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新浪微博

操作跳出視窗型式的網路廣告

Posted 星期一, 一月 21 2008 22:35 作者 黑熊

因為某些因素的關係,而有了這次網路廣告的操作機會,也正好熟悉公司的網路媒體的操作方式,雖然認識這個CLICK2 的媒體有好長的一段日子,都從未操作過的我而言,也正是一次實現的機會。

而這樣的跳出視窗型式的媒體,也面臨的時代考驗而有所限制,當瀏覽器跳出視窗預設為關閉時,這樣的媒體也面臨了殘酷的考驗,對於這樣的考驗卻也得到了一個解答,大概有25%的人,會繼續允許開啟新視窗,而面對這25%的瀏覽者,也正是可以接受廣告的一群人。

對於廣告的設計而言,跳出視窗行的廣告,並不適合使用整張圖案式的廣告,根據幾次廣告實驗的結果,發現到文字訊息式的廣告效果最好。

我個人猜想的原因在於文字是容易傳達的訊息,而跳出的視窗往往都是被順手關閉,如果能在關閉的訊間能傳達訊息,而造成了點選,那這樣的廣告也就算是成功了。

陷阱式的廣告確實能造成大量的點選,但從嚴格的PKI來看,所形成的轉換率卻相對的低,也就是流量的造訪,並沒有換來產生的訪客行為,但以相對比例來看假設非做陷阱的廣告有35%的轉換率,那麼陷阱式的廣告可能就只有10%。

但轉換率有時候也會是一個迷失,轉換率高並不一定等於帶來的訪客數就多,如果訪客數來了100人,那35%所帶來的就是35人,但如果陷阱式的廣告能帶來500人,那10%的所帶來的人就是50人,數字遊戲有時只是一種迷失,實質上還是要看最終數字的結果,或許才能看到真正的價值。

如果以相同的媒體來看,有陷阱和沒陷阱的廣告,點選率相差2%,而這2%就是會點選陷阱的網友,不論再爛的廣告題材也好,都能維持這個數據也都保證帶2%的訪客。

但是經營廣告者而言,數據的百分比和統計,都比不上最終數據的重要,哪一個媒體能帶多少人,其實都有一個定數,當這個數據到達了以後,整個絕對訪客數就會降低,甚至廣告效果就會低迷,因此選擇廣告除了在意成效以外,還需要考量最終所能帶來的最大數量。

我看中的不會只是轉換率的高低,而是抵達目的頁的人次,或是產生註冊的數量、完成交易的數量,這些數據才能算出每個完成目標數所需要的成本,廣告費用 除以 完成目標人數 就可得到 每完成一人成本多少,這將會是對網路媒體的一個稽核數字,而除了每人成本的考量之外,尚須考量一個媒體能在期限內最多可以帶來多少成交人數,在思考完這兩點之後,就可以決定了媒體策略,也能做出最實際的媒體採購。

這樣看來操作廣告媒體,還是需要一番手段與經驗,才能做到確切的操作。

若想知道更多的消息,歡迎加入布雷克人生粉絲專頁!

說說您的看法?

(必填)
(必填)
(可選)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