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想像與順服 - 因愛而犧牲

Posted 星期六, 四月 08 2017 19:15 作者 黑熊

書中開頭的推薦文中,謝樂知寫到一個心有戚戚焉一段話「『順服就必蒙福』往往成了另一層次的剝削。」面對當今的基督信仰,以及不斷來襲操控型異端,帶來了許多因著信仰而受到傷害的弟兄姊妹,若我們還不斷傳講順服就必蒙福的盲從方式,未能帶給弟兄姊妹思辨的能力,很難真正在信仰中有能力判斷,導致聽信或跟隨不大的團體,最後遭遇到欺騙與操控,這樣的結果誰能承擔責任呢?

書中前幾張探討什麼是順服,順福的觀念是如何被放在教會核心的信仰中,並以耶穌榜樣去探討,第二章就直接提出了順福所帶來的災難,對上帝的順服轉換成對人的順服,若是無法分辨,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災難,這點可以去思考教會歷史中,許多的黑暗面適於盲從有關,因此順福若是在無法明白的情況下,危機就會存在你我身邊。

另一個回應順服的答案是在幸福,一個可以真誠的活出自身生命的幸福感,作者是用這樣的眼光觀看耶穌的一身,這種觀點確實我未曾思考過,覺得倒是很新穎,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幸福中充滿著愛,以至於願意為愛捨己,觀念上與順福是有差距,但卻讓人覺得更貼近信仰的本質,愛的核心價值,以及願意為愛而犧牲,這才是真實的信仰。

因此別再提順服就必蒙福,順服的起點不會是盲從,而是因為對事情的理解,對未來的充滿憧憬,因此願意犧牲自身,而一起跟隨;除跟隨之外,也必須回到個人與神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每個人必須要學習對自我選擇負責,而不是將責任推卸給領導者或牧者,並非因為順福而出發,而是回到因為愛而做出選擇,信仰的路還有一定的路要走,別讓他過於膚淺,認真去看待吧!

想像與順服:新世紀基督教倫理的反思
Phantasie und Gehorsam. Überlegungen zu einer künftigen christlichen Ethik

作者: 杜樂蒂.左勒  

原文作者:Dorothee Sölle

譯者:林正昊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1/25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想像與順服

簡介: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與《安妮日記》作者安妮.法蘭克同年出生的杜樂蒂.左勒,於戰後德國修習神學,她在做神學的旅程中不停反思:「奧斯威辛之後,基督教神學如何能夠無動於衷?」《想像與順服》這部神學小品,可說是她神學生涯的重要起點,爾後她用三十年的歲月,不輟地思考、寫作、宣講及參與社會運動,來貫徹自己的終生提問。

  左勒身上沈重背負著國族、宗教及性別等三重順服傳統,促使她寫下這部真摯反思基督信仰的作品。就此意義來說,《想像與順服》並非身在恬靜學院中的智性寫作,而是一位德國基督徒女性在現實的掙扎搏鬥中,從切身的哀痛、憤怒及恥辱出發,所寫下的深刻信仰告白,故也成為鼓舞同道切莫放棄信仰作為解放力量的珍貴禮物。

  在這本以「向基督學習」起手、以「基督的幸福」作結的小書中,左勒邀請讀者省思,基督徒繼受的「順服」倫理是否真為珠寶,並將此思索鑲嵌在真實的社會處境中。她抽絲剝繭般地考察「順服」的根源、歷史及作用,直指盲目順從所帶來的致命傷害。她引領讀者透視加諸在耶穌身上的各種美德(如犧牲、奉獻、無私等),並以耶穌念茲在茲的解放、想像與幸福,來翻轉箝制思想、戕害人心的有毒「順服」。

  最初問世於1968年歐洲學運風起雲湧之際的《想像與順服》,在半個世紀後終於來到中文世界。當年左勒的思辨與洞見,如今仍尖銳而犀利地挑戰著台港兩地的基督徒。她在1995年英文版序言末的詰問,仍鏗鏘有力地迴盪至今:「在這個時代,身為基督徒意味著什麼?我們所選擇的,是順服的傳統抑或抵抗的傳統?在基督信仰中是否有超越『全然順服』的事物?超越順服就是抵抗!」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說說您的看法?

(必填)
(必填)
(可選)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