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讀這本書的時候,實在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內容,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印象,而會看這本書,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書名,『誠信』這兩個字,是我很喜歡的字眼,所以才跟貓熊借了這本書放在家裡,直到如今才有空把它看完。
事實上,一個人要做到誠信,並不是很難的境界,而是在於你是否選擇誠信而已,因為選擇了誠信以後,任何人都可以認識你,甚至摸清除你的底細,這在商業文化來說,似乎變成一個弱點,但是我反倒覺得,當眾多人在虛假的時候,選擇誠信不也是一種特點嗎?
而我本身面對誠信的問題,事實上我根本不敢面對自己,不論是感情、能力、環境、或是人際關係,因此我總是會形容,我個性內向害羞不善於表達真實的自我,當然大家聽了這個都不會相信,但事實如此,我表現出來的只是堅強的氣質,因為這是我的保護色,但這層保護之下,其實是一個膽小害怕的人。
所以連對自己都不夠真實,似乎經常在欺瞞自己,給予自己麻痺,認為一切就是這樣,然而這樣的代價很大,甚至差點造成了情緒崩潰,因此必須要放下我的保護色,先從真誠的面對自己開始,這樣才能做到表裡一致。
以前說過的謊言,甚至連自己都可以欺騙,把一切事情當作真實,然而這樣做了以後,甚至連分辨真假都很困難,搞不清楚到底那個才是自我,還是一切都是假的呢?網路上呈現的是假的?真實生活呈現的也是假的?難道只有內心世界才是真實嗎?
這樣過日子實在太累了,人虛假過那麼久真的會累,時時保護自己,深怕內心被人突破,這樣不也很累人嗎?我知道唯選擇內心開放,才有可能接納人,不然不會有人知道真實的我,對自己首先要坦承,承認自己的心情,承認自己的態度、承認自己的能力,不需要做難,因為真實的自己是活的最輕鬆自在。
本心得撰寫於 2004/02/11
誠信
作者: 林婷煜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1/01/30
購買資訊:
簡介:
若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地面對自己與他人,成為一個「行事不違逆真心」的人,如此,至少能讓不自欺欺人的自己,活得自然、活得歡愉、活得理直氣壯!
生命旅程經常會出現需要抉擇的十字路口,而誠信是唯一讓自我永無遺憾的原則,就讓他們的
故事成為您面對選擇時的參考借鏡:你可以在所有的時間中欺騙某些人,你也可以在某些時間中
欺騙所有的人,但你卻不能在所有的時間中欺騙所有的人。(美國總統林肯)
無信義的朋友,比公開的敵人還可怕。(英國諺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人性的優點,就是在於對真的探討,誠實和率直的態度是人性的光榮。(英國哲學家培根)
說謊者所受的懲罰,全不在人家不能相信他,而是在於他不能相信任何人。 (192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謊言從來沒有合理的藉口。(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在能力上應當和你的敵人相抗衡,但不要因爭強好勝而炫耀你的才幹;對於朋友,你應該開誠相與,寧可讓人責備你樸訥寡言,不要讓人嗔怪你多言債事。(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
真誠是一件非常寶貴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謹慎的使用它。(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生命既不是受苦,也不是歡樂,只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業。我們必須誠實地經營這項事業,直到生命的終結。(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
鮮少重複光顧同一家店,畢竟要去的店還很多,回頭的機率有限,至於為什麼會回來這裡呢?並不是有特別的理由,而是先前已經吃過【SQUAD手打漢堡排】,只是聽聞也有厚煎餅,所以就找朋友來一同享用。
等待朋友到來的時間,正好先喝杯茶看看書,人生不需要把自己搞得太緊繃,懂得靜下心來,自得其樂地享受等待的時光,不也是一個不錯的感受嗎?

有機洋甘菊
今晚就不喝咖啡了,來杯清爽的洋甘菊,白色的杯具陳著金黃色的茶湯,如此的清澈,又有的洋甘菊的香氣,喝起來讓暖意流入心底。
還是來介紹一下 Eilleen's coffee x SQUAD 的所在位置和聯絡資訊好了。
Eilleen's coffee x SQUAD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301號1樓
02-29646739
店面於板橋中山路上,捷運不是那麼容易抵達的地方,搭公車剛好也卡在中間,前一站是西安里,後一站是東安里,但未來環狀線通車,剛好就在斜對面可以進站。

日式厚蛋培根堡
這次不選擇漢堡包,改選擇法蘭堡,其實還不清楚甚麼是法蘭堡,直到上桌後才明白,原來是法國所包覆料理的組合,為什麼這會稱為法蘭堡呢?
似乎我也無法弄個明白,但這樣一頓的分量相當充足,真不知道等等還能否把厚煎餅給吃完。

自家製原味鬆餅
這是我第一次吃到厚鬆餅,平常吃的到的,多數都還是較薄的煎餅,不然就是格子鬆餅,算是一次新奇的體驗。
口感吃起來就像是在吃蛋糕,但又比蛋糕扎實,搭配上香草冰淇淋更是美味。
光這一份就可以讓人飽足了,看來下次我還是單純的吃鬆餅就好,多吃超過我的能耐啊!
終於把費迪南所撰寫的小說全部看完,第一本閱讀的是新作【誰無罪】,再來才回頭讀【罪行】以及這本【罪咎】,關於犯罪之後所產生的審判問題,以及為什麼會犯罪,兩者之間總有著難以切割的關係,而審判真的能代表著公平與正義?罪與罰之間能有個平衡關係嗎?始終都會是一個難題,但透過費迪南的小說描述,看見了更多犯罪事件的動機,以及審判中所產生的更種失衡。
罪咎這本書透過十五則故事,談論者關於審判結果的限制與問題,似乎在現行的法治社會中,並非每個案情都能這麼單純判斷,若是錯判,需要付出多少的代價呢?但有時縱容的結果,卻是成全幸福的未來,罪與罰似乎無法真正解決許多的問題,人性之詭詐,也不是這麼容易去看透,但人心中的良知,又經常在其中抗衡,看著費迪南的小說,陷入的是一種抗衡的思考關係。
閱讀完費迪南的三本小說之後,讓我從新思考關於死刑的議題,死刑是一個無法復返的判決,雖然先前讀過【在死刑與處決之後】,談論著修復式正義與信仰的關係,但有很多關係並不能輕易修復,甚至很多事無法修復的正義,因此在修復式正義中仍存有許多的限制,或是太過於理想化,因而社會普遍接受的是報復式正義,面對犯罪期盼的是一種公懲,但若是誤判發生時?又該如何去弭補呢?這或許是支持死刑的社會大眾更需要去思考的範疇。
面對罪我們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論是外顯還是內隱,都需要去真誠的面對,而罪的由來卻是在於放縱自己的私慾,雅各書一章15節提到:「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而這個死可能不只是自身的死,更多時候是讓無辜者取而代之的死,當人們看重的是自我成長,大過於社會的共同維繫,很多事情就已經漸漸在轉變,面對人性的未來,似乎是一種需要進入悔改的時期,尋求那赦罪的寬容,並使自己遠離罪行不再犯罪。
罪咎 Schuld
作者: 費迪南.馮.席拉赫
原文作者: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者:薛文瑜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1/11/25
購買資訊:罪咎
簡介:
法律與良知,在審判的天平上,究竟孰輕孰重?
人又應該為自己的過錯付出多大的代價?
換做是你,會選擇接受刑罰,
還是寧可背負一輩子的罪咎?
罪與罰、公平與正義,從來都不簡單。
◎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繼《罪行》之後又一力作!
◎從800件真實刑案中汲取的人性故事,媒體高度讚譽,德國60萬書迷欲罷不能!
◎《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作家、導演、醫師、律師、書虫、愛書人爭看,熱烈期待電影上映!
◎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翻譯贊助計畫」支持出版
在罪的深淵中,人無所掩蔽,
只剩下赤裸裸的存在。
犯了錯的人,未必都以接受刑罰作結,
但罪咎可能就此生根,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崩毀原來的世界。
兩名女子殺人,各自被判無罪獲釋;一個司機阻止了可能的變態謀殺,卻遭判徒刑。一對伴侶殺了強暴犯,一生飽受不堪過往糾纏。九名管樂隊的凡夫俗子毀了某個女孩的人生,竟沒有任何人背負刑責……
費迪南.馮.席拉赫將刑事案件化為偉大的文學作品。這位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再次執起毫無矯飾的紀實之筆,以其獨一無二的語言,輕聲但堅定的對善與惡、有罪或無罪,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道德責任,提出更尖銳而核心的質問。
「閱讀這些故事,會產生一種只有在讀費茲傑羅或卡波提的作品時才會有的幸福體會。每一個字都恰如其分,透過一種清楚簡潔的文字風格,呈現出特有的詩意,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一部引人入勝的(我們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電影。雖然書中人物及他們的故事發展出溫暖的人性,但在字裡行間也清楚傳達出,人類所造成的悲劇是無可避免的。」──《週日世界報》
「馮.席拉赫的文字簡明曉暢,對主題的掌握精準到位,彷彿他向來就是作家。他是一個傑出的敘述者,因為他相信人、相信他們的命運。」─蘇珊娜.拜亞,《明鏡週刊》
每次看到禱告的書籍,總是在有許多的衝擊,因為對於一個不怎麼禱告的人來說,很難去真實的禱告,我實在不知道要如何禱告,因此我就僅少開口了,盡量就讓別人來禱告,就連謝飯禱告也是如此。
禱告對我來說很難自由自在,我覺得每次禱告我都有點做作,很不自然的感覺,我知道禱告要真實,禱告若不用心靈誠實根本就不算是禱告,因此不蒙神喜悅,當然更不會蒙成就了,態度上的本質就不正確了。
而投入了全時間服事崗位之後,禱告卻與服事有了相對的距離,因為在我的印象,約書亞和摩西的角色,約書亞在前線負責殺敵,而摩西站在山上禱告,就這樣的模式,成了我逃避禱告的藉口,我總是會說約書亞在殺敵,殺敵專心殺敵就好,而摩西才在後面禱告,不是這樣嗎?
然而禱告與服事卻不應該這樣分開,這本來就是一體的事情,只是我錯看了約書亞的角色,而藉著這個角色成為盾牌,但這樣的想法卻是萬萬不得,我又不是約書亞,我怎能確定他當下不再禱告呢?禱告似乎沒有一定的形式,而在於與神對話的真誠。
因此殺敵的時候,不也是可以與神對話嗎?禱告就是如此的事情,隨時隨地想要禱告就禱告,這也真是一個恩典,我們不用四處尋找木頭的偶像來敬拜,只需要敞開心靈來開口與神溝通,這不很簡單嗎?
而這陣子神也親自讓我體驗到禱告的真實,神讓我知道禱告是蒙垂聽,而且是大有能力,就從這樣的經歷開始,只要我有什麼煩憂,就不自覺的禱告,向神乞求,而遇到讚美與感恩的事情,也很自然的就開口感恩,禱告變成了一個自然的生活行為。
禱告真的很好,若不是禱告,我沒辦法確信神的工作,當然若不是禱告,我會認為我手所做的事情,都可以靠著自己能力來完成,這樣驕傲又會回到我身邊,所以禱告還是很重要,甚至對服事者而言是密不可分,不然又怎麼知道是在服事,還是為了吃飯和榮耀自己而工作呢?
本篇心得撰寫於 2004/02/10
禱告的學校 With Christ in the School of Prayer
作者:慕安得烈
原文作者:Andrew Murray
譯者:
出版社:校園書房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6
購買資訊:
簡介:
禱告是最簡單的事,三歲小孩都會;禱告也是最深奧的功課,一輩子也學不完。
耶穌在世時曾教導門徒禱告,今天祂仍要教導我們成為禱告的勇士。
本書作者是一位舉世聞名的靈修導師,他將禱告當作一把鑰匙,帶領我們開啟豐盛生命之門。
全書三十一課,引領我們逐步深入禱告的殿堂。
聽說薩莉亞在新埔捷運站的三猿廣場開了分店,已經忘了到底以前有沒有吃過薩利亞,既然三源廣場的美食街關了一半,讓出一大片的空間給薩利亞使用,或許餐廳的營收比小吃店可觀,才會陸續開著許多不同的餐廳,新埔捷運站一代,顯然應該變成一種飲食饗樂的新據點了。

薩利亞走的是單點式的餐點,想要如何搭配和安排,就需要自己來決定,因此我只好就這樣隨意搭配了六項選擇,價錢不貴算是很實惠。
薩莉亞義式餐廳 新埔三猿店
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60號B1
02-2254-3656
地點位於新埔捷運站四號出口的三猿廣場,直接從捷運站的連通道進入三猿廣場,隨便找找應該都找的到店面位置。

薩利亞沙拉
沙拉的生菜算是比較單調,淋上凱薩醬配上烤吐司丁,撒上起司粉,生菜清脆可口。

義式田園蔬菜湯
看來有著紅蘿蔔、馬鈴薯和高麗菜,稍微有點偏鹹,分量剛好當餐前湯,不會喝到飽,也不會嫌少。

蔬菜烤起司
多吃點蔬菜準沒錯,綠花椰菜搭配上馬鈴薯和番茄,搭配上烤融化的起司,這樣就相當美味,最近相較於生菜沙拉,還是喜歡吃熱菜。

鮪魚蔬菜烘蛋
乍看之下,似乎跟蔬菜烤起司撞菜,同樣是馬鈴薯、番茄和綠花椰菜,唯一的不同黃色的是烘蛋,而在這些烘蛋中包含著豐富的鮪魚罐頭肉。

菠菜鮮菇披薩
原來這裡的披薩是厚片的,不是義式的薄餅,這好像是我自甘墮落,披薩為了能方便切,基本上不該吃纖維多的蔬菜和香菇,果真只能自己切好披薩後,再重新組合。

海鮮總匯番茄麵
淡菜、鮮蝦、花枝、扇貝等,總覺得海鮮配茄醬怪怪的,但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或許我覺得海鮮就應該是原味或是白酒吧!
茄醬的味道容易蓋過海鮮的鮮美味,但是我總是不小心會這樣點到。
這頓花不到四個小朋友中的兩位,所以兩人吃又能吃足,算是蠻實惠的餐點。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這是許多人想要挑戰征服的事情,為什麼要來攀登?或許可以用玩味的語氣說,因為山就在那邊,但事實上呢?每個人攀登都有著想要證明自己的一個理由,而這個理由需要用生夢來驗證,這也就讓許許多多人不顧生死,相繼前往挑戰。
聖母峰這部電影是取自於1996年的聖母峰事故,維基百科有此條目描述:
1996年聖母峰事故是指1996年5月10日至11日於聖母峰上發生的一系列攀登事故。著名登山家羅布·哈爾和史考特·費雪等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遭遇強烈雪暴,8人因此遇難死亡,因而使1996年成為2014年聖母峰雪崩事故以及2015年4月尼泊爾地震發生之前攀登聖母峰遇難人數最多的一年。
節錄自維基百科1996年的聖母峰事故
而聖母峰目前是只有台灣在使用,多數已經正名為珠穆朗瑪峰涵義如下:
藏文珠穆朗瑪(ཇོ་མོ་གླང་མ)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稱作珠穆朗瑪峰。藏文「珠穆」(ཇོ་མོ)是女神之意,「朗瑪」(གླང་མ)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裡,「朗瑪」有高山柳和母象兩種意義),神話說道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所居住的宮室。
節錄自維基百科聖母峰

大自然的變化是很難想像,高山的氣候更是如此,當我們在平地感受已是如此多變,高山的氣候則是直接且劇烈,當風暴來臨時,無任何的遮掩,往往是直接面臨衝擊,而攀登聖母峰成功的機會很有限,除非能遇到好的氣候,有機可能去攻頂,當然攻頂還不是最終目的,另一個重點是要能活著回來。

當攀爬聖母峰變成一種商業化的行為後,開放了最多人次攀爬的1996年,造成了這次的事件,面對攀爬高山,可能不能只是逞一時之快,更需要要專業的訓練,如何自保會是此行的基本功,事實上我攀爬過的山還真的沒甚麼危險性,也盡可能地在太陽下山前下山,由此可知這種露宿,還要面臨的各種可能的劇烈氣候,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挑戰呢?

這一趟旅程,失去了八個寶貴的性命,或許可以追究原因,但卻無法挽回,兩位冒險顧問,想要幫助人能完成攻頂的使命,但面對一個連自身安危都有困難的環境下,似乎有些堅持是不該被妥協的,而妥協的代價往往超乎想像,為了成就自己的成功,總不該是建立在其他人的犧牲吧?

電影呈現出高山的劇烈天氣變化,也呈現出一個顧客對顧問的不滿,個呈現出商業化發展所帶來的危機,對於大自然我們應該存有敬畏,而不是一種馬虎,在大自然的力量之下,人只是一個渺小且無助的腳色,所以不能輕看任何危機所帶來的影響,錯誤的判斷之下,帶來的就是無法萬回的結果。

家人的擔憂與不安,最後失去了平安回家的機會,這也是當中最令人感傷的一段,千辛萬苦救回了一人的性命,但也因著為了救回一人性命而犧牲更多人,生命的脆弱就在此,多少人因而終年躺臥在聖母峰胸懷中,或許無法真正明白人所追求的探險的目的,但始終人還是會不斷地面臨挑戰,當走過這些挑戰,生命的蛻變也因此而產生。
補充影片中有提到三隊要前往攻頂的一組是台灣隊,這裡有紀載著台灣隊的一些故事:1996年聖母峰山難,高銘和與陳玉男的故事

感謝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卷,能感受到這場艱辛之旅。
延伸閱讀:高山上的悲歌
聖母峰 Everest
上映日期:2015-09-18
類 型:懸疑/驚悚、劇情
片 長:2時01分
導 演:《禁運品》巴塔薩科馬庫
演 員:《猩球崛起:黎明的進擊》傑森克拉克、《獨家腥聞》傑克葛倫霍、《傑克萊恩:詭影任務》綺拉奈特莉、《魔球》羅蘋萊特、《萬惡城市:紅顏奪命》喬許布洛林、《阿凡達》山姆沃辛頓、《愛的萬物論》艾蜜莉華特森、《性福療程》約翰霍克斯
發行公司:環球影業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USA | UK
出 品:Cross Creek Pictures, Free State Pictures, Univer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聖母峰之死、九死一生、
劇情簡介:
改編自1996 年的真實事件,描述兩組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隊伍,在嘗試攻頂「聖母峰」的途中遭到人類有史以來所面臨最險惡的暴風雪襲擊,在挑戰自我極限的逆境生存中,又會對他們的一生造成什麼樣的啟發?《聖母峰》這部史詩冒險鉅片主要演員有傑森克拉克、喬許布洛林、約翰霍克斯、羅蘋萊特、麥可凱利、山姆沃辛頓、綺拉奈特莉、艾蜜莉華特森和傑克葛倫霍。
《聖母峰》由北歐導演巴塔薩科馬庫《禁運品》執導,Working Title film提姆畢文和艾瑞克費納,Cross Creek Pictures布萊恩奧立佛和泰勒湯普森,還有妮琪肯蒂斯巴恩斯和巴塔薩科馬庫共同製作。
路過幾次宜蘭的甕窯雞,始終都沒有吃成,想不到在沒有目標的新竹之旅,就這樣前往了甕窯雞的竹東店,享用了這一份美味,雖然我始終搞不懂桶仔雞和甕窯雞到底差別在哪裡?但是這樣悶烤的雞肉,就是這樣皮脆多汁,不知下次又要何時吃到這樣的美味了。

吃甕窯雞才是主體,其他都只是點綴,人數不多,但這樣吃剛剛好,總是需要搭配點青菜,才能讓美味更加透徹。
台灣古早味甕窯雞(新竹竹東店)
0989-581-777
新竹縣芎林鄉富林路二段729號
地點位於新竹竹林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往竹東方向順著富林路走,就可以看到這間台灣古早味甕窯雞。

醬筍山豬皮
山豬皮切丁之後滷製而成,他配上醬筍的混合,澆在飯上享用,就可以吃下好幾碗。

田野地瓜葉
搭配的炒香菇和肉片的地瓜葉,有著蒜頭的提味,如此豐富的搭配,配上剛剛的山豬皮,只要這兩樣我就足夠了,我是很容易知足的人。

雞油焢封桂竹筍
繼續點著台灣的小菜,這份桂竹筍有著雞油的提味,有香味又有筍子的口感,真是讓人滿足。

三杯貓耳
這種特殊的嚼勁,還沒有搞清楚這到底是什麼?一片片的的滋味到底是甚麼呢?

炒山蘇
看來此處炒菜都是搭配香菇和肉片,那就吃吃看山蘇的味道,是否能滿足不同的人喜愛呢?

雞油筍湯
大家都等著添加新料的時候來盛湯,還好撈到了不少筍子,清霜的感覺,搭配正好適中。

甕窯雞
這一隻雞才是重點啊!渾身塗滿了香料,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刻。

穿上麻手套,外面再套一層塑膠手套,慢慢的分食雞肉,這樣才不虛此行。

每一段都剝開,除了雞價上還有些肉沒有骨肉分離,但我想這樣的分享,應該可以滿足一銅前來用餐的朋友們!
關於台灣的歷史,所知道的相當有限,外加上各家觀點的不同,往往容易流入一種各自論述,相互不認同的狀況,或許這就是與台灣歷史的多樣發展有關,面對反課綱的運動之後,是否能激起更多人去琢磨台灣的歷史脈絡,讓更多不同的聲音與觀點被呈現出來,使得許多被遺忘的是機能被重現,絕對大過於挑起對立更為重要,至於政權這個問題,並非是所有老百姓都能主導一切,就算曾經大發熱心的參噢,但面臨到的權利的爭競時,往往所面對的遭遇,帶來的往往是失望,人民總是淪落到被權力所以利用,到頭來還是得面對自己將如何過活下去。
電影的呈現有類似靜態圖卡的說書方式,也有著劇情性的演出,並配合當代的畫面結合過往,一個能讓人容易學習的歷史課程。

電影的文選簡介,使用了台灣民報作為封面,特別的是民這個字,設計成出頭的意思,人民的聲音必須要受到重視,這也正是台灣歷史中,經過移民開拓,被不同殖民政權的統治,而這段歷史若稍微注意,可以發現少了原住民族,而朋友告訴我,因為文字記載與非文字記載,所留下的認知差異,當談論漢人的歷史時,或許也別忘了在台灣不同族群的故事。

從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之後,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而言,所面對又是怎樣的感觸,真的很難感同身受,只能去推敲過往的脈絡,電影中所描述的阿罩霧,指的就是現名為霧峰的地方,而霧峰林家又是屬於當地的地主與望族,對於在地的影響也相當的大,而這日據時代的時間,林獻堂積極的推動著台灣議會的成立,讓台灣人能享有自治權,但這樣的爭議事件一直到解嚴時期之後,才慢慢地付諸實現,民主的進展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

而另一位林家的成員,散盡了家產,在福建一代自組軍隊響應國民政府的號召,然而軍閥派系的之爭,到頭來卻賠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這時代的洪流之中,追求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無法得知,對於未來的嚮往,我們願意付出到怎樣的代價呢?

和平的代價是需要不斷的忍辱求生,皇民化的治理時期,又遇上了戰爭的攪擾,對於國家的忠誠,正考影響著生存問題時,所選擇的會是什麼呢?那是一個百般無奈的結果,還是一段追求抱負的心胸呢?不得而知的重擔,這是何等的深沉。

對於國家政黨的失望,所帶來的只是一種不同的選擇,選擇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國共真的不能二立嗎?或許真的只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不服者則又稱王為匪,人民最後還是成為一種追求信仰而犧牲的生命,無法說值不值得,只能說每個人願意為其信仰而貢獻自己,這是真實無偽的信念。

政權的交替,能做的可能有限,但生命的傳承卻是每個人的使命,如何保留一個文化,如何使人對文化的敬仰與追求,正是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去尋求這些文化的價值,當林獻堂看見國語教育造成了華語文的失落,而開始教自己的子孫認識漢語文,不也是一種傳承的真正精神嗎?
對於有太多的不確定,有太多無所適從的生存環境,我們能做的盡自己的一份心力,或許認同感撕裂了我們,但是人與人之間能存有那基本的良善,那是我們更需要去關顧的議題了。

這次來到的真善美戲院觀看電影,似乎有些片子只能在這裡尋獲,但許多的非主流片,戴有著更深刻的內涵。

本此感謝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使得我多認識一部分不熟悉的歷史脈絡。
阿罩霧風雲─落子 Attabu II
上映日期:2015-09-18
類 型:劇情、紀錄片
片 長:1小時48分
導 演:許明淳
演 員:尤勝宏、陳紹騏、大地(林睦宸)、蔡力允、卓香君、湯軒柔
發行公司:安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taiwan
出 品:安可電影
語 言:Chinese
相關商品:電影預售票
劇情簡介:
《阿罩霧風雲》由李崗監製、許明淳執導,歷時8年製作。上集講到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下集故事則以林家三位男人:林獻堂、林祖密以及林正亨為主軸,以圍棋術語「落子」破題,「落子」意為著棋下子,接續上集「抉擇」,講述台灣自割讓日本至回歸國民政府二二八事件發生為止,政權的移轉對台灣人民命運的影響。
一切就從馬關條約生效後,開始講起。
頂厝林獻堂、下厝林祖密和兒子林正亨,雖同為「台灣五大家族」── 霧峰林家的一家人,三人對於家國卻有著不同的想像:「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投身民主化運動,設法在日本殖民時期,推動台灣自治;尚武且善賈的林祖密暗中資助、扶持中華民國政府;林正亨則是對國民黨失望後,加入共產黨革命行動。
《阿罩霧風雲》系列透過一個家族的興衰震盪,結合細緻的考據,風格化的表現方式,並結合3D動畫等多樣方法揉合其間;採用台灣紀錄片中較少見的「戲劇重現」手法呈現臺灣歷史原貌,感性勾勒臺灣近代歷史風雲迭起的關鍵時刻。
這些日子和一些出版人及網路從業人員有許多的交流,但最深最有感的就是閱讀文化的消失,當每年出版的印刷量有20%的跌幅開始,或許有人會認為數位化影響了出版,但根深蒂固的另一個問題是閱讀習慣的消失,當社交媒體的出現,人們花費大量的時間閱讀臉書,而少掉時間閱讀一個完整的內容,變成了我們思考的片段化,以及對事情的耐心地減少,而怪罪莫須有的數位出版,更是一個錯誤的焦點,傳播媒介載具本身就會因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然而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卻是不變,只是如何讓人可以更便利或更多的閱讀,就形成了一個核心的思考點。
閱讀這本【書本也參戰】之後,看見的是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大量的焚書而挾制思想,相較於美國軍方的參戰,發起的募書活動,甚至出版戰士本書籍,保持著思想的自由性與完整性;其中更為重要的閱讀習慣,超乎想像的在前線中推展開來,閱讀幫助了軍人有了一個基礎的娛樂,有了一個可以跳脫現況難處,進入到另一層面的思想,讓在軍中漫長的等待時間,有了一個排解漫長時間的消磨,讓許多存在無望的局面之下,仍保有著自由的思想空間,甚至明白身為人的存在價值。
透過書中的描述,經歷了一場不熟悉的二戰世界,一場內在世界的摸索,武器本身帶著毀滅性,而書本卻仍然在這毀滅的世界中,滋養著每位面臨死亡恐懼的心靈,書的力量比想像中更深遠,甚至影響到戰後的復原工作,挑望起更多返鄉的戰士,進入更深層的學習,追求知識的慾望,透過閱讀習慣的養成而展開,讓我思索著面對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不愛閱讀的時代,有著人說香港人不讀書,也有人說台灣人不讀書,但真正的問題會是什麼呢?
為什麼不愛讀書?這是一個需要被探索的問題,曾經跟租書店的老闆聊過,真正影響出租書店的生意,並不是數位出版造成,而是臉書在開心農場的推波助瀾之下,大家花費時間在電腦、平板、手機面前的時間,超過了閱讀時間,帶來了出租店生意明顯的下滑,如今彆未有任何的改善,我們該如何從新開啟追求知識的閱讀習慣?值得你我思考,到底有多久無停下時間閱讀一本書籍,或是一篇長文章呢?
書本也參戰:看一億四千萬本平裝書如何戰勝炮火,引起世界第一波平民閱讀風潮
When Books Went to War: The Stories that Helped Us Win World War II
作者: 茉莉‧戈波提爾‧曼寧
原文作者:Molly Guptill Manning
譯者:陳品秀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05/18
購買資訊:書本也參戰
簡介:
一段文字威力不輸砲火的歷史,一個筆桿威力不輸刀劍的故事
出版史上最為動人卻已被遺忘的篇章
當德國在歐洲燒掉總數超過一億冊的書籍,美國出版商將一億四千本書送往前線,
壯大士兵們的心靈,最後贏得戰爭。
閱讀,是最有力的武器。
透過這段書本在戰爭時期崛起的歷史,讓人重新體會閱讀的力量。
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政府將總數達一億四千萬冊的平裝書送往前線,確保美國士兵們能做好精神準備,它們隨處可見:士兵們在排隊等吃飯或剪頭髮時讀,被困於傘兵坑中或執行例行性飛行勤務也在讀。這些可以放入口袋中的平裝書,影響了無以計數士兵們受創甚重的心靈,陪伴他們熬過一次又一次的戰役。
這些口袋裡裝著書的美國大兵衝鋒於諾曼第海灘,長途跋涉至萊茵河並解放了整個歐洲;他們從一座太平洋荒島跳到另一座,從澳大利亞的海邊直入日本的後院。有的人讀這些書是為了緬懷被他們拋在腦後的家鄉;有的人則是想藉此忘卻如地獄般的周遭環境。
書本提振了他們疲憊的精神並鼓舞了他們的心靈。書本能夠撫慰一顆傷痛的心,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並在你無處可逃時,提供一個棲身之所。對許多美國士兵而言,書本是他們戰時最重要的裝備。這個「書本戰時計劃」,意外於戰後引起平裝書大量發行,並將閱讀習慣散播給一般普羅大眾,眾所皆知的《大亨小傳》即是因此計劃成為永傳後世的經典作品。
美國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我們都知道書會起火燃燒——不過我們更知道書是燒不死的。人會死,書卻不會亡。沒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可以摧毀記憶。沒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夠將思想永遠拘禁在集中營裡。沒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可以把書本從這個世界移除,少了它,誰來幫人類實踐永恆的戰鬥,誰來幫人類對抗任何型態的暴行?我們全都清楚知道,書是這次戰爭的利器。」
《書本也參戰》記錄了出版史上最為動人卻為人所遺忘的篇章,這段歷史讓我們重新體會到書本超越紙張乘載訊息的限制,影響人類心靈與歷史如此深遠而重大。
竹峰茗茶是我同學親戚所經營的茶莊,從開學到學期末都想要來,結果就如此錯過又錯過,直到今日才能來這裡享用,這裡有不錯的茶莊環境,又可以品茗,當然料理也相當的實惠,值得一來的地方。

竹峰茗茶在班上我們常常團購,包含茶籽油、苦茶油、茶露還有桃金孃露,特別在那段混油風坡的時光中,大家就更想要越直接單純的油來食用。
竹峰茗茶
03-324-1888
桃園市蘆竹區坑子村12鄰貓尾崎1號
位置其實有點高難度尋找,不過google map可以查到竹峰茗茶,靠著導航應該是可以找到這個地方。

這裡的用餐環境是方桌和大圓盤,提供的也都是桌菜,有三千、四千、五千不同的茶鄉風味餐,這次和同事們就來吃三千一桌的茶鄉風味餐,而這些風味也只有這裡吃的到。

清炒四季豆
這邊提供了季節時蔬,看來出現是四季豆,似乎是當天現採,相當的新鮮清脆,包有四季豆的甜味。

茶油麵線
搭配這裡自製的茶油來拌麵線,還有肉末和芹菜提味,分量相當足夠,不用擔心吃不飽,只怕吃不完糟蹋了美味。

茶油雞
經過茶油熱炒的雞肉,出乎意料的美味,吃了還想再吃,不想新舊吃掉了半盤,這樣會對不起同事啊!

大黃瓜鑲鮮蝦
熟透的黃瓜又吸滿了美味的湯汁,搭配上鮮蝦的鮮美,很清爽又很鮮甜,不知是黃瓜的甜?還是鮮蝦的甜呢?或著就是一種融合的甘甜味。

洋蔥鹹豬肉
炒過的洋蔥獨有甜味和辛味,趴配上鹹豬肉帶勁的口感,清炒沒有額外的醬料,這樣就才能吃到鹹豬肉特別的香味。

佛手瓜燴炒
最初還不知道這是什麼瓜,胡瓜?黃瓜?瓢瓜?最後原來是佛手瓜,果真是我很少吃到的瓜類,聽說佛手瓜的營養含量相當高,至於是什麼營養,我也不知道。

炒青菜
這到底是什麼蔡啊?看起來不是地瓜葉,也不是莧菜,我在想是不是山芹菜,但是我不確定。

烏龍清蒸鮮魚
原來是烏龍蒸出來的鱸魚,難怪有著不同的香氣,搭配上破布子和青蔥的提味,凸顯出魚的清香與鮮美。

竹筍排骨湯
不帶苦味的的竹筍湯,能吃到竹筍的甜味,還有排骨的肉香,正好把剩餘空間的肚量,填到滿族的分量。

茶凍
最後的甜點,有著完美的收尾,全系列的茶風味餐,顯出了茶莊的風味,更是吃出了特色。
不知道下次何時同學們要來一起相聚,一起來品嘗這裡的茶鄉風味餐呢?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