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假性孤兒 - 不被滿足的心理需要

Posted 星期三, 三月 07 2018 8:08 作者 黑熊

這本書是我在閱讀完《情緒勒索》朋友推薦我閱讀的書籍,翻為《假性孤兒》之後,發現到許多的情緒勒索的問題,可能來自於孩童家庭的景況,從小無法得到心理需求的被滿足,造成了一些性格扭曲,不小心自己也就陷入失控的情緒中,這個議題似乎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談完,還需要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書中的內容有點像是導引大家自我療癒,從認識問題一直到如何釐清界線,擺脫來自父母的捆鎖,當然如果可以就找到一個情感健全的人,這樣才不會重蹈覆轍,書中有許多的檢測題目,可以邊閱讀邊思考,不過面對心理問題的狀況,最難克服的應該是自我的坦承,如果只是自欺或是放任,那問題只會慢慢地堆積,直到壓到自己喘不過氣來。

漸漸才明白原來許多的心理問題來自童年時的傷害,難怪坊間會有許多回顧童年的課程,尋找出出童年的芥蒂,面對問題理解問題,然後放下問題,有機會再來去多閱讀相關的書籍,有更多的認識才能有更寬廣的心胸,避免因為無知而片面貼他人標籤,下一本關於心理方面的書籍該閱讀什麼呢?有人可以推薦嗎?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作者: 琳賽‧吉普森  

原文作者: Lindsay C. Gibson

譯者: 范瑞玟

出版社: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14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資訊:假性孤兒

簡介:

  你是否覺得……

  ◎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跟我不親,他們總是站得遠遠的。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為何和某些家人相處總是叫人挫折、換得遍體鱗傷。

  ◎在關鍵時刻,心底會冒出一個聲音否定自己。

  ◎在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會找父母談心。

  ◎我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父母才會喜歡我。

  ◎明明擁有一切,但為何我還是覺得孤寂。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

  這些父母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一切正常,他們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提供溫飽、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僅止於此。

  「你已經長大了,不准再抱布娃娃睡覺,把它丟掉!」

  「我才不管你有什麼感覺,我只供你們吃住就好。」

  「別再胡思亂想了,你只能照我的安排,不准有任何意見。」

  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你將看見:為何父母總是不了解你、不夠關心你,不論你再努力溝通,都無法改善,就算努力與父母建立關係,都只帶給自己傷害。你會發現,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

  藏在親情影子裡的噩夢:

  ●父母要求完美魔咒: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也許爸媽就會稱讚我了……

  ●父母的情緒潛規則:為了安撫爸媽的情緒,我總是疲於奔命……

  ●父母的情感的高牆:沒有我,爸媽也無所謂、爸媽不喜歡我的親近……

  童年的孤單包圍著我們,就算長大,仍無法擺脫,只是換了另一個形式:沮喪、焦慮、長期緊張、壓力、睡不著等失控的感覺折磨我們。這些身心症狀像是一套警報系統,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愛──那就是覺醒的開始。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累積20年的諮商經驗,分享真實案例,讓我們看見父母帶來的痛,解開與親情的枷鎖,修補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絕複製上一代給予的傷痕……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