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海邊的房間 - 門裡門外的世界

Posted 星期二, 二月 26 2008 21:37 作者 黑熊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杜哥小孩的作品,其實我並不清楚整個舞台劇的呈現方式,因此只是抱持著嘗試的態度,多接觸一個新的劇團,而表演的場所也是我第一次去,皇冠小劇場想不到有那麼久的歷史,熱愛看舞台劇的我竟然沒有去過,或許是因為我看的都是大場景的無台劇吧!

而舞台劇的呈現方式只有兩個演員,因此很難想像會用什麼方式呈現,因此只有看過演出之後才明瞭,有的時候獨劇、有的時候對手劇,而劇情則是劃分成為三個區塊,也透過了幾個關鍵因素連結,從生病男孩的幻想世界進入到紐約俱樂部的喜劇演員的表演,從旅美畫家的泰迪熊玩偶連結回生病的男孩,旅美畫家被追趕而逃到了紐約俱樂部,就這樣的關聯把不相干的人物,拉在一起。

劇情內容的呈現怎透過兩個門來表示,門外的世界、門裡的世界,一扇未開啟門的世界,劇情就圍繞著這樣的環節來呈現,從門裡的舞台世界開始演出,然後開啟門進入一個不熟悉的世界,與期望差異的世界,陌生但又不得不去適應下去;還有一個無法開啟的世界,外界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完全的陌生,而我們的生活也正是如此,我們有著嚮往的世界,也有著無法面對的世界,更是活在一個自以為熟悉的世界中。

我對Hopper的畫作並不是熟識,因此在無法瞭解的景況中,接觸了海邊的房間,或許這個畫家透過了畫呈現了他的世界,而舞台劇則用表演呈現了一個看是熟悉的環境,卻又是一個不熟悉的理念,或許這也就是無台劇迷人的地方。

關於本劇也讓我留下了一點點小小的遺憾,或許因為我的疲倦,而無法承受換場時的暗場,每個劇情與劇情間的切換,就在過多的暗場中精神被瓦解,變成進入劇情時精神疲憊,對話的戲劇需要全神貫注,但疲憊的心靈卻使精神無法灌注,在我眼前的表演,卻讓我不自覺的閉上眼簾,差一點就開啟了夢幻的門,踏進了另一個夢幻世界,脫離了這個真實但也是虛假的表演中。

海邊的房間 The room by the sea

演出單位:No five, no life
執行製作:李泓霖
舞台監督:張君函
導演:杜凱翔
舞台設計:陳幼欣
燈光設計:連婉鈞
音樂設計:陳彥瑋
影像設計:陳和榆
魔術指導:顏廷洋
平面設計:章芷珩
導演助理:鄭筠
演員:胡祐銘、鮑亦安

故事簡介:

西元1941年,法國南部小鎮的一棟公寓裡,猶太裔的男孩像是被全世界遺棄,獨自住在永遠不能出去的房間。他僅能從窗外白樺樹的四季變化來推算他家人來接他的時間。突然門外槍聲和敲門聲四起,外面全副武裝的蓋世太保一戶一戶地搜索,槍殺反抗的居民。只有兩個選擇的他一手握著毒藥一手握著門把,要開門,還是吃下毒藥?

西元2008年,懷抱著夢想與堅持的台灣畫家隻身來到紐約發展,對於未來充滿期待的他,絕對沒有想到接下來他將會面對的一連串怪事。畫展被取消,奇怪的謎樣聲音一直揮之不去,甚至到最後必須面對攸關生死的選擇!?

同樣在現代,在紐約慘澹經營俱樂部的喜劇演員,自開業以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觀眾,他只能對著空的觀眾席說著沒有人聽的故事,長年生長在俱樂部外的白樺樹是唯一的觀眾。

看似沒有關聯的角色們,在不同的時空中,卻莫名地擁有同樣的命運。讓他們的生命奇妙交集在一起的關鍵是什麼?什麼共同點暗中牽引著他們的命運?他們的背後又有什麼秘密?他們所身處的房間中都有一扇從未被打開的門,門被打開後,外面會是什麼?

Edward Hopper是美國當代的畫家。他的作品所關注的重點,從早期的建築物外觀,到建築物裡的人物互動,最後,晚期的作品多半是畫空無一人的室內,<<海邊的房間>>這幅畫亦不例外。他的作品主題的演變過程,就像是一個「越來越接近生命本質」的探鑽過程。越接近晚期,就越接近死亡。但到最後,在<<海邊的房間>>這幅畫中,畫裡的房門開著,外面緊接著大海。室內空無一人,裡面的人像是剛剛出去了。他最後過世於自己的畫室中。是死亡先一步在他的畫布前帶走了他,還是他的畫筆比死亡快了一些,讓他先一步離開了這個人人都要面對死亡的世界?本劇發想於Edward Hopper的畫作以及他的創作過程,期待與您一起試著發現,存在於創作與生命之間的微妙關係。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評論

# 2008年所定的目標

2008年2月26日 下午 10:52 by 布雷克的部落格

更新日期:2008/2/26 這是第三年定下的目標了,回顧兩年目標的完成率。 2006年所定的目標 :年度目標17項,完成6項,未完成11項,完成率35% 2007年所定的目標 :年度目標18項,完成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