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 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
Posted
星期一, 七月 13 2015 23:05
作者
黑熊
網際網路的興起帶來了怎樣的改變?對於像我這樣處於跨越有兩個邊界的人,通常有著一些感觸,而作者將這樣的感觸撰寫成書,探討這些改變帶來了那些影響,而有些事情是真的回不去了,帶來的改變有好、有壞,確實留下了許多的思考脈絡,也讓人總是回想起那段沒有網際網路的童年時光,沒有了網際網路可以使用的日子,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日子?
看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改變,隨著行動上網的普及,行動裝置的便利性,人與人面對面的交集就越來越少,早晨搭著捷運通勤的時光,人與人眼神鮮少會有交會,多數都是在看著自己的手機,滑來滑去看著不同訊息,傳遞各種即時通訊進行交流,不在身邊的人距離變得很近,而在近在身邊的人少掉了交集的可能,這樣一個時代的改變,人們的交集變成需要透過網際網路來發生。
另一個網路與論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零散,許許多多的事情被片面化解讀,然後一知半解的圍繞下,形成了一種網路霸凌的現象,這樣的環境似乎也考驗著人的耐壓程度,當輿論興起的波濤時,如何能在這樣的洶湧中全身而退呢?又要如何不捲入這樣的風暴呢?面對這樣片面又零碎的網路世界中,我們需要的是擁有更清楚的分辨能力,以及如何讓自己不流入情緒的狂潮中。
作者為了讓自己遠離網路,做了一個實際上的體驗,脫離網路的三十天,最終發現這樣的改變只是讓自己陷入另一個困境,並不能真正地找尋到所期待的發現,換來的只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焦慮感;面對無法改變的環境,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去適應,這個問題不只在這樣的網際網路中,在現實的現代化發展下,很多的傳統鄉鎮、部落,都受到這一的波及,能回去過往的可能很低,唯一能做的就是迎向它,並且適應它並且影響它,這樣才能帶出另一個世界的轉變開始。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The end of absence
作者: 麥克‧哈里斯
譯者:威治,朱詩迪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03/12
購買資訊:留一段時間給自己
簡介:
還記得沒有網路之前的日子嗎?
當我們連生命中曾經屬於自己的空白時光都自願交給網路科技時,
你是否曾仔細想過:
我們究竟放棄了什麼,來交換現在這一切?
而我們還留下了什麼,給我們自己?
從沒有網路,到現在隨時能夠上網的時代,只不過區區數十年。現在只要上谷哥搜尋,就會跑出我們想要的各種資訊;只要點一下臉書或是LINE,就可以隨時 看見我們親朋好友的新鮮事。但與此同時,那些對我們很重要的事物和經驗、一種人與人或人與物事的連接,實際上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慢慢溜走了,無法再恢復。
現在的我們,或許還依稀記得網路出現之前的生活。我們會為了傳達思念寫出一封封動人的信、會為了課堂上不明白的事物學會去探究思考原因,甚至只是為了無所事事,而讓自己獨處,翱翔在自己的天馬行空之中。
但現在,你還曾經如此做過嗎?
作者麥克‧哈里斯將80年代前後作為分水嶺。在80年代前出生的人,開始接觸網路時已是成年人,他們曾經驗網路出現前的生活模式,屬於「跨立的世代」 (Straddle generation),因此能感受當中的差異,但是80年代或之後出生的人,他們將完全失去那些寶貴的經驗。麥克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應該留 給後世什麼呢?答案是「抽離」(absence),從網路科技、從自身之外的事物「抽離」。當網上生活佔據你生活的全部經驗時,有些連接(經驗)開始一點 一滴地流走,你失去了它,就難以恢復它的價值。
現在的我們就猶如過去的古騰堡時代,當時古騰堡的印刷讓宗教學家認為:「信心會減弱,法會滅亡,而聖經將湮沒無聞。」如今的網路就猶如古騰堡的印刷,大大的衝擊並改變我們的行為,甚至是思考。
如今全球網路使用量較過去十年擴大了近五倍,根據Youtube的統計數字,每分鐘用戶上傳的視訊長度高達一百小時,亦即我們每天都在過著十年般的時光。而美國的調查顯示,平均18至64歲的人,每天花三點二小時在社交網站上。
在這新古騰堡時代,麥克認為網路讓我們持續保持「連線」,卻擾亂了「思考」的本身,我們的數位設備無時無刻都在嗡嗡作響,它打斷了我們「想像」的機會, 甚至是可能的新見解與發現。我們渴望上傳美食的照片到instagram上更甚於吃下美食;我們在網路上創造虛偽的自我化身來掩蓋真實的自己;我們透過數 位螢幕上由點陣圖像排列而成的「我愛你」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最後,我們任由它取代我們的一切。
在這個能令我們著迷的資訊年代、什麼都 能隨手可得的年代裡,我們很少思考人類究竟放棄了什麼,換來現在的一切。作者試圖重現這些在地球已經消失和缺少的特別連接,從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性愛、記 憶、距離等,逐一探索,提醒我們,那沒有網路科技、只有自己的抽離時刻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部份,是值得我們保護的,也是人類獲得持久滿足感的根源。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