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依標籤瀏覽

所有標籤 » 觀念分享 (RSS)
網路宣教在這N世代的時代中,這是一個我們需要關切與思考的問題,當人們從專注電視漸漸的轉向專注網路的訊息,是否我們對於宣教的策略也需要有著一些新的思維呢? 在今年學園傳道會《2010LTI 全國大專基督徒領袖訓練營》中所撥放的影片,談論為什麼要用網路傳福音。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網路傳福音的便利性與必要性,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著手呢?這個議題在許多的網站工具與價戰平台的產生,已經變得相當的簡單,本篇就不針對如何架設網站來探討,而是探討架站之後應該思想的事宜。 透過明確的思考,並架設了一個清楚目的的網站之後...( read more )
分類:
網路發展至今也不過短短的五千天的歷史,但發展的程度卻令人驚訝,關乎我們生活上的相關資訊,正依序的建構在網路中,而上網的習慣也因著上網的工具開始轉變,從電腦轉變到行動裝置,未來也正邁向著恆網時代的來臨。 昨天在Facebook看到了以下這一則講座短片,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去感受一下未來的衝擊。 影片是凱文・凱利 (Kevin Kelly) 在2007年EG會議的演講中說,大家現在所熟悉的萬維網 (World Wide Web),其實也才不過5000天的歲月而已。那麼未來的5000天,網路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read more )
分類:
似乎對部落格才漸漸熟悉時,微網誌流行風也吹了過來,有時候會覺得我們反應比外界的速度慢,但有時候其實也不然,或許信仰的二元化分,造成了我們有這樣錯覺。 實際上我們是生活在這世界中,並不會因為信仰的關係就有了隔閡,當身邊的人有了噗浪、Twitter...等微網誌,自然而然的也會進入了這個領域。 但不同的工具產生,對於傳福音的本質,並不會因工具的興起而轉變,我們所面對的應該是生活型態的轉變,而不是傳福音的技巧。 一窩蜂的認識噗浪、Twitter與Facebook,並不是不好,而是要認知道這是生活型態的轉變...( read more )
分類:
網路變遷的環境中,不同的應用不對的興起,而撲浪應該算是這陣子有一定夯的訊息平台。 撲浪與twitter都是一種時間流的訊息網站,可以在服務中想到要說什麼,就直接發話上去,有點像留言版,但要超越留言版的功能,應該算是一個群體性的留言機,除了能自己留言以外,還可以訂閱好友們的留言,就這樣形成了一個訊息之河。 上圖就是我的撲浪,也藉此機會認識一下網路上新鮮的玩意,不過我算是很晚才申請,都是看著身邊的朋友們使用。 對於撲浪的說明,我就不再深入介紹,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重灌狂人:什麼是Plurk? ...( read more )
分類:
當一些人聽到機構名稱為比撒列網路發展協會時,通常會遇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比撒列是誰?另一個就是為什麼用這個名稱呢? 而比撒列這個名稱,早在福音協進會資訊中心時就已經有了藍圖,當時我們想要發展一個資訊專業的培訓課程,就取名為比撒列學院,正如同協進會目前有但以理學院、尼希米 52 計畫、波阿斯學院一般,不過這個計畫並沒有落實。 會選擇這個不在先知列上的名稱,主要的原因在於比撒列的角色,先從聖經經文中來看比撒列: 出 31:2-5 看哪、猶大支派中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我已經題他的名召他。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 read more )
分類:
從2001年感恩節開站至今已接近七年的光陰,如今也面臨到一個新的轉變,但在思考轉變的同時,也必須要回到原點去觀看,是否我們所走的路是否正確。 OursWeb是因為PS194事工而存在的一個工作,我們事工的重點在連結與分享,因此第一階段的工作至今,仍然不斷的進行,我們必須要去發掘網站、發掘教會、發掘個人,而藉此形成一個資料來源的一個網絡。 雖然起初我們訂下了許多發展的方面,但卻面臨到資金的考量與現實人力的不足,因此必須要精簡一些工作,來重新預備再出發,因此網站的維持工作相對就降低,而重點放在資料的蒐集與維護...( read more )
分類:
自我省思: 為何神會容許我們在世上經歷到各種的苦難呢? 為什麼會存在苦難?其實我沒有一定的答案,只是我知道如果神容許,那代表這件事情對我有益,或許生病時對我有益,也或許貧窮時對我有益,其如果我把苦難看做苦難他才會叫做苦難,如果不當作苦難的時候,或許會變成一種磨練,變成一種成長的回憶,一種與人不同的經歷。 在遭遇艱難困苦的時刻,你以往的反應是什麼?如今你的反應又是什麼? 到底我遭遇過什麼艱難困苦?其實我無法確定,因為每件事情都有他的價值,當下或許判斷是受苦受難,但日後或許會變成甘之如飴,如今我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上週六(2/24)新聞報導傳來馬兆駿猝逝的消息,頓時新聞媒體爭相報導此消息,造成群眾開始關心馬兆駿的生平事故。 由於馬兆駿在先前已經受浸歸入主的名,因此在OursWeb網站中有人曾張貼過他的見證,而在搜尋引擎這幾天透過關鍵字「馬兆駿」帶來了不少的流量。 且看看關鍵字這幾天的分析報表: 2/24 、 2/25 、 2/26 光透過馬兆駿引進的人數這三天就已經 551 人,可見得新聞事件和搜尋引擎之間所帶來的影響性。 另外一個重點在於那篇見證在Google搜尋排名第一順位,因此會帶來更多的瀏覽者。 對於網站的經營技巧中,能直接連結進入內容頁,相對也是提供瀏覽著便利的搜尋,同時也是夠過搜尋引擎曝光的方式之一,因此再規劃網站時,應該避免做保護,而是採取較開放的心態來製作。...( read more )
分類:
最近網路環境興起 Web 2.0的趨勢,而這趨勢會幫助我們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而也是我們之間更具有密切關係,以下些節錄維基百科Web 2.0的說明: 概論 Web(在這裡,指代「Web 1.0」)最早的概念包括不常更新(甚至不更新)的靜態HTML頁面。而.com時代的成功則是依靠一個更加動態的Web(指代「Web 1.5」),其中CMS(內容管理系統)可以從不斷變化的內容資料庫中即時生成動態HTML頁面。從這兩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眼球效應則被認為是固有的Web感受,也因此頁面點擊率和外觀成為了重要因素。...( read more )
分類:
由鑑於Web 2.0 的聲勢高漲,網站規劃的思路也必須要更隨著調整,往往我們選擇了將資源聚集在一個地方,讓使用者來到同一個地方看內容,似乎這個觀念漸漸的被扭轉中,過去覺得 XML 的發展是遙不可及,甚至還要訂出一堆有的沒有的規格,然而那卻是從程式設計師的角色出發,想要將資料連結到很密切,然而XML中的RSS的部分卻意外的快速成長,FireFox開始支援,相關的RSS Reader軟體也陸續推出,似乎有一種革命的氣息正在興起。 過陣子我熟悉了Web2.0的觀念後,再來做細部分享,或許網站的觀念正面臨的一次變革。...( read more )
分類:
更多內容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