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繼續吃漢堡的日子!這間算是離我辦公室很近的地方,正好朋友們來訪,那就乾脆一起來享用漢堡,陪伴我度過這漫長的漢堡人生,繼續追求黑熊嚐百堡的目標,雖然這已經耗費了數年,但總覺得離目標漸漸駛近,應該很快地就達到終點。
這間是採自助式經營,所以自己畫菜單,然後拿到櫃檯去點餐,就讓我瞧瞧最重要的那一區漢堡,看看能否又是一個滿足的體驗呢?
Ville Cafe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4巷5號
02-2367-0279
店面位於公館捷運站四號出口附近,往前走到284巷,旁邊有個三角公園,
在往汀洲路方向走去,就可以找到 Ville Cafe。

菜單上有六種漢堡,分別為:
蜂蜜芥末醬雞肉堡、塔塔醬多利魚堡、VILLE招牌牛肉堡
花生醬牛肉堡、火烤夏威夷鳳梨牛肉堡、墨西哥辣醬牛肉堡

這裡提供了四種套餐,主要是飲料、甜點、開胃小點三種不同的組合。

這趟點了蜂蜜芥末醬雞肉堡,但我不知道味道如何,畢竟我沒吃到,
但看到整片的雞肉排,上面還帶著皮,想必口感應該很不錯。

至於我還是點店內的主力漢堡,VILLE招牌牛肉堡
可以看到漢堡排上的起司,也就是標準的牛肉起司堡了!

來近拍一下漢堡,起司融的還不購,我想應該是趁熱肉排還熱的時候放上去,靠餘溫半融。
漢堡包方面,有注意到要加點小工,看起來兩面都稍微煎過,所以漢堡包上蓋有點扁掉了。

一旁搭配的脆薯,就很一般的裹粉薯條。

套餐方面我多點了一份小點,這應該是拼盤派對。
主要是雞米花、薯條和薯格格。
吃過了漢堡,如果你問我有甚麼特色,大概就是吃漢堡吧!
若想知道更多的漢堡資訊,歡迎加入漢堡人生粉絲專頁!
今天星期一,是屬於一段沒有人會來打擾的自我時間,於是我就起身到公館找間咖啡館好好的看這一本書,雖然外面是颱風下雨的天氣,仍沒有打斷我熱忱的心思,最後就就找了一間,一樓是麵包店,二樓是咖啡廳的店面,好好的來品嚐這一本『過於喧囂的孤獨』。
這本書內容約是在說一名主角從事一個在癈紙購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在這三十五來的感受,當中有他的愛情故事、他的工作的喜悅、他的時代變遷以及他的生命;當中他總是幸福地微笑著望見天,與外面世界兀自喧囂、擾攘中顯示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也是另一種的孤獨。
在這書藉當中最令我非常感觸的,也就是這位主角因事態變遷後,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看到這裡時,我的心已完完全全被沈浸那寂寞孤獨中了,此時我抬起頭來,看這窗外的人來人往的人及車,以及下的非常大的雨勢,看了一陣子,在回頭來思想自己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孤獨。
其實我自己深知道,憂鬱、孤獨的心情是不會自己去尋找我,而是我自己去尋找它,才使我憂鬱、孤獨起來的,雖然自己深知,卻時常去尋找憂鬱、孤獨使自己陷入絕望及痛苦當中,也使自己我都無可救藥的迷戀著憂鬱、孤獨;或許是自己不甘寂寞吧!所以才產生自己的另一種孤獨的我。
無疑的,我想不論男女、基督徒、非基督徒,都會被一些事務來破壞我們心靈平靜,因而在生活中製造煩惱的內心掙扎作戰。但因憂鬱是那些自尋煩惱的人要付上的代價,這是我親身體會到的,因為憂鬱是毫無無義的,因為憂鬱不能改變未來及那些必會發生的事情;然而,憂鬱卻以扺消今天的努力,也浪費了許多的時光。
或許,人生變化真很大,當中心裡也有很多的感觸,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但生命真的如梭飛逝,轉瞬就各分東西,所以我們該學習去珍惜現在的所有的吧!
本篇心得貓熊撰寫於2003/9/2
過於喧囂的孤獨
作者: Bohumil Hrabal
譯者:楊樂雲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2/11/25
購買資訊:過於喧囂的孤獨
簡介:
小說透過廢紙收購站一個老打包工講述他三十五年工作的通篇獨白,表達出對那些摧殘、踐踏甚至毀滅人類文化的愚蠢暴行的無比痛惜、憤恨與控訴。主角並非捶胸頓足大喊大叫,而是把這經歷當做「Love story」平靜地?述出來。蒼蠅成堆、老鼠成群、潮濕惡臭的地下室,卻被廢紙打包工漢嘉敘述為「天堂」。這部小說在赫拉巴爾腦海裡醞釀了二十年之久,他不斷對之加以補充,進行反覆的深刻思考,直到主人公漢嘉與他自己融為一體! ,重寫至第三稿才成書。這一稿讀來猶如一部憂傷的事曲,他滿意地說:「直到現在這個故事才是動人的。」他自己被感動得幾乎落淚。小說完稿的時間是一九七六年,但當時無法問世,直到一九八九年底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期出了不少關於信仰反思的書籍,而這些書籍皆來自於非傳統基督教出版社,而書籍看似要對尚未接受信仰的人,傳達一個真實信仰的面貌,有別於傳統教會中的觀念,但這類書籍並非真的在對未信者傳遞訊息,反而還是在對已接受信仰的朋友們,傳遞一個不一樣的聲音;若是真的去思考台灣現在基督信仰的面貌,應該不難察覺信仰已經偏離了方向,當教堂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時候,對社會的影響與周遭的環境是否有相對應的影響?或著只是一種從各地招聚人數,形成了一種團體的自我陶醉現象,而基督徒人數的增加,部論是商人、官員;那麼對所謂的公平正義是否若實呢?還是只是透過大量的捐贈,成為另類的贖罪文化?面對信仰的景況,我們可以多一些質疑,多一些反思;並且離開舒適的教堂,走近有需要的地方實踐信仰,回到日常生活,家庭、工作、交友圈等,讓信仰是若實在生活中,而不是在教堂內的事奉中。
回到書本的內容,作者透過講道的方式,闡述出他對信仰的思考,將近花了一半的篇幅討論粉絲和跟隨者,強調的重點是關係的確立,但這樣的論述似乎作者太輕看粉絲的忠誠與熱誠,反而只是談論出片面的粉絲,和深度的粉絲的差別,難道不知道粉絲本身就是一種追隨者,我們比較常說的叫做追星族,為了喜愛的偶像,可以犧牲超乎所想像的一切;對於作者所呈現的描述是可以清楚理解,而從信仰的層面來看,多數的粉絲確實不到追星族的熱誠,只是像旁觀者,並沒有真實的參與在信仰層面,面對信仰可以探討的議題可以更深更多。
透過書中的表達,可以檢視我們自己對信仰的態度,而我比較想用的形容,並不是粉絲或追隨者,而是旁觀者還是實踐者,而實踐者有可以區分,盲目地實踐者,還是謹慎地實踐;正如書中所第五章談論的內容,信仰是跟著教條的實踐,而是跟隨耶穌的榜樣;在書中的第二部分反而就開始變得抽象,不斷地搶掉捨己與揹起十字架;核心的信仰裡面並沒有錯誤,只是為何捨己?又背起甚麼十字架?若是不謹慎的使用這兩個形容,反而容易帶出缺乏思考的信仰,甚至走偏到盲從而不自知;因此當談論捨己的時候,需要再補上一個利他的論述;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眾人的益處(林前10:24,33)。而談論揹起十字架,相對的需要補上關於信仰的責任,若以實踐的方式來形容,就是耶穌給的這段回應:「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太25:35-36)。」更貼切的形容,可以引用「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
面對信仰的反思,或許不是單從書籍就可以學習,而是要回到日常生活的實踐,信仰不能與生活脫節,所謂聖俗二分的錯誤觀念必須要先打破,教堂中的各類事奉並不能代表信仰的實踐,而是讓信仰的價值真實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真誠的建議,讓教堂回到一個學習神話語的地方,讓信仰成為每日生活的真實價值,這是一條選擇的路,落只是教堂中的信徒,而不是生活中的信徒,其實那不能算是信仰,或著不能稱作基督徒,只能當作基督教徒,或是宗教成員看待,倒底甚麼才是真實的基督信仰,這是需要經常去反思,甚至質疑不同的教導,讓信仰真實的影響生命的價值,不在區隔生活與信仰兩者之間。
我不是耶穌的粉絲:你是在崇拜偶像,還是在追尋信仰?
Not a Fan: Becoming a Completely Committed Follower of Jesus
作者: 凱爾・艾德曼
原文作者:Kyle Idleman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19
購買資訊:我不是耶穌的粉絲
簡介:
該是告別「粉絲心態」的時候了
現在就加入耶穌的「非粉絲團」!
找回信仰的初衷,活出耶穌愛和寬恕的教導,
扛起生命中的十字架,全心全意跟隨祂吧!
以往,我總是在我的講道裡鼓勵會眾要跟隨耶穌。我努力想讓「跟隨耶穌」這件事變得盡可能的吸引人、舒適且方便。而今,我必須為此深深致歉。因為耶穌根本不在乎自己身邊有多少粉絲。
今天的美國教會,已經慢慢把「聖殿」變身為「體育館」。每週日,大批大批的粉絲群聚在偌大的體育館內,高舉雙手為耶穌歡呼,但並不想認真跟隨祂。這是當今教會最大的挑戰和隱憂,人們趨近耶穌為要索取各樣祝福和好處,從不問自己該付出什麼。
粉絲有一種普遍心態:擔心一旦太投入,便無法抽身。他們不想錯失一些東西,只想淺嘗即止,不想因為太認真而受傷或受苦。享受一切唾手可得的好處,但最好不需為此犧牲任何事物。我們並非不願意和耶穌建立關係,只不過,我們希望代價不要太大。
上帝絕非「需要」你的時間,上帝絕非「需要」你的金錢,上帝也絕非「需要」你的敬拜。祂需要的是你,祂要你的愛。祂渴望你熱切地追求祂,而那些外在的要求,不過是因著愛而自然發生的事。你的時間、你的金錢、你的敬拜,只是一種外在記號,探觸你對耶穌的愛是不是已然超越這一切外在要求。
當你翻閱這本書時,我希望你和我一同上路、一起探索,到底「跟隨耶穌」的真意為何。
有時覓食會往漢生西路新海路方向走去,尋找著許多未曾接觸的味道,這一次是來到了路過多次,卻尚未品嚐的韓過料理,不知道過往在猶豫些什麼,總是路過而沒有考慮踏入,這次就不多想了,畢竟沒吃過的電,總是要吃過才會知道。

韓鼓韓式料理在這車水馬龍的路口,對面正是致理技術學院的後門,這路口有點複雜,看紅綠燈過馬路也有技術性,但網路上有搜尋到先前在莒光路有一間韓鼓房韓式料理,看招牌和標誌似乎是同一間店,是否是搬遷過來的呢?
韓鼓韓式料理
新北市板橋區新海路11號
02-2253-1538
同樣這裡搭捷運不是可以快速到達的地方,不論搭到新埔捷運站,還是板橋捷運站,都必須要走一小段路,才能抵達。

看著菜單上有石鍋、烤肉飯、湯鍋、麵、熱炒、烤盤和火鍋,還有二至四人的套餐,到底有甚麼是我未曾吃過的東西呢?

自行選擇的韓式小菜,似乎是韓式料理中最棒的搭配。

挑選了六種不同的小菜,這次挑的比較屬於清單的口味,沒有選擇任何醃製泡菜類的小菜。

這次就點了這個鍋,韓式鋤燒火鍋,這個名字不就跟日本的壽喜燒同樣,結果事實證明就是壽喜燒。

理所當然的就有這顆蛋的酌料,已經配好了醬油和辣粉,不過吃起來還是跟日式壽喜燒相同,那到底韓式多了甚麼呢?

還是不免俗的要來份石鍋拌飯,趁著石鍋尚熱,把飯和菜以及辣椒醬拌勻,然後繼續往石鍋邊壓一壓,這樣才能多幾分鍋巴。

再來一份海鮮煎餅,這個擺法好像是在吃月亮蝦餅唷!

最後再來份熱炒的韓式料理,辣炒魷魚不錯的選擇吧!
一起彼此分享吃,才能有更多的體驗!下次繼續吃下去唷!有人要一起來嗎?
教會這個詞,對基督徒應該是在瞭解不過了,但對非基督徒而言,似乎就有點清楚又不是那麼清楚,不過呢?教會也不是那麼神秘的一個組織,只不過帶了一點奧秘的色彩,如果願意認識教會,只要揭開那層面紗,似乎就能看的很清楚,除非你不願意揭開。
這次的內容,主要是想來談論教會成長的事情,看起來似乎有方法,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可以依循的方式,喜歡聖經中哥林多前書裡面所寫:【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這裡清楚了表達怎樣才能使教會成長。
學過了幾種管理方式,也閱讀相關的書籍,不管是教會、團契、小組,或著是商業領域的公司、團隊…等,跟這段經文皆息息相關,我們所能做的只是能製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卻無法按造自己的想法讓這個團體生長,唯有神能讓它生長。
這樣說法,似乎又有點偷懶的想法,事實上要建造一個好的環境,是片刻不得馬虎,不然根本沒辦法建立起一個可以生長的環境;而過度的保護也不是一個好的環境,記得以前聽過一個小故事,故事是這樣記載:「有一個富翁買了一個很高級的蘭花,深深怕他被曬壞、風吹雨打,因此建了一個舒適的房間,不會有風吹、不會有雨打、更不會被太陽曬;有一日富翁的好友來訪,富翁想展示他的蘭花,就帶他去這個房間觀看蘭花;結果呢?」相信聰明的你也知道了答案,這個蘭花就這樣枯死了。
教會也就是這樣,教會是有一群人所組成,因此它是一個生命體,應該說是一群生命體,因著耶穌基督的恩典而聚集,不可能完完全全的給予這樣的群體一個封閉環境,也只能提供它們成長的需要,使它們藉著神的恩典而茁壯,因此我們在思考教會成長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更開放點呢?還是要像富翁所做的事情一樣呢?
教會有一些成長要素是我們需要維護,敬拜、團契、訓練、服事、宣教,這五個項目塑造教會可以成長的必要環境,透過禱告的澆灌,再來就是等候神使他成長,如果過度的期盼成長,而變成秧苗助長,我想這樣的結果,不是我們樂見的。
本心得撰寫於2003/8/31
直奔標竿 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
作者: 華理克
原文作者:Rick Warren
譯者:楊高俐理
出版社:道聲
出版日期:1997/09/01
購買資訊:直奔標竿
簡介:
"直奔標竿"是一本治會學指南,有清楚的聖經原則,實際的使用經驗..
若能咀嚼消化,善加應用,對教會、對個人都會帶來極大的助益。
距離閱讀完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相隔將近四年的時間,終於閱讀此系列的第二集消失的密室,不過這本書也是跟朋友借閱,相隔四年才閱讀完,也寄售這本書在我家待了快四年,天啊!果真我不是小說迷,可以間隔這麼久才又打開來閱讀。
回到書中的內容,這次看見了甚麼才是家庭,關於寄養的環境,以及朋友榮恩家人間的互動,而在這眾多孩子的家庭,財務上的吃緊卻依然慷慨地照料哈利波特,是否我們能感受到金錢絕非是萬能,家人的關係超出了金錢的限制,縱然資金的有限,但仍可堅定地走下去,而這無非也是哈利波特在尋找的家人關係。
一個無人能聽懂的細微聲音,迴盪在哈利波特的耳邊,一位家庭精靈多比不畏懼主人,想要盡可能的保護哈利波特,許多的不可思議的狀況接踵而來,甚至發生了石化的事件,充滿著許多故事的懸疑,讓閱讀者能充滿著好奇,不斷的閱讀下去,轉眼間我也在短短的時間閱讀完這本書。
除了這些懸疑之外,故事的一部分則是描述著洛哈教授的表面功夫,透過外表與誇示自己的經歷,成為了許多女巫們的偶像,然而真實的狀況卻非如此,在偶像光鮮亮麗的包裝之下,呈現出來的卻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個性,粉絲與非粉絲在喜愛上呈現了明顯的差距,這值得我們思考,終究我們的未來要走向何處,書中正紀載著學員們要選擇的方向,我們所追求的未來會是表面的含意,還是會有更深層的意義呢?
消失的密室依然有許多的思考點可以探討,而怎樣的選擇卻也能帶出不同的未來,看似出色的學生,所追求的最偉大的虛名,到最後變成了最邪惡的腳色,這正是聖經中記載的一段話,出自箴言第四章23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可以看見哈利波特在入學時分類帽原先要加湯分配至史萊哲林學院,因為那重圍表現最好的地方,但哈利波特自己做了選擇,要求它不要把他分到史萊哲林,最後被分配到了葛來分多;一種選擇帶出了不同的結果,若是你會做怎樣的選擇呢?
前篇心得:哈利波特(1):神祕的魔法石 - 表面的膚淺反而無法看見真相
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作者: J. K. 羅琳/著
原文作者:J. K. Rowling
譯者:彭倩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0/12/25
購買資訊:哈利波特(2):消失的密室
簡介:
『密室已經打開了。傳人的仇敵們,當心了……』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預警?密室究竟在哪裡?
才一開學,魔法學校裡卻怪事連連:先是管理員飛七的貓,不知道為什麼竟然被『石化』!然後學校裡的學生,也是一個接一個慘遭毒手……難道這些慘劇都和密室的預警有關?而傳言中『毀滅麻種』的恐怖事件,是否正在秘密進行?為了解開這一連串駭人聽聞的謎團,哈利波特勢必得找到密室,但他也正一步步接近致命的危機....。
繼《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J.K.羅琳再度展她說故事的長才,以《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在全球掀起一股更強大的閱讀熱潮!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因為《哈利波特》而有了共同的話題。《哈利波特》帶給讀者的,不僅是一個充滿想像力的魔法世界,還有人們原本深藏心底的夢想!
探尋未品嚐過的店家,這可能是一種興趣,也可能是一種任性,總是不喜歡去重複的店家,因此常常四處走動,看看有沒有新開,或是還沒有吃過的店,這次就走到了三民路和中山路口,靠近板橋家樂福的地方,看著埔墘派出所旁的日本料理店,不知道價位如何?

本來擔心日本料理店價值不斐,不過看到平價兩個字,就稍微放心了,網路上稍微搜尋過,這間應該是從中和搬過來的店家,看菜單相近似。
八戶平價日本料理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292號
02-2957-1669
店家位於板橋中山路和三民路交叉口附近,並不是人潮往來多的地方,但稍微留意到埔墘派出所,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這間店。

先點了一份花壽司,分量算是不錯,有著玉子燒、黃瓜、魚鬆、高麗菜、蟹肉棒等搭配。

一份綜合生魚片,一百五十元份量不大,有旗魚、鮭魚、鮪魚。

還點了一份日本炸豆腐,外脆內嫩的雞蛋豆腐。

主餐上桌,這一份豬排定食,有生菜、有茶碗蒸、泡菜,還有味噌湯

炸豬排的厚度還不錯,多汁不乾澀。

另一份是炸蝦定食,兩隻炸蝦配上炸青菜,份量尚可。
論價錢對日本料理來說算是實惠,算是一次不錯的用餐,接著還是繼續探尋不同的店家,努力吃,還有太多店還沒去過。
人生的過程會經歷無數次的成敗,然而成敗並不能代表什麼?只能證明一件事情,就是你親自經歷了這件事,因此在我們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時,或許該更看重進行的過程。往往會認為成功就功成名就,而失敗則就令人嗤之以鼻,這樣的環境造成許多人缺乏了犯錯的勇氣。
犯錯並不算丟臉,也不能算是徹底挫敗,因此犯錯不應該只受到鄙視,失敗也不應該受到侮辱,真正要被鄙視反倒是犯了錯不願意承認錯誤,不敢面對錯誤,更不願再錯誤中學會教訓;而該侮辱的應該是那些不願意創新,只會故步自封的那些人。
我在參予事工的過程中,必須學習承認設計上的錯誤,因為錯誤有時是成長的幫助,我相信在使用過開發出來的網站,不然發現在設計的操作中,似乎過於複雜繁瑣,甚至許多人反應不知道要如何操作,如果保持驕傲的態度,不願意承認錯誤,或許一時感覺相當的成功,可以塑造在光環底下,但事實上呢?時間會考驗整個網站的功能運作,漸漸使用者也會呈現出事實來,如果不知悔改承認錯誤,這樣的網站註定要關站的一天,因此隨時要學著承認錯誤。但更重要的事,如果當初沒有做這樣的設計,或許也不會知道使用者的需要,這是在犯錯過程中的學習。
對於感情上的歷程也是一樣,許多的問題癥結,只在乎你願不願意去冒這個險,在經驗裡,我有個印象是在我犯了錯以後,才知道的事情;我和一個朋友曾經做了一個玩笑事件,但也反應了真實的層面出來,某一個靠近聖誕節的日子,我和朋友在教會佈置聖誕節的裝飾,但由於人手不足,就決定找教會的一個女孩子來幫忙,我們在暗地裡計畫,如何能把人找出來,因此就以談判的名義約人出來,打了通電話給這位女孩,以約她出來讓他做選擇,到底她喜歡我,還是喜歡我朋友?因此他放下手中一切的事情,衝衝忙忙的趕了過來,卻發現事情跟她想像的不一樣,只是想找她忙,但因為不懂女孩的心思,這樣的狀況產生了僵局,也爆發了一些事件,但這樣的錯誤,讓我知道她在乎我們的感受,也讓我知道該如何警慎面對女孩的心思。
說了這些分享,目的不是叫我們為了犯錯而犯錯,而是希望能傳達出勇於面對錯誤與失敗,在錯誤與失敗中明白教訓,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不要以成功驕傲,更應該有膽量嘗試新的經驗,勇於面對改變與創新的思維。
本篇心得撰寫於2003/8/28
犯錯最多的是最後贏家 WHOEVER MAKES THE MOST MISTAKES WINS
作者: 理查‧法森,雷夫‧凱斯/著
原文作者:Richard Farson,Ralph Keyes
譯者:吳國卿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3/07/01
購買資訊:
簡介:
何謂成功?何謂失敗?誰最在乎輸贏?關鍵何在?
在今日競爭激烈的商業活動中,成功有賴不斷地創新。唯有全新思維——對待成功與失敗的嶄新態度——才能改造企業經理人的管理觀念。
與其獎勵成功,懲罰失敗,《犯錯最多的最後贏家》提出建議,經理人應該專注於從經驗中能夠學習到的教訓。弔詭的是,我們愈不追求成功與逃避失敗,就愈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本書作者指出,面對挑戰的關鍵態度在於勇敢冒險。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經濟活動中,企業經理人遭遇到的失敗絕不少於成功,這是否代表著他們的失敗?以傳統的定義來看,或許是;但是,成功與失敗都是邁向偉大成就的必經之路。畢竟可口可樂的復興誕生於新可樂的慘敗教訓,而嚴重的財務危機也迫使IBM徹底進行改造。
睿智的領導人接受挫敗,視為邁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腳步。他們也知道,要在變遷快速的激烈競爭中屈居人後,最快的方法莫過於依賴過去行得通的做法,例如,曾經引領風騷的全錄和寶麗來過度依賴逐漸落伍的策略。相對的,奇異和3M公司,至今仍然因為鼓勵創新而保持欣欣向榮,即使遭遇挫敗也不改初衷。
法森和凱伊斯在他們震聾發瞶的新著作中,稱這種開明的方法為「建設性的犯錯」。最精彩的是,他們把領悟與心得寫成一本字字珠璣的小書,簡明扼要地道出他們不落俗套的洞見。
一本記載著美國世界展望會會長與會長夫人走訪各地的經歷,透過一種信仰靈修和回應的方式,述說著與不同人接觸所帶出來的感觸,看過這九十篇的故事,更能感受到這世界的差距,以及人們追求富裕和追求生存的差距,這些故事帶出了生命中真實的富足,相較於在都市生活中的我們,貧乏的心靈只剩下追求不實際的奢華,正好前一陣子有段影片正沉陷出這樣貧窮的心靈,當我們在還貧窮的時候,其實正呈現出一種貪婪的本性。
有時覺得都市生活相當的貧乏,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金錢消費而來,而在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心態下,變成不斷追隨物質的感官享受,有太多的消費其實都只是一種耗費,當我們無法真正區隔出需要與想要,實用還是無用的時候,我們已經處於了一個追求超過自己能力的生活,搭配上消費主義的形成,到底我們是為了甚麼消費?而多少商人又透過這樣的喧染,不斷的要我們去購買無法存留的物質呢?
談論人性的變化還是得回到一個真實的信仰價值,當信仰漸漸忽略了行善的時候,這個基督信仰就已經不再是基督信仰了,在提摩太後書二章21節提到:「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聖經中不斷的提醒行善的重要,但似乎現在的教會教導中,只剩下要去跟神求,卻少掉了要去行的教導;當然也有出現更偏門的教會事奉觀點,聖俗的二分,但卻未搞清楚何謂俗事,當若這些服事並無法讓人真正的去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些服事也就成為了一種俗事。
當基督徒追求神的國時,別變成了一種追求未來的景象,而是要在當下去成就神的國,神的國並不是遙不可及,而是一種具體的回應,在路加福音就記載一位官問耶穌怎麼樣才能承受永生,在這段對話中耶穌如此回答:「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而這個永生的觀念跟神的國是一體的,並不能缺隔,永生的本質正是一種與神建立關係的呈現;是否在信仰中我們能有這樣的看見呢?
書中能讓幫助我們更多的思索,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信仰,看來有太多的事情被我們視而不見,或著貪婪的追求已經讓我們在信仰中迷失,當教堂建築物越來越奢華之時,是否我們的信仰也越離越遠了呢?
微光中跳舞:在破碎的世界看見希望 He Walks Among Us
作者: 理查.史汀斯, 瑞妮.史汀斯/合著
原文作者:Richard Stearns,Reneé Stearns
譯者:薛豐旻
出版社:道聲
出版日期:2015/03/05
購買資訊:微光中跳舞
簡介:
"答應我,你將給信心一次奮戰的機會。
當你必須選擇坐在一旁觀看或是起身上場跳舞時,
我希望你選擇後者,跳舞吧!"
世界上有數百萬人生活在死亡邊緣,缺乏食物和水等生存基本需求,更別提醫療照護、受教育的機會,或是從事任何經濟活動的可能性。理查和瑞妮夫婦去到世界上最不起眼又遙遠的地方,走進這群人的生活,用心傾聽與了解真實的生命故事。
出乎意料地,這群人在某些方面卻非常富足,甚至足以成為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如何生活、愛與被愛、克服難關,還有歡樂讚美。從烏干達女孩瑪格莉特散發出堅毅的饒恕力量;因貧困而被迫成為性工作者的尚比亞年輕媽媽,將剛出生的女兒命名為「更多祝福」;受乾旱威脅的馬拉威婦女為了新的養殖場歡欣跳舞。如果我們花一點時間了解他們的生活,一定會不由得為自己所擁有的感謝,更清楚要如何過這一生。
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書。照片裡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抹微笑,每一滴眼淚都是珍貴的影像,每篇故事都是活在現代信心巨人的見證。本書作者帶著我們去到那些被戰亂、饑荒、貧窮、疾病、地震、颶風摧殘的地方,走進那些人的生活,看見他們如何從受助者成為幫助者,激勵我們,繼續成為傳遞愛與恩典的人。
"在喜樂時跳舞,在哀哭時跳舞,
在雨中跳舞,在微光中跳舞!
你將發現一個充滿盼望、平安、喜樂的信心!"
先前和同事路過台北車站,看到的這間店面門外排著隊,想說找機會去吃吃看,就在一次臨時起意的行程,就來到台北車站,想說看看能不能不用等就進去出,才走進排隊的位置,服務生就問幾個人,然後就帶我們進去,原來其他人因為還沒到齊,所以在外面等,我們正好都到齊就直接優先進入。

網站上是如此介紹,添好運點心專門店是一間著名的香港點心店,既然吃過那麼多的港點,那就也來試試看這邊的味道了。
添好運台北站前店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36號1樓
02-2370-7078
地點位於台北火車站正對面,捷運台北火車站六號出口和八號出口之間。

入座後看著桌上的各式港點,到底該點些甚麼才好呢?又是一個難抉擇的時間,那就想吃的東西都各來一份好了。

首先吃港式料理我還是喜歡吃粥,就點了這份金銀蛋瘦肉粥,份量雖不大但餡料多。

一份很精緻的臘味糯米飯,口味算是不錯。

古法糯米雞,大概就是荷葉包的粽子吧!這樣說會不會比較沒格調?

剝開來瞧瞧,還不錯的餡料,還有臘腸提味。

白灼時蔬燙過的大陸妹淋上醬,口感不錯,還帶著清脆的口感。

晶瑩蝦肉餃,透明的餃皮配上扎實的蝦肉餡,帶著彈牙的感覺。

大排檔腸粉,淋上醬油和胡麻醬,腸粉搭配上蔥花,算是第一次吃無包餡的腸粉。

鮮蝦燒賣皇,現蒸出來的燒繞,正好帶有最佳的口感,常常吃外面的燒賣都有點蒸過透了;太久沒吃到剛剛好熟度的燒賣,這也才算是燒賣吧!

這又是什麼腸粉啊?老實說腸粉看來都長得差不多,我想這個應該是免治牛肉腸吧?

回頭整理相片的時候,端看腸粉真的很難判對其中的差異。

從這個切面看的出來是什麼嗎?應該是黃沙豬潤腸吧?

酥皮焗叉燒包,這也是我第一次吃的東西,原來外層是波蘿的酥皮,裡面包上了叉燒餡的麵包。

還有這份香煎蘿蔔糕,煎的色澤勻稱,口感比較偏軟。

陳皮牛肉球,所以兩個是分開的啊!陳皮原來是豆腐皮,牛肉丸的口味來不錯吃。

鮑汁悶鳳爪,這個就不太合我的口味,我還是喜歡港式偏紅的那種鳳爪。

而這份鼓汁蒸肉排,味道比較偏重,單純吃沒配茶水就會有點鹹。

青芥末明蝦餃,原來是炸餃啊!芥末配明太子是不錯的選擇,有口咬下的時候,燙啊!

這應該是最後一道了!鮮蝦腐皮捲,最後幾樣來的是炸的口味,真的快不行了!順序好像應該要調整一下才行。

最後還是來分甜點,杞子桂花糕,濃郁的桂花味,正好為了這一餐畫下句點。

琳瑯滿目的點了下來,價錢也真是不斐啊!再吃下去也超過吃到版的錢了。
更多內容
«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