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罪咎 - 刑罰能真正公平嗎?

Posted 星期一, 九月 21 2015 8:24 作者 黑熊

終於把費迪南所撰寫的小說全部看完,第一本閱讀的是新作【誰無罪】,再來才回頭讀【罪行】以及這本【罪咎】,關於犯罪之後所產生的審判問題,以及為什麼會犯罪,兩者之間總有著難以切割的關係,而審判真的能代表著公平與正義?罪與罰之間能有個平衡關係嗎?始終都會是一個難題,但透過費迪南的小說描述,看見了更多犯罪事件的動機,以及審判中所產生的更種失衡。

罪咎這本書透過十五則故事,談論者關於審判結果的限制與問題,似乎在現行的法治社會中,並非每個案情都能這麼單純判斷,若是錯判,需要付出多少的代價呢?但有時縱容的結果,卻是成全幸福的未來,罪與罰似乎無法真正解決許多的問題,人性之詭詐,也不是這麼容易去看透,但人心中的良知,又經常在其中抗衡,看著費迪南的小說,陷入的是一種抗衡的思考關係。

閱讀完費迪南的三本小說之後,讓我從新思考關於死刑的議題,死刑是一個無法復返的判決,雖然先前讀過【在死刑與處決之後】,談論著修復式正義與信仰的關係,但有很多關係並不能輕易修復,甚至很多事無法修復的正義,因此在修復式正義中仍存有許多的限制,或是太過於理想化,因而社會普遍接受的是報復式正義,面對犯罪期盼的是一種公懲,但若是誤判發生時?又該如何去弭補呢?這或許是支持死刑的社會大眾更需要去思考的範疇。

面對罪我們需要的是正視自己的問題,不論是外顯還是內隱,都需要去真誠的面對,而罪的由來卻是在於放縱自己的私慾,雅各書一章15節提到:「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而這個死可能不只是自身的死,更多時候是讓無辜者取而代之的死,當人們看重的是自我成長,大過於社會的共同維繫,很多事情就已經漸漸在轉變,面對人性的未來,似乎是一種需要進入悔改的時期,尋求那赦罪的寬容,並使自己遠離罪行不再犯罪。

罪咎 Schuld

作者: 費迪南.馮.席拉赫  

原文作者: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者:薛文瑜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1/11/25

購買資訊:罪咎

簡介:

法律與良知,在審判的天平上,究竟孰輕孰重?

人又應該為自己的過錯付出多大的代價?

換做是你,會選擇接受刑罰,

還是寧可背負一輩子的罪咎?

罪與罰、公平與正義,從來都不簡單。

  ◎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繼《罪行》之後又一力作!

  ◎從800件真實刑案中汲取的人性故事,媒體高度讚譽,德國60萬書迷欲罷不能!

  ◎《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作家、導演、醫師、律師、書虫、愛書人爭看,熱烈期待電影上映!

  ◎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 Goethe-Institut 「翻譯贊助計畫」支持出版

  在罪的深淵中,人無所掩蔽,

  只剩下赤裸裸的存在。

  犯了錯的人,未必都以接受刑罰作結,

  但罪咎可能就此生根,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崩毀原來的世界。

  兩名女子殺人,各自被判無罪獲釋;一個司機阻止了可能的變態謀殺,卻遭判徒刑。一對伴侶殺了強暴犯,一生飽受不堪過往糾纏。九名管樂隊的凡夫俗子毀了某個女孩的人生,竟沒有任何人背負刑責……

  費迪南.馮.席拉赫將刑事案件化為偉大的文學作品。這位德國最會說故事的辯護律師,再次執起毫無矯飾的紀實之筆,以其獨一無二的語言,輕聲但堅定的對善與惡、有罪或無罪,以及我們每個人的道德責任,提出更尖銳而核心的質問。

  「閱讀這些故事,會產生一種只有在讀費茲傑羅或卡波提的作品時才會有的幸福體會。每一個字都恰如其分,透過一種清楚簡潔的文字風格,呈現出特有的詩意,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一部引人入勝的(我們想不出其他的形容詞)電影。雖然書中人物及他們的故事發展出溫暖的人性,但在字裡行間也清楚傳達出,人類所造成的悲劇是無可避免的。」──《週日世界報》

  「馮.席拉赫的文字簡明曉暢,對主題的掌握精準到位,彷彿他向來就是作家。他是一個傑出的敘述者,因為他相信人、相信他們的命運。」─蘇珊娜.拜亞,《明鏡週刊》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評論

# 甜蜜殺機 - 各種關係的懸疑

2015年9月28日 下午 07:50 by 布雷克人生 Black Life

如何看待國片市場的發展?網路上充滿著不景氣的言論,但在電影院中卻完全無感,除了進口的大片之外,台灣陸續也拍了不少的片子,仔細想想我也看了不少的國片,從【 海角七號 】開始,看到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