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覓食 - 客家原味特色
Posted
星期一, 十月 31 2011 8:04
作者
黑熊
周末遇到好天氣,要前往改革宗新竹教會聚會分享,選擇了騎乘我的小機車出遊,順便兜風看看沒去過的地方。
我真的沒有進入過北埔的市區,以往比較常去的是內灣,北埔則是第一次停下來溜搭,看看吃吃走走,感受一下不同地方的特色。
北埔老街
北埔老街的算是一個小市集,範圍不大,由慈天宮前方的北埔街,延伸至兩旁的廟前街和南興街。
從北埔老街的市集入口望過去,感覺上跟傳統的菜市場很像,不過重點不再賣菜,而是在賣不同的客家佳餚。
前往北埔前,先看了GOODTV 我們eye旅行的介紹,看看有甚麼地方特色和基督信仰有相關的資訊。
影片有點長,需要快一個小時的時間,有機會再來慢慢觀看了!
影片中的綠世界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不過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去過,另外就是由於我是騎車,沒有去找影片中的喜歡兒停車場,
如果有興趣了解喜歡兒停車場停車場的故事,可以觀看此的影片:http://youtu.be/0FMwz8uwSDA
北埔老街品嘗客家佳餚,有幾項代表:客家粽、菜包、柿餅、竹塹餅、擂茶、粄條......等。
老街的美味
這是一進北埔左手邊就能看到的肉粽與菜包,價錢不貴,倒是可以簡單消費就吃飽。
就這樣我花了五十元,先買了兩顆肉粽,白菜包和綠菜包各一個,然後就繼續逛市集。
北埔有滿多的柿餅店,不知道柿餅有哪些差異,為了能更多認識柿餅,稍微查了一下柿餅的由來:
據口述五胡亂華之前,祖先客居長江以北,由於生於亂世,客家人皆有居安思危之心,在農作收成之時,皆會設法儲存過冬或遷徏之乾糧。因此醃製品特別多,柿子是一種滋補養生之果,便被研發製成柿餅,便於攜帶保存。
另外就是新型態的擂茶,這在廟前街可是處處可見,不過擂茶我還是喜歡自己慢慢擂,直接喝現成了少了許多樂趣。
擂茶的由來:
『擂茶』又名為『三生湯』,相傳於三國時張飛帶兵進攻武陵之際,將士均得到瘟疫,無力前進,當時有一位老草醫有感於蜀軍紀律嚴明,便獻上祖傳的除瘟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了糊狀,烹煮後食用,結果湯到病除,擂茶便因此而流傳開來。
我只是來這邊路過覓食,所以就沒時間去慢慢擂了,只好沿路試喝熱熱的擂茶,來回走個幾遭,也喝了不少。
市集中有著不少賣餅的店,這些肉餅又稱作竹塹餅,竹塹其實就是新竹的古名。
竹塹餅的由來:
清光緒年間,在城隍廟內賣肉粽的攤商,因為肉粽保存期限短,於是嘗試以肉粽的蔥香、料香、豬油做出甜香的肉餅。因為餅皮鬆脆、內餡柔軟、甜度適中不油膩,很快就打響名號,建立口碑。
除了上述的小吃之外,還有客家粄條也是很著名,可以好好品嘗。
信仰心靈中心
其實每一個市集的形成,也都有發展的背景,北埔老街如果沒有推測錯誤,應該是由慈天宮帶出來的市集。
只有留心仔細觀察,台灣很多的小吃街文化,幾乎都是在廟門口而形成,因為廟會聚集社區的居民,除了信仰上的寄託外,更重要的就是人與人的互動場所。
大門口寫著,歡迎善男信女光臨,讓任何人都可以簡單的進出,小弟我一時尿急就也進去參觀了一下。
當然除了參觀廟宇以外,還是來去附近的教會走走。
再隔兩條街,走出喧鬧的是極厚的城門街,可以看到北埔聖潔會,相較於廟宇的市集中心,教會則變成了寧靜的宗教殿堂。
緊閉的大門,似乎隔絕著人與神的距離,當然北埔聖潔會目前尚無牧師,缺乏管堂的幹事,緊閉的大門只是為了維護財產的安全。
這樣的景況讓我留下許多的反省,到底教會有可能成為社區的心靈中心呢?還是教會只是社區的宗教殿堂呢?
這是我們現今的教會要好好思想,聖經沒有教導我們要建聖殿,而是要讓我們成為世上的光和鹽,建築物的本身該代表甚麼意義,真的需要認真思考。
看到路旁的路燈,上面寫著本路燈由盛鴻商號大德認養,竟然我們是世上的光,如果能看到這是由教會認養,照亮整個社區,似乎也是一種光的具體表現。
好了,談論信仰只是留下太多的問號,還是來吃我的午餐。
內粽與菜包
回到了我的機車所在地,打開五十元買的肉粽和菜包,沿路試吃了不少東西,所以這一點東西,我分了兩餐才吃完。
別看小小的十五元肉粽,該有的油酥、菜圃、滷肉都沒缺,便宜又滿足。
客家的菜包不是用麵來包而是米包,中間包著菜圃油酥蘿蔔絲等。
綠色的菜包,我想應該是在米粘加了艾草,所以增加了一些清香味。
不過菜包的份量不大,我還是比較喜歡中壢的菜包,比較大顆吃起來比較過癮。
好來北埔覓食之旅結束了,要來前往下一站了。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