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依標籤瀏覽

所有標籤 » 讀書心得 (RSS)
生活在這片土地,總是需要留心去體會不同的事物,以往的日子一年會環島一次,採用的是機車環島,時間大概三天或四天,所以里程就會稍微遠一點,每次都會選擇不同的路線,去發掘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地方人文風情,不過這些年的熱門風景區,讓我感受到的就是夜市化,少掉了地方特色,因此就不去這些景點,反而去探索一些較少人前往的景點,今年九月又將前往環島,本次環島作風還是隨興點,每天到投宿處在規劃隔天的路線。 距離環島前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次就先來看看別人的環島經驗,看著作者採用的是以火車為主的方式,並在各地景點搭乘公車...
哲學這個領域總是搞不清楚,因此就透過這本書即,來初步認識一下什麼是哲學,又對我們的生活上有什麼影響,閱讀完書的初步想法,哲學並不是一個拿來辯論的議題,而是探索生命中的各層意義,甚至解釋出行為背後使命,透過這樣的思索,找尋出一個能了解自己、說服自己的思維。 書中分為四個部分,從認識哲學開始,再來就是處理幾個經典的議題,首先幸福是什麼?接著探討上帝是否可認知?以及人性中難以避免的掙扎,善惡的本質為何?最後探討世界上美麗的事物,書中的內容提到作者與學生的互動,談論著不同的哲學家的觀點,有的成為了學生的安慰...
上帝為我們預備了居住的環境,精細的設計各種的巧妙,不論是日夜星宿,都不斷的訴說著上帝的奇妙,看著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創造多麼細膩,留心的體會感受,上帝創造了一個很美的世界。 書中記載著的人物,總是在欣賞上帝的創造中,發現那種別人無法發現的美,不管是物理、生物、醫學、數學與探險,總是不斷的述說著,上帝所設計的美感,而這樣的美感卻不是人所能造,總是以為人定勝天,然而這是一種高傲,對上帝的輕忽,對大自然的茫然。 詩篇十九篇的開頭,述說著:「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我們所存在的世界...
很多人總是在尋找幸福,但總是錯過了幸福,幸福其實並不遙遠,往往就在身邊,只是常常忽略了,而去跑到遙遠的地方去尋找。找也找不到,換來只是疲憊不堪的心靈,為何不停下腳步看看四周,你要的幸福其實就在這裡。 對於戀愛中的幸福,我並沒有任何的經歷,但我知道我現在是幸福的,或許身邊沒有女朋友、沒有妻子,雖然沒有兩人戀愛中的幸福,但我卻也享受一個人的幸福,我知道幸福是要自己抓住,不然就會從身邊溜走。 我一個人,但是我卻擁有兩個人相處的回憶,也有我為了一個女生奔波的記憶,很多很多發身在我們兩之間的小插曲,或許不足與外人道...
看過了不少電影,寫過了不少感想,看著這本【那些電影教我的事II】,思考著自己的分享能有多少內涵呢?一對小夫妻寫著看著電影的各種感觸,遇到了與現實相呼應的事情,留下了更深刻的感觸,而我呢?有太多的空白,對於愛情片,更多的時候是笑那些傻和癡,但反觀來看,自己又能有多了不起呢?還不是因為少了那些傻勁、少了癡情呢?最後留下的還是孤單寡人一個。 電影劇情有時是人生的縮影,有時是小事件的放大,都是值得思索和玩味,看這水ㄤ、水某在書中的分享,看見許多未曾思考過的劇情部分,每個人的關注能有限,透過別人的心得,反而獲得更多的收穫...
在部落格中寫了不少篇食記,該好好思考要把部落格帶往什麼方向去,於是開始看不少關於食物的相關書籍,除了想增廣知識外,不外乎是提高一些部落格的知識性,每天有如流水帳的食記,確實很難吸引人好好閱讀,但看著不同人寫得食記,有時候又覺得太過空虛,少了主觀的意見,變成只是一些含糊的詞彙帶出美味,當然更有不少是餐廳出資撰寫的文章,不然就是各種的試吃文,如何讓文章不至於同流,我還是希望能找出自己的性格。 這次閱讀柏井壽的書,感受到他對當今媒體與部落客帶來的負面影響,光是對日本飲食文化的衝擊,無法認清相關的歷史脈絡...
分類:
最近想看一些關於飲食相關的書籍,就選擇上了這本【食慾風暴】,買的時候還不知道這本書是描寫怎樣的內容,但看到了食慾兩字就買下來,接著就安排時間來閱讀,才發現到這本小說所描寫的是很平常的生活,因為飲食毫不節制的關係,體重過重帶來了致命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就牽扯到者個家庭結構,甚至結縭三十多年的猶太夫妻因此離異,書中描寫的是家庭關係,信仰生活圈,甚至面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最後做出了自己的抉擇。 書中的描寫方式是以伊蒂.赫森和理查.密德史丹兩人為中心,呈現出不同的脈絡,並描寫兩人的相識,父母和兒孫的關係;關鍵事件是伊蒂因為肥胖帶來的疾病...
分類:
書中開頭的推薦文中,謝樂知寫到一個心有戚戚焉一段話「『順服就必蒙福』往往成了另一層次的剝削。」面對當今的基督信仰,以及不斷來襲操控型異端,帶來了許多因著信仰而受到傷害的弟兄姊妹,若我們還不斷傳講順服就必蒙福的盲從方式,未能帶給弟兄姊妹思辨的能力,很難真正在信仰中有能力判斷,導致聽信或跟隨不大的團體,最後遭遇到欺騙與操控,這樣的結果誰能承擔責任呢? 書中前幾張探討什麼是順服,順福的觀念是如何被放在教會核心的信仰中,並以耶穌榜樣去探討,第二章就直接提出了順福所帶來的災難,對上帝的順服轉換成對人的順服...
包含 no comments
分類:
這次閱讀品牌的議題,思想著最近張茂松牧師提出的 品牌教會 ,問題是什麼是品牌?什麼是教會?這兩個詞彙真的可以這樣使用嗎?還是又是一個基督信仰的錯用詞彙呢?近幾年基督信仰使用了許多社會用詞,但是用法的準確度實在令人錯愕,所以還是回來閱讀一下關於品牌的書籍。 書中分為幾個段落:首先談到的就是品牌就是資產,如果有注意媒體報導,就不難發現品牌價值的排行版;接著就要為品牌設立願景,其中包含品牌的個性、目標、利益,還需要有差異化,如何透過差異的必備要素與對手區隔,如果有需要可以不斷地再創新,並發展出不同的子品牌...
這一兩年參加了不少朋友的告別式,對於死亡的總總想法,正好需要閱讀一下各家的看法,因此閱讀了這本書,原書名只為 Death,中文翻譯名為令人著迷的生與死,但書中真正討論的卻是死亡的觀點,並從中比較二元論與物理論,其中探討的核心在於是否有靈魂,作者的立場是沒有靈魂的存在,因此透過前幾篇來探討認為靈魂存在的不合邏輯之處,確實這是一個需要被好好思考的議題,在參加幾場基督教儀式的告別式後,對於許多的經文應用,也開始會有些保留。 例如: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節 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