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好久沒有前往花蓮了,這一次因為換新的機車的緣故,安排了一次環島計畫,第一站就是抵達花蓮,感受花東大自然的景致,挺驗到好山好水好美味,吃東西好重要!不論去哪裡,總是要滿足口腹之慾,這次來吃吃位於花蓮的白米甕缸雞。

以往甕缸雞都是在宜蘭享用,這次聽聞花蓮開了第一家甕缸雞,路過了就一定要去品嚐,聽聞老闆的介紹,原來老闆先前在宜蘭做過,再次來到花蓮開闢起甕缸雞的新世界。

白米甕缸雞

地  址:花蓮縣新城鄉嘉新路176號

電  話:03-8235-111

營業時間:週一、週三至週日,11:00~14:00~17:00~21:00※週二公休

官方臉書:白米甕缸雞

白米甕缸雞位於台九線上,北往南的方向,經過花蓮航空站後,就會看到在左手邊有個橘色的招牌。

看到這高高的招牌就是抵達了,因為沿路不方便迴轉,我走到了下個路口才迴轉,畢竟安全很重要,保護自已也保護別人。

門口已經停滿了車,還好我是騎機車,旁邊有個空位就可以停好。

入口處掛著布條,招牌甕缸雞回饋價499元,這真是相當的實惠啊!

如果需要外帶,可以先打電話訂購,一旁有著大甕,不過我已經餓了!想要趕快吃到。

踏進店內,相當的寬敞,很適合大型餐會,前面有幾桌正是聚餐,至於我和朋友兩人,做這樣的方桌相當足夠。

一旁還有農村的擺設,聽了老闆的介紹,原來他以前是電視台的道具組,另一邊還有阿嬤的廚房。

看了說明之後,才知道原來白米甕是蘇澳的一個地名,然後喜歡用陶甕來烤雞,原來是在大自然中薰陶出的美味,這裡的雞相當講究,除了飼料、放山外,還要足重。

好了該來準備好好用餐,一對碗筷盤,等著美味上桌。

綿綿芋頭

先端上了第一盤小菜,入口如棉,柔軟又綿密。

韓式泡菜

發酵入味的泡菜,帶點辣的刺激,相當開胃的小菜。

魚子醬黑木耳

酸溜的美味,木耳和魚子產生的脆感,老闆今天招待的這幾盤小菜,帶令人驚艷了。

雞油悶竹筍

這應該是桂竹筍吧?看起來大塊但相當柔嫩,雞油的滋味增添了桂竹筍的甘甜,相當大的一盤,讓人吃了一口接一口。

麻辣臭豆腐

帶著椒麻的狗趕,滷透的豆腐,吸滿著麻辣湯汁,害吃辣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一味,每口豆腐入味後相當好吃。

招牌甕缸雞

相當健壯的雞啊!登場顏色相當好看,手扒雞怎麼能跟甕缸雞比呢?更何況控制得當的火候,讓皮金黃酥脆,肉汁又飽滿。

老闆此時跑來說要幫我們剝雞,相當專業老道的手法,把雞主要部份都分開,比較乾澀的雞胸肉,泡在雞油中增加美味,剝得相當均勻可以一口一口的品嚐,相感謝老闆的專業手法。

剝好的甕缸雞跟洋蔥、蒜片拌勻之後,每一口都是美味,對了照片中的雞頭比較黑,那是正常的結果,重點是要讓整個雞肉有適當的溫度悶烤,這樣才能封住雞汁的美味。

如果覺得味道不夠,可以沾點特調的胡椒,吃起來更加美味。

溫泉空心菜

粗梗又不會老,這正是溫泉空心菜的特色,看著大大空心的梗,真是把空心菜的特稱表現的淋漓盡致,清炒讓青菜清爽了先前濃郁的口味。

就這樣和朋友滿滿的一桌,兩人真是能大快朵頤,而且我們會努力吃個清空。

雞油拌飯

當然要來碗雞油拌飯,不需要配菜光這樣吃就相當油香開胃,不小心可能就會吃光一碗飯。

古早味西魯鍋

才說要清空,忘了後面還有這鍋西魯肉,這是宜蘭傳統美味,上次在宜蘭吃時也有點到,三杯調味米酒、醬油、黑麻油。

飽滿的湯料,有著各種切絲的菜絲,吸著飽滿湯汁的豆腐,美味的享用。

盛到湯碗中,可以清楚看見湯料的豐富程度,絕對令人滿意。

我努力了,清空了每道菜,對於廚師最大的肯定就是把菜通通吃光光,真是令人飽足的一餐。

本次用餐改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一本描述歷史相關的書籍,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讀歷史變得相當有趣,有別於以前背多分的歷史課程,現在讀歷史變得更生動活潑,書中談論的古羅馬時的奴隸制度,以及主人與奴隸之間的關係,內容包含了如何購買、獎懲即給予自由,相當豐富的內容,讀起來卻相當的輕鬆。

現今的社會制度,已逐漸廢除階級制度,但卻形成了另一種的資本制度,有錢能使鬼推磨,同樣也有人可以為財死,看起來目前的聘僱制度,不一定就沒有所謂的奴性,書中開始就有提到聘僱自由人的風險和好處,當然奴隸也是會如此,不過很多時候奴隸如何跟到了富裕的好主人,生活會比貧窮的自由人好上許多,也許在自由與休息時間上會更勝。

管理奴隸的精本精神在於道德,主人必須要善待奴隸,才能換取更高的價值,基本概念上奴隸被視為資產,如何讓資產成為較高的價值,牽扯澳如何訓練如何獎懲,如何給於是到的休息與娛樂,才能換取奴隸更高的忠誠,以及盡心盡力的服事主人,反觀現今社會,有不少的組織不把人力資源視為資產,而是一種消耗品,能壓榨則壓榨,似乎不比奴隸制度,確實該值得我們思考,壓榨跟苛刻會是一個好的管理制度嗎?

想想現今讀歷史變的相當有趣,之前讀過《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和《回到古代打官司》,這些主題式的講述,讓人對歷史充滿著好奇,甚至能更深入地去認識,另一方面從描述秦朝的《秦始皇》、《帝國崛起》和《敵我之間》,探討的是人性和社會,確實歷史如果只被當作分數就相當可惜,還不如對到認識文化感受人性的角度去思維,才會有更多趣味來好好學習。

如何豢養一隻奴隸:古羅馬管理學聖經
How to Manage Your Slaves

作者: 馬庫斯.希多尼斯.傅可斯/作, 傑利.透納/評註  

原文作者: Marcus Sidonius Falx, Jerry Toner

譯者: 筆鹿工作室

出版社:智富  

出版日期:2016/08/03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如何豢養一隻奴隸

簡介:

  擔任主人是一門科學,

  控制奴隸,與在社會中擔任領導者,兩者是相同的。

 

  2015經濟學人年度好書

 

  奴隸是工具,但該如何管理工具,使自己達到最大利益?

  羅馬貴族傅可斯,家族擁有數不清的奴隸,

  他將向我們現代人展示,

  羅馬貴族購買、訓練、處罰奴隸的方式。

 

  從奴隸時代洞見現代社會

  ◆一定要有獎懲制度,給予福利可提升奴隸的士氣

  ◆明確的責任制,加入競爭因素,防止奴隸偷懶

  ◆奴隸是資產,可以適度鞭策,但別打死他們

  ◆讓奴隸結婚,奴隸的家人就是你的人質

 

  古羅馬是一個移民的國際大都市,

  現代資本社會的雛形,在古羅馬時代就已建立,

  奴隸與主人,就像現代的勞工與企業,

  看羅馬時代的貴族如何管理奴隸,

  你會發現,身處21世紀的我們,其實尚未脫離奴隸時代。

分類:

母親這部電影的節奏,帶著許多懸疑但卻又讓人不明白,不是恐怖片,也不是特效片,說是劇情可能又有一定的難度,變成兩極化的評論,微觀來看是一對夫妻的互動關係,巨觀來看卻是訴說整個世界的故事,內容不粉可以看到許多的基督信仰符號,可以說是透過一部電影呈現了聖經的脈絡,也可以是解讀上帝與世界與人的關係,並不是呈現一般熟悉的劇情故事,而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觀的解讀。

電影的開始是從一片復甦開始,被火焚燒後的建築物,重新回到了最初的面貌,直到母親從床上醒來,若是熟悉聖經的脈絡,可以好好思考每個劇情的轉折,都有著與聖經相呼應的部分,正如起初空虛混沌,一直到女主角從床上甦醒,看見女主角對房屋精心打理和重建,只為了讓家呈現出家庭的感覺,呈現出一個用心打造的居所。

家裡的男主人,帶著神祕的威嚴,但卻又對這個女主人百般的喜愛,卻始終有種協調的感受,或許電影不是單純用劇情呈現,而是呈現出一種意識形態,若是男主代表著上帝,將會看到一個頑固韌性,又是一個充滿自戀的形象,需要女主角的愛,需要受到眾人的崇拜,完全不願意去接納女主人的反對,故事就在這樣強勢與默默承受中進展。

兄弟的兇殺案,正是聖經中記載的該隱與亞伯的脈絡,那卻是一個讓人恐懼,而留在地上的血症串起整個世界的循環,那是一個無法跳脫的輪迴關係,創造毀換重生,現在回頭思想劇情,正如CS.路易斯著作的《夢幻巴士》所描述的幽冥城,那是一個無盡循環的世界,因著人性的醜陋,不對的追求自滿,卻總是重蹈覆轍的經歷,如果人性是如此的頑梗,那麼又能期待世界如何變得更好呢?

萬眾矚目的到來,當男主人創造出新的創作後,招來了各地的崇拜者,一種分享的心胸,帶來的卻是女主人的驚恐,到來這樣的名聲是好是壞呢?若是上帝,會需要這樣的偶像崇拜嗎?還是有其他的表現方式呢?這裡呈現出不同事件的混亂,而女主人正因著懷孕,經歷了百般的掙扎,想要逃脫卻又逃脫不了,要男主人結束這一切卻無法,到底我們是期待受到管轄,還是那種無止盡的放縱呢?

當女主人生下孩子後,走向了被人們擁簇,人們獻禮,卻又帶來了另一種的死亡,獨生子的死亡,眾人分食屍肉,這不就是呈現出基督宗教的聖餐紀念呢?若這是我們所信的基督宗教,確實該有莫大的省思,到底信仰帶來的是什麼呢?到底甚麼是愛呢?是一種自私的愛,還是一種寬廣的胸襟呢?始終我在想著,愛的面貌會是如何?抑或著只是如男主人般,愛的只是女主人對她的愛,人性的循環仍不斷的進行,似乎還沒找到一個鐘點,何時我們才能遇見美善呢?

母親!Mother!

類  型:劇情

上映日期:2017-09-29

片  長:02時02分

發行公司:派拉蒙

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演員: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 、 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 、 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

影片年份:2017

出  品  國:USA

出  品:Protozoa Pictures

發  行  商:UIP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故事講述一些不速之客的來訪,讓原本感情受到考驗的夫妻,寧靜的生活從此起了變化…。

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對一群陌生人的來訪感到相當困惑,但是她的老公哈維爾巴登卻聲稱這些人都是他的親戚,並且要入住他們家,這到底是發生甚麼問題,人變得越來越多,情況急轉直下,更發生了許多超乎常理的詭異事件,一發不可收拾,女主角越來越恐懼,究竟他們是誰?最後的謎團與真相為何?

台北南昌路現在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一個是在郵政醫院看病,另一個就是辦公室在羅斯福路上,就會常常往返南昌路,尋找尚未發掘的店面,而這次品嚐的店面,先前有過不同的店家,竟然換了個樣貌,當然就要走進去品嚐一下。

吉屋食堂看起來就是一個很居家的餐點,日式食堂也就是大眾口味,能吃飽價錢又不會太高昂,名片上簡單的印章樣式,擺上各種新鮮的蔬果魚肉,簡樸的設計,就來試試看這裡的味道。

吉屋食堂

https://www.facebook.com/Rakkihouse.tw/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169號

02-23675761

店面靠近捷運古亭站2號出口,另外開了新分店: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297號;靠近捷運科技大樓站,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新地點品嚐。

簡單的菜單,餐點包含:麵、飯、定食、炸物和烤物,特別的是有不同種類的玉子燒,可以依照自己喜愛的味道去選擇。

三星蔥玉子燒

點了分蔥花蛋,這樣講起就有點弱掉了,玉子燒的特點就是厚實,這可是蔥花蛋沒有的特色,飽滿多汁又可以吃到蔥的獨特風味,滿特別的玉子燒感受。

紅酒起司塔香豬排咖哩丼

厚實的豬排蓋在飯上,上面撒著起司、海苔,下方的飯淋上咖哩醬,相當的美味。

辛味噌豬肉烏龍麵

中間放著辛味噌,配菜有海帶和豆芽,稍微拌勻,一口烏龍麵,一口豬肉片,大口咕嚕嚕的吃光光。

分類:

挺享受吃壽喜燒,吃過高檔的,也吃過個人小鍋,最常見的還是吃到飽的壽喜燒,不過吃到飽的壽喜燒,就會有一種風險,就是越點肉盤,後面出現的肥瘦比例就會開始失衡,便宜有便宜的考量,反而我倒是情願提高價位,讓吃的過程可以維持一定的感受,而不是越吃到後面,越不愉快,所以還是會去四處尋找不同的壽喜燒店。

這次來到位於捷運府中站誠品三樓的すき屋,價錢是可以接受,沒吃過的店總是要去品嘗看看,更何況我這個愛吃壽喜燒的人呢?

Suki-Ya壽喜屋板橋店

https://www.facebook.com/sukiya.banqiao/

02-2954-3808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46號3樓

可以搭乘捷運至府中捷運站,穿過個縣民大道到中山路左轉,就可以看到誠品,直接到三樓就可以找到這間すき屋。

餐具擺好在桌巾上,現在桌巾總是會寫一下引用的方式,還有就是食材的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慢慢讀。

來這裡當然就要點壽喜燒,另一邊就是泡菜鍋,鍋子式鴛鴦鍋可以有兩種自己喜歡的口味。

先附上簡單的菜盤,如果有需要可以再依喜好加點。

基本肉盤會先上培根牛。

豬肉片,看起來脂肪比例較低。

元氣蛋,壽喜燒的滑順口感,以及幫助肉降溫,就是要靠生雞蛋。

飽滿的蛋黃,拌勻後,等等沾肉片吃。

喝點飲料冰涼一下,等等才好去大快朵頤。

吃壽喜燒怎麼可以沒洋蔥,剛剛鍋裡的洋蔥太少,請店員把洋蔥加滿,煮到稍微半透明時,再來放下肉片。

然後就是肉片全下,一下次就全部煮熟,這時來碗白飯,鋪上壽喜燒的牛肉,打上個淡,應該就是相當美味的月見牛肉壽喜丼。

另一半則放下大量的蔬菜,我習慣這種雙鍋,一邊是肉鍋,一邊是菜鍋,這樣也可以避免根生肉混食,也可以吃到單純的蔬菜和清甜的蔬菜湯。

繼續加點牛肉,肥牛最好的比例是三分之一肥肉,三分之二瘦肉,這樣吃起來不膩口,又能有脂肪的柔軟。

這樣的肥肉就有點太過份了點,幾乎達到一半肥一半瘦,而且當時湯頭上面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油。

不同的牛肉有著不同的口感,就看大家喜歡吃哪一種了,適量吃才能吃到美味,不需要講求什麼回本,吃得美味又滿足才是關鍵。

這次只是對奧黛麗.赫本充滿了好奇,沒太多印象有看過她主演的電影,但是卻聽聞過不少人對他讚賞有加,在圖書館看見了這本《奧黛麗.赫本:甜蜜的日常,美味的記憶》,當然就馬上借了回來,書的開頭有講這本書的由來,竟然來有一天作者的兒子,貼了奧黛麗.赫本的海報,讓作者本上感到相當的奇怪,因此有必要讓他兒子認識他的祖母的另外一面,因此寫了這本書出來,獻給他的兒子和女兒。

每個演藝人員在螢光幕背後,還是需要過著真實的人生,這次閱讀這本看見的就是日常中的巨星,家庭的一些事情,包含著戀愛、交友、還有起居的一些生活瑣事,書中有大量的照片,還有著50道食譜,不過書中的食譜相當的簡潔,步驟就很含糊帶過,因此真的要按食譜製作,還是需要據點料理能力,才能將這些食材轉變成美味的佳餚。

關於食物對奧黛麗.赫本有著一些鮮明的記憶,書中讓我留下印象的就是巧克力,因為戰後的飢荒,導致沒有食物吃,直到戰爭之後軍人給她一塊巧克力,讓他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並且難以抗拒,另一個就是義大利麵,走到哪都要能吃到,甚至出門旅遊,還會自己攜帶義大利麵,書中有簡單便利的義大利麵作法,不知道味道怎樣,讓我充滿著好奇。

奧黛麗.赫本與動物的關係更加深刻,生活中少不了與狗相伴,另外書中強調的是他最想要的生活就是賢妻良母,有個小庭院可以種菜自給自足,還能每天預備屌料理,招待友人或是與家人享用,生活大概就是這樣,光鮮亮麗的世界,還不如溫馨的家庭美好,有機會再來去找找奧黛麗.赫本的電影來看看了。

奧黛麗.赫本:甜蜜的日常,美味的記憶
Audrey at Home: Memories of My Mother’s Kitchen

作者: 盧卡‧多堤  

原文作者:Luca Dotti

譯者:莊靖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6/05/12

購買資訊:奧黛麗.赫本:甜蜜的日常,美味的記憶

簡介:

奧黛麗之子親撰,私房奧黛麗永久珍藏保存版

 

  ★250張從未發表的私人家庭相片 × 50道奧黛麗人生中獨具意義的美食

  ★走進奧黛麗深愛的家居世界:她的家人、朋友、私人書信、親筆寫下的食譜

  ★奧黛麗親繪畫作書封,布裝特製精印

 

  進入奧黛麗的客廳和廚房,品味奧黛麗的家居生活――

  ●一窺廚房餐桌上的奧黛麗,透過她喜愛的食物,了解這位傳奇巨星的日常

  ●收錄50道私房食譜,每一道都有按部就班的作法,述說奧黛麗的故事

  ●奧黛麗的人生剪貼簿,美好年代的追憶、生活中的歡喜悲傷、教人懷念的身影

 

  「『讓一切隨風而逝』之前……在那件黑色直筒洋裝和那副大墨鏡下,她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我相信我們在家的影像和所有那些無懈可擊的黑白照片一樣重要,還有她鍾愛食譜頁上的筆記,意義和她的劇本一樣深遠。」──盧卡‧多堤,奧黛麗之子

如何找到幸福呢?電影名稱是用先前哈佛大學開過得幸福課作為命題,故事的主人翁正是一個資優生,跳級在14歲時讀了大學,但大學之後的生活卻變得更加封閉,讓自己窩在家裡讀各種的書籍,似乎沒有交友圈,為什麼會變成如此的封閉呢?為什麼讓自己如此不快樂呢?

凱利聽從心理醫生的建議,陸續去完成建議的選項,而這些選項的核心就是打破自己的界限,而這些界線是因為不願意去面對問題,以及害怕衝突所產生,最後就是避而遠之,似乎我本人也就是在這樣的景況下,特別是對人性的不信任,或著乾脆說是對人性的失望,最後就一直如此的單身,而沒有進入愛情。

面對改變有一部分是付出關愛,因此有一項建議就是飼養寵物,看見凱莉每天跟寵物對話,以及面對寵物的死亡,帶來的感傷,一種情感上的拉扯,因為太富有感情,而選擇避免發生任何的感情,或許這樣是最安全的選項,但就是少掉了人生的起伏,但過去的起伏也並不平淡,只是少掉了能和親密的人分享。

另一段穿插的回憶,過往在哈佛的課程中,遇見了一位欣賞他的老師,投入的感情,也將自己最心愛的書籍借給了老師,這本書是母親送給他的原著初本,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段情愫,讓自己更無法信任人,甚至遇到有人追求時,就開宗明義表達出自己,但這一切只是對於脆弱情感的保護。

父女之間的失和,因為距離,也因為隱瞞,兩人存在太多的祕密,使得彼此之間不再有交集,一直到東窗事發,父親的戀人出現,開始劇烈的拉扯,也加快了兩人之間的互動,許多的問題回到最初的記憶,直到幫助凱利拿回借給老師的書籍,並給了老師一拳,兩人的關係才開始修補,親情就是這麼奇妙的關係。

到底甚麼是幸福?到底甚麼是快樂呢?電影中的開頭心理師對凱利的每個回應都用藉口來回答,後半段因為心理師的不道德行為,反而被凱利用同樣的方式回應,藉口、藉口、藉口,都是藉口,或許在人生許多的議題,因為自己的不敢,也因為不改相信,不願接受,而留下了許多藉口,只是隱藏對自己的膽怯之心,甚至放棄了一個更美好的可能,這在先前閱讀 C.S.路易斯的《夢幻巴士》描述的問題相同,因為自己的不願意,才使得自己被囚禁住。

幸福與快樂往往並不遠,故事就開始有了轉變,當願意放下自己的保護,願意去認識和了解身邊的人,看見了凱利的笑容,幸福與快樂,往往就是一種選擇的改變,難道我們就是要讓自己選擇不幸嗎?還是願意放下藉口,接受這一切可能的未來吧!

哈佛沒教的幸福課 Carrie Pilby

類  型:劇情

上映日期:2017-09-08

片  長:01時39分

發行公司:海鵬

導演:蘇珊喬森(Susan Johnson)

演員:貝兒波麗(Bel Powley) 、 奈森連恩(Nathan Lane) 、 蓋布瑞拜恩(Gabriel Byrne)

影片年份:2016

出  品  國:USA

出  品:Braveart Films

發  行  商:海鵬影業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相關商品:

劇情簡介:

名醫列出這份清單,限她年底前達成六項任務… 

19歲的凱莉是資優天才,智商高達185,一週念完17本書,不僅成績三級跳,18歲便從哈佛大學畢業了。看似前程美好的她卻發現,她雖擁有人稱人羨的學歷,卻沒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凱莉聰明絕頂,認定世事非黑即白,個性固執地讓人際關係處處碰壁,感情也跟著繳了白卷。更糟的是,原本跟她相依為命的父親,竟打算另組家庭。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凱莉越來越感到徬徨…。 

不忍讓凱莉不開心,父親請來曼哈頓名醫佩特洛夫,教她該如何快樂。佩特洛夫給了她一份清單,上面寫了六項任務,要她在年底前執行完成。任性的凱莉不以為然,為了證明清單無效,她決定一一去完成…。 

驚人的是,當凱莉開始逐一進行時,有趣的事竟然一件件發生,除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奇,麻省畢業的麥特、波士頓音樂才子賽,也開始走進了她的人生…。究竟佩特洛夫的快樂清單上寫了什麼?凱莉真能順利完成所有任務嗎? 她又能如願找到哈佛沒有教的快樂和幸福嗎?

讀完研究所後,才開始重拾書本閱讀,家裡不知道堆積了幾箱的書,到現在都還塵封在那,一年五十本左右的進度,似乎很難消化完,書的類型之繁雜,完全搞不懂當時我是怎麼買書,有小說、管理、科學、藝術、歷史、傳記、信仰,還有一些根本搞不懂該歸為何類的書籍,反正就是拿起就看,不特別挑選,目標是要能閱讀完這些虧欠的債,買了不看當初為何買呢?似乎只是一種購物慾使然。

朋友看了我的讀書範疇之後,推薦我可以閱讀這邊書,去思考一下有別於傳統的精讀、慢讀的方式,看完這本書才知道作者外山滋比古是一位相當年長的日本語言專家,書中的內容是他的經驗談,對於僵化的思考,透過雜亂的方式,反而容易理出一個頭緒,閱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到孔子言:「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七十歲才能有的歷練,不再被約定俗成所限定,而是能自在的閱讀,想讀什麼就讀什麼,看見的是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填鴨教育的世界,很難真正的有寬廣的世界,往往都被所謂的指定閱讀,背誦所限制,無法開啟閱讀的興趣,更無法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亂讀當然也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書籍,就當作學個經驗,但廣泛的閱讀,作者提到了二次創造的可能性,提到了編輯和廚師的類同,都是將食材轉換成食物,讓人可以喜愛入口,看樣子就繼續的亂讀下去,偏食不一定有好處,很多時刻反而侷限了眼界。

今年的閱讀一樣雜亂無章,唯一的章法就是書可不可以脫手換錢,現在有二手書交易平台,讓可以脫手出去變現的書籍先閱讀,無法變現的就夾雜著閱讀,另外就是看看圖書館的新書資訊,有興趣的書就先預訂,不太在意要排多久,反正書很多慢慢看,被書掩埋的日子,想辦法儘快消耗,不再為自己留書,絕大多數的書幾乎不會看第二遍,如果遇到類似的書再次閱讀反而更容易強化記憶,剩下來的就是留給自己放空的時間。

亂讀術
乱読のセレンディピティ

作者: 外山滋比古  

譯者:許郁文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5/07/16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亂讀術

簡介:

日本百萬暢銷書《這樣思考,人生就不一樣》作者

又一顛覆性閱讀心法大公開

 

  閱讀大進化!

  在資訊巨量轟炸的現代,過去的精讀、慢讀已經落伍了,

  日本語言大師外山滋比古再度提出反常識、反傳統的閱讀新法,亂讀術

 

  每日面對巨量轟炸的資訊,你患了資訊焦慮症?

  閱讀的過食、偏食,你罹患了知識代謝症候群?

  過度專業閱讀,讓你的腦袋瓜愈來愈僵化?

  亂讀術,一種更能活化腦力、增進獨立思考的閱讀法

 

  書中所提出的亂讀術,可分成三個階段:

  一、知識的忘卻,不執著於死讀的知識

  二、(在擺脫模仿性思考後)亂讀,建立自己的思考

  三、(確立自身見解後)亂談,讓獨立的思考更具活力與激盪

 

  外山滋比古顛覆了一般的認知,他在書中指出:「比起精讀,亂讀更能養成創意思考。」他也認為:「若我們只閱讀某些類型的書籍或是閱讀範圍太過局限,會讓我們的頭腦逐漸失去創意思考的活力。而且會逐漸傾向模仿性的思考。」

  全書以六個關鍵思維分層論述:

  一、書讀完即可丟掉

  執著於書本的死知識,絕非是「知」的精神;「做筆記」這件事也不如你所想的有價值。讀了書然後忘記,做了筆記就這樣放在一旁,這些都是一種貪婪的表現。無法銘刻於心、於記憶的任何物事,記錄再多也是不夠的。本書要告訴你的是:對知識的「過食」是有害的,能好好「代謝」知識的讀書方式才重要。

  二、知識與思考是二選一的關係

  讀書家總認為知識和思考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因而鎮日汲汲營營於書本之中。比起思考,知識具有一定的形式,獲得知識的人們變得更加博學,相形之下,思考這件事反倒逐漸被大眾忽視了。一般人總誤以為知識這回事,就是視為反覆進行的「知」的活動。而事實上,真正思索的人會知道,知識和思考是一種只能二者擇一的關係。

  三、不提升閱讀的速度無法達到真正的閱讀

一般大眾都認為,閱讀應該是要慎重地讀,所以閱讀的速度應該是一種緩慢的行進。然而,緩慢的閱讀,反而更無法掌握語言的真正意涵,讓理解的難度增加,最終失去了閱讀的趣味。也因此,無法提升速度的閱讀,不能算是真正的閱讀。當然那種在10分鐘電光火石間讀完一本書的情況又是另當別論,然而當前所謂的閱讀的速度,某種程度上可說是扼殺了語言的生命力。

  四、報紙的內容可做為亂讀的入門課

  短時間內讀報紙,很容易只讀標題就了事,如果只看每篇報導的標題,其實讀完一頁根本花不到一分鐘。假如還有餘裕,讀完標題後可再閱讀引言,如果引言吸引你則可進一步把整篇文章讀完,這樣的報導如果能有兩則到三則以上,就很值得慶幸了。從標題來推測報導的內容,是一種「知」的功夫,對於動腦思考而言具有不小的作用。

  五、不要害怕失敗的閱讀

  即便是多麼有智慧的人,進行亂讀時也不可避免會碰上失敗。然而,無法讀完而丟到一旁的書以及能夠整本讀完的書,其實各自教給了我們許多不同的事情。不要害怕失敗――這是亂讀一定要有的覺悟。

  亂讀至今並不為一般讀者所擁抱的原因,很關鍵的一點是多數人都曾經在亂讀中感到挫折。同時認為亂讀這件事,並不是一條在閱讀上的正確道路。然而回過頭來看,人們總是從失敗中學習到許多事。由此觀之,比起只讀那些指定的參考書目,亂讀教給了我們更多的事。

  六、亂讀才能發現意想不到的思考

  無論讀多少專業書籍,知識持續累積,從中獲得的感動絕對不會少;然而相較於此,我們被不經意閱讀的書所深深打動的情形也十分常見。不過人類有時候不是這麼願意中規中矩、按既有道路前行的生物,比起全力以赴的事情,抱著一派輕鬆的態度去做,反而做得更好。這是十分有趣的結果。而這樣趣味的結果來自於一種有機的反應。當然這樣無法預期的有機反應,會出現很多失敗的例子,可是失敗中卻潛伏著許多新奇的事物,這也連結到我們所提到的「serendipity」,這些我們從未預期過卻偶然發現的事物。

  積極亂讀絕對可發現傳統閱讀方式所無法尋見的意外驚喜,而這也是本書的中心思想。」---外山滋比古

分類:

公司搬來林口之後,桃園變得比台北近,桃園藝文特區也成了美食的新據點,開了不少不錯的餐飲店,這次就又來到了藝文特區,吃的是無煙燒烤,肉質和海鮮都相當的新鮮美味,又是吃的飽飽的一餐。

原味無煙燒烤,好的燒烤不太需要醬料,灑點鹽吃就可以吃到肉的甘甜,鹽是最好的提味。

御燒原味無煙燒烤

地  址: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841號

電  話:03-355-8007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11:30~23:00

官方臉書:御燒原味無煙燒烤

店面位於桃園藝文特區,現在從台北也可以在圓山站搭公車過來,算是相當便捷的地方,只是要注意上下班時段,人潮較多就會等很久,也可以跟我這次一樣,慢慢從火車站順著中正路散步過來。

說遠也不遠,走著走著,還是走到了,飯前運動暖身,等等大快朵頤才不會有運動傷害。

門口寫著營業時間,以及各種的價位,如果想要 好的肉當然就是要選頂級了!

這裡採用的是瓦斯爐,炭烤必須要面對環保PM2.5的議題,相較之下使用天然氣就會好一點,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因為碳味選擇?還是以食材新鮮做選擇呢?

選擇了頂級系列,相當豐富的種類,應該沒有實力把每樣東西都吃過一遍,還是只選擇想要吃的就好。

餐具都擺齊,繼續選擇要點那些餐點,哎呀!選項多有時候也是相當難以抉擇。

吃燒烤還有搭配一個火鍋,現在我都是拿來當蔬菜鍋,多點青菜搭配,燙過後吃清爽的菜,平衡一下飲食。

隨後推來兩台火鍋配料餐車,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加入火鍋,我們重點放在燒肉部分,所以火鍋就加點了青菜部分。

飲料吧部分可以隨自己喜愛選擇,有熱水沖泡,也有冷飲和熱飲。

想要搭配生菜的人,可以在沙拉吧自行取用。

生菜區旁就是醬料區,這次我就都沒取用,想要單純的吃原味,頂多加點鹽調和。

一旁還有冰沙,有水蜜桃和乳酸,冰冰涼涼的剛好可以降溫一下。

冰箱中還有玻璃瓶裝的可樂、芬達和雪碧,吃完燒肉喝罐可樂,可是可以解膩又暢快。

餐後還可以享用冰淇淋,這裡有六種口味,就依照喜好自己挖取。

首先端上來三層塔的肉盤和海鮮盤,等等後面在來一一介紹。

薄鹽牛舌

一分四片,看起來挺大片的牛舌,烤牛舌烤太久會太老,真是一個技巧的食物。

烤牛舌需要隨時注意火侯,通常一面有出肉汁的時候,就要準備翻面。

把握時間趕快翻面,由於今天有店員幫我們燒烤,所以抓的時間恰到好處,我就專心的拍照和吃。

烤得恰到好處的牛舌,馬上就要來吃一口看看。

撒上點鹽,沾著吃更加提味。

牛舌還有另一種烤法,我喜歡將蔥擺在中間,然後指烤單面,肉透色之後,直接把蔥把起來,用餘溫讓肉熟。

美國特級PRIME肋眼牛排

如大理石搬的紋路,特級牛排的特色,分布均勻的油花,讓肉質柔軟香甜。

同樣放在烤網上烤,技巧應該也是跟烤牛舌差不多,同樣是表面出肉汁之後,就要準備翻面。

烤到大概七分熟後就可以準備起爐,這樣吃肉汁多有嫩口。

稍微有點厚度的肉,吃起來口感較佳,沾上點海鹽,肉質更加美味。

阿根廷天使紅蝦、新鮮蛤蠣、天珠貝

海鮮盤中有大隻的天使紅蝦,還有蛤蠣和天珠貝,烤起來吃一定特別的鮮美。

蛤蠣則是要趁剛打開使夾起來,其中鮮美的湯汁要好好保留,才能吃到最佳美味。

烤熟的天珠貝,有著干貝的口感,大口咬下有著海的味道。

四隻阿根廷天使紅蝦也下爐烤了!中間繼續烤著特級生蠔,一個上面灑滿了蒜蓉。

烤蝦的時候,最喜歡這樣排排烤,翻一翻,立一立,全部就能烤熟烤勻。

殼稍微有一點焦,但不影響蝦子飽滿彈牙的肉質,只是紅蝦要如何判斷熟了,還真是一個技術啊!

剝開蝦殼,沒有草蝦容易剝,所以都還會剝到一些肉,肉質的口感倒是很美味。

松坂自然豬、去骨雞腿肉

松坂肉的特殊口感成為現代人心的喜好,帶皮的雞腿,最富有彈性的肉質。

松坂肉烤起來後邊緣帶著金黃色的邊緣,口感特別讓人一口接一口。

去骨雞腿肉連皮烤,烤的皮脆肉多鮮嫩,這樣吃剛剛好。

單骨牛小排、美國頂級厚切肩煎牛肉、澳洲和牛

三種不同的牛肉,其實我不太會分辨肉質,只能憑印象留下名稱,如果有錯還請幫忙指教,謝謝。

看起來這是澳洲和牛,吃完一盤,接續在烤下一盤,現烤現吃不擺放,在剛出爐的美味中享用。

接續烤單骨牛小排,以及特級生蠔,外圍溫度較低小火烤,內側溫度高,大火快烤。

烤完牛小排,接續烤嫩肩牛肉,空間就混著烤,空間夠,烤網髒了隨時會換新,因此不用但新吃到烤焦的部分。

嫩肩牛肉比較有厚度,相對就需要好好地咬,肉嫩肉軟,有時候好好地咬肉的口感更是不錯。

韓式泡菜

除了火鍋裡的蔬菜外,吃肉搭配點韓式泡菜,算是蠻入味,有時候我已會拿包肉生菜連肉一起包成蔬菜捲。

特級生蠔、明太子柳葉魚

大顆的生蠔有人愛有人怕,對於喜歡的人可是會吃下好幾顆,怕的人可能就敬而遠之,我則是有甚麼吃甚麼。明太子柳葉魚很特別的組合,第一次品嘗。

近看一下特級生蠔,肉質相當的飽滿鮮美,等等可以用蒜烤來吃,也可以直接吃原味。

烤熟的生蠔依然飽滿,我吃原味的,蒜蓉的給朋友享用。

我用調羹一次挖起來享用,一口吃下去,滿嘴是鮮蠔的滋味啊!

墨魚香腸、挪威鮭魚

空間的關係先把明太子柳葉魚移來借擺一下,另外有黑色的墨魚香腸,還有整片的挪威鮭魚。

去骨雞腿肉還沒烤完,就跟著墨魚香腸繼續烤了。

墨魚香腸黑黑的看起來挺像血腸,吃起來則是有海的味道,相當不錯的感覺,一旁的則是牛五花。

繼續吃去骨雞腿肉,雞肉烤的剛好,可是相當好吃,把皮的油烤掉,還會有酥脆的口感。

該來繼續解決明太子柳葉魚和挪威鮭魚了,烤魚最怕沾烤網,倒是就會整個解體,不過店員專業而不會有這個問題發生。

明太子柳葉魚,烤完一樣跟爆卵柳葉魚一樣,有著豐富的卵,不過這次的卵可是明太子啊!口味上有著明太子的鹹脆,還有著柳葉魚帶著焦香的肉質,很特別的一個組合。

挪威鮭魚烤熟了,可以趕快來吃,和朋友對半分,剛好可以吃得出鮭魚滋味,又不會分量太多。

美國特級安格斯黑牛

油脂如雪花般分布均勻,老實說我不知道要怎麼分辨安格斯黑牛還是澳洲和牛,兩種不同的肉質,都相當好吃,看來我離饕客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繼續烤牛肉片,不同肉質口感不同,有的有嚼勁,有的軟嫩,能品嘗到不同肉質的口感,真的很幸福。

有專人在幫邊協助燒烤,這是更幸福的事情,不然每次拿捏不準,不是烤太焦,就是沒熟啊!

一塊肉、一塊肉的接續著吃,真的是讓肉食主義者大滿足。

聽說這的霜降牛五花不錯,所以就加點了一份,果真肉質均勻,而且烤這種東西部費時,烤一下就可以吃到了。

柴魚香鬆芋米香

如果光吃肉不習慣的人,還是可以搭配這種香鬆飯,而芋米香不知道是不是使用桃園3號米,據說這種米帶有芋頭香氣。

喜歡吃蝦的人,就繼續點蝦,來個草蝦和天使紅蝦混搭一下,大小還真是有差別。

這次用煮的,但相較之下肉質就會比較軟,果真還是用烤的比較美味。

酒蒸蛤蠣

這是主廚醬料調製的部分,看起來是用酒和奶油調味,直接在小盆裡烤,等開了以後就可以直接吃。

深海彩虹貝

原來就是扇貝,看名字我還搞不清楚,不過對於不清楚的東西,我都是喜歡直接點,反正到眼前真相就大白了。

按讚評5星,還可以送新甜點乳酪餅啊!

烤麻糬

甜點當然就有點熟悉的烤麻糬了!烤上那種黏牙,沾煉乳裹上花生粉。

烤麻糬也是一個學問,沒弄好外面焦,心卻還沒軟,一定要心太軟才會好吃。

果真店員巧工,能讓烤出這樣心太軟的年糕,我自己烤都還辦法烤出這樣的表皮和軟心。

乳酪餅

原來乳酪餅就是指著起酥片,這個烤起來沒有焦的時候會特別好吃,但是不小心就很容易焦掉。

起酥皮需要快速的翻面,一不注意就會焦,因為起酥皮遇熱後就容易焦,如果翻得夠勤奮,到時就可以變成鼓鼓的酥片。

沾上點煉乳的起酥片,相當的美味好吃,餐後甜點一定不能少掉他。

西北麻吉燒

這個熟悉的火鍋料,竟然也可以烤來當甜點吃,這真是出乎我意料啊!

第一次體驗烤麻糬燒,烤到表皮有點龜裂了。

多烤了一會,歸列出竟然就爆漿了!裡面的芝麻餡跑出來見客了。

有花生有芝麻,很特別的體驗,但這樣吃起來皮會有點乾,因此要整顆一口咬下,但要小心燙口。

吃得有點晚了,也快接近打烊時間,看看店內的空間,走到蠻寬敞舒適的。

櫃檯旁的櫥窗有史迪奇還有南瓜頭。

吃飽飽的,可以好好回家休息,改天有機會再來。

本次用餐感謝店家的招待,以及愛評網提供的口碑劵。

先前閱讀了《浪費》一書,書中提到這一本《剩食》,同樣談論食物浪費的問題,而這些浪費的食物在香港多數拿去推填掩埋,帶來空間的問題,同時也帶來了污染的問題,閱讀兩本書之後,同樣都對台灣的廚餘回收與垃圾減量表示肯定,或許居住在台灣很難感受,但確實垃圾隨袋徵收後,回收方便就做得更加嚴謹,畢竟自行花費垃圾費用是很有感的,而廚餘有分為養豬廚餘和非養豬廚餘,讓資源能再利用而不是拋棄。

剩食這個議題對華人有一定的文化衝突,畢竟我們會認為請客喜宴都有豐富讓人吃不完,甚至客人留下殘餘也表示豐餘的涵義,就這樣不自覺就養成吃不完,留下一堆食物被糟蹋,另一部分是較少直接目睹,只有在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最清楚,一部分是餐飲業,多少的食物在不被實用的狀況下被拋棄,預備的分量過多而浪費,為的就是讓客人感受到分量充足不被投訴,另一個就是精緻飲食,把不美味或是口感不佳的食物給剃除,最明顯的就是吐司邊;另外就是市場和超市對於過期食物或賣相簿不佳的拋棄,到底能如何減少這方面的浪費呢?

剩食的部分也不一定算是廚餘,有些只是過了最佳賞味期,有些只是賣相不佳,更有些只是多買了吃不完,這些食物還不一定要些當作廚餘,反而可以捐贈給其他需要的人,甚至開放給需要的人索取,前些日子加入剩食社團,看來裡面相當的熱絡,幾乎有人張貼相關資訊,馬上就會有人回應,這樣避免食物浪費,算是相當不錯的民間方式,有機會也來好好的參與回應。

看著食物的糟蹋,若是在老一輩的眼中是會遭天譴,但現代人往往缺乏對食物的感恩,大量生產和容易取得,不自覺的就習慣隨手丟棄,可別到了無法負荷的時候,再來尋求解決的辦法,一切還是要回到生態的循環去探討,讓資源可以不斷的循環和轉換,我們才能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留給自己也留給下一代。

剩食

作者: 陳曉蕾  

出版社:三聯  

出版日期:2011/07/0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剩食

簡介:

  「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

  「好些國家禁止廚餘送入堆填區,這些廚餘可以捐贈、堆肥、用作飼料、發電……但在香港,無不困難重重。」

  全港三個堆填區,即將飽和,裡頭超過三分一都是廚餘。

  我們可以做什麼?

  每一位香港人,都不得不面對。

  本書講解什麼是「廚餘」,如第一部份探討工商界產生廚餘的成因,第二部份探討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目前如何處理廚餘。第三部份關注的是家居廚餘。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