進去,反正離預約的時間尚早。

店內今天座無虛席,看來大家都準備好大快朵頤一餐了。

服務生引導到座位,已經擺好了餐具,放著一個好大的目錄啊!

先來看看今天要點些什麼好。

從菜單中放眼看去,01-03主要是選擇鍋物,都是依人頭計費,04之後是單點項目,就看大家喜歡多點什麼,像我就喜歡吃炸雞,當然就會選擇下去了。

柳橙百香可爾必思
飲料先端上桌,冰冰涼涼的可爾必思,搭配柳橙和百香相當的清爽。

百香黃梨
稍微有點偏酸,但還算清爽,搭配今晚的食物,算是相當的合適。

海帶芽湯
隨餐還附上海帶芽湯,海帶的鮮味嶄露無遺。

辣醬芥末雞丁
韓式炸雞淋上了蜂蜜芥末醬,還搭配滿滿的起司,這樣吃真是豐富。

炸雞沾上了起司,這種牽絲的感覺,入口之後濃郁的起司香氣,增添炸雞的風采。

辛普森湯起司年糕鍋
這麼豐富的鍋登場,中間充滿著各式的炸物,外圍一環還有著辣雞和辣年糕與起司,兩人吃這樣一鍋,會不會太豐富了點?

中間的炸物包含薯片、金針、茄子、杏鮑菇,還有搭配剖半的蛋,這些炸物的下方正是辣炒年糕,食用前可以先拌一拌,如果想當純吃炸得酥脆,那就直接食用。

外環可以看到可樂餅、辣年糕和剌激,起司尚未融化,待融化之後就可以沾著吃。

稍微加熱之後,辣湯汁就會出現,由於底下是年糕,最好要趕快吃掉,免得沾鍋。

起司融化以後,把辣雞丁完整包覆在起司中,這樣吃才是真正營養豐富,不過一直吃下去容易膩,所以適當搭配才能感受最佳美味。

經過一番努力之下,留下這樣的殘局,可別以為這樣就可以結束,好戲才正要上演。

服務生端來了一碗白飯上面佈滿了韓式辣醬。

另外還搭配了一些小菜和起司,接著就是看戲的時間。

稍微清理一下中間的鍋,白飯放進鍋中之後,兩把木鏟開始忙碌的切切磋搓。

終於完成了這一份炒飯。

中間的起司牽絲起來,真是了不起的炒飯啊!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卷。
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幸福,但卻始終無法找到一個解答,而書中談論的正是追求幸福的方法,所當需要的就是有勇氣選擇自由,書封面寫道:「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但這樣的形容反而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觀感,因此歸看封面還不足夠,還必須要了解所追情的幸福的本質,才不會墜入另一個無止盡的深淵。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阿德勒的思想,但跟我現在所呈現的作風類同,包含在自身信仰的論述也是如此,談論的不是過去和未來,而是當下所做出的選擇,其中書中的三個關鍵為「接納自我」、「信任他人」、「貢獻他人」,整談書分為五個晚上的對話,由年輕人和哲學家對答,這類的對話啟示,反而能讓我們有更多的思想脈絡,更能為我們自身提出許多的解答方向,但最終的解答仍需要自己去回應。
哲學家提出的「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概念上是無誤,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會有所限制,主要關鍵在於人是否能做自由的選擇,若是處於在被剝削的環節中,不代表人可以自由選擇,除非是真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不被任何人操控,那麼人就必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可惜這世界上有太多的剝削,使得人無法能做自由的選擇,大概能選擇的就只有活與死,那麼說是單純也是,但這樣的單純能算是幸福嗎?
雖然我提出了一些質疑,但面對身處於自由世界,並且獲得人權基本保障的我們而言,世界的混亂常常是自已選擇所造成,無法逃避這樣的問題,各類的藉口和牽拖,很多時候是自己不願意面對當下所找出的藉口,因此阿德勒的思想走在目的論,而不是結果論,為了成就某件事你做了甚麼?還是因為過去未來的種種,所以我無法做某件事?兩者疑問之間,正帶出了目的論和結果論的差距,看來阿德勒的思想有機會再來去閱讀相關的資訊了。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作者: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4/10/30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被討厭的勇氣
簡介: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為什麼人們一直無法改變?
為什麼自卑感總是揮之不去?
為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真實感受到幸福?
或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來到哲學家的小屋。
當他聽聞哲學家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便決心前來推翻這種謬論。
這個世界明明複雜混亂,哪裡單純了?
如果幸福真的這麼容易,為什麼他還會過得這麼痛苦?
他們開始了你來我往的思考與論辯。
年輕人原以為哲學家不過是昧於現實的昏庸老頭,
但是一夜又一夜過去後,年輕人反而陷入沉思:這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哲學家說。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有人想被別人討厭?
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又為什麼非得被別人討厭不可呢?
這個世界,究竟是單純,還是複雜?人,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社群媒體、新媒體這個議題總是在圍繞在所接觸的資訊中,特別在教會信仰領域,甚至有談論出每個教會都該是新媒體教會,但是什麼是新媒體呢?這個在認知上就會有明顯的差距,可成想過二戰之後電視被稱作新媒體,如今卻被當作舊媒體,若是無法準確地去認識新媒體,那麼在思維上反而受到了許多限制,其次媒體也只是一種傳播的方式,回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溝通的需求上,若不認識本質的面貌,只能從表面去思維,那很容易產生錯誤的思維,或是表面化的看待一切事務。
新媒體其中的一個議題就是自媒體,但自媒體真的是新媒體嗎?似乎不是這樣,從早期信件傳遞,小冊子的發行,吟唱的詩歌,看著這兩千年前至今的脈絡,不難發現到反而大眾媒體是比較新的形態,自媒體是回到最初人們彼此傳遞資訊散布方式,在還沒有廣泛的大眾媒體之前,自媒體就一直存在,若無法認識自媒體的本質,只是跟隨著新媒體,社群媒體一直搖擺,最後只是擺佈而無法駕馭。
閱讀本書正是補足那過往不熟悉的媒體發產脈絡,從紙張、印刷術、電報、廣播、電視、網路,特別是在近一世紀中媒體的轉變的劇烈,未來還會有怎樣的改變我們不知道,但在這接改變之下,看見的就是那不變的社會需要,書中另外談論的就是言論自由的問題,到底誰有資格真正管制和過濾?還是應該讓真理越辯越明?漫長的對話的過程,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個人對訊息判斷的能力。
另外有意思的就是社群媒體跟基督信仰有著密切關係,書中舉了蠻多與信仰有關的例子,從羊皮卷、蒲草紙,還有新約時代藉著書信傳遞信仰價值,透過朗讀和抄寫進行傳遞,甚至馬丁路德的改教時期,如何善用公佈欄,以及撰寫易於大眾讀取的文章和文字,最後透過不斷的病毒式傳遞,最後帶來了莫大的影響力;這樣看來在推廣需多的觀念之前,還是需要先認識本質為何?才不會用捕風抓影的方式思維。
社群媒體前兩千年
Writing on the wall : Social Media - the first two thousand years
作者: 湯姆.斯丹迪奇
原文作者:Tom Standage
譯者:林華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6/07/0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社群媒體前兩千年
簡介:
重新詮釋媒體史的趣味觀點!
「我們過去身處的『大眾媒體時代』其實是長達兩世紀的反常狀態。
媒體原本就是屬於社群的,而現在只是再度加強。」
古羅馬最偉大的政治家西塞羅其實每天都在上網。
他的瀏覽器是莎草紙,他的頻寬是奴隸的腳。他發表一篇「動態」,這則「動態」便會在他的人際網絡中開始流傳,其他人順勢寫下心得、發表新聞,或者「轉推」抄寫到另一張莎草紙。在羅馬城內,回覆一個問題約需兩小時。奴隸們交替往來,於是各種最新消息、政治謀略與八卦,遍傳遍了羅馬。
如果我們把「技術」抽開,從歷史中尋找能擔任「社群媒體」的相同角色,便會發現:每個歷史階段,其實都有這樣密集人際互動、資訊交換的相應機制。在古羅馬我們找到奔波的莎草紙;在十六世紀我們找到不斷傳遞散布、引發革命的印刷小冊;在啟蒙時代我們找到川流不息的咖啡館。這些臉書出現之前的社群媒體,雖然速度慢一點,但卻有現在臉書、推特的全部特性。
一旦把現代網路建立起來的「社群媒體」與之前兩千年的歷史連上,許多現在的疑惑或許就變得清晰許多:臉書之於阿拉伯之春到底扮演什麼角色?論述言論的庸俗化會對文化有何影響?今日社群媒體真正新穎的地方在哪裡?
作者湯姆.斯丹迪奇是個非傳統的歷史作家,出身科技圈,長期為Wired雜誌、紐約時報等媒體撰寫重點文章。他總能用新穎的角度,重新找到理解歷史或科技的線索。他之前的幾本著作《歷史六瓶裝》、《歷史大口吃》不但精彩好看,更是引起眾多討論。
在這本書中,作者自由穿梭於各個時代,利用細膩的歷史線索,構築出一支「臉書出現之前的社群媒體歷史」。讓我們因而能撥開「社群媒體是當代產物」、「社群媒體因為科技才可能」的種種迷霧,看清眼前發生的真相。
生活在忙碌的都會區,上班下班已成為固定的生活型態,但有時還是需要一些改變,需要一些放鬆的時刻,走趟餐酒館,讓下班後的生活有些不一樣,可以享用美食佳餚,喝點小酒微醺一下,生活就不會再那麼的單調。

這次來到了以前上班附近的地方,看著過往朝日相處的街景,店家有著許多不同的輪替,但仍然有著往日的熟悉感,踏進了懷舊的思緒中,正適合喝點小酒,回憶過往。
57食堂酒場-餐酒館 Bistro
https://www.facebook.com/57bistro/
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57號
02-2741-5252
57食堂酒場位於遼寧夜市,靠近捷運南京復興站,我從捷運站3號出口出來,穿越過巷子接到遼寧街,順著走過了朱崙街,就可以找到店家。

往前走看到招牌上寫著喀佈貍三個字的招牌,這就到了57食堂酒場。

燈光下的57食堂酒場別有一番感受。

稍微注意觀看一下招牌下的小字,寫著我吃、我喝、我存在,這不就跟此部落格的座右銘相同嗎?人生不就是吃喝快樂一場嗎?

一踏入店面,可以看到一旁的古感大鐘,彷彿身處於鐘樓前,一旁的架子上放著各式各樣的酒,以及不同的古玩小物。

坐在吧檯前,還可以一探店內的各種擺設。

眼前的黑板上四腳寫著不同的小字,上頭寫著女人做菜幸福洋溢,男人做菜最有魅力,嘿嘿!那我還算是會做菜的男人,雖然不太常做。

先還看看菜單,呈現在光輝的十月,而且歡慶十月還有這麼多的優惠啊!

點完餐點之後,等著即將上桌的菜餚。

毛豆
等待的時間,可以先嗑嗑毛豆,和朋友聊聊天打發等待的時間。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1664可倫堡白啤酒
帶有果香味的白啤酒,相當的柔順,炎熱的天可以帶來淨涼的感受,一口暢飲下去更是舒暢。
對了聽說上酒類廣告需要加上警語,印象中是需要佔10%比例。

蜂蜜金桔檸檬水
不喝酒的朋友,可以選擇這杯帶著酸甜感的蜂蜜金桔檸檬水,看的到水果,不怕酸的人正合適開胃。

炒泡麵
熱呼呼的炒泡麵剛端上桌,上面灑滿的柴魚片,還在隨著熱氣起舞,舞動曼妙的姿態,有如海底的海草般隨波洋溢。

稍微拌過之後食用,原來耖泡麵用料還真是豐富,味道又很美味,真是讓人出乎意料的喜愛。

松露菌野菇
保有著各類菌菇的美味,不會混淆,相當美味的野菇料理,擠上檸檬汁後,更是提出的菇類的鮮味。
吃菇類料理最怕的就是全部混淆軟爛,但這盤倒是保有不同菇類的口感和滋味,還有著清爽的口感,真是不錯的一道。

歐巴在吃的烤肉
調味相當充足的烤肉,還搭配泡菜、洋蔥、蕈菇,另外還有醃蘿蔔、薑片和蒜片。一旁還有提供包肉的生菜,就看各位喜歡怎麼食用。
通常薑片我會作為去味用,這樣才能感受到不同口味的差異。

一次包兩塊肉應該不超過吧?搭配洋蔥和蕈菇,這樣口感可以有多種層次和味道。

當然也可以選擇包一塊肉,重點是一口咬下,吃的方便又美味,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墨西哥平面圖
很特別的一個選項,用墨西哥餅皮,中間夾著鮭魚明太子,平常吃摸西哥餅都是捲餅,原來還有這一種方法呈現。

用料相當的豐富,這一頓下來,已經是吃飽喝足了!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好久沒有去學府路一趟了!以前在海山高工讀書的時候,這兒可以每日必經之地,但隨著畢業後,就鮮少前往,如今捷運通車,海山站一帶改變了許多,而朋友也就在此開店,可惜遺憾的是昨兒從粉絲專頁看到,店面已於六月底歇業,也就是說這一篇又成了一篇墓碑文了!那就用追思的心態一同來回味當時的滋味。

看到當時還掛著試營運的布條,果然開店是個不容易的選項,其中的艱辛大概只有開過店的人能夠明白。
ASHER's Kitchen 亞設廚房 (已歇業)
https://www.facebook.com/236asher/
新北市土城區學府路一段143巷4號1樓
02-8261-8318
店面位於捷運海山站附近,從捷運站出站後,穿過裕民路的巷子,轉往學府路方向,很快地就可以抵達店面。

走著走著踏上了學府路,抬頭看看到了黃色的招牌,上頭寫著 ASHER's Kitchen 亞設廚房,終於抵達來好好跟朋友問候以及享用一餐。

店內採用了開放的吧檯,後方還有一個小廚房,採明亮的空間呈現。

菜單上有著帕尼尼、法式堡、簡餐、貝果和鬆餅,還有各式的飲品和單點小品。

咖哩雞飯
結果點了一個新上市的咖哩雞飯,這不再菜單上,搭配著好吃的醃蘿蔔,還有蛋黃經過料理的天使蛋。

單品手沖精品咖啡
朋友說這兒的咖啡不錯,要我來試試看,相當的順口,並搭配義式脆餅。

拿坡里起司帕尼尼
帕尼尼正是義大利文熱壓三明治的稱呼,當然既可以看到那熱壓的焦痕,並搭配天使蛋、柳橙和水管麵。

水管麵是屬於冷拌,當趴上四季豆和玉米等。

不過熱壓三明治中的起司,尚未達到融化的標準,起司這東西有特殊的熔點,並非越高溫越好,而是要找到最適合它的溫度,才能恰當的呈現出牽絲感。

蘭姆葡萄乳酪抹醬貝果
貝果的顏色較少焦糖色,偏向淡褐色,似乎不是經過大量糖水煮過貝果,這樣吃起來比較健康,將醬料普抹在貝果中大口咬下,這樣的滋味剛剛好。

鮮奶油鬆餅
鬆餅不是那種豐滿型,反而是那種較為酥脆的呈現方式,搭配藍莓醬料和鮮奶油與焦糖,就看個人喜好酌量食用。

洋蔥圈
油汙控制得還不錯,洋蔥圈皮脆內軟,吃得出洋蔥的甘甜。

微笑薯餅
這種薯餅何時吸引小朋友,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厚實還有薯丁的馬鈴薯餅。

薯條
最後也要來試試看薯條,不過這個麵衣似乎會吃油,留下了油光的表面,但趁熱酥脆吃還不會有油膩感。
沒得在朋友未歇業時寫完,只能以這篇文表達追憶了。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