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張畫」的故事架構很容易讓人明白是想要表達一個隨時都在社會上不斷重演的許多社會弱勢面的故事。
或許,也是希望人們可以再次深入人性、關懷社會,將台灣家庭暴力、失蹤兒童新住民、等等每日新聞中的社會議題,能有多一點社會關懷吧!
一開始剛看這部電影時,還很令我摸不著頭緒的。太約是影片開演了二十多分鐘,我才知道明白,每一張畫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
第一張畫:父親的遺照。是小翔的父親過世了。十歲的他獨自坐在書桌前,面對空無一物的家、無以為繼的生活,沙沙地用鉛筆畫出父親的畫像。是否在隱約告訴我們,許多單身弱勢家庭的生活困境的問題!
第二張畫:我的「好朋友」。小翔跟著在房地產前「站衛兵」的怪哥哥「手槍仔」想要浪跡天涯。而他們各自擁有傷口,在一起時卻呈現出搞笑逗趣的氛圍。但也因為這份輕鬆的氣息,更襯托出現實的沉重。手槍仔和小翔都試圖在彼此身上尋找填補自己生命空缺的碎片,期待一點更圓滿的可能。相對於一開始就會被認為是哀傷的小翔,手槍仔的角色是非常立體且令人震撼的。學校老師出了畫圖課的題目:我的好朋友,小翔卻交出了一張「小雞雞」。是否在隱約告訴我們,許多為了家計在努力工作夫母,使這些被忽視的浮萍兒們,沒好的關懷及愛的溫暖,隨時都有可能走偏了人生的道路呢?
第三張畫:因為常常夢到哥哥在海邊孤單徘徊而描繪出來的單薄身影,老師面對著母親質問小翔的入學資料當中,根本沒有哥哥,於是第三張畫又揭露了小翔身世當中,最殘忍也讓人難以接受的部分,哥哥的永久失蹤似乎和母親和繼父的難言之隱有關,事實上母親是個苦命的大陸新娘,晚上在酒店工作維生,而繼父則是個在夜市擺金魚攤的攤販老闆,看似和樂的兩人其實各有各的辛酸,而整個事件,也因為繼父的一大段獨白,回到家中對著空氣喃喃自語說「我知道你在這裡,別以為我會害怕」的繼父,讓我們才得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案件的來龍去脈。是否在隱約告訴我們,小孩子的真正心聲,有多少大人願意去聽、去瞭解及關心呢?
第四張畫:似乎是自畫像。小翔的最後一個臉部特寫,男孩最後對著鏡頭的回望,是一種自我凝視。但小翔卻是靜靜閉上眼睛,彷彿是在宣告他什麼也看不見,所以屬於他的早已消逝,無以重繪。 而小翔是否能畫出自己的模樣?不知,因為電影就是如此進入了結尾。讓看的觀眾依開放性的思維,自己去思想。是否在隱約告訴我們,小孩子有時在尋找自己的內心時,有時也不是很完全清楚自己想到的是什麼,是要父母的愛、關懷、時間、自由...等。
電影沒有結局,是表明電影只是在敘述之類的問題,也是在暗示小翔的故事只是社會片段的縮影,不停的發生甚至不會有結局。而關懷與作為之方面的生命教育中的社會議題,不是一言二語,就可以完全解決的。但卻可以提供幫助我們反省的問題包括: 1.我們的社會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 2.關於這個問題誰知道的更多,我可以向誰請教? 3.這個問題誰受了影響? 4.誰受了損害? 誰獲利? 5.誰希望問題持續下去? 為甚麼它們希望情況持續下去? 6.社會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甚麼? 7.電視新聞媒體對這個情形說了什麼? 誰是背後的老闆? 他的利益是什麼? 8.是否已有一些人或組織開始去面對我們所處的惡劣環境?
並且,我們對社會的關懷不要僅僅在進行社會服務或慈善救濟,而要進一步的思考是否有推動修改不合理或不周全的法律與制度。
第四張畫 (The Fourth Portrait)
【導 演】 鍾孟宏
【演 員】 戴立忍、郝蕾、關穎、金士傑
畢曉海、納豆、梁赫群
【片 長】 1小時42分
【發 音】 國語//中文字幕
【發 行】 原子映象
【劇情簡介】
十歲的小翔獨自一人面對父親的死去,三餐無以為繼的他,遇見了一位面惡心善的老校工,帶著他四處撿舊貨。就在小翔以為找到新的歸宿時,陌生的母親出現了,把他帶到新的家庭和性格陰沈的繼父同住,但小時候跟著母親離開的親哥哥卻不知去向…。孤獨的小翔在校外遇見一位滿口天馬行空的胖哥哥,用獨特的方式教他認識世界。這些陸續出現的朋友們建構出小翔生命的輪廓,在他的畫筆下成為一張張肖像。第四張畫,小翔是否能畫出自己的模樣?
去年以《停車》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競賽,並在國內外獲得絕佳好評的導演鍾孟宏,今年最新劇情長片《第四張畫》,雲集兩岸一流演員,包括戴立忍、郝蕾、關穎、金士傑、納豆以及潛力童星畢曉海等人共同演出。故事靈感來自於台灣真實的社會現況,平均全台灣每一個小時,就有一個失蹤兒童…,那些消失不見的孩子,他們現在到了哪兒去?這些在生命中缺角的孩子們,他們的未來又在哪裡?關愛、原諒與遺忘,來得及填補生命中的遺憾嗎?
使用facebook留言迴響