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如果我個人(白懷特沉思錄版主)不完全以基督徒的立場來審視本書的話:〝本書真是一本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書!〞

住在台灣繁體中文社會中的我,對於兩種華文書籍的中文文法用語感到不適應,一是香港出版的繁體華文書,二便是中國大陸出版的簡體書籍。

很少、很少、很少有一本簡體字的外語譯本,能夠讓身為台灣讀者的我,在如此艱澀的書籍議題探討架構上,又能造成「欲罷不能」閱讀性的強烈催化,目前看來,本書是其中一本令人驚艷的極佳簡體翻譯書。

故此,在此我還要特別將譯者稍作介紹,當然也期盼未來這位優秀的譯者,能在簡體出版界被重視。

本書有兩位譯者:王岽(崠)興、張蓉

●王岽(崠)興 - 歷史學博士,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美國南部史和美國政治思想史。著有《制度變遷與美國南部的崛起》,譯有《自然權利與新共和主義》、《浪漫主義時代的政治觀念》(合譯)。

●張蓉(譯者) 歷史學碩士,浙江萬里學院外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口筆譯理論與測試。譯有《浪漫主義時代的政治觀念》(合譯)。

這真是一本太有趣的書籍了!

狹義上來說,本書作者施羅默•桑德不僅僅是反骨的、無神論的、世俗化的、反錫安主義的。

廣義上來說,他更是一位標準活在當下的社會主義者,縱然作者所研究的學術興趣主要在民族與民族主義,但諷刺的是,他以本書大興揚棄著民族與民族主義的存在價值。

其實這樣單純的社會主義並不令我們這樣的「外邦人」詫異,特別是居住在台灣這個沒有國際認同的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上,卻在政黨烏托邦意識催化下,養成的一群自我定位不清的政治亂象居民,更能理解,有一種解構民族性的新社會主義者存在,李登輝提出的「新台灣人」就是一種解套於台灣的錫安主義(狹義台獨:台灣國)與所謂的外省中華民國殖民政權(中國國民黨的),兩者皆需因著時代的演變,由於共同承受台灣土地上一切的矛盾、痛苦與中共壓力和國際矮化。

然而我們一同在這樣的酸甜苦辣中成長,我們都應該彼此接受一個不同祖先背景下的「當下台灣」,因此我們必須找出一種不溯及既往的包容,尊重當下差異的多元族群,進而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概念。

情感面是好處理的,只是這在政治的詮釋上,仍然充滿了矛盾。

筆者的血脈是芋頭蕃薯(本省+外省後裔),民族觀點上是廣義台獨主義者(反對兩岸統一,爭取聯合國認同中華民國獨立的,非台灣改國號的狹義獨立的),但就台灣民主政治遊戲上,我仍然難以說服極端的狹義台灣獨立者,去理解三民主義確實是任何一黨都應所宗的。

這非常近似於《虛構的猶太民族》一書中,作者的訴求「反猶太民粹的大公精神」。

只是讓一般非猶太裔的讀者(特別是基督教徒)啞口無言的是,這樣的作者竟然是一位「猶太人」。

有一種〝猶太人〞

在我來看,本書的盲點是擺明的,而且是作者已經在第一章提出蓄意性的建構一種鐵定也同時會被以色列國家多數猶太人與猶太教視為「叛國」的、「賣猶的」(相似台灣境內所謂的:賣台)。

我相信,台灣人讀本書的大腦激盪性更勝於任何國家國情的讀者所能夠體諒,《虛構的猶太民族》作者大量製造著一種假說,也就是19世紀之後【聖經】中的猶太歷史才被錫安主義的猶太人所重提。

作者認為19世紀的猶太人對於【聖經】是模糊且隨便的,因此【聖經】只是一種加速於錫安主義合理性的宗教工具。

可惜的是,本書很少提及「宗教」二字,多半皆以「神話」取代。原本希望這只是中文翻譯者的個人動機。

但看來,並不是的。作者在每一頁的篇幅提供了大量的「虛構猶太民族史」的反錫安主義者的猶太人著作。

他們與本書作者皆試圖舉例出,在19世紀的猶太人經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迫害之後,開始以【聖經】為線索,繼而假設所有的猶太人皆有一個實際上當時並不存在的「共同的猶太公共記憶」。

他們為了生存,提出了一個最佳的建議:「上帝要以色列復國!」

說到這裡為止,反錫安主義者的人必大為痛快!他們找到了一群極少數反錫安主義的猶太人,聯結解構猶太教、神話妥拉、否定猶太古史記的多方面大膽論點。過分地完全抹滅「猶太民族」的民族存在性,或是必要性。

是的,本書其實連「民族性的」學說都批判了,這已經超越了「論猶太」,作者也理解,他這樣的說法必會引來人類基因物理學家的批判。

因為「民族」在人類歷史演化與基因遺傳學中,是顯學的。

那麼作者怎麼說呢?

他竟然提出了史達林馬克思主義的論點(第13頁):〝民族是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好了,如此,我們不能總是以讀者自己的國情來臆測:「這樣的猶太人是因何故而有?」

但我們就要正視兩個層面:一、為何有這樣的猶太人?二、這樣的猶太人盲點是什麼?

一、為何有這樣的猶太人?

反對錫安主義的猶太人,客觀的認為在羅馬歷史之後的某一日,四散在葉門、摩洛哥、西班牙、德國、波蘭與遙遠的俄羅斯的猶太人,也就與其他不同祖先血液的移民,同樣經過幾代的「混種」後,自然成為當下環境與政治下的國民。

他也就不需要特別強調「我是猶太人」這種不必要的種族價值觀,與不必要的「猶太復國責任」。

說到這裡,作者就必須批判《聖經》以合理把這種「神話情懷的移花接木之因」作一個徹底的批判。

有沒有非常熟悉?一種把日耳曼神話(phenix不死鳥)轉嫁到日耳曼優秀種族的惡夢-希特勒的納粹主義。

作者童年就是在集中營大屠殺時代艱困裡捱過的倖存者,他們在二戰後產生的心理素質,隨著他們那一代如今的年華老去,

確實會有一部分的人,對於「神的子民-猶太人」感到有種陰影,他們或然不希望自己被其他的人視為「日耳曼驕傲的民族神話」。一來在集中營的日子,上帝容許祂的神聖子民被大規模的屠殺,許多家庭活生生被分開、所愛的人被慘無人道的殘忍殺害,據說當時就有許多猶太人放棄了對上帝的信仰與祈禱,他們不再相信這位猶太人的神。

二來,戰後他們餘生只希望一件事,就是安享晚年。不要再讓子孫重溫一次戰爭的痛苦與悲痛!

他們絕對反感猶太錫安主義者或是基督教錫安主義者口中所描繪:「神聖猶太人」是不是應該像「日耳曼神聖第三帝國」那種民族幻想?

他們只希望死前還能喝上一杯暖暖的咖啡,告別人間這一切狗屁叨噪,然後沈沈的睡去,對於一切政治是非,畢竟他們是真的累了...。

二、這樣的猶太人盲點是什麼?

上述完第一點,我想多數人(特別是基督教徒)應該能夠特別體諒這種戰後的反錫安主義猶太人,當然難聽的說,他們在以色列境內的傳統猶太教來看,其實就是叛國賊與無神論者,在猶太教來看,他們等同「非猶太人」。

或者是外邦人眼中所謂的「世俗的猶太人」。

可是他們是誰?他們自己有一個不為我們所道的情懷與因由。

身為基督徒的我,同樣在寫這篇讀後心得時,仍要強調:「切莫論斷。」

只是就廣面的人類歷史中,這樣的猶太人仍然是需要試圖省思幾個很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點。

即便作者在本書第二章〈神話與歷史混合的史學:起初,上帝創造人民〉中對《聖經》的史實性嘗試提出實驗性的否定。

但關於19世紀錫安主義的猶太記憶重述聖經這件事,對於過去二千年來對猶太文化毫不關心的基督教會史來說,竟然諷刺的成為了「猶太古史」保存的對象。

這種無心插柳的「真以色列人」替代神學的基督宗教歷史中,轉變了整個羅馬,推翻了根深蒂固的希臘神話,建立了整個歐洲政治體系,開啟了西方近代文化的進程,擘劃了西洋美術史、建築史的現代文明。

聖經的揮發性,在人類善惡歷史中,皆成為了巨大的力量,當然...他也創造了十字軍東征和伊斯蘭全球大崛起的副作用。

地球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類歷史和聖經歷史直接接軌,成為了另一種「聖經的人類故事」。

以色列的復國在無神論來看是人類行為,但在幾千年前的聖經預言中,卻是被預告的,這一次沒有人可以在背後說:「是21世紀的基督教徒竄改了撒迦利亞書與以賽亞書和彌迦書!」

當然也許人類歷史再過五千年,很可能就會出現這種荒誕怪稽的說詞。

身為基督教徒的我,身旁也確實存在著反錫安主義的基督教徒,並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是錫安主義者。

只是特別對於基督教徒而言,以色列的故事或是個假象,那麼我們的信仰也就是另一個神話的延伸。

但對於聖經考古學家的領域而言,這樣的說法容不容易成立?

那麼就必須同時請本書的作者理解一下,耶路撒冷的那道西牆,與西牆上有著所羅門時代的石頭與希律王時代的石頭這兩種時代的存在證據,是代表著什麼?

而聖經歷史的考古所遺留下的遺跡,與使徒時代基督徒躲避的洞穴和壁畫,能否證明耶穌這個人其實不存在於歷史?

為何羅馬競技場中充滿了確實屠殺基督徒的故事?

為何有希律王的宮殿?

為何這種所謂「人造神話」可以幫助猶太人透過利未記的潔淨律,躲過黑死病的大流行?在整個西方社會還不知道廁所與洗澡為何物時,幾千年前就有一個自以為有上帝智慧的作者,偷偷寫了一堆作為一個人根本無需幻想出來的免疫之律。

種種的一切,在數千年後,竟然可以隨隨便便任由一群其實也寫不出什麼大作的批判學中,任意的定義《摩西五經與整部聖經(包含耶穌基督的新約)》都只是後世人自己寫的。

這樣的理由,比起聖經整部內容的浩瀚度,還來得經不起任何文明考驗。

而最〝胡鬧〞的是,二戰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就決定參考聖經預言,勇敢的回歸耶路撒冷,從向阿拉伯人買一塊根本沒有人要的荒涼土地定居開始,到受各國阿拉伯國家圍攻的六日戰爭,到聯合國與阿拉法特都承認以色列為獨立的國家。

這場鬧劇,就算任何猶太人或外邦基督教徒認定錫安主義只是一場人為丑劇,那麼,所有反錫安主義者所提出的訴求就更加虛構。本書作者在2013年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訴求:「除非他們能退回到 1967 年“六日戰爭”前的領土範圍內,否則我無法支持當權者。」

意旨,以色列終將永遠滅亡,聖經預言的猶太人回歸建國,只是一個神話。

而如果這也成為所謂基督徒的一種理論,那麼,我們只能認定,既然有無神論的世俗化猶太人存在,就必定有無神論的世俗化基督教徒的存在,正如今日的歐洲一般。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畢竟,《聖經》對宗教主義者而言,只是一本道德倫理的參考書。

本書的正面作用

今日的錫安主義之所以有他令人厭惡的地方,正如本書作者與筆者皆感同身受的是,猶太人太唯我獨尊的種族驕傲。

傳統猶太教者視非猶太裔為汙穢,而這樣的思維就算隨著後現代的風俗沖淡,但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就連21世紀信耶穌的猶太彌賽亞派猶太人,仍然有著錫安主義的彌賽亞神學,他們打死不「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他們打死只想要「待在以色列境內等候彌賽亞的再來與以色列國的復興。」

這群彌賽亞派的猶太人,基本上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從傳統猶太教轉變為耶穌彌賽亞猶太教,他們認為這位從天而來的僕人只為以色列人受苦,他是先知不是神子,他與萬國萬民沒啥關係,如果萬國萬民要歸信耶穌是基督,他們必須遵守猶太律法的種種KOSHER,而使徒信經中的爭議,仍然在21世紀的以色列境內猶太彌賽亞派中間發酵,他們仍然認為外邦人需要受割禮,即便外邦人受了割禮,他們還是會適度的歧視他們。

因此,現今的猶太人確實需要打破一種「種族優越」,而對信耶穌的外邦基督徒而言,同樣身為真猶太人的耶穌,與這群猶太人根本不是同一國的猶太人。

所以基督徒都會說:「耶穌基督是一位全然的人、又是全然的神。」

但筆者更希望是這樣說:「耶穌基督是一位真猶太人,又是妥拉的妥拉。」

這樣更能夠讓境內信耶穌與否的猶太人更加氣結!

一個不再以猶太民族優越的猶太人,意識到自己與公共關係的共融化時,其實有他一定的正面作用。

正如今日許多世俗的猶太人,已經能夠敞開心的和外邦民族握手、吃飯與聊天。

他們同樣關心以色列國的安全與平安,也同樣支持以色列建國,但他們少了一種優越感,也更能看重非猶太人的感受。

而或許正是這些左派的猶太人,鼓勵政府重視善待巴勒斯坦的居民與生意人。

註:「以色列工黨,(希伯來語: העבודה, HaAvoda) 是一個以色列左派政黨,黨員約30萬人,領導人多屬歐洲裔猶太人,較傾向代表來自西方的猶太人利益。該党支持猶太複國主義,但亦承認巴勒斯坦人的自決權,不反對建立一個擁有有限主權(如不能擁有軍隊、不能與任何國家軍事上結盟、以色列空軍享有領空使用權)的巴勒斯坦國。」

以色列境內各種宗教都有,這對於反錫安主義者而言更應該是一種羞辱,因為每一種錯誤的認知相對面都還有著令一種風貌。以色列是一個提倡和平的政權,在人類不完美的政治體系中,他們是唯一在中東接納異教與阿拉伯居民的「猶太教國家」,這樣說來,猶太人的故事仍在演繹與進化,你我不能單就一種個人主義的喜好與厭惡,來決定你我所想像的《虛構的猶太民族》。

而我們更該問問的是,自己從個人的信仰中,學習到了什麼?

我們是否該留下點真實的證據,證明自己在聖經的信仰中,確實的存在過。

或者,你我也只是『虛構的台灣人』呢?

結語

是的誰給了猶太人這麼大壓力,在他們同樣也身為一個不完美的人類同時,他們遭受早已經超過於政治是非界線的宗教規模的屠殺時,他們仍然被你我省略1949年以前英國託管時期的政治因素考量所限制。而蓄意地不斷刻意忽略另一方針對以色列議題,並以色列議題以外的「全球恐懼總合」。

難道問題都是因為美國資本主義與以色列建國以及異教與改教和女性受教等違反伊斯蘭聖訓的原罪嗎?

這個世界錯誤的賦予了猶太民族以外的民族50分以下的人性絕對敗壞空間,卻給予了猶太民族100分的道德期許。

以致於「猶太人」這三個字成為他們自身相同不可承受的重軛。

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情節複雜到,他們甚至選擇逃避成為他人眼中所謂的「猶太民族」,而傾向逃避自己的歷史建構呢?

猶太人常常是被虛構的,他們被視為「殺害耶穌的兇手、巴勒斯坦的ISIS、法利賽人、上帝子民的完美道德象徵、以牙還牙的暴力宗教但打不可以還以顏色的聖潔獨立國、死要錢、放高利貸、神秘的致富秘笈、吝嗇的猶太人、都不信耶穌.....。」

種種可能你也認同的其中一種「猶太人」,同樣也是他們所承受的-「虛構的猶太人」

但你只是從來不願意承認,你此生根本沒有認識過任何一個所謂的:猶太人。

而你我賦予了他,太多與鏡子裡的你,過大的差異性。

本篇心得為白懷特撰寫

虛構的猶太民族

作者: (以)桑德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2/08/01

語言:簡體中文

購買資訊:虛構的猶太民族

簡介:

以色列暢銷書排行榜上榜19周 

《觀察家報》年度最佳著作 

《獨立報周日版》年度最杰出史學著作

在現代,為了籌劃一個同質的集體,除了其他事情之外,必要的是提供一個漫長的敘事,它要使人聯想到目前共同體所有成員的長輩和祖先之間在時空中存在著關聯……是記憶的代言者們的努力工作發明了它。

猶太人是兩千年前被迫流亡的那個民族的後裔嗎?《聖經》如何、為什麼會變成記錄民族起源的的歷史書籍?本書拆解了縈繞在猶太民族和以色列歷史上的神話和禁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關于以色列形成的敘事。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施羅默‧桑德認為,大多數猶太人的故土遍布中東和東歐,這些分散的不同群體能形成一個猶太民族,進而成為一個猶太國家,只可能在一種新編纂的歷史下發生,而其背景是整個歐洲的民族主義的崛起和發展。作者頗具膽量地運用現代民族主義的理論澄清了古老的神話。他特立獨行的工作,為了解中東現狀和解決爭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我不認為書籍能夠改變世界,但當世界開始改變之時,它會尋求與眾不同的書籍。

我可能天真幼稚,但我希望眼前的這本書會成為那類書籍中的一本。 

包含 10 comment(s)
分類:

電影的背景雖然描寫的是底特律的貧民區,但看著電影的呈現,我想到的卻是另一個地方,關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的西岸圍牆,顧名思義是為了保障安全,但實際上卻隔絕了兩邊居住者的發展,最後就如電影中所呈現的劇情,成為了一個黑街勢力的範圍,而這個黑街勢力為的是生存,當生存的空間被緊縮到有限的環境時,就會有很多難以想像的景況發生,同時這樣的地區也是政府困擾的地方。

牆內的人是如何生活呢?或許牆外的人並不是那麼關心,只能從各類的消息去揣摩,不然就是道聽塗說,但確實在這法律邊緣的世界,充滿著許多不法的勾當,我不太想去評論對與錯,當被社會資源所排擠的世界,所能取得的資源方式當然也非社會所許可,這樣的結果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當社會是一種均富的時候,鮮少人會鋌而走險,但生存面臨考驗時,只要為了能生存,那就是唯一的解答。

故事的脈絡是一場警匪的合作與角力,故事的背景是形容核彈裝置被偷走進入紅磚區,因此需要進入去解除核彈裝置,避免因此而爆破,導致市民受到迫害,多麼正義的理由,然而政治的角力遊戲,似乎不是像想像中那麼的單純,既得利益者的金錢遊戲,往往是操弄著其他無知者,甚至是利用某些擁有正義感的人,最後就成了被賣還在為人數錢,這樣的故事不就是隨時發生嗎?

黑幫的老大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時也變得很難認定,本來是要透過飛彈發射回市中心,但最後還是以商人的態度作為判斷,而苦在沒有利益的狀況下去犧牲無辜的人呢?整個劇情的轉折也就從此處開始,是黑是白根本不能從過往的資訊判斷,太多的資訊是被捏造出來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只是為了讓事件合理化,而這樣的景況,不只出現在電影中,在我們日常所獲悉的歷史,也正是因著不同目的所持續流傳,試想我們能如何去分辨呢?

當真相大白的時候,槍該對著誰呢?政治與利益之間,常常不是是非黑白,往往只是一場利益遊戲,在這權力結構之下,看見的是人民的渺小,呈現出的是更多的犧牲者,到底誰會真正的在乎人民的心聲呢?事實上少之又少,當選舉結束之後,每個人只會為了各自的利益,尋找最有利的發展方式,那麼選舉前的一切,通通只是過往雲煙。

故事的最後底特律市長被革職查辦,而黑幫老大卻出來競選市長,到底誰才是真正為民服務呢?似乎已經無法真正分辨了;回到一開頭對於圍牆的思維,問題呈現的還是以巴關係,雖然有過哈瑪斯之子書籍與拍紀錄片,但所呈現的也只是局部的故事,但人性的各為其利,始終沒有改變,面對這樣的社會環境,除非能多為他人設想,不然可改變的機率,幾乎微乎其微,那麼最後人民只是被權力者犧牲的棋子。

玩命特區 Brick mansions

上映日期:2014-05-01

類  型:動作

片  長:1時30分

導  演:卡尼爾戴麥納

演  員:《玩命關頭》保羅沃克、《暴力特區》大衛貝爾

發行公司:海樂影業

影片年份:2014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Brick Mansions Productions Inc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玩命特區 DVD玩命特區 (藍光BD)

劇情簡介:

翻拍自法國動作片《暴力特區》,由盧貝松擔任監製和編劇,保羅沃克、大衛貝爾聯合演出。 

故事場景設定於底特律「Brick Mansions」紅磚特區,這裡是龍蛇混雜的貧民窟,也是政府官員認定的城市毒瘤。警官(保羅沃克 飾)奉命深入臥底,目標是找到一批被貧民窟惡霸(大衛貝爾 飾)偷竊的殺傷性武器,並避免其瞄準首都發射。 

保羅沃克與大衛貝爾,一個是開車高手,一個則是跑酷達人,這次除了精彩的打鬥戲,大衛貝爾也擔任保羅沃克的「跑酷」指導老師,攜手挑戰花樣百出的跑酷動作。 

本片除了是曾參與《即刻救援2》、《玩命快遞3》、《黑蘭煞》等作品的卡尼爾戴麥納的導演處女作,也是保羅沃克最後的完整作品,片方表示會將一部分票房捐獻給他建立的人道救援組織「Reach Out WorldWide」。

分類:

談論吃的議題,似乎很難真正深入去探討什麼,寫過了數百數千篇的食記之後,這些記載又代表了什麼?甚至有些是回不去的記憶,但這些吃的行蹤又會與美德有甚麼相關呢?對於吃有太多時候所呈現的是一種縱慾,不然就是一種發洩,但吃確實也影響著我們的身心,除了肉體上需要被滿足需要的營養,同時在心理上也會度過這些愉悅的時光,當然吃下難吃的食物,所經歷的又是另一種心理感受,反正吃所影響的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只是單獨的滿足肚腹的飢餓而已。

探討吃的美德的範疇,作者分為四大領域:食物的來源、食物的烹調、食物的吃法和開心的享用,而這四大領域不外乎思考的包含當季、有機、在地、公平貿易、動物福利、科技、傳統、例行公事、分享等。而這些所呈現的就是一種選擇的價值,這些選擇背後的因素就回應著所做的決定,雖然市面上不斷地鼓吹有機、當季、在地和公平交易,但有想過背後的原因與影響嗎?而工業農法真的完全是錯誤嗎?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只是迫害嗎?或許真正了解背後的原因之後,所看見的問題就不是這麼單純,而是發現有著相互的關係存在。

本書在最後部分的內容,同樣提到了芭比的盛宴這部電影,電影中的禁慾與享樂之間的衝突,正是凸顯許多刻意追求的問題,同時也在多個關於享樂中的思維留下了許多的影響,吃的享受可以帶來許多問題的解答,包含從食物最基本的分享觀念,邀請一起同桌吃飯的心胸,似乎也是一個人最容易呈現的美德之一,先前有部影片呈現出願意分享的遊民,以及不願意分享的食客,就先看個影片,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

看完影片有甚麼感想呢?對與你我留下了怎樣的衝擊?對於食物的來源,我們應該心存感恩,因為有這些食物才能使我生存,因此日本人在飯前會說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註1),而基督徒也會在飯前謝飯感恩禱告,而在陳之藩的作品中的謝天(註2),也正是描述祖母對上天賜下食物的感恩;現代人不太知道食物的來源,生產養育等過程,對於食物少了感恩的心,最後浪費和糟蹋,相信這不會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

最後我想思考的是關於抵制的問題,網路上隨時都在呼喊著抵制某些廠牌生產的產品,但這些抵制的背後能真正表達出良善嗎?是能帶來影響?還是迫害到更多的人?而抵制的背後同樣也有著一種詆毀不參與的人,那麼這些行動的結果,真的是在追求更美好的將來,還是只是呈現出對眼前的不滿?事實上市場是一種消費機制,再一定的消費機制下,會產生許多的解決方法,如何壓低成本提供產品,提高成本反映給生產者,當然還有更多的不同的方法按原因,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

但市場的背後存在的事一群消費者,為什麼只能選擇廉價,當真是貪圖小便宜嗎?事實上不盡然,還記得奧利佛在澳洲推行的健康飲食計畫,但最後只能宣布失敗,主要原因是這些選擇超過了窮人所能負擔的能力(註3);當我們這些抵制和譴責產生時,是否有顧慮到一些只能做如此選擇而生存的人呢?值得我們省思。

註1:【冷知識】你有想過為什麼日本人要說「我要開動了!」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註2:陳之藩文集:謝天

註3:難敵現實:Jamie Oliver健康飲食夢碎

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The Virtues of the Table

作者: 朱立安‧巴吉尼  

原文作者:JULIAN BAGGINI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4/10/02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吃的美德

簡介: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飲食哲學的第一本書

  人是一種會吃、會思考、會享樂的動物,

  而餐桌正是我們可以同時做這三件事的地方。

  怎麼吃是一門有深度又有趣的思考;懂得吃才能帶來身心靈最大的滿足。

  這是一本非常迷人的食譜書,喔,不,是哲普書!

  作者深入飲食傳統和文化,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考:

  有機就是良心?在地生產比國外進口環保?吃素比吃肉慈悲?吃得越清淡越好?

  跨國大企業等於萬惡資本家?純手工製作比機器量產好?傳統古法勝過創新料理?

  而關於吃的行為,作者也指出許多值得深思的道德問題:

  把食物吃完才不算浪費?吃到飽可以吃但不能帶走?減重關乎意志力?

  實際體重和理想體重之間的差距,就是肚子餓和嘴饞之間的距離?

  針對這些反思,本書將一一加以辯證與釐清。

  我們處於飲食文化的黃金年代,無論是美食、食品營業和衛生都發展到巔峰。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像萬國博覽會一樣,可以吃到各國美食。可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一些重要的議題:為什麼食物那麼重要?我們和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選擇要吃什麼,其實涉及人性的本質層面:動物性、感官、社會、文化;創造性、情緒性和知性。對飲食的認真思考,需要考慮到和自然的關係,和其他動物的關係,和其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自己。所以說,關於飲食的思考,其實也涉及如何做個有德行的人,以及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所提出的「吃的美德」,並不是傳統的德行,而是更能因應世界的變化的飲食觀念。書中每一章都會提到關於飲食的某個面向以及和它對應的美德。第一部討論當今有關飲食倫理的熱門議題,包括有機食物、永續發展和動物權。第二部著重於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好壞、對錯判斷。第三部和第四部則強調如何養成好的飲食性格和習慣。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既深且廣的飲食哲學,一種如何吃、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論述,藉此為目前的飲食大雜燴理出一些脈絡。懂得如何吃,你就懂得如何生活。

分類:

《高年級實習生》的電影故事的大概發展,男主角「班」在退休之後,一直積極地尋找讓接下來的日子變得有意義的事情,他開始尋找並學習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但這些都無法讓他滿足內心的空虛,直到找到一個到電子商務網站實習的機會,能夠重新回到職場他非常開心。而女主角「茱兒」是一位在事業上極為成功的女強人,絕不輕易低頭或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對於一個長期在員工前築起高高的心靈城牆的茱兒來說,當班成為他的銀髮族實習生時,一度因為他的太過敏感、觀察力太過敏銳,反而造成她的不舒服或感覺不太對。然而有一天當班被調職到其他部門時,茱兒在赫然發現自己已經漸漸的習慣班的貼心與細心,茱兒那外表看似強韌,內心卻極為脆弱的心,無形中也視班為心靈的第二個避風港,而發展成無話不談的摯友。

故事很妙的地方卻是看似無用的老人無形中卻成了大家的家長,老人往往會有點受到忽視,像是班最後就變成大家心中很重要的人,他能提供唯有經驗豐富的老鳥才能給的建議,時尚這件事也是如此,乍看之下老派不流行的穿著嚴謹老紳士卻成為男孩心中真正的男人,所以茱兒得到班的建議,而班也從她那裡學到新東西,就那麼簡單。

這讓我思想到,聖經的二句話『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 二十五章11節)』、『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雅各書 一章19節)』。其實人生從小到老要學的功課很多,如何把話說得好是其中之一,而自己是否有常常靜下心來觀察和傾聽、回應適當的話語及不斷用心學習新東西。就好像電影裡班,但並非大眾所認知的那種老頑童性格,也不會因為自己有豐富的職場經驗而倚老賣老,其做人做事皆極為圓融,凡事皆以他人的感受作為第一出發點,在人挫折時給予鼓勵;在人徬徨時給予指點;在人自棄時給予肯定。

茱兒是一位職業婦女,有令人羡慕的頭銜有著美滿的家庭(老公是全職的家庭煮父,照顧孩子),工作上凡事親力親為,但公司越來越有規模時,再會分配時間,時間再多也不夠用,慢慢的公司及家庭都出現危機。這個部份真的是很寫實,現實的職業婦女的壓力真的是超乎你我的想像,尤其是在台灣社會,雖然女權已抬頭多時,但社會的觀感及家人能否體諒及互相配合,這絕對是超重要的問題。而且又有多少男性可以退居幕後在家當奶爸,讓老婆有很高頭銜早出晚歸的出去工作?我想應該是少之又少吧!(雖然我個人很願意當任這樣角色,但在台灣社會價值觀下應該很難吧!)但如果角色換成是老公在外打拚,那又大大不同了。在這部電影裡,關於女性一生的心血與家庭如何要維持平衡?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身為女性就該為家庭放棄自已的夢想嗎?男生應該要無條件支持女生,成為女生可以安心靠著肩膀吧?

我覺得《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想表逹的不只是「新舊時代的差異性」,也提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態度」、「女權與婚姻的相關議題」、「探討事業與婚姻要兼顧的兩難」,似乎還有「家中長輩的關心是種甜蜜還是種負擔」、「存在感」等人生議題。這部電影真的是溫馨感人、令人放鬆的好電影,且帶有不少正面啟發的好片,很值得推薦給各位。

本篇心得為貓熊撰寫

高年級實習生 THE INTERN

上映日期:2015-09-25

類  型:劇情

片  長:2時01分

導  演:南希麥爾斯

演  員:勞勃狄尼洛、安海瑟威、蕾妮羅素、安德斯荷姆

發行公司:華納兄弟

影片年份:2015 

出  品  國:USA 

出  品:Waverly Films 

語  言:English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由《戀愛沒有假期》導演南西梅耶斯自編自導,安海瑟薇、勞勃狄尼洛攜手演出的辦公室喜劇。

勞勃狄尼洛所飾演的70歲鰥夫班(Ben Whittaker)年輕時曾是事業有成的生意人,退休後決定不甘寂寞決定重返職場,以高齡實習生的身份加入了茱兒(安海瑟威飾)所創辦的時尚購物網站!

一開始班的存在似乎與整公司的年輕人顯的有點格格不入,但人生歷練豐富的班漸漸以他善解人意又好相處的性格,開始贏得同事間的好感與信賴。年紀輕輕就背負公司成敗的公司創辦人茱兒,被工作與家庭的負擔壓的喘不過氣,面臨失衡的生活與公司董事會的質疑,歷盡滄桑的班會如何協助茱兒認識自我的真正價值呢?

分類:

尋覓漢堡沒有窮盡,而一間間的漢堡店林立於都市叢林中,鮮少人知道光台北市就已經有超過一百間的供應漢堡的美式餐廳和專賣店,而黑熊嚐百堡的進度依然是落後,時間和金錢成為的一個排擠因素,但有志者事竟成,就讓我們慢慢地吃下去,距離滿百總有達成的一日。

肥禿子這個名字還真有意思,怎麼會想要娶這樣的名字呢?是吃了會肥會禿?還是老闆的樣式呢?真是難以明瞭的店名,不過有漢堡吃才是最重要的。

肥禿子美式餐廳 Bald Fatty Bistro

新北市中和區宜安路178巷13弄17號

02-2921-1367

在中和四號公園旁邊,搭捷運可以搭到永安市場捷運站,然後就開始去尋找路吧!這年頭地圖很方便,應該不至於找不著,找不著的話還可以問人。

某天晚上亂走的時候發現了這間店,但一直都還沒有機會去品嘗,這次就乾脆來這裡試試看味道,而名片貼心地寫著118巷近來比較容易找到。

就座後,盤子、杯子和目錄,怎樣桌墊的排列怎麼突然讓我感受到的是涮涮鍋,好奇怪的感受唷!

店內會收一成的服務費,還有最低消費每人120元,營業時間就請各位自行參照。

這裡有漢堡和三明治,不過若熟習食物歷史,大概就會知道漢堡指的是肉排,而漢堡麵包的組合稱做三明治。

另外還有各種的開胃菜和小點。

烤雞肉凱薩沙拉

為了著重於健康飲食,所以多吃點蔬菜才不會被人唸,搭配上烤雞肉和烤麵包丁,撒上起司和香料,最後在淋上凱薩沙拉醬,這樣就相當的美味,其實光吃這樣一盤沙拉也足夠了。

肥禿子拼盤

接著就是一種繽紛樂的滋味,有炸雞翅、炸花枝、薯條和芹菜棒,搭配上不同的醬料,若沒有記錯應該是茄醬、酸奶、美乃滋。

焗烤法式洋蔥湯

以往喝洋蔥湯都是一小片起司浮在上面。很少看到把土司整個覆蓋在湯上,稍微烤過讓起司可以攪拌後,混合至洋蔥湯當中。

每日例湯

看起來應該是南瓜湯類,上桌前在淋上鮮奶油和撒上香菜。

美式起司漢堡

最單純的美味就是起斯漢堡,沒有額外的醬料和配菜,清楚地呈現出漢堡肉排的滋味,搭配上適量的生菜、洋蔥、番茄,解膩又增添口感。

一旁搭配上醃製的酸菜和香酥的薯條。

將生菜層層疊入漢堡中,就可以開始大大張口的咬下去。

大口咬下後看見肉排的厚度,以及所呈現的肉質與肉汁,生菜在8盎司的肉排相較下顯出單薄,漢堡肉排有汁但不多也不膩。

美式咖啡

最後來杯美式咖啡,作為完美的句號,甘苦人生就是如此,大啖漢堡之後,該來繼續面對忙碌的辛苦的日子。

 

若想知道更多的漢堡資訊,歡迎加入漢堡人生粉絲專頁!

如何看待國片市場的發展?網路上充滿著不景氣的言論,但在電影院中卻完全無感,除了進口的大片之外,台灣陸續也拍了不少的片子,仔細想想我也看了不少的國片,從【海角七號】開始,看到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一些說著過往的回憶的電影,以及周杰倫所執導的【不能說的秘密】,不同性質的影片越來越多,而賀歲片的形式,開始了除了大家歡聚以外,甜蜜殺機這個黑色幽默的喜劇,竟然也在其中參了一腳。

怕事的資深刑警遇到的初生之犢的新科刑警,這會帶出怎樣的火花呢?看是兩個格格不入的兩人,卻又有著相剋的特質,本來只是一場敷衍交差的戲碼,卻沒想到成了一個破案關鍵的起點,關於犯罪的動機,在閱讀過費迪南的小說系列【罪行】、【罪咎】和【誰無罪】之後,對於犯罪的發生,所能接受的範圍越來越廣,在高依萍的推論之下,看的見這個簡單的關係圈,卻找不出彼此的真正關聯,藉此劇情就進入了懸疑的景況。

劇情中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愛情莊,脫離了主軸的故事,這邊有另一段插曲,關於莊主與紅姊之間的同性之愛,礙於一些守舊人士的看法,也算是黑道中的悲歌,正好透過逃亡之餘,做了變性手術之後,名正言順地待在莊主身邊,關於同性之愛,穿插在這個灰色喜劇之中,在生離死別之際,唱出了【我是真的愛你】這首歌,表達出兩人之間的愛情。

另一段無父無母的俊偉,有些失去親人的孤單,似乎不是這麼容易就釋懷,而對於盲目的愛戀,卻也留下了許多無可挽回的錯誤,這部電影淺談了關於親情之間的糾結,叔姪的養育親情,師生的關懷之情,而愛戀之間卻顯得微不足道,但卻是最具有影響力,甚至讓人迷失了方向。

兄弟之情又是另一個情誼,哥哥弟弟身為雙胞胎,卻有著不同的際遇,一個成為演員,另一個卻因為販毒入獄,出獄之後再次犯行,整個的劇情就在這位弟弟的身上,全世界的人都在找他,但卻無法尋找到他,直到最後真相大白之時,卻發現人已不再,只好有哥哥再次出面,讓這個故事能延續下去,讓一切的罪刑的動機能顯現出來,讓這些依依逝去生命的過客,能真正能故事的脈絡被具體呈現。

最後的脈絡回到了俊偉的老師陳東身上,對於犯絕症的妻子,終究願意擺上多少?甚至中槍之後,被妻子照料著,而後妻子病發再次入院,兩人之間的情感,如膠似漆的緊緊相連著,對於愛能有多大的力量呢?或許能產生正面的力量,但也會產生負面的力量,劇情就這樣糾結到最後,當然結尾呈現,雖然出於無奈,但或許就是最好的結果。

電影中所呈現的各種關係中,包含著父女、叔姪、同性戀人、單戀、同事、師生、長官與下屬,各種的關係,都有著不同的發展,看完電影之後,還是值得回味每一段關係,每一種可能所帶來的結果。

甜蜜殺機 Sweet Alibis

上映日期:2014-01-17

類  型:劇情、動作

片  長:1時52分

導  演:連奕琦

演  員:蘇有朋、林依晨、雷洪、郎祖筠、吳中天、馬念先、高盟傑、阿KEN、朱芷瑩、林柏宏

發行公司:博偉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影片年份:2013 

出  品  國:Taiwan 

出  品: 

語  言:Chinese (Traditional) 

相關商品:甜蜜殺機 DVD甜蜜殺機寫真甜蜜殺機電影小說

劇情簡介:

資深刑警王志毅,辦案效率奇差,婚姻介紹的相親照看得比嫌犯照還認真,對危險的任務預感奇準,總能在適當的時刻拉肚子躲警報。 但這一次,一向不被長官器重的志毅,突然被指派一項超級任務──監視剛從警校畢業的新進同事高依萍。原來高依萍是警察署長的女兒,署長說不動女兒放棄當警察,只好細心挑選女兒的搭擋。經過考量,擅於閃躲任務、求安全的志毅正是最佳人選!

從搭擋的第一天起,兩人就被上司故意發配處理閒差,志毅樂得開心,依萍的熱情卻被澆了一大盆冷水。依萍的滿腔熱血,碰上了志毅的屌兒啷噹,兩人成天鬥嘴,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搭擋。 然而,他們卻在一樁調查社區小狗意外死亡案件的過程中,誤打誤撞地查到遭通緝毒販草紙的下落,也因而捲入一起連續兇殺案。 

第一次碰到棘手的案子,依萍興奮地想要要揪出幕後兇手,證明自己,志毅卻一心只想把依萍拉出危險以求自保。這對冤家在拉扯之間,漸漸捲入整個案件的核心,卻也隨著破案線索的一一浮現,在兇手呼之欲出之際,陷入連他們自己都不自知的危險中。

包含 no comments
分類:

進入了秋天,天氣依然炎熱,或許秋老虎還在發威,何時才會進入秋高氣爽,竟然還遇到了秋颱來襲,面對這樣的季節變化,看來趁著劇烈天氣來臨時,還是來吃碗剉冰,清爽一下身心,讓煩躁不安的心拋到腦後。

小時候冰菓室的名片帶著古早味,小時候的招牌也都還是鐵皮的年代,白底紅字藍邊,似乎也是最常見的模式,就這樣名片帶著小時候的回憶。

小時候冰菓室

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51巷39號

02-8771-9521

店面位於頂好商圈,搭捷運可以從忠孝復興站或忠孝敦化站步行過來,不算難找的地方,冰淇淋當道的年代,吃點剉冰才是正港的滋味。

未來式的招牌,創立於一百零肆年的小時候冰菓室,已經是五十年的老店了!這是一個跨越時空的冰店。

店門口排著老式機車和遊戲機台,另外還有手動的剉冰機,這些年代或許真的是屬於我的小時候。

地上畫著跳房子,兒時在大街上玩的遊戲,當年車輛不多,巷道沒甚麼車,孩子們都是在街上玩著遊戲。

店裡的點單就在頭點上,掛著各樣的冰點,原來還有香蕉牛奶和木瓜牛奶,這樣下次我也要來喝,超想嘗試那個超豪華水果冰了!這會是大碗冰的一種嗎?

先來分四寶冰,分別有花生、薏仁、粉圓和綠豆。

綠豆已經煮到熟透,綠豆仁都爭相而出。

四寶冰加布丁

還是加上個布丁,看起來才會比較完美,不適小布丁,而是較大的布丁,剛剛好坐立於正中央。

一旁的花生仁更是濃郁,粒粒皆清楚的花生仁,應該不會是電腦選的吧?

粒粒飽滿的粉圓,熟度適中,中間稍微帶點心的硬度,外軟內實的口感,正是粉圓的最美味的狀態。

薏仁搭配在花生、綠豆和粉圓之間,絲毫不會遜色,薏仁獨有的味道,加添了四寶冰的風味。

綜合水果冰

另一份綜合水果冰,正是大熱天的奢華享受,三種水果配上白布丁,顏色更是如此的繽紛。

分量十足的芒果,決不會比奢華的芒果冰的芒果少。

排排而立的西瓜,更是帶來了涼爽的感受。

紅肉火龍果更是帶來花青素的好果肉,看著濃郁的色彩,慢慢地染在冰上,好久沒有吃到火龍果了。

還是習慣先把水果都吃完,再來慢慢享用布丁和剉冰,冰上留下了各種色澤的斑駁,而中間的布丁竟然是濃郁的椰奶布丁。

吃過了各種水果之後,還能吃著濃郁的椰奶布丁,真是一種讓味覺在提升的享受。

本次享用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的口碑眷,炎熱的天氣,不管秋冬,都會是想用冰點的好時候。

包含 no comments

日常飲食是一種固定形式的飲食習慣,但對我來說我的日常根本就非一般人的日常,多數人是習慣相同的飲食,有的人數十年如一日,有的人就幾個選項在替換,而我則是不喜灣吃相同的一家店,大概我也很難成為許多店家的熟客了!除非有一天變成了非日常的狀況,那才會開始吃著相同的店家;而本書作者Milly的非日常,正是寫著挑托平日的日常,在不同國家所經歷的早餐,如果晚上能吃的到早餐,那我會開心許多,現在的選擇多數就是只能吃著永和豆漿。

對於無法輕易出國的人來說,閱讀不同的旅遊雜記,正好能有機會認識不同的地方,看見不同人的感受,也算是一種望梅止渴的方式,看著Milly描述的日本的各類早餐,咖啡配上奶油吐司,還有著生雞蛋淋上白飯的感受,還能看見一些曾經因公而前往地方的記憶,對於只有去過美國、香港和上海的我而言,書中的記載,對於香港和上海有著相當的回憶,香港的茶餐廳,以及飲茶文化,似乎都是日常的當地飲食,上海住宅區旁的沿路早餐,有著各類的烤餅,當然也少不了湯包和生煎包。

其中英式早餐的豐富程度,可是叫人大為滿足,或許無法出國的時間,依然可以讀萬卷書,如同行走萬里路一樣,觀看著不同人的遊記、食記,正好填補了無法前往的遺憾,看來Milly似乎還有著早晨清淡食物的飲食,相較之下對我就沒有這個問題,想想看我連早餐都可以吃一份牛排餐了,當然晨間吃排骨便當、魯肉飯也是常態,若是外食,只要不重複享用,對我都不會是一種難處,反而是一種樂趣。

雖然已經寫過許多篇的食記,但始終覺得描繪的詞彙太少,寫出來的形容感受也太薄弱,因此要多來學習一下,不同作者是如何形容自身的感受,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於食物的堅持的特點,以及描繪出眼前所見的一切,雖然現在都能透過圖文來呈現,但若是能有更生動的描述,似乎更能帶出不同的觀感,甚至能身入其境的感受,看來還有太多需要學習和吸收的部分,所以只好繼續的努力閱讀。

Milly旅途中的醍醐味 非日常美好朝食:東京、京都、上海、首爾、曼谷、巴黎……從早餐開始,與城市一起甦醒

作者: Milly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4/04/21

購買資訊:非日常美好朝食

簡介:

只是旅行。不只是旅行。

只是早餐。不只是早餐。

東京、京都、上海、首爾、曼谷、巴黎……從早餐開始,與城市一起甦醒

當意識到旅行中的早餐不只是早餐,

而是回憶和體驗的一部分時,

或許,正是相信旅行開始的契機。

  Milly首度公開多年旅程中的自慢早餐,只要小小的堅持,就能在啟程之前,預約垂手可得的一日幸福。

  《讓Milly迷戀上日本的原點》

  第一次踏入日本,吃到的第一份日式早餐是在九州太宰府的YH(青年旅社)。當時著實被那桌上的一粒生雞蛋弄得手足無措,勉強學著一旁日本人將生雞蛋打散淋上白飯,可是一口吃下那蛋腥味實在太陌生,吃了幾口就放棄了。

  第二天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早餐桌前坐下,卻發現只有Milly和阿姨的早餐放上了荷包蛋而不是生蛋,原來是YH工作人員貼心下的應變。從此對日本人的細膩心思印象深刻,甚或說這是日後持續不斷來去日本旅行的原點也不為過。

  《夢幻的村上春樹早餐》

  村上春樹早餐SET實際名稱是「ハードボイルド・ワンダーランド」の朝食セット」,早餐有馬鈴薯沙拉、法國麵包和淋上熬煮番茄醬的香腸。是BUNDAN咖啡屋依照村上春樹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一書中主人翁吃的最後早餐重現而成。自雜誌上知道村上春樹早餐的存在,到實際在陽光美好的BUNDAN咖啡屋內吃到這早餐,Milly的自我滿足已達到最高。

  《永遠不會背叛味覺的奶油烤吐司》

  Milly異常偏執於日本老式咖啡屋內的吐司早餐。最好是基本款的,一杯不加糖不加奶的熱咖啡,配上只是抹了奶油烘烤的吐司、一點點沙拉和一顆白煮蛋。幾乎已經是反射動作了,只要進入老派咖啡屋吃早餐,就直覺會這樣點餐。一杯熱咖啡配上剛烤出鬆軟酥脆的奶油吐司,如此簡單卻是確實不矯情的美味。

包含 no comments
分類:

持續吃漢堡的日子!目前黑熊嚐百堡進度才到第七十四堡,不趕快努力一下怎麼可以呢?所以就來到新莊這間嘿!堡哥,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的口味,好來嚐試看看,到底漢堡還能做出那些組合,我想應該可以很多,但組合出好吃的卻相當有限,也或許漢堡就應該單純的原味,才能展現出最真實的美味。

嘿!堡哥的名片設計還真是簡單,大大的 HAH Burger 配上漢堡底圖,那麼?這張底圖真的是這間店的漢堡嗎?我也沒有那麼地確定。

嘿!堡哥 美式火烤漢堡店

新北市新莊區和興街29號

02-8992-9321

店面位於新莊體育場旁,搭捷運可以搭到新莊站,再走幾步路就可以抵達。

快傍晚的時間才抵達嘿!堡哥,店裡的招牌燈剛開啟,木製的招牌片上配上嘿!堡哥 美式火烤漢堡的字樣,帶著一點質樸,又帶著一點燈影的絢麗。

看看這裡的菜單,能有甚麼獨特的風味呢?還真的有不少創意漢堡,至於有那些創意呢?就留給大家前往的時候看到驚喜。

漢堡著種類繁多,哪一個才真正地吸引我呢?讓我仔細來想想看。

今晚有三個人一起饗樂,所以來點開胃菜,似乎是不可少的,但也許會不小心又爆量了,這種是常常發生,失控的點餐狀況。

飲料餐前先上,我點了杯冰咖啡,鮮奶油是另外加,咖啡本身已經含糖。

朋友分別點了奶茶和可樂。

炸雞翅

看起來應該是點水牛城辣醬,份量上可,搭配上蔬菜棒,可以解點逆,酸辣口味也是啃完雞翅時允指時的回味。

私房驚喜

原來是裹粉的炸辣椒!這樣吃炸辣椒還是真難得的經驗,雖然吃過辣椒鑲肉雷同,但感受完全不同。

炸辣椒中包有起司,本來想說辣度還好,結果吃到有包辣椒子的部分時候,那真的是令人直冒汗的辣度。

不過我也不吃辣,所以辣度由我來評估其實很不準確。

巧克力牛肉堡

沒嘗試過的搭配,當然一定要試試看了!巧克力醬搭配牛肉堡,有人會覺得很奇怪,不過花生醬都能搭了,為什麼巧克力不能搭呢?搞不好草莓醬搭起來也很不錯。

漢堡麵包的部分有鮮烤過,這樣增添了不少麵包香味,還有那麵包的酥脆口感,而且巧克力醬上的玉米片,正好相互呼應。

好啦!疊起來慢慢享用,漢堡肉排屬於一般的口味,但疊起來後發現一個問題,巧克力醬會滴啊!這樣手拿著吃的時候,就要小心一點,免得滴的到處是,這樣媽媽可是會生氣的啊!

一旁搭配的薯泥淋上了起司醬,更是美味。

培根起司牛肉堡

可培根的烤痕和顏色,真是誘惑人,烤衡的微焦,以及適度的熟度,提升了培根的滋味,關於培根有人喜歡香脆,有人喜歡柔軟,至於我只要是好吃都好。

起司醬薯餅牛肉堡

這一個倒是我比較不敢點的漢堡,所以當然是朋友點的,主要是因為起司、薯餅、牛肉排,都是屬於高油脂,如果處理不好,吃不了幾口就膩,特別是薯餅的部分,如果油溫不夠,反而會吸附裹多的油脂,那油膩程度就會加倍。

所以我還是喜歡吃單存一點,最多就是培根起司牛,這種就要考驗店家火侯的技術了!有機會大家可以嘗試看看唷!

若想知道更多的漢堡資訊,歡迎加入漢堡人生粉絲專頁!

聽聞二樓餐廳多時,但經常因為客滿而沒有入座,偶而人在公館的時候,還會去走走,看看能不能碰巧能直接進入,因為我不太愛定位,總覺得隨遇而吃,若有機會就吃,沒機會就去尋找新的標的,而這天午間正好還有吧台的位置,就這樣前往享用這裡的漢堡。

目前仍專攻於品嘗漢堡,畢竟【黑熊嚐百堡】總是需要了結一下,因此來到二樓就繼續品嘗漢堡,看看什麼時候能達到圓滿。

Second Floor Cafe 貳樓餐廳 公館店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316巷9弄7號

02-2364-1666

二樓餐廳店面位於捷運公館站附近,如何前往就自己看地圖找了!不過二樓現在也開了不少分店,所以可以找最近的店面前往品嚐。

先來看看漢堡的食譜,看來看去還是點了單純一點的口味,所以點了嫩蛋牛肉漢堡。

坐在吧檯前,等待的時間,正好來看看吧台的擺設,坐在吧檯沒點個飲料實在不太對,不過也沒有想特別喝什麼,就先認真地吃漢堡為首。

用餐前先來碗濃湯,很標準的濃湯有著烤麵包丁,搭配了些香草提味。

嫩蛋牛肉漢堡

嫩蛋牛肉漢堡搭配上薯條,這樣的一份套餐,分量算是足夠。

滿滿的炒蛋搭配上烤培根及牛肉漢堡排,炒蛋熟度適中,烤培根還保有柔軟的口感,但這個漢堡的生菜相對就顯得較少。

薯條則是有裹上一層麵衣,讓薯條有著酥脆的口感,灑上的香菜算是增色用吧!

朋友另外點了瑞典牛肉丸肉醬耳朵麵,不知道味道是如何?

瑞典牛肉丸肉醬耳朵麵

只能用眼睛看,無法用嘴巴吃,所以看來這個焗烤用了兩種起司,耳朵麵又好誘惑人,還有我最後的牛肉丸。

 

既然只能看不能吃,我還是專心的烤我的漢堡較為實際了。

 

若想知道更多的漢堡資訊,歡迎加入漢堡人生粉絲專頁!

包含 no comments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